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家族三兄弟为什么被称为“龙虎狗”?

即使孪生兄弟,也可能会因为不同的追求而出现分歧,甚至成为敌人。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诸葛氏三兄弟分别出仕三国,诸葛谨在吴国担任大将军,诸葛亮在蜀汉担任丞相,诸葛诞在魏国任征东大将军,史书称“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

需要体现说明的一点是诸葛三兄弟中,诸葛瑾、诸葛亮是亲兄弟,诸葛诞是两人的同族兄弟。当时人认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龙虎狗有着怎么的命运与人生结局呢?

1.诸葛瑾

字子瑜,174年出生。诸葛瑾在早年间曾游学洛阳,后来天下大乱,率家人避居江东。后来孙权的姐婿弘咨遇到诸葛瑾,对其才华非常欣赏,就向孙权推荐,与鲁肃等一起担任宾待,后又成为孙权长史、中司马等职。215年,孙权遣诸葛瑾出使刘备,与诸葛亮在公馆见面,未尝谈及私事,最后双方重新划分边界。

诸葛瑾人如其名,为人非常谨慎,他同孙权谈话时,从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点到为止;如有与孙权心意不合时,他便放弃正在进行的内容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

219年,诸葛瑾跟从吕蒙讨伐关羽,因功被封为宣城侯、绥南将军、南郡太守,代替吕蒙驻守公安。221年,刘备亲率大军伐吴,诸葛瑾曾给刘备写信劝和,但被刘备断然拒绝。当时有人对孙权说诸葛瑾私下派人与刘备联络。孙权说道:“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229年,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诸葛瑾虽然被封为武官,但其军事才能与其弟诸葛亮不可同日而语,几次出兵作战,均无建树。241年,诸葛瑾病死,时年68岁。

诸葛瑾有三子,长子诸葛恪,次子诸葛乔,三子诸葛融。252年,孙权死后,诸葛恪曾执掌东吴军国大权。253年,诸葛恪被宗室孙峻所杀,被诛灭三族。留在蜀国的诸葛乔一脉认祖归宗,延续诸葛瑾的香火。

2.诸葛亮

字孔明,181年出生。关于诸葛亮的人生经历,不再过详细介绍,主要说下诸葛亮鲜为人知的一面。诸葛亮除了是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他在书法、绘画、音乐上的成就同样不低。

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宋徽宗就曾收藏诸葛亮的草书《远涉帖》。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在音乐方面,诸葛亮制作七弦琴、石琴,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234年8月,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军中,时年54岁。诸葛亮早年无子,曾过继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己子,之后诸葛瞻出生。263年10月,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在绵竹战死,此时诸葛亮直系血缘关系的仅存诸葛京(诸葛瞻次子)一脉。

3.诸葛诞

字公休,生年不详。诸葛诞早年的仕途生涯并不顺畅,曾担任尚书郎、荥阳令等小官,后来好不容易当上御史中丞、尚书等官,又因为与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而魏明帝非常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将他们免官。

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辅政,曹爽重新启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出任扬州刺史、昭武将军。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讨伐司马懿,并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

255年,毌丘俭、文钦在寿春起兵,反抗司马师的专权。诸葛诞拒绝了毌丘俭劝诱,并最先率兵讨伐,随后率先进占叛军的据点寿春。诸葛诞不仅平定了叛乱,还击退了东吴的军队。战后诸葛诞因长期在淮南驻守,于是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成为魏国在东南地区的封疆大吏。

256年,刚刚执掌朝政的司马昭派长史贾充试探诸葛诞的口风。贾充说道:“洛中的诸位贤达之人,都希望实行禅让,您认为如何?”诸葛诞厉声说道:“你不是贾豫州的儿子吗?你们家世代受到魏朝的恩惠,怎能想把国家转送他人?如果洛中发生危难,我愿为国家而死。”贾充默然无语。

回到洛阳后,贾充建议司马昭征调诸葛诞入朝,257年,司马昭以皇帝的名义,升诸葛诞为司空,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得诏命后十分清楚,于是杀死支持司马氏的扬州刺史乐綝(乐进之子),并派自己的儿子诸葛靓到东吴求援,然后征集淮南将士正式叛乱。

司马昭则亲率大军征伐诸葛诞,并派王基、陈骞领兵围困寿春。258年)正月,寿春城中粮食枯竭,军心不稳。2月,寿春城被攻克,诸葛诞在出逃时,被魏将胡奋手下士兵杀死,诸葛诞被诛灭三族,但有一子诸葛靓留在吴国。

战后,诸葛诞麾下数百名亲兵于被俘,但他们坚决不降,还说:“为诸葛公死,不恨。”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便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一人投降,可见诸葛诞善于治军,爱兵如子,士兵肯为其效死。

吴国灭亡后,诸葛靓因父仇终身不仕,时人称他至孝。晋武帝司马炎与其有旧交,想与他一会,但诸葛靓知晋武帝来,竟逃到厕所中,晋武帝追去与他相见,并说:“你还记得我们幼年的交情吗?”诸葛靓流泪涕泣:“我没能作到往身上涂漆,把脸上的皮刮下来,又见到了圣上您的面容,我实在是又愧又恨。”

关于诸葛三兄弟,清代大词人纳兰容若有诗云:“诸葛垂名各古今,三分鼎足势浸淫。蜀龙吴虎真无愧,谁解公休(诸葛诞字公休)事魏心。”

转载自纵横五千年




诸葛亮事蜀汉,诸葛瑾事吴,诸葛诞事魏,三人并称诸葛家龙虎狗,这句话最初是来自于『世说新语』: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龙虎都是褒义词,可能大家会好奇为什么诸葛诞是狗,其实狗也是褒义词。根据『尔雅.释兽』的说法:

熊,虎丑。其子狗,绝有力麙

丑是类的意思,这就是说,熊虎之类猛兽的幼子也称之为『狗』,大约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崽』的意思。郭璞说:

律曰:捕虎一,购钱三千,其狗半之。

一只老虎可以卖3000钱,而老虎的“狗”只有1500,这足以说明这里的狗其实是幼虎的意思。

诸葛亮没什么好说的,卧龙的鼎鼎大名,自古以来都广为认知。

而诸葛瑾性格雍容大度,弘缓不失。孙权亦非常敬重他,每有大事都会咨询。而诸葛谨对孙权的劝谏也非常有艺术,每次都是恰到好处,从来不犯颜直谏,点到为止。比如:

孙权要降罪校尉殷模,很多人都为他求情,但是孙权更生气了,只有诸葛瑾不说话,孙权就奇怪,问诸葛瑾为什么不说话,诸葛瑾说:”我和殷模一样是逃难来到江东,全靠大王成全。现在我们不能互相监督,砥砺自己,来报答大王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负了大王的恩惠,自己犯下这样的罪过。我认罪还来不及,实在不敢说什么。“

这一席话,反而让孙权非常的感慨,就赦免了殷模。

诸葛瑾的做事风格,大抵如此,让人如春风拂面。后来诸葛瑾在吴国也是位极人臣,做到了太傅和大将军,称为诸葛家之虎也是实至名归。

而诸葛诞,则是和夏侯玄相提并论的『四聪八达』之一,而夏侯玄可是『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风采令人神往的大名士,故而诸葛诞风度和气质必然也是一时之选。

后来因为司马氏架空了皇帝,派贾充来探诸葛诞的口风:

贾充与诞相见,谈说时事,因谓诞曰:“洛中诸贤,皆愿禅代,君所知也。君以为云何?”诞厉色曰:“卿非贾豫州子?世受魏恩,如何负国,欲以魏室输人乎?非吾所忍闻。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充默然。

诸葛诞慨然说:难道你不是贾逵的儿子吗?世代都受魏国恩典,怎么能背叛国家呢?这不是我能听到的。如果洛阳有难,我必当以死赴难!

贾充被顶的说不出话来。后来,司马昭召他入朝,他知道去无好事,于是在淮南奋然起兵反抗司马昭,后来虽然失败了,但是忠义之气依然千古让人敬仰。称之为诸葛家之幼熊、幼虎,也是非常合适的。

以上就是诸葛家龙虎狗的来历。无独有偶,在千年之后的中国,北洋军阀政权也有三位将领,也是一时之雄,被称为北洋龙虎狗,王士珍为北洋之龙,段祺瑞为北洋之虎,而冯国璋为北洋之狗。当然,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诸葛家族,前无古人,后无再续,如流星耀世,。

诸葛家族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唯一的在三方都极其有影响力的家族。可以说是唯一,没有之一。本来诸葛家族只是普通的官宦之后,在诸葛亮和诸葛瑾之后才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家族.到了诸葛诞掌控淮南,在地域上,诸葛家族几乎可以说是影响半个中国的家族。在三国历史上,三家都吃得开的家族只此一家,没有第二。

一提到三国时期的家族,历史学家总提及当时的一些豪门大族乃至巨族,比如袁绍袁术兄弟所在的“四世五公”的袁氏家族、杨彪杨修父子所在的弘农“四世四太尉”的杨氏家族、荀彧荀攸叔侄所在的颖川荀子之后的“荀氏家族”等等。比之这些豪族,诸葛家族在当时不是非主流,而是“不入流”。但经过诸葛三兄弟一代人的努力,诸葛家族天下人无不感佩,即便是对手和敌人也要肃然起敬。

虽然同一时期的江东也涌现出了“四大家族”,但只是一地,影响力不出江东。诸葛瑾虽没有跻身江东四大家族,但与身在蜀汉和曹魏的两个兄弟一起构建起了诸葛家族全国体系网。诸葛亮家喻户晓名垂千古。诸葛瑾和诸葛诞在当时那也是名重一时。

历史上功大于过的人少之又少,能不受后世指责的更是少之又少。诸葛家亮差不多就属于这一类。

以往对诸葛亮的介绍太多了,且诸葛虽未如关羽一样位列神列,但至少已经在“半仙”了。

江东诸葛瑾,虽然在历史上不算突出,但在三国史上,尤其是江东东吴政权中几乎无人能及。这么说可能一般人觉得有些严重化。孙权多疑是肯定的,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只有诸葛瑾一人最为孙权信任,孙权也只跟他说心里话,甚至让他帮着处理家事,且即使战败,孙权也不追究其责任还不断升官。可惜被子所累。

诸葛诞虽然名气不及前两者,但其仁德之名,尤其是善于养士且得其忠心之能,大概可以与田横相媲美。

诸葛家族三兄弟,直系亲属指的是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均。但进入龙虎狗排行榜的是诸葛亮与其兄诸葛瑾,以及同属一族的诸葛诞。

这三个亲兄弟中,诸葛影响最大,官居丞相。虽然是丞相,但基本可以说是代行天子事。属于历史上少数的位高权重而兢兢业业的人之一。龙一样的存在,却如水一样的上善。

诸葛瑾为江东孙权的心腹中的心腹,是少数的孙权说心里话的人,可谓神交。经常帮孙权化解家族内部矛盾以及孙权与老臣的矛盾。也是历史上少数的打了败仗还不被追究责任反倒升迁的人。为人儒雅,从不插手分外之事,才华出众,且与避乱江东的一些名士关系亲密。后来官居大将军、豫州牧。诸葛瑾虽为文人却跻身左将军等高位,可谓颇具“虎”威。

诸葛均,比较平淡。孔明出山后仍留在隆中种田度日。后来入蜀做了校尉。蜀国灭亡后,他被迁移到洛阳,途中去世。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同族兄弟,名士。与曹魏名臣杜畿有过命之交。后来与大名士兼夏侯渊侄孙夏侯玄交往深厚。曹爽党政,重用夏侯玄。诸葛诞得以升任扬州刺史。文钦和毋丘俭反叛期间,诸葛诞向国内宣布这俩人的密谋并积极配合司马师镇压淮南叛乱。击败江东支援文钦的部队。此后诸葛诞平步青云。高平陵之变后,曹爽和夏侯玄都被杀,王凌也被灭三族。诸葛诞很担心。司马昭派贾充试探诸葛诞是否支持司马氏取代曹魏禅让,诸葛诞反对。贾充建议司马昭将诸葛诞掉入中央夺其兵权,升为司空。诸葛诞感到形势不对便发动叛乱,后被司马昭和钟会的攻心计挖走很多手下。加之军事不顺,弹尽粮绝,最终失败被杀,灭三族,但淮南人怀念其恩义,手下人也有不少跟他一起赴死。

由于,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在三国三家都是功成名就的人生赢家,因此时人根据他们的影响力将其喻为龙虎狗。

龙虎狗在当时都含有夸赞的意思。龙虎大家都好理解,狗,一般人以为是谩骂。其实狗在此无恶意。走狗一词最初并不是现在的意思,而是猎犬的意思,就像爪牙,现在很贬义,可原来却是得力助手的意思。诸葛家族三兄弟被誉为龙虎狗是按照当时的影响力来定的。诸葛亮影响最大,诸葛瑾在江东也是心腹之臣且屡次战败都不被追究责任还是孙权最常交流心理的人,也算影响不小。诸葛诞在诸葛兄弟中只是地方大员其影响力不及之前的两位,因此级别低一点。狗也是有战斗力的哈。且狗在当时也是日常家畜之一,没有恶意。。。。据研究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便是狗。。。张飞屠户出身据说就是屠狗的





三国时,诸葛家三兄弟分仕蜀吴魏三国。

当时的人,将三兄弟分别比为“龙、虎、狗”。

这种人才归类之法,对今天仍然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狗:诸葛诞

《世说新语》提到: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人“各在一国”,“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魏得其狗,指的就是诸葛诞。

这个“狗”,可不是骂人,而是一种人才分类。

当年,刘邦打下天下后,论功行赏时,认为众将战功虽多,但不过是奉命作战,追杀兽兔的“功狗”,只有萧何是“功人”。

虽然刘邦平时说话有点“粗”,但论功行赏的大喜日子,不可能张口骂一众兄弟。

因此,“功狗”,指的是一类人才,而并无贬义。

“狗”的特点是:在听命行事时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抓兔子时,“狗”必不可少,兔子没有了,“兔死狗烹”。

诸葛诞正是如此,他一直忠实地完成其任务。

淮南一叛时,他被任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配合司马懿,压制姻亲王凌。

淮南二叛时,毋丘俭、文钦当他是自己人,遣使联络,诸葛诞斩杀来使,将毋丘俭、文钦的企图昭示天下,并率军急击,配合司马师平叛。

可以说,诸葛诞为司马家稳定形势,可谓立下极大功劳。

要用诸葛诞时,司马家对诸葛诞是极力笼络的。

司马师接班之初,诸葛诞力主伐吴,并是伐吴之战的主要负责人。

结果,东兴之战,诸葛诞被其大侄子诸葛恪击败。

战后,司马师自己承担所有责任,并责罚了司马昭,并表示,自己是“不听公休(诸葛诞)”,才有此败。此后,始作俑者、前敌指挥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迁为镇南将军,只是平调···

可是,司马家的形势稳当后,诸葛诞却越发难以自处,捕猎的狗现在自己成了猎物,只好起兵!

结果,叛乱失败,诸葛诞被杀。

诸葛诞死后,其麾下数百人称“为诸葛公死,无恨”,拒绝投降,从容赴死。

对上,诸葛诞忠实履行其职责,对下,其恩足以使人为之效死。

诸葛诞,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只是,狡兔死,走狗烹。与邓艾、钟会一样,这种人才,被老谋深算的司马家用完就烹了!

虎:诸葛瑾

诸葛瑾,以风雅著称,其用兵屡战屡败,按照传统观念,这种人跟“虎”是怎么都扯不上关系的。

可是,在孙权麾下,诸葛瑾却事实上是最重要的“虎”之一。

在孙权麾下,诸葛瑾长期担任武职。孙权称帝时,诸葛瑾被任命为大将军,是与陆逊一级的最高武将。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诸葛融,也常年领重兵。

可以说,诸葛瑾尽管军事才能一般,但他却军权极重。

而诸葛瑾的风雅(而非善战),正是其成为“虎”的重要原因。

自周瑜、鲁肃、吕蒙等人去世后,陆逊等江东本地人地位极重,影响极大。

孙权,本也是外来人物,对江东大族,他既要拉拢,也要适当防范、压制。

诸葛瑾,淮泗集团的人物,以之掌重兵,正是防范、压制陆逊等江东大族的工具。

防范、压制,稍失分寸,就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影响团结。

孙权曾重用吕壹,结果引发矛盾激化,造成悲剧。

诸葛瑾风雅高德,“吴朝野服其弘量”,既替孙权压制了江东大族,也能化解矛盾,保持团结。

诸葛瑾,本人无猛虎之才,却在孙权的任用下,使江东虎将顺服,起到了虎王的效果。

遇到孙权,是诸葛瑾的幸运。

龙:诸葛亮

将诸葛亮比为“龙”,似乎无需再多言。

早在隆中时,他就号“卧龙”,读书“独观其大略”,磨练出超出常人的大局观、视野,沉淀各领域的丰富知识。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事实上成为了蜀国军政的主要负责人。

他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展现其才能,成为三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分类依据

《六韬》,分为文、武、龙、虎、豹、犬六卷。

其中,龙韬,主要讲解的是择将、御将、国防系统建设等方面。

虎韬,主要讲解的是如何准备器械、把握进军节奏、捕捉战机、料敌虚实等方面。

犬韬,主要讲解的是战术层面的问题,如步骑车如何配合等方面的问题。

以此为依据,“龙”,指的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做好战争指导。

“虎”,指的是在军事上规划好全军的准备,确立作战节奏、时机、路线。

“狗”,指的是在领受明确任务后,组合好手头资源,完成任务。

以此来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分别比作“龙、虎、狗”,是恰当的比喻。

诸葛亮干“龙”的事情,治国、外交、练兵,都十分到位。

只是,诸葛亮不但要把“龙”的事情作完,还要亲自领军作战,事无巨细一把抓,把虎、狗的工作也一并作了,自然难以成功。

诸葛瑾在孙权的体系上,发挥其弘量,在军中承担起协助孙权驾驭、团结江东大族、孙吴宗室的责任,算是不负所托。

只是,他原非武将之才,担负起具体的作战指挥时屡屡失利。

而其子诸葛恪虽然军事才能胜过其父,但不如诸葛瑾一般善于团结众人,最终死于宗室所害。

诸葛诞忠实履行其职责、任务,为司马家的稳定立下功勋。

只是,对于志在夺得全权的司马家来说,诸葛诞这种“狗”早晚要变成猎物。

最后,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家,行“龙”事,结果兵败身死。

以此来看,魏晋时期贤人识人之术确实高明、精准!


当然,所谓模型是死的,人是活的。

兵者,国之大事。一次试错很可能会导致国破家亡,再无翻身机会。

但在今天的现实生活、工作中,大多数的试错、学习是可控的。

因此,今天的人们,通过试错、学习,是可以不断进化,一定程度上克服所谓“模型”限制的。

实在不行,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团队的力量,互相补充,也是能够赢得胜利的。

祝君胜利!




三国时期,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称为“龙虎狗”。那么诸葛三兄弟是谁呢?


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公元234年),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祖籍琅邪阳都(今山诸葛亮东沂南)。曾隐居于襄阳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并读了大量的书籍,结交名士,品评时事,后称其为“卧龙”。207年,在徐庶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帮助自己,实现统一。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即著名的“隆中对策”,刘备的迅速崛起,都是与他的规劝和具体帮助分不开的。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任丞相。223年,刘备死,刘禅即位,诸葛亮被加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辅佐刘禅,治理蜀国,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瑾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祖籍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官至大将军。诸葛瑾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胞兄,其子诸葛恪也在东吴官至太傅。生于经学世家的诸葛瑾,治《毛诗》、《尚书》及《左氏春秋》。诸葛诞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起兵,并得到东吴的支援,但于次年被镇压,诸葛诞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所斩,夷三族。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全部拒绝投降而被杀。

三国时期,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称为“龙虎狗”。《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

这三兄弟分别是弟弟诸葛亮、哥哥诸葛瑾以及从弟诸葛诞。三人虽同出一氏,却分投三国:其中诸葛亮被刘备重用,为蜀汉丞相,是龙;诸葛瑾报效东吴,被孙权信任重用,为东吴大将军,是虎;诸葛诞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将军,是狗。其中称诸葛诞为狗并非讽刺,狗意指“功狗”,为有功的战将。


蜀国的龙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在隆中耕种,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之后赤壁之战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之后刘备东征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又在白帝城接受刘备的托孤之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之后七擒七纵收服孟获,多次被伐中原,但都失败了最终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吴国的虎

早年诸葛瑾因中原战乱而避乱江东。孙权的姊婿曲阿弘咨遇见诸葛瑾,对其才华感到惊奇,向孙权推荐,与鲁肃等一起为宾待。诸葛瑾同孙权无论谈话、劝谏,从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如有与孙权心意不合时,他便放弃正在进行的内容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于是孙权的思想也往往得到开通。赤乌四年(241年) 四月,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之水,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前将军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阳),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蛮河流域)。 五月,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孙伦围攻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掠柤中,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同年,诸葛瑾去世,享年68岁,死前嘱咐买棺服,办丧事要简约。


魏国的狗

诸葛诞,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起兵,并得到东吴的支援,但于次年被镇压,诸葛诞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所斩,夷三族。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全部拒绝投降而被杀。





这也是罗贯中老先生的一个贡献吧?

在罗老先生眼里,凡是没有和刘皇叔站在一起的,就是那么的不堪!

于是他骂起人来也就有点儿那么失态了。


是的,就算诸葛亮是一代明相,人中飞龙,他智慧过人,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对于身在东吴的诸葛瑾因为是刘皇叔的同盟军,也就客气了一些,称之为虎,也算是说得过去……但是我认为即使是在曹魏的诸葛诞也不失为一个才智过人的英雄!更何况诸葛诞和诸葛亮,诸葛瑾并不是亲兄弟,只是因为姓了诸葛之姓就遭此污名,也真冤枉了!

借用一首诗吧:“诸葛垂名各古今,三足鼎立势浸淫。蜀龙吴虎真无愧,谁解公休事魏心?!”

不必为了夸赞牡丹的雍容华贵,就嘲笑菊花的闲静淡雅,桃花的娇艳妩媚
吧……




《世说新语》里面认为诸葛诞是诸葛瑾与诸葛亮的叔伯兄弟,这个说法不见得靠谱。


如果去看一下《三国志·魏书》的诸葛诞本传,里面提到诸葛诞是诸葛丰之后。诸葛瑾、诸葛亮也是诸葛丰之后,双方都有同一个祖先,但是没有证据证明双方的关系就是叔伯兄弟。但是大概在吴时就已经有类似的传言,《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裴注引《吴书》称“瑾为大将军,而弟亮为蜀丞相……族弟诞又显名于魏”。但是这样传言的一个基础是,诸葛诞当时在魏与夏侯玄齐名,是当时非常被看重的人物,并不排除诸葛恪一系要去跟人家拉一下关系。

如果不是陈寿在《诸葛亮传》里面明确记载了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关系的话,其实诸葛亮和诸葛瑾之间也挺怪的。比如《诸葛亮传》里面提到了诸葛亮很小的时候就丧父,由叔叔诸葛玄把他和弟弟诸葛均带到豫章抚养,这里面没有诸葛瑾什么事。而且古人兄弟之间名与字往往有点相关性,但是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字孔明,看不出什么联系。当然,我们不知道诸葛均的字是什么,所以也不好说他们家名、字都是怎么起的。大概就是诸葛瑾的年岁跟诸葛亮有点差距,所以两个人很长时间都没有在一起生活。幸好陈寿明确记载了诸葛亮早先无子,从诸葛瑾那边过继来了诸葛乔,诸葛乔又生诸葛攀,在诸葛亮生诸葛瞻之后,以诸葛攀继诸葛恪之后。这也就充分证明了诸葛亮和诸葛瑾的确是亲兄弟的关系。

至于龙虎狗,别理解的太实。狗不是一个看不起人的说法,并不能认为就远不及龙虎。这方面余嘉锡先生在《世说新语笺疏》里面辨析很充分,在这就不用赘述了。




古代‘龙虎狗’都是褒奖的称呼!

诸葛家族三兄弟分别指,诸葛瑾侍奉孙权,诸葛亮侍奉刘备,诸葛诞侍奉曹丕,《世说新语》中说“蜀得其龙(指亮),吴得其虎(指瑾),魏得其狗(指诞),三者其实都是褒奖溢美的称呼。

诸葛三兄弟

龙,代表智慧与超群,诸葛亮被称为‘卧龙’,是仿效姜太公未能遇到贤主,宁愿隐居蛰伏的高远志向,诸葛亮辅佐刘备从新野守备,赤壁之战夺取荆南四郡,占领益州取得汉中胜利,威服南中五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勉力维持蜀汉薄弱的根基,创造传奇配得上龙的称号。

三国疆域

虎,代表勇猛与果决,诸葛瑾被称作‘忠虎’,深受孙权信赖亦师亦友,拥护孙权赤壁之战抗击曹操,直言进谏使东吴人才鼎盛,领兵随孙权攻襄阳与寿春,夷陵之战写信劝刘备顾虑同盟,孙权既无法统又无血脉,以诸葛瑾为代表的士族辅佐,忠确实符合其毕生功绩。


最后说诸葛诞被称作‘功狗’,意为有功于国家社稷的忠直能臣,古代狗,代表辅佐与忠诚,例如蒙古成吉思汗麾下四狗(蒙古四獒)分别为蒙古军大将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诸葛诞得知甘露之变,拥护曹魏而起兵,最终被击败俘获后斩杀,三族数百人拒绝投降而被诛灭。

诸葛诞

多臻贵综述,‘龙虎狗’都是褒奖,诸葛家族三兄弟分别效力魏蜀吴,都凭借自身的才能与对朝局的理解,在厚重的历史长河留下功名传奇,固然诸葛亮知名度最广,但在三国时期三兄弟地位接近,并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




诸葛三兄弟“龙虎狗”之称,出自于《太平御览》:“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龙,是指诸葛亮,诸葛珪次子,蜀汉丞相;虎,是指诸葛瑾,诸葛珪长子,比诸葛亮大七岁,东吴大将军,豫州牧;狗,是指诸葛诞,世系不详,诸葛亮的族弟,曹魏征东大将军。

诸葛家族是山东琅琊士族,三兄弟为何分事三国,各为其主了呢?有人说,这是诸葛家族的智慧,三边下赌注,哪一边赢了他们都能赢。其实这个说法太想当然,恰恰相反,这背后都是无尽的心酸。

诸葛家族第一代先祖诸葛丰,是西汉元帝时期的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位低权重的监察官员,诸葛丰为人正直,不谙政治,结果被罢职,老死家中。

诸葛家族在东汉算不上显赫,最出名的当属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他曾经官至豫章太守。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早逝,那一年诸葛瑾15岁,诸葛亮才8岁,尚有幼子诸葛均,和两位女儿。

诸葛珪去世后,已经投在刘表门下的诸葛玄,请假回到家乡,料理诸葛珪的后事,并承担起照顾诸葛亮兄弟姐妹的责任。

六年后,琅琊郡被各路军阀打成烂桃子。诸葛玄决定带着未成年的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个侄女,去荆州投靠刘表,而21岁的诸葛瑾被留下来,照顾家业。

从那时候开始,诸葛亮就与大哥挥泪而别,天各一方。五年后,诸葛瑾处理完家业,在好友的介绍下,避难江东,从此在东吴开始了自己的仕宦生涯。

诸葛诞则是诸葛家族,留在琅琊郡的一个分支,具体世系不明。

这里面哪有一点家族刻意经营未来的痕迹?分明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四处飘零,诸葛家族,就是东汉末年寒门士族生存状态的缩影。

那么,三兄弟又是如何走向光明的呢?

诸葛诞书读得好,与当时的豪门家族夏侯玄、邓飏(邓禹后人)交往甚密,因此他早年就入朝为官,并在曹爽的提拔下,官至扬州刺史。后来他又受到司马懿、司马师的赏识,在对抗东吴,和文钦、毋丘俭的叛乱中立功,被授予征东大将军,假节镇守扬州。

诸葛瑾到了江东后,受到孙权的外甥弘咨的赏识,将他推荐给孙权为宾客。也就在那一年,孙权接过了哥哥孙策的遗产,成为江东之主。

家族的苦难,让诸葛瑾养成了谨慎的作风,再加上他的忠心和才华,很快得到孙权的赏识,又与周瑜、鲁肃等人交好,从此诸葛瑾在江东政治核心圈扎下了根。

移居荆州的诸葛亮,虽然是外来户,但是叔叔诸葛玄给他营建了良好的人脉圈。诸葛玄将诸葛亮的两位姐姐,一个嫁给了蒯祺,一个嫁给了庞山民,又给诸葛亮迎娶了黄承彦的女儿。

这三桩婚姻奠定了诸葛亮的崛起之路。蒯祺是刘表最重要台柱子蒯良、蒯越的侄子,庞山民不是“山民”,而是庞德公的儿子,庞统的堂兄弟。蒯氏和庞氏,都是荆州豪门大族,刘表的政治基石。

黄承彦与刘表是连襟,二人都娶了蔡家的女儿,蔡氏是荆州最牛的豪门。也就是说,刘表是诸葛亮的妻子黄氏的姨夫。

三桩婚姻,把诸葛亮“夹塞”进了荆州豪门士族集团!再加上诸葛亮本身的学识,又得到司马徽、徐庶、石韬、崔州平等一干名士的推崇,让他成了荆州士族集团,最具潜力的政治新星。

那么,三兄弟为何被分别称为“龙虎狗”呢?《太平御览》虽然提出了这个说法,但是并未作解释,我们只能推测。

诸葛亮的“龙”很好解释。

这个称谓来自于司马徽的“原创”。刘备在拜见司马徽时,司马徽向他推荐了两位人才:


“孔明卧龙,士元雏凤也。先主用之,俱以为军师。”

司马徽推荐诸葛亮的那一年,诸葛亮才20岁,庞统22岁。不由感慨,混乱的世道,居然把天下的青年才俊,全部聚拢在相对安定的荆州。他们又相互促进,形成了寒门与豪门的融合,以才具备选天下英主。

诸葛瑾为何被称为“虎”呢?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瑾是一个谨小慎微的文官,甚至有点逆来顺受,像个受气包。可事实上,诸葛瑾是个文武兼备的人才,虎将。

诸葛瑾生得仪表堂堂,有气度有雅量,他为人刚直,涉及原则问题,常常表现出虎的威严。诸葛瑾除了政治上竭力主张孙刘联盟,军事上他多次领兵出征,镇守边关。黄武五年到嘉禾五年,十一年间,他数度与魏军作战于襄阳,立下汗马功劳。

就在诸葛瑾去世的当年,68岁高龄他,依然奋战伐魏的征途中。

诸葛诞为何被称为“狗”?

诸葛诞虽然得到司马懿和司马师的赏拔,可是他的心,依然归属于曹魏,对司马家族的专权不满。

司马昭曾经派贾充,到扬州试探诸葛诞的口风,问他如何看待“司马代魏”的民意。诸葛诞怒斥贾充:“你们贾氏世代享受曹魏恩惠,怎么能做出背弃朝廷的事?”

因为这件事,诸葛诞上了司马氏的黑名单,他被升官,要求入朝当司空。很显然司马昭要解除诸葛诞的兵权,在这种状况下,诸葛诞联合文钦,起兵讨伐司马。

其实诸葛诞与司马家族是姻亲关系,他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第三子司马伷,他的曾外孙司马睿,就是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

当年魏明帝曹叡在位时,非常看不起诸葛诞。时为御史中丞的诸葛诞,被曹叡一脚踢成“白丁”。

诸葛诞放着姻亲不支持,反而坚定地站在曹魏政权的立场,这种忠心程度,只有用“愚忠”的狗,才可以来形容吧。

诸葛三兄弟,出身寒门士族,在时代的寒风中飘零,却又都凭借个人出色的才华,分别显贵于三国,书写了一段士族阶级的奋斗传奇史。




南朝《世说新语》载: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其中,龙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虎是东吴大将军诸葛瑾,狗是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

诸葛瑾,及其弟诸葛亮、从弟诸葛诞,都是人才。但,人才也是可以区分高低的。那么,古人会怎么品评人才呢?

中国古代关于人才的品评,相当发达。其水准,甚至不次于现代人。以今非古、一定要给古人带上一顶局限性的帽子,这只是现代人的自大。甚至,有时候,我们都可以以古非今一番,用古人的所谓科学,来鄙视现代人的无知迷信。

当下的某些公司,居然要求应试者在简历中填报“星座”一项。而且,你可别以为仅是填报就行了。某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还真得高薪诚聘了星座分析师去做人才评鉴。

我的一个朋友,在大学毕业后,成了全职家庭主妇。因为迷恋星座,所以到处给人算命。后来,越干越“专业”,直接开了工作室,几年前的开价,就已经是200元半小时、算爱情,800元不计时、算人生。后来,竟被上海的一家公司看中了,月薪一万五,聘她做人力资源经理。

这种算命操作,远不及古人龙虎狗的打个比方。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吊诡:古人能够祛魅而科学,而现代人竟然入魅而迷信。


这里有一个误区。所谓“魏得其狗”的这个诸葛诞,意思不是无能的“狗”才。这个“狗”只是相比龙和虎差了一级而已。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人中龙虎,可谓人才上上。但是,人中犬狗,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这个“狗”,更应理解为“功狗”之狗。

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刘邦的开国功勋们,萧何是功臣第一,算是“功人”,工作内容是寻找目标、发号施令;而其他人只能往后排,算是“功狗”,工作内容是攻城略地、阵战杀伐。

所以,诸葛诞怎么需要算作曹参一类的人物。

同时,也可以参照《六韬》中文、武、龙、虎、豹、犬的篇章分类。在古人看来,狗只是龙虎之下的一级。这仍是褒义,而不是贬义。不是在说诸葛诞是无能犬辈,仅是说诸葛诞之才在龙虎之下。

而且,诸葛诞这个人,确实不简单。

他是曹魏淮南防线的封疆大吏,直接对战东吴集团。后因反对司马家篡位,而兵败被杀。即便如此,其手下将士数百人,竟宁死不降,皆言:为诸葛公死,不恨。

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皆曰:“为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如此。

诸葛诞就是这种狠角色,你能说他仅是当时一蠢才吗?


古代骂人蠢,一般用猪,而不用狗。

如有人褒司马迁而贬班固说:迁之于固,如龙之于猪“。这就纯属骂人了。一个是龙、一个是猪,这才是质的不同。而一个是龙、一个是狗,这仅是量的不同。格局或境界虽然差了点儿,但龙是人才、狗也是人才。

三国刘劭的《人物志》,可以说是当时品评人才的操作手册。《人物志》跟现代某些公司的星座分析相比,简直就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甚至,比公务员考试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也要高出好几个量级。

《人物志》主要是从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等九个维度给人打分,相当于一张“人才品评雷达图”,即所谓九征。

这主要是考察人才的气质。其背后有一套阴阳五行和儒家五常的复杂对应关系。

而依据才与德的关系,又对人才进行了兼德、兼才、偏才的三个分类,融合德、法、术三个维度,进一步区分出清节家、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雄杰等十二才。

区分的目的是为了人岗匹配。根据不同的人才属性,授予不同的官职。

同时,在一系列的甄别之后再打分加总,从而区分出圣人、大雅、小雅、乱德、间杂等五个等级。

《人物志》这套复杂的人才评鉴算法,到底有啥用?

当时,主要是为九品中正制提供理论依据。这算是古人的技术中心论。我这套技术足够准确,正是因为准确,所以才能成为依据,以支撑施政纲领九品中正制。



但是,真得准确吗?按照《人物志》这套算法,古人真能评定出不同种类和不同层次的人才吗?

未必如此。

但是,比之星座分析,肯定更准确。因为更直接、更丰富、更接近真实世界。人还没看,就拿着某某星座死命忽悠,我们现代人连这种事都能干出来,还有什么资本妄议古人?

如果《人物志》不准确,那么科举准确吗?当前的公务员考试准确吗?可以说,统统都是程序正义大于实质正义。

而就准确或接近准确来说,《人物志》已经算是穷尽了古人的理性智慧。真实世界是复杂的,起码这一点,古人是认识到了。

既然如此,我们到底怎么评鉴人才、区分高下呢?

诸葛家的三兄弟,都是当时翘楚。在当时,他们都是顶级人才、都是金子。所以,对他们进行排序比较,只能是金子跟金子比。

那么,金子跟金子,要怎么比?

如果业务表现不可测量,那就社交网络说了算。金子跟金子比,就一定是网络驱动来实施。你能不能成功、是不是人才,要由别人说了算,而不是你的努力说了算。

这个别人,或者是组织需要、或者是社交网络,还可以是人民大众。但无论是谁说,总是充满不确定性。评价者往往只会关注”会发光“的金子。

顶级人才,得有一些个性、要有一些与众不同。吕布、典韦、张飞、关羽,都能打、业务表现都出色。但,凭啥关羽是武圣。因为关羽忠义。而忠义就是关羽这枚金子发的光。


而到底谁能打、到底谁的业务表现更好,一点儿也不重要。因为他们自己说了不算,别人说了才算。

这就纯属真实世界的不讲理。但,不讲理也是一种理,因为谁也不能拒绝好运气。

真实世界可以不讲理,但我们却一定力求讲理,一定要在不确定性中探索确定性。所以,化繁为简,龙虎狗的类比、《人物志》的算法,甚至什么星座分析,就全都不讲了。我们只用通才和专才来评鉴一番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三兄弟。

专才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比如:廉颇,适合当将军;而蔺相如,适合当丞相。

而这是分工造就的人才。

比照专才这个标准,诸葛诞最为适合。因为他的履历重点是打仗。诸葛诞做过御史中丞、尚书,但其主要的业务表现是镇守淮南、做封疆大吏。

诸葛诞一直当文官,或许也可以当得很好。但是,分工限制了他的作为。所以,曹魏的社交网络已经给他做了定性:他就是职业武将、就是封疆大吏。

通才不是专才的对立面,而是专才的升级版。

通才也有一技之长,却能够触类旁通,能够跨领域运用自己的技能经验和格局智慧。跨界也精彩,而通才则无论怎么跨界都精彩。

子曰:君子不器,说的就是这种人。所以,通才不是分工造就的,而是人性造就的。

诸葛瑾是个通才。他的一技之长,不是可见的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而是善于处理与主公孙权的关系。可以说,诸葛瑾是孙权一直信赖和仰仗的重臣。在孙权后期犯糊涂的时候,诸葛瑾做了很多补救,尽一己之力维护了东吴朝政的稳定。


诸葛瑾也能跨界。虽然是文臣,却被派去带兵打仗。但诸葛瑾只能做吕蒙和陆逊的跟班。在打仗这件事上,诸葛瑾勉力为之,尚未做不到跨界也精彩。

诸葛诞的起点太低,在曹魏的社交网络中,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只能成就武将风流。而诸葛瑾则在东吴的社交网络中呼风唤雨,他得到孙权的重用,所以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获得了成就风流的机会。但是,有机会却未能尽风流。他做到了东吴的大将军,但这个大将军也只是个大将军。

如果说文能提笔平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那么,这个人非诸葛亮莫属。在诸葛亮时期,蜀汉搞了五次北伐。而在诸葛亮之后呢?一次像样的北伐都没有。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发动北伐,是因为搞定了内部,然后才能拉出十数万军队翻越秦岭、进攻曹魏。诸葛亮之后,蜀汉之所以无力北伐,主要是因为已经没人能够搞定内政了。

而五次北伐曹魏,诸葛丞相绝对是神级操作。不是都失败了吗,怎么还神级操作?

看一下形势就清楚了:首先是魏强蜀弱,而且曹魏是碾压级的强;其次是秦岭大山,平均海拔两千米,凭借秦岭大山,曹魏相当自我加持了十万大军。

但是,实际操作竟然是蜀汉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弱击强,而曹魏却只能招架。好不容易搞了一次反攻,还被打得丢盔弃甲。即便是曹魏的翘楚级人物司马懿,魏军仍旧连正面硬刚的勇气都没有。诸葛亮能把仗打成这样,你只能说这是神级操作了。

所以,丞相跨界足够精彩,而且无论怎么跨界都精彩。即便是文学风流,诸葛亮也能“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但是,仅以能否跨界以及跨界是否精彩,就能区分出谁是专才、谁是通才、谁更高、谁更低吗?

通才与专才的最大差距,是格局。面对复杂的真实世界,你能不能运用智慧,理解世界和应对复杂。这就要看格局了。

诸葛亮的卧龙之号,不是自吹的。一篇《隆中对》足以证明他是人中龙凤。

刘备屡战屡败而屡败屡战,但问题不是一直战败,而是不能理解乱世、不能应对复杂。简单说,就是刘备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而《隆中对》则给出了战略: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刘备你要先拿下荆州;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备你要再拿下益州。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最后我们才能中原逐鹿。

汉末乱世,各种郡级、州级军阀,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已经乱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但是,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不仅清晰了战略,而且给出了攻略。

提出《隆中对》,这需要哪种专业技能、或哪些专业技能?

政治、地理、历史、军事,等等这些都要全部打通,然后才能在电光火石中连接出这种战略构想。《隆中对》,是在拿整个大汉天下当棋盘。

《前出师表》重在抒情,《后出师表》重在说理。重点是《后出师表》。诸葛亮北伐的全部智慧和推理,在这篇文章中,尽显无余。如果《治安策》是西汉第一雄文,那么《后出师表》则堪称三国第一雄文。

诸葛瑾拥有参透政治的能力,这一点,诸葛诞做不到,最后站队错误、兵败被杀。诸葛亮拥有参透天下的智慧,这一点,诸葛瑾做不到,最后只能做重臣却不能显风流。

而就格局来讲,诸葛诞的认知范围,只是在军事,而高一个维度的政治盘,他参不透。所以,功狗之才足矣。诸葛瑾的认知范围,能够在政治,而高一个维度的天下,却参不透。所以,功人一枚尚可。诸葛亮的认知范围,则在天下,不仅参透了而且捭阖了汉末乱世。所以,成一世风流。

因此,“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中的这个时人评价,非常中肯。那么,三国时代,就诸葛亮一个龙级通才吗?还能否找出与诸葛亮比肩的人才?

一个是曹操,这个家伙率先读懂了乱世密码,抓住了粮食这个底层逻辑,最先搞了屯田,曹魏是靠粮食和财政支撑起来的霸主。另一个是司马懿,他算是曹操在方法论上的继任者,权谋高手、打仗厉害,关键还是一个财政高手。再一个是擘画江东的张纮,孙策以及继任者孙权的战略动作,一直按照张纮的谋划推进。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成为通才?或者说,通才是怎么修炼出来的?

君子不器!

“不器”的意思,不是为了成为通才而不去刻意练习,而是不能把自己活成工具。

拒绝被生活所安置、拒接被平庸所设定、拒绝被别人所定义、拒绝被需要所牵制,对世界时刻保持一份好奇心和一份探索的热情。

这需要智力上的反复磨练,更需要勇气上的无怨无悔,还需要实践上的百炼成钢。

所以,这会让人失去很多。因为“运气是这个宇宙的通行证”。躬耕于南阳,很可能永远躬耕于南阳,最后“名湮灭而不称”。

然而,这却是人性。人性就应该展现出一种不羁的真实、张扬出一些出格的作为。生来不平凡、必做不平事,要更上一层楼,人性难免任性。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所以,懂得成功的稀缺、懂得真实的复杂、懂得通才难以标准化复制,也是一种更大的格局。但是,成为通才的态度:君子不器,却值得我们欣赏和向往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魏国   蜀汉   诸葛   东吴   淮南   荆州   司马   家族   兄弟   通才   丞相   大将军   夏侯   将军   美食   人才   龙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