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现在围棋高手都很年轻,而中国象棋则不是?

感谢邀请。按理说,回答问题不应该把原题目推翻,但这个问题并不是那种可以随意假设的理论性问题,所以应该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

从目前的事实数据上来看,这是一个伪命题。

围棋和象棋都是起源于中国的、拥有非常古老历史的棋类游戏,它们既存在一些共同点,也存在明显不同的地方。

首先从共性上说,它们都具有变幻莫测的特点,整体信息量都异常庞大,单凭人脑根本无法穷尽其变化,所以围棋和象棋对棋手计算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

我们也可以简单粗暴地认为,在正常的围棋或象棋的对弈中,精于计算的棋手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即使是象棋的快棋赛,计算能力也比反应能力更重要一些。

而谈到计算能力,大概率上,年轻一点的人比年老一点的人要占优势。所以,不管是在围棋领域还是在象棋领域,年轻人比老年人的表现都要好一些——当然,这里说的是顶尖之流,而不是街头或者公园。

所以,年轻人更优秀,才是围棋和象棋共同存在的事实。事实上并不存在“围棋高手都很年轻,而中国象棋则不是”的问题。

题主之所以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大概是把个例当成普遍规律了。因为我们知道,在围棋领域鲜有老年高手,但在象棋领域却有不少老而弥坚的存在。

像如棋坛总司令胡荣华,已经年近古稀了还能参赛并夺冠,而同样差不多年龄的东方电脑柳大华也依然驰骋在赛场上,而且在和年轻选手对弈的时候也不是很落下风——但是在围棋领域却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不能否认胡荣华等现象确实存在,但是从大数据上来看,我们很容易确定:像如胡荣华等这种存在只能算是比较少见的个例——如果尊重数据尊重事实,这个结论是无从辩驳的。

把个例当成普遍的存在来讨论,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对的前提。

但是话说回来,即使只是个例,但在象棋领域能够存在,而围棋领域却几乎不存在,这又怎么说呢?

其实刚开始我们就说了,围棋和象棋既有共性也有差异的。共性决定了他们的普遍存在,而差异性则决定了个例存在的几率。

相比之下,围棋更侧重于深度的计算和对大局的掌控。毫无疑问,脑力是第一要素,所以年轻人占优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象棋,大家都知道是存在很多定式和比较固定的棋谱的,这就使得经验主义在象棋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经验来自于哪里?积累。

积累需要什么?时间。

所以一名年龄比较大的职业棋手,如果还没有老糊涂或者还没有出现脑力明显退化现象的话,在对弈中其实是有一定优势的。这是个例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只是可惜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力出现下降,战术变得保守,是大多数人的共性,所以像胡荣华这样的个例虽然存在,但也只能是少数。这是个例只能是个例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职业棋手每天都要经过大量的实战对弈来训练,这会使得这种经验主义的作用被削弱,所以职业棋手更主要的还是拼脑力和体力——没错,象棋或者围棋实际上对体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这是个例只能是个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不管是围棋还是象棋,在职业棋手中,顶尖高手都是年轻人占大头的,题主提出的这个现象更多的是存在于日常业余爱好者中。

就说象棋吧,老头子整天没事不是晒太阳就是下棋,年轻人一年下棋的数量可能连老头子一个月下棋的数量都不如,这种海量的实战经验差异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脑力的差距的。所以很多老头子下棋看起来比年轻人更生猛,这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围棋就不用多说了,就说,日常生活中的老头子有几个会下的吧……




围棋高手都很年轻,而中国象棋高手则不是,这个现实确实存在。

围棋高手有一个不成文的铁律,就是二十岁之前不成名,拿不到大赛冠军,可能这一生也就到此为止了。我们看到中日韩的围棋高手都是二十岁左右即可到达巅峰。

象棋高手相对围棋“运动年龄”更长些,胡荣华大师十五岁开始第一次夺得全国冠军,到六十岁仍然还能同样夺冠。柳大华大师如今已经年过古稀仍然活跃在象棋赛场。

两种棋都属于“完全信息博弈”,属于同一种性质,那么为什么在棋手的年龄上会有这样奇怪的差异呢?

首先还是棋的变化复杂强度问题。围棋棋盘幅员辽阔,棋子数量多,变化明显多于象棋,这是事实不必多言。变化复杂则要求棋手的脑力更强,而二十岁左右这种能力无疑是巅峰状态。顶级围棋人工智能开发晚象棋二十年也说明了围棋的变化复杂性。所以棋手年轻更有作为。

其次,围棋最近这几十年发展远超过象棋,尤其是中日韩三国鼎力,经济发展的助力,围棋大赛频频,奖金丰厚,棋手有很好的收入。这方面比象棋高出不是一点半点。围棋手良好的生活基础年轻时基本可以打牢,因此年龄一大就不必在奔波于赛场,过悠闲生活就可以了。然而,象棋手在这方面相当差距。

还有围棋、象棋这样的完全信息博弈,棋手下棋与人生的历练几乎没有关系,一切的棋力都在棋盘之内。围棋手越是接近“石佛”状态越是难以超越,下棋并不需要人在生活中的智慧积累,也就是说年龄的增长并不能提高棋手下棋的智慧。如今,阿尔法系列棋类程序远远超过人类棋却几乎没有智商,就是这个原因。

围棋比象棋更需要计算能力,经验助力作用比象棋也要弱些,所以巅峰棋手的年龄围棋要年轻些。




不知所云,象棋高手年轻的也非常多。而且象棋没有围棋段位限制,孟凡睿十几岁就杀败王天一,主要是王天一惜才。这些冠军都是少年成名,女子选手那就更年轻了。根本就不存在象棋高手岁数大,这个根本就不是事实。围棋太小众,胡荣华赵国荣李来群这些人对上聂卫平也是有很大威胁。很多象棋高手转战围棋都取得好成绩,因为象棋竞争远远超过围棋。就没有什么围棋高手转战象棋还能成绩好的。如果围棋像人们说的更困难就不会有董文渊和前面所提的这些人。




围棋更加注重计算,年龄大而脑力跟不上了,象棋经验会多一些




现在的围棋拼计算,而计算是极其耗费体力的,跟二三十年前的围棋不太一样了。年轻人精力旺盛体力强,故而容易出成绩。象棋讲经验多些,所谓姜是老的辣…




围棋在计算上面没有如象棋上的固定,而且那种发散思维方式更加需要年轻的体力和脑力,象棋的模式更加固化。




象棋联赛老中青三代叁赛




年龄大了下围棋算路不深,容易出勺子。




制度决定很多




中国象棋棋手现在也很年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围棋   高手   年轻   个例   中国象棋   棋手   共性   脑力   老头子   象棋   体力   事实   年龄   年轻人   领域   能力   感觉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