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你感受到了吗?是什么原因呢?

现在过年没年味的最主要原因是没“动静”了!缺少了各种鞭炮声。没有了喜庆热闹的鞭炮声,年味何来呢?

再者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过去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过去,特别是对农民来说,只有在过年时才舍得吃的好面馍馍和肉,现在几乎天天吃?这就使人们少了对过年吃美味的期盼!过去的所谓的年味自然也就淡了?

但是,人们对新年更加美好生活期待的愿望!将会使年味永存!




我是六零后,说起年味,我深有感触,感觉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与现在没法比,我却感觉幸福快乐!

那时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三糖瓜粘,所谓糖瓜就是麦芽糖做成的瓜型一样的糖,也有柱型的叫关东糖,父母会提前买好,那时没有冰箱,外面已经很冷了,就用纸包好藏在外边,到二十三才拿出来分发给孩子们,之所以不能放屋里,是因为屋里有火炉取暖,糖会融化发粘,口感就不酥脆了!

三十晚上,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饭后父母会把限量购买的花生瓜子分给孩子人手一份,留下一些花生瓜子招待客人用,父母会嘱咐孩子将各自的花生瓜子收好,防止被人偷吃!

三十晚上,我们会点亮各种形状的灯笼,有金鱼型、有瓜型、有圆柱罗纹型,还有大公鸡型,我将100头一挂的小红炮竹拆散,放在兜里,之所以拆散就为了一个一个的放,放的长久一些,拿着点燃的草香,一边放着小炮,一边用灯笼照着地面,找那些带捻没响的小鞭炮,也捡没爆裂的小鞭炮,将它们从中间折断,露出火药的部分夹上带捻鞭炮,用草香点燃,先是冒出耀眼的火花,然后嘭的一声响,呲花带响炮!

初一,父母起的很早,我们被叫醒时,饺子己经包好了,吃饺子前要放鞭炮,据说谁家放的早,谁家有福,因此,鞭炮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放完鞭炮回来,热腾腾的饺子上桌了,父母会把开水烫过的一枚硬币,包在饺子里,说是谁吃到谁有财运,初五也会包硬币,我吃到过很多次!

吃完饺子,父母又开始忙乎了,炸排叉、炸油饼、炸藕合、炸豆腐、炸丸子、炸花生米、炸带鱼、炖猪头、红烧肉、白菜豆腐丸子,忙的不亦乐乎,忙的热火朝天!

拿到压岁钱的我们,早已四散而去,各自找小伙伴玩去了,男孩放鞭炮、捡鞭炮、玩弹球、抖空竹,女孩跳皮筋,显摆各自的新辫绳、花衣裳!

几十年过去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日久弥新!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年味却淡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再是梦想,抱着火炉吃西瓜,想吃就吃,山南海北,开车就走,山珍海味,小心三高!






是年味越来越丰盛,越来越亮丽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数拾年前的养鸡买盐,杀猪过年,是过去事了。菜场上鸡鸭鱼肉比比皆是,一不小心天天过年。数拾年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有到大年三十晚上才穿一件新衣服,而现在红红绿绿五花八门的新衣服,月月过年。数拾年前只有大年三十才开瓶自酿酒,而今是想喝就喝是人都喝,醉得不知今昔是何年!数拾年前只有到春节才盼到观看的电影,戏曲,相生,小品,而今是躺在床上,拿在手上,想看舍看舍,想看谁点谁,时时过年。二十年前只有演员登台,方画眉描红,炀发起舞的女的们,现在是满大街的演员不知是节是年?数千,数百,数拾年前相见亦难别亦难,鸿雁传书,电报,电话贺年。而今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手指轻轻一点,七大姑,八大姨,父母兄妹,姑嫂妯娌,上致国家主席,下致童叟乡里,时时见面,今夕何夕今年何年!




年过多了确实有此感觉哩:

49年解放进入社会主义时代那时百姓基本一屋住几家十几家那时气喷最佳,过年各家都在攀比∥那家滓猪最肥大丶谁家鸡鸭多丶对联谁家写的考第一∥后随着时间推移老屋破烂各人自扫门前雪大兴土木之欢,进入90年代一一现在城市农村砖混各自一屋就更为淡薄了。




不是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年味,而是以前过年的氛围和现在过年自氛围发生不一样的过法,让我们觉得好像以前过年才是真正的过年,你要知道生活的每一代人的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过年的氛围对于每一代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感谢邀请!因为家族吧。现在的家族越来越淡。基本上一个家族的人,天南海北各自飘摇。所以年味儿就越来越淡。对我来说,父母在,即为年。父母不在了,年其实真的也无所谓了。

另外现在物质生活越发丰富,不像过去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穿新衣吃好吃的。所以人们盼年盼的是那么迫切而充满了希望。现在这种满足随时都可以实现。

现在的年亦缺失了一些文化。就像春晚越来越没有看头。对联横幅不用自己去构思,窗花不用自己去剪。越来越缺乏文化融入的年味道自然是越来越淡了。




人们都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年味的日渐稀淡,终究是光阴在流逝,传统在流失。 学者冯骥才说“福”字几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把它端端正正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年味顿时就来了。年味实则就是一种传统和文化,更是一种文化意境与文化象征。



所谓的过年没有年味儿,并不是说过年的时候人们之间的心理交流变少了,而是说消失了,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很难不被外物所诱惑,等到过年回到老家的时候,家中的长辈会为我们操前忙后,为我们准备好每顿饭,根本不会让我们去做这做那,我们回到老家之后只有享受,但是这样的话老人也是非常欣慰的,因为子女好不容易能够有时间回来看看,即使不能够和他们说上几句话,只是在那里低头玩手机老人们也是十分开心。




不是没有年味,是过年的味道改变了,时代在进步,模式在变化,现今的过年不再像以前那样,热热闹闹什么都自己在家里做,烟花爆竹也禁了,年轻人更多的是手机交流讯息,究其原因还是越古老的方式越有人情味,越先进的方式反而气氛越冷淡,圈子不同,感受也不同,这也就是时代进步的代价吧!




原因有几个:

1.现在生活好过了,好多人不在农村住了。

2.因为我们都长大了,没有小时候的味道。

3.现在科技发达了,拜年可以视频,红包可以微信。

所以没有了以前的年味了,大家还有其他观点可以说出来看看[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时生活鱼肉不断,加之人们富裕了,平时讲究旅游玩乐,所以过年也只不过如此,气氛淡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糖瓜   鞭炮声   物质生活   瓜子   鞭炮   饺子   花生   氛围   小时候   味道   年前   父母   晚上   家族   美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