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蚂蚁”如何预防,太恐怖了,一不小心就是毁容?

因为打死了一只小虫子,导致毁容,你相信吗?

2018年的海宁就有一个真实案例:

医院来了一个十几个月大的孩子,刚来的时候,孩子哭个不停。脸上、身上、手上都有红肿和破损的伤口,症状比较严重的是脸上,红红的一大片,甚至有溃烂的痕迹,就像是被硫酸灼伤了。

一开始以为是宝宝接触了不该接触的物品,比如化学药品、激素类物质等等,一一排查后,这些猜想均被推翻。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医生断定,孩子是得了隐翅虫皮炎,是由一种小虫子引起的。

这种虫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硫酸蚂蚁。

什么是硫酸蚂蚁?

硫酸蚂蚁,并不属于蚂蚁一类的,它真正的名字是隐翅虫,是一种小甲虫,只是和蚂蚁长得比较像而已。

隐翅虫是一个大家族,全世界有58500多种,全球都有,只要是潮湿的环境,都有它的足迹,就连海边也有。

隐翅虫大多是细长型的,大小不一,最大可达3cm,最小的只有3mm。

并不是所有的隐翅虫都是有毒的,这个大家族中,只有20种能引起隐翅虫皮炎,在我们国家只有3种,其中,黄足毒隐翅虫(也叫梭毒隐翅虫),比较常见,大多隐翅虫皮炎均是由它引起的。

黄足毒隐翅虫很显眼,黑色和橘色相间,体长1cm不到,比较小,从外观来看,更像是大一点的蚂蚁。

但隐翅虫是可以飞的,它有翅膀,只是一般看不到,隐藏起来了。

我本人也遇到过这个虫子,那时候还小,虫子就停在手上,我反手就是一拍,拍死一只虫子,我甚是得意,谁知没多久就红肿灼痛,还很痒,过了很久很久,才长好。

很多人并没有我这么幸运,伤口处留下了隐翅虫的痕迹:色素沉着或者疤痕。这些痕迹会伴随人一辈子。

硫酸蚂蚁体内有硫酸吗?

很多人疑惑,隐翅虫为什么会给人留下这么严重的伤口,难道是被虫子咬了才这样的吗?

事实上,被隐翅虫咬一口是没有任何风险,也就是说,它们的毒素不是通过咬注入人体的。

它们的毒素就存在体液中,毒素主要有三种:毒隐翅虫素、拟毒隐翅虫素和毒隐翅虫酮。

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除了翅膀,各个部位均含有毒素,这种毒素ph值在1-2之间,属于强酸,毒素胜过眼镜蛇毒。

本来有隐翅虫身体的包裹,这种强酸毒素是不会接触到皮肤。

但人习惯性地拍打虫子,将虫子打死的同时,也把毒素沾到了皮肤上,此时很多人还会习惯性地揉一揉,擦一擦,这样的揉搓动作,导致皮炎面积很大,形状也多种多样,有条状的,有点状的,还有片状的。

一旦确定是隐翅虫皮炎,很容易对症下药,但留疤的概率是很大的。

正所谓是“拍虫一时爽,拍死一条疤”,就是这个意思。

如何预防?

虫子小,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够,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很多人等伤口溃烂了才去就医。

2021年10月国庆假期,短短七天,长沙一医院也遇到了100多个硫酸蚂蚁引起的皮肤炎症患者。

这些患者中,大多症状比较轻微,只是有灼痛、烧灼、皮肤痒症状,少数严重一点的,有面部浮肿、头昏和溃烂。

隐翅虫如此普遍,该如何预防呢?

1、注意高发时间;

虫子爆发期是在8-9月,10月会慢慢减少,一般连续干旱高温后,接着又下雨,隐翅虫皮炎容易爆发,四川重庆长沙是高发地;

2、密闭门窗;

翅隐虫很容易被房间里的灯光吸引,在高发季节,可以将照明白光换成黄光。

与此同时安装纱窗,防止虫子进入。

也可以在院子里晚上点白光,吸引虫子,这样虫子也就不会进屋了。

3、清理房屋外任何腐烂的东西;

任何腐烂的东西都是隐翅虫喜欢的食物,清理杂物,可以有效减少隐翅虫的繁殖。

4、如果家里已经有了这种小虫子,尽量避免和它有身体接触;

5、如果不小心被它盯上了,停在你的皮肤上,不要轻易去打它,或者吓它,可以用嘴,轻轻吹气,赶走它;

6、如果出现伤口,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可以在短时间内去除大部分毒素,也可以通过冷敷来缓解疼痛和肿胀,并及时就医。




“硫酸蚂蚁”就是指隐翅虫,它们长0.6-0.8厘米,长的像蚂蚁,体内的强酸性毒液会导致皮炎,愈后可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不是永久性的,色素斑可保留数月,如果饮食合理会消散的快些,不用担心会留下永久疤痕。隐翅虫在热带和亚热带广泛分布,我国新疆也有分布。隐翅虫科有接近63000物种,其中含毒液的基本只有毒隐翅虫属的622个物种,梭毒隐翅虫比较常见。

常见的隐翅虫是黑黄相间、身体细长、屁股尖锐的小虫子,白天喜欢栖居在潮湿的草地等处,有很强的趋光性,晚上就爱朝着光亮的地方飞。

隐翅虫皮炎早在1974年就有报道,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治疗手段已经很成熟了。毒隐翅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基本上是除翅以外的各部分都有毒素存在。成虫的毒素主要来源于血淋巴,雌、雄虫体内都含有毒素。 梭毒隐翅虫雄虫体内的毒隐翅虫素含量约占体重的0.025% (约0.001mg)),雌虫则为雄虫的10倍(约0.01mg) 。其次,在同种毒隐翅虫体内,毒素的分布也不相同,腹部毒素最多,胸部和足次之。隐翅虫毒素具有较强的溶血能力,发作较快,隐翅虫皮炎皮损处,表皮轻度角化、水肿、液化或坏死,真皮上部水肿,有灶性出血或坏死,小血管扩张充血,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皮肤接触毒液数小时至48小时,病人自觉症状有皮肤痒、痛、烧灼感,患处切呈红斑,水肿,随后出现水疱、脓疱,病程1-2周,但是色素斑可保留数月,期间多吃清淡食物和水果可加快消散速度,医院也有专门的药物可以消散色斑,不要担心会毁容。

隐翅虫毒素并没有致命危害,不过防范于未然也非常重要,毕竟没人想遭罪。日常生活中预防隐翅虫皮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搞好个人及生活环境卫生,消除隐翅虫滋生环境,安装纱窗、蚊帐,夜间纱窗蚊帐一定要关闭好。

2、隐翅虫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夏季晚上在灯下或室外路灯下活动时一定要注意,睡觉时随手关灯。

3、当发现隐翅虫落在身上时,不要直接拍打,要轻轻吹落,隐翅虫不会咬人,它的毒液是自卫武器,与河鲀的毒素一样,属于“被动技能”,将它打爆后就会触发,所以不要主动去招惹它。

4、夏季时不要在草地里久待,尤其雨后不要坐在草坪里,不要深入林地,以免遭遇隐翅虫。




“硫酸蚂蚁”如何预防,太恐怖了,一不小心就是毁容?

有些朋友之前估计看到过“硫酸蚂蚁”的报道,其从身体内“喷出”的液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容易对皮肤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在广东地区出现过“硫酸蚂蚁”可以让人“毁容”的新闻。这种生物到底什么来头,它们身体内的液体真的是硫酸吗?


大家知道,硫酸是一种酸性很强的酸类,而且在稀释以后还会释放出很多热量,一旦身体沾染上硫酸,那么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按理说这么强的酸性物质,是不可能在生物体包括蚂蚁身体内存在的。其实,“硫酸蚂蚁”并非为蚂蚁,而是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蚂蚁则隶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可见二者从生物分类的“目”这一层级就出现了分化。因此,“硫酸蚂蚁”学名应该叫隐翅虫,而体内拥有酸性液体的隐翅虫则是属于该科之下的毒隐翅虫属,这类昆虫全球大约有200多种,我国大约有50种左右,几乎遍布大江南北。


从毒隐翅虫的形态上看,它们的身长都不大,平均在0.6-0.8厘米之间,身体从前到后的不同部位,一般呈现着黑青色与红褐色相间分布的状态,其中头部、腹部和尾部多为黑青色,这与其它属类的隐翅虫完全不同。另外,毒隐翅虫拥有一双可以隐蔽的翅膀,在飞行时展开,在静止时翅膀就会收回,从表面基本看不到,因此得名“隐翅”之名。


从其生活习性上看,毒隐翅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喜欢夜间活动,并且围绕着光源飞行。它们非常喜欢潮湿的环境,常常将卵产在隐蔽且富含水源区域,比如河流、湖泊、池塘、河滩、草丛、田地等。有时会在降雨前后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易在灯光的吸引下飞入室内。


从其食物来源上看,毒隐翅虫主要以栖息地及周边体型较小的昆虫、植物的花粉以及一些动植物的残骸为食,在田地和草场中,由于隐翅虫的幼虫和成虫都能捕食大量的害虫,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隐翅虫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昆虫。


在正常情况下,毒隐翅虫的身体表面是没有毒腺的,即使爬到人的皮肤上,也不会蜇人。但是,在其体内,由于特殊细菌的作用,雌性毒隐翅虫可以在体内合成具有较强酸性的毒液,而雄性个体则是通过摄取食物,将食物里面的毒素“提取出来”,从而转化为体内的毒液。


这种毒液的pH值在1-2之间,酸性是很强的。如果毒隐翅虫感受到威胁,就会主动从体内分泌出毒液来。而当毒隐翅虫爬到我们皮肤上,我们直接将其拍死,也会将大量的毒液直接留在皮肤表面。皮肤在强酸的腐蚀下,我们会立即感受到强烈的灼热感,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则会引发红肿、起水泡、发炎甚至溃烂问题的发生,痊愈之后这部分皮肤的颜色也会与周围正常的皮肤看出差别。


由于毒隐翅虫喜欢潮湿闷热的环境,每年在7-9月份是其繁殖速度和活跃性最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防护装备不全的情况下,还是要尽量远离杂草丛生、近水的地段,否则极易遭遇到成群的毒隐翅虫。


当身体上爬上毒隐翅虫时,千万不要惊慌,更不可用手或者其它工具将其直接拍死,正确的做法是通过轻微地吹气、衣物的小幅度抖动等引导其脱离自己的身体。被毒隐翅虫爬过的皮肤一般不会发炎,可以适当做些清洁和消毒工作。而一旦被蛰,或者被拍死在皮肤上,在没有其它条件时可快速擦拭,然后用水冲洗,条件允许时,可以快速使用一些碱性的用品,比如肥皂、牙膏、苏打水、炉甘石洗剂等涂抹,然后再用水清洗。如果皮肤接触毒液的面积过大,而且量比较多时,要立即去医院进行处理和治疗。


如果要居家预防,则要侧重于清洁和防护双管齐下,从清洁方面看,要及时清理家中的生活垃圾,特别是一些含有腐烂物质的湿垃圾,最好随产随清,确保家中没有卫生死角,尽量保持居家环境的干燥。从防护来看,可以在墙角、背阴墙下、长期黑暗等处适当撒一些硫磺粉或者生石灰粉,也可以隔几天喷洒一些84消毒剂、杀虫剂等,在夏季蚊虫肆虐的时候,晚上尽量少开灯或者不开强光灯,睡觉时点上蚊香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硫酸蚂蚁”只是一种俗称,主要是指隐翅虫科的一些种类。题主照片中的隐翅虫应该是褐毒隐翅虫,它特征比较明显,身体有两段亮丽的橘黄色,头部、胸部及尾部是铁青色,因此也被称为“青蚂蚁”。

▲▲隐翅虫科大家族。

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很多人都领略过隐翅虫的威力。隐翅虫喜欢栖息在水田、草地、森林中,趋光习性明显,经常会在夜间飞向有光亮的地方,这种习性也增加了隐翅虫与人类相遇的几率。

隐翅虫的部分种类具有毒性,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褐毒隐翅虫

▲▲褐毒隐翅虫(学名:Paederus littoralis)是在1802年被德国昆虫学家命名的,褐毒隐翅虫体长4~6毫米,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在台湾省最为常见。

褐毒隐翅虫并不会主动蛰人,其体液中产生的隐翅虫素对人类的皮肤有害,只要接触10-15秒钟就会引起强烈的灼热感并导致发炎反应、皮肤起泡甚至溃烂,这种症状被称为“隐翅虫皮肤炎”。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不将褐毒隐翅虫的身体捏破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事实上只要不小心碰到了褐毒隐翅虫,它就会应激性的喷射出一定体量的体液,一旦沾染到皮肤上就会引起发炎、起泡等急性症状。

一般来说,隐翅虫素会导致皮肤溃烂,但等到新的皮肤组织长出来后,皮肤上并不会留下疤痕,因此不用过分担心“毁容”。另外,隐翅虫素只有被注射在人体内或者血液中时才可能致命,如果迸溅到皮肤上最多也就是引起疼痛或者发炎。

至于预防方法,只要在平时不主动招惹它就行了。如果发现隐翅虫爬到了皮肤上,千万不要直接将其拍死,也不要用手掌直接接触,可以尝试用其他物体挑开,动作尽量温柔一些。

最后再说一点,隐翅虫的毒液对人类的皮肤来说是噩梦,但同时也可以帮助人类对抗癌症。

隐翅虫毒素并不是由隐翅虫本身产生的,而是在其体内的共生的假单胞菌分泌的,这种毒素的能够阻止DNA与蛋白质合成,进而阻止细胞的有丝分裂。如果用在癌症上,就能够有效控制癌细胞的分裂增殖。

已有实验表明,这种毒素确实能够延长肿瘤小鼠的寿命,效果显著。隐翅虫毒素也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地科学家的关注,将来有望被研发成新的抗癌药物!





从题主提供的图片来看,硫酸蚂蚁是隐翅虫。微小的甲虫无处不在,然而大多数人很少注意到这些虫子。隐翅虫属于隐翅虫科,生活在各种生态环境中。 大多数隐翅虫在日落后从藏身处出来捕食其他昆虫。一些隐翅虫对感知到的威胁做出反应,像蝎子一样翘起它们的腹部,但是这种姿势只是警告而不是厮杀。

隐翅虫不会主动螫人,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它们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成年隐翅虫很少长到25毫米,大部分的长度都很小(不到7毫米左右)。 大多数隐翅虫在成虫和幼虫阶段都是食肉动物,以其他较小的节肢动物为食。然而,在这个家族中,有以真菌孢子为食、吃花粉的隐翅虫,还有以蚂蚁为食的隐翅虫。

像所有的甲虫一样,隐翅虫经历完全的蜕变。交配后的雌性在后代的食物来源附近产卵。幼虫通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如被腐烂落叶覆盖的土壤中。幼虫进食和蜕皮,直到它们准备化蛹。化蛹发生在潮湿的落叶层或土壤中。当成年隐翅虫出现时,它们通常在晚上非常活跃。 隐翅虫对农业有益,因为它们捕食害虫。然而,它们对杀虫剂非常敏感。

成年隐翅虫会无意中接触到人类,尤其是在热带地区,在晚上被光线吸引飞到人类居所。当隐翅虫被压在人的皮肤上时(不论有意或无意),它们会压出体液。里面有一种强效接触性毒素,可导致人类出现线状皮炎和结膜炎。皮炎可能非常严重,疼痛和恶心,红斑能持续数月。结膜炎会导致暂时失明。

隐翅虫的毒性效应直到本世纪西方医学还不知道,但是中医在1200年前就知道了。主要的毒素是隐翅虫素,这是已知最复杂的非蛋白质昆虫分泌物。




“硫酸蚂蚁”,光看这个名字就够唬人的,毕竟硫酸可是一种强腐蚀性、强脱水性的物质,一旦与我们的皮肤接触,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那么,既然硫酸如此之强,硫酸蚂蚁的“威力”如何呢?我们该如何的防治“硫酸蚂蚁”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硫酸蚂蚁”。

“硫酸蚂蚁”究竟是何物?

“硫酸蚂蚁”是我们对一种昆虫的俗称,并不是学名,它的学名为隐翅虫。隐翅虫是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下所有昆虫的总称,在隐翅虫科下有32个亚科900多个属超过50000多种不同的隐翅虫。而“硫酸蚂蚁”是我们对隐翅虫科毒隐翅虫亚科毒隐翅虫属下的隐翅虫的俗称,现存的毒隐翅虫约有250多种。因此,“硫酸蚂蚁”并不是真正的蚂蚁(蚂蚁是蚁科),只是它的外形与蚂蚁有些相似罢了。

毒隐翅虫的分布也很广,在世界上除了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上都有分布。其中在我国约有50种不同的毒隐翅虫,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毒隐翅虫有三种:褐足毒隐翅虫、黑足毒隐翅虫以及圆胸毒隐翅虫。

从体型上看,毒隐翅虫大都体型较小,体长平均在0.7厘米左右,从外观上看,毒隐翅虫的头、腹部第一节以及尾部都以铁青色为主,其他部位则以红褐色为主。而普通的隐翅虫体色大都以青色的纯色为主,所以隐翅虫又被称为“青蚂蚁”。从栖息环境上看,由于隐翅虫主要以腐烂的动植物以及昆虫为食,所以,它们通常会出现在森林、草地以及稻田中。从栖息环境来看,我国南方地区的毒隐翅虫比北方要多一些,尤其湖南和湖北地区,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是最多的。

由于毒隐翅虫主要捕食稻田里的昆虫,所以它对于农业来说是一种益虫。

毒隐翅虫的“毒”从何来?

在自然界中,大多数有毒的动物都是通过牙齿或者毒刺来将毒液注入其他动物体内的,比如马蜂、蝎子尾部的螫针、毒蛇的毒牙等等。但是,毒隐翅虫却是个例外,它本身没有毒牙也没有毒刺,所以它们既不会咬人也不会蜇人。那么,为什么它们会被称为毒隐翅虫呢?

原因就出在它的体内,毒隐翅虫体内的体液中含有一种名为“隐翅虫素”的毒素,这种毒素的形成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主动分泌,成年雌性毒隐翅虫体内含有一种菌,这种菌就是生产隐翅虫素的主要工具,但是这种菌只有成年雌性毒隐翅虫的体内有。第二种是被动吸收。雄性毒隐翅虫在进食一些昆虫时,会将昆虫体内的一些毒素通过复杂的转化形成隐翅虫素。

因此,在毒隐翅虫中,只有成年雌性可以通过自身产出隐翅虫素,而雄性则是通过外界摄取再合成的。

隐翅虫素的威力

隐翅虫素在成年的毒隐翅虫体内与体液混合,到遇到危险时,毒隐翅虫会从体表分泌出隐翅虫素,而隐翅虫素本身是一种带有强腐蚀性的毒素,一旦人的皮肤接触到会立即出现起泡、发炎,甚至是溃烂的现象,并且伤口还伴有剧烈的灼烧感,在医学上被称为“隐翅虫皮炎”。

虽然隐翅虫素的威力很强,但是与硫酸相比还是差了很多,毕竟隐翅虫素没有强脱水性,而且它对皮肤的伤害也仅限于表皮,不会伤到真皮,因此一般伤口不会留疤。

如何防治毒隐翅虫?

毒隐翅虫虽然不会主动攻击人,但是人一旦出现在它们的生存环境中,当它们感觉到威胁时,还是能够伤人的。所以,防治毒隐翅虫也显得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防治毒隐翅虫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01 家中防治

如果家里不慎出现的毒隐翅虫,防治的办法可以从毒隐翅虫的习性上下手。毒隐翅虫是一种主要以昆虫为食的动物,只要它出现在家里,那么必定家里的昆虫就不少。所以,可以用杀虫剂的方法将昆虫杀死,断绝隐翅虫的食物,这样治标又治本。其次,毒隐翅虫具有趋光性,因此,当晚上我们屋里开灯时,也能诱使一部分的毒隐翅虫进入房间内。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检查自己家的窗纱是否有破坏,即使更换。

02 田里防治

对于田里的防治,我个人不太建议,比较它对农业是一种益虫,是消灭害虫的。虽然喷洒农药的方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毕竟稻田里是我们的食物,少一点药必定是好的,所以,尽量用下田“武装”一下自己的方法来避免被毒隐翅虫伤到。

总结

“硫酸蚂蚁”其实就是毒隐翅虫,因为其体内含有具有腐蚀性的隐翅虫素,所以对人类有一定的威胁。但是,从栖息环境上看,它们很少会出现在人的房屋里,如果出现就是因为趋光性以及房间内昆虫较多引起的。所以我们只需要把屋里的昆虫杀死,再检查一下门窗纱就能杜绝毒隐翅虫入侵的发生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毒隐翅虫的隐翅虫素会引起皮炎,所以如果不小心脸被伤到,短时间内看确实是很难看,但是随着皮炎的消失,伤口也会慢慢愈合,所以说毁容有些危言耸听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硫酸   趋光性   蚂蚁   成虫   毒液   幼虫   体液   皮炎   酸性   毒素   昆虫   虫子   体内   小心   皮肤   身体   恐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