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过年龄小但是辈分高的事情吗?

我遇见过一个笑死人的事。我有两程姓同学结夫妻,他们村(镇上)两人千多口,有一多半姓程一家族。女同学辈分高,论辈婆婆得叫她姑奶,是独生女(老爸五、六十捡的)。老爸是抗伤残老兵一等功臣参加过北京9.3大阅兵,家里有政府发的奖状,女同学跟父亲学过两手博斗;男同学家解放前是地主,弟兄们多。不过现在不论成份了,血源上也远了,自由恋爱结婚(我是红娘哟)。

前年他家生气,叫我去评理。男同学这两年挣钱不少,学会了吃喝嫖赌,平时没少听说因这生气,这次会情人被抓现形。男同学就被媳妇打惨了,婆婆(敢打婆婆、老公公哪种人)指挥两大姑姐、两妯娌把女同学打了(打伤了,没有男同学伤重,毕竟会两下)。女同学回娘家要离婚。

高潮来了,女同学父亲直接去了镇政府,说有人殴打军烈家属,要政府解决。我去哪天去处理事的人有:镇上的书记、镇长、派出所所长带两干警,县里来了副县长和武部长。在镇中心小学调解,哪阵势好比多年前宣判大会。

处理结果是两同学继续过,婆婆罚款500元,厂内妯娌两大姑姐罚2000元,拘留三天。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处理过程。女同学的父亲用拐杖指着男同学家人说:“地主家的人没有一个人是她妈的好人,要是刚解放你们这样对我闺女,我能找部队叫你们孙子们全突突了,新社会了地主家欺负人、吃喝嫖赌你们一家一样也没忘。…”吓得婆婆拉着我同学的手磕头喊姑奶奶你别跟我一样,妯娌和大姑姐是磕头喊祖奶奶你别生气,喊着奶奶打着自己的脸,反正我是看见不少人偷笑。





我在我妈娘家那边辈分就很大,在我爸这边辈分就很小,我今年22岁。

我妈是我姥姥生的最后一个孩子,比我大姨都快小了30岁你敢信吗?我妈比我大姨家我大姐还小7岁,我姥姥姥爷在我妈6岁时没了,我妈是在我大舅大姨家长大的。

可以这么说,是我大姐把我妈带大的,10多岁的姑娘管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叫老姨,而且是亲姨。

第一代岔开辈分了之后没有特殊情况就代代差,我是和我大姨家我大姐一辈的,我大姐比我妈大7岁,她儿子比我大5岁,管我叫小舅,而且我大外甥都已经有儿子了,管我叫舅姥爷,而我和没结婚。

而我估计最快最快我也得两年后结婚生子,那时我孩子又比我大外甥的孩子小6岁,一代一代的辈分还是那么高。

而在我爸这边我辈分就小了,因为我奶奶是老大,我奶奶的弟弟比我奶奶小20岁左右,结婚又晚了点。所以就造成了我小叔比我小7岁,而且血缘非常近。

一开始我还不好意思管我小叔叫小叔,后来比我大那么多的大外甥都叫我舅舅,我也就放开了叫。




六六年我十二岁,想吃毛豆和嫩玉米棒子,就和一同龄伙伴去邻公社的地里偷摘,不幸的是被一中年男子捉着押回村里“受审”。我俩一路上可怜兮兮地大叔大爷的哀求放过我们。因为他们村的娃娃们上学和我们是一个学校,如果碰上同学多丢人呀!

刚进村,就看见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婆婆坐在树下乘凉,我乍一看似乎相识,记得前不久还来过我家,她还得向我妈叫婶。这似乎看到了一棵救命稻草。还没等我打招呼求救,中年男子先开了口:二奶吃饭没有哇?

这时二嫂子(老太婆)似乎也认出我来了,就问咋回事,中年男子答,这俩兔崽子偷摘毛豆和玉米被我抓住了。

二嫂子一听破口大骂:你个天杀的,骂你小爷是兔崽子也不怕被雷劈。

中年男子一听懵圈了:二奶这是?老太婆说,这是王庄你ⅩⅩ太爷家的小四,你不叫爷叫啥?还不快把他俩放了!

结果,不但没受罚,中午还在二嫂子家混了一顿臊子面!




大约是1980年吧。某小学调来一个快50岁的新校长,他原来在外县任教,这次调到这个学校就在他老家的村子里,上级的意思是借助他熟人熟事便于和村里搞好关系,以利于控制辍学,修缮校舍(当时是草房),让村里给添置点课桌椅什么的。

一天,校长正在办公室和村里向几个村干部化缘学校六一儿童节去公社会演的服装费用,六年级的数学老师气急败坏的拉着一个约14、5岁的男生冲了进来。那男生比数学老师个头还高,对老师把他拉来校长办公室全没有一点儿怕气,大喇喇地站在门口。校长忙示意数学老师让他稍等一下,可数学老师实在等不了,再加上眼前的村干部都是熟人,也毫无顾忌,开口说:校长,这个学生我是没本事教,我在前面上课,他竟然伙同前后位在下面打扑克。我把扑克给撒了,他就和我支架子(方言:意思要和老师打架)。那会上级对学校考核很看重学生辍学的比率,学生因家有困难不上了,老师求姑姑告奶奶的去家里找,若这个学生一气之下不上了,这个数学老师真不知道要找多少次,所以数学老师把包袱甩给了校长。校长虽然是本地人,可长期在外工作,只熟悉年长和年龄相仿的,这小学生他还真不认识。为了给数学老师转面子,校长训斥那个学生: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敢在课堂上和老师捣乱?我非把你的屁股揍两瓣不可!

可接下来学生的回答让窝了一肚子火的数学老师变得哭笑不得,就连几个大队干部也都忍不住笑了。学生本站在门口的,听了校长的话气得满脸通红,一下子窜到校长面前,用手指着校长说:我看你这孩子是兔子枕着狗蛋睡,越玩越大胆了。我是你小叔!你竟敢说我是谁家孩子?还要揍我?我这就去找俺大哥(指校长父亲),问问他怎么教育的。

校长有点懵了,真不知道怎么收场。幸好大队干部中有个人是那个学生的亲戚,也有点威望,训那个学生说:你在家里是叔,他尊重你;你在学校里是学生,你就得尊重老师,听老师的。你要再胡闹,信不信今年夏季分粮扣你家100斤小麦?!那学生顿时哑了,他敢和老师顶,敢和校长干,但不敢忤了大队干部,干部说扣粮食可是真扣,若让他父亲知道,不要校长打屁股,他爹就会打了。

这事被那个校长当成笑话讲,现在校长的叔叔也是奔六的人了,不知对当年的事还有印象吗?




穷大辈 李偏头是我发小 ,但比我大5岁。我叫他“老老爷爷” 。听长辈人说,偏头家和我们是一个家族,村人称是一个户系,他家单独一枝 ,因祖上人口不旺,家里又穷,辈辈成家晚,延续到现在就成了“穷大辈” 。 偏头是我们一群孩子的“孩子王” ,整天掏麻鹊,到村边壕坑里玩水丶捉泥鳅。街当间有个关帝庙,庙前有棵老枣树,枣树上吊着生产队上工 敲的大钟, 钟是铸铁的,口径有半米粗。一次偏头上去偷摘枣,手扒着吊钟的铁丝,结果铁丝断了,钟和人一块落下,钟沿扣在头上,流了一地的血。头包了一圈纱布,伤瘉后,头型本来还是原来的样子,人们却打趣说“这回像偏头了,原先名不符实” 。 到了结婚年龄,我们一茬的发小都相继结婚生子, 偏头一直没结婚,本来比我们大,但看不出他多着急,整天还孩子一样乐和。他父亲托村里几个媒人,想法给偏头说媳妇,可忙活了几年,保媒钱花的不少,四里八村提说的姑娘没一个应婚。偏头对父亲说:“爹,别给我说媳妇儿了,我这辈子打光棍呀!” 。 偏头嘴上说打光棍,看着伙伴们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心里还是很着急,每天在村边地头闷头吹笛子,后来又练二胡,一练三年,二胡曲《二泉映月>拉的呜呜咽咽,笛子整天吹一首悲咽的梆子调,也没心思务作庄稼,他自己说我地里这是 “草盛豆苗稀” 。

后来邻村的一个吹唱班,见偏头吹拉的不错,收他入班,让他在四邻八村的葬礼白事上拉二胡、吹笛子,曲目都是悲悲切切的曲子。 偏头自己调侃说“我现在和孔老二是同行,都是儒家,给人办葬事” 。 偏头在吹唱班挣了些钱,自己花钱到外省买了个媳妇,四五年前生了个儿子,办满月酒那天,我们一群50多的人,都说这是喝小爷爷的满月酒,我们做小辈的要多喝点。




在我们四川老家有一句俗语,叫“幺房出老辈子”。所谓“幺房”,就是家里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

而我们家里,到我爸爸这一辈,已经是第八代“老幺”了,到我这一辈,我当了九年的第九代“老幺”,直到我弟弟出生。现在,我弟弟是我们这一代中的“总老幺爸”,而我的小儿子则是他们这一代中的“总老幺爸”。

由于出自“幺房”,因此我们这一辈的辈份就出奇的高。

记得在我三岁时,回我爸爸的老家过年,有几个胡子花白的老头给我拜年,说“爷爷在上,孙子给你拜年了”。我当时一脸懵逼,对他们说“我又没长胡子,我不是爷爷!你们有胡子,你们才是爷爷”。在此之前,我一直对别人喊我“爷爷”、“祖宗”什么的,都十分反感。直到成年以后,才对自己离奇的高辈份感到沾沾自喜。

有一次回老家,走在镇上,找不到回老家的路了,那天正逢镇上“赶场”,于是向路边一卖菜的老大爷打听回老家的路,礼貌地问道:“老人家,请问去XX地怎么走?”老大爷抬头看了我一眼,马上说:“我可不敢当老人家,你才是老人家”。说完收拾好自己摆的摊,非得亲自送我回老家。后来才搞清楚,这个老大爷居然应该称我为“祖祖”,也就是曾祖父的意思。

那一年,我军校放暑假,受父母委托,回老家去看望家乡的亲人。到了县城,找亲戚借了辆自行车,驮着给乡亲们带的礼物就往农村老家走。走到一处下坡路段,乡村的道路本来就崎岖不平,加上阴雨天气,道路湿滑,后面行李架上又驮有重物,因刹车不及,居然撞到了路边一个中年男子的小腿。

这名男子不依不饶,非得让我带他去镇上的卫生院检查,还要赔他“汤药费”(土语,即医药费的意思)。去了镇卫生院,这个男子直接就带我去找院长,看样子院长应该是他的亲戚,而且是长辈。当院长问完我情况后,马上毕恭毕敬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把我扶到椅子上坐了下来,给我鞠了一个躬,说“老辈子,晚辈给你行礼了!”然后向被撞的男子喊到,“还不赶快过来给祖宗行礼!”

原来,他们两人都与我是宗亲,辈分居然比我低了五、六辈,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只好直接叫我一声“祖宗”。

后来这个被撞的晚辈,帮我推着自行车,与院长一起把我送回老家。一路上,我满怀愧疚,向他道歉,并表示可以赔他一些钱。可这些话把他吓得连连摆手,说“老祖宗撞得好!是我福份大才被老祖宗撞了。刚才不知道是老祖宗,才说了些冒犯老祖宗的话,老祖宗一定要原谅晚辈的不孝!”倒象是他做错了一般!哈哈哈哈!后来,到我离开时,他还给我拿来了好几只鸡鸭,以及蛋类、花生什么的来孝敬我。

我和我老婆结婚后,带她回老家,无论走到哪里,到处是叫她奶奶、婆婆、祖奶奶、祖婆婆,甚至是老祖宗的人,搞得她很不适应。

如今,我爸爸的老家已经有了比我低九辈的后生了。我小儿子现在十九岁,跟我回老家去也成了祖宗辈人物,搞得他哭笑不得。现在,整个家族的族长是一个八十多岁的长者,但称我得称曾祖父,称我儿子得称爷爷。如果我和我弟弟回了老家,最上方的席位,除了我们两兄弟,其他任何人可没人敢坐。




姪女教的学生亲小叔、尴尬不尴尬?

解放前北滩堡、员外上官福财他十四岁结婚,三十一岁就有了他的大孙女上官文秀。他的小儿子上官青山比大孙女上官文秀整整小了十四周岁。这才演义了一段“小叔叔、大姪女”在学堂的趣闻。

上官文秀出生在了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在私熟学堂念书识字。她学习特别刻苦认真,以优异成绩学成毕业。正遇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扫盲运动,成了一名教书先生。

“无巧不成书”上官文秀教书的学堂就在本地:她任教的是一年级二班、班主任。比她小着十四岁的亲小叔上官青山,就在她任教的班级就读。上官青山特别笨,学个“e”字一个礼拜都学不会,你说身为姪女先生的上官文秀头痛不头痛?

每当上课、上官文秀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都起立:“上官老师好!”咱就不知上官青山嘴里“嘟噜”着是什么词?老师是姪女、学生是亲小叔的俩个人,能不入窘境吗?

虽然上官青山年龄小,但是他能不知道他的辈份高吗?同学们都叫他的姪女“上官文秀老师!”他不叫吧?明明姪女是老师!叫吧!分明上官文秀是他的亲姪女。这左不是、右也不是?可难坏了年龄小辈份高的上官青山!你说姪女老师和亲小叔学生俩人处境尴尬不尴尬?




谢谢邀请!

在我的老家我的辈分大,我的侄子已是五世同堂了,侄孙子还比我大四岁!每年春节我如到老家,侄孙侄重孙们看到我也不知道怎么叫了,只好叫“小老头子新年大吉",我呢,因为这些下辈太多的原因,对已工作的下辈就不发红包了,对在中小学校读书的和还没读书的下辈们每人发个红包,表示一下我这个"小老头子"心意,讲一句小器的话,其他稍大一点的如要都发搞不起了。

最有趣的是在读小学的时候,因我是跳级直接在一年级念了两个多月就上三年级念书了,我六周岁,而我的小侄子已是13岁了,在每年的桃子快熟的时候,我们放学都要经过桃林,小孩子哪有那么好的,眼见快熟的桃子忍不住都要去摘吃,桃园里看桃子的大叔对我们这些小孩没办法,每当我们偷摘他的桃子时,他一经发现就撵我们,如有哪位同学跑的不快,被大叔抓住了,他就用旱烟袋敲打你的头,因我最小跑不及,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小侄子背起我就跑,作为回报我的小侄子,我的作业给他抄。可惜了我的这个小侄子因破伤风,在二十岁时就英年早逝了,现在每当想起这些,心还难受。




这种事不见怪,家族旺辈就小,年龄小辈份高很正常,旱地里栽葱苗短辈长。




叙起来,岳父是我大哥,我是我老婆的二叔。你说可笑不可笑。

我们祖上是从山东逃荒过来的,来到现在居住地后,就分成几支,繁衍生息,其他支系枝繁叶茂,唯独我们这一支人丁不旺,一辈辈错下来,导致我们辈分奇高,经常闹出笑话。

结婚时,邻村本家也都过来帮忙、贺喜,闹洞房的时候,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对着老婆说,二奶(土话念Nan,第三声,二奶奶的意思),你今天大喜之日,怎么也得给我们弄几包烟抽抽。

年仅二十四岁的老婆,看着对方比岳父年龄还大,却开口称她叫二奶,顿时懵逼了,不知道如何回答。我看着老婆手足无措的样子,给她介绍,这是孙庄那边的本家,新字辈,比我们矮了两辈,喊你二奶是正常的。然后转头对老头笑骂道,抓紧滚,要是再捣蛋的话,什么烟也不给,老头笑嘻嘻地带人走了。

婚后,老婆跟我一直在城里生活,临近除夕,我们一起回家过年,到了村口,我烟瘾犯了,就想着到小卖部买包烟,叫老婆先行回家。由于我们村比较大,有十几个小组,岔道口比较多,老婆来过几遍,却没有记住,只好问路边的一位中年人,大叔,到某某家怎么走?大叔问,你是他家什么人?老婆老老实实回答,是他家儿媳妇。大叔一改刚才的认真样,嬉皮笑脸回答,哦,是老太(我们这曾祖父、曾祖母的统称,不分男女)回来了啊,怎么男老太没回来?此话一说,让老婆脸色通红,原来他也是小辈。

我们这支在与相邻村庄的本家中辈分怪高了,如果扩大到附近镇的本家中,那就更没法叙了,满地都是孙子、重孙子、重重孙子辈的人,叫起来彼此都很难堪,看着年纪相仿,辈分差了好几截,跟故意占人便宜似的。后来大家干脆不叙了,只以年龄论友谊,不以辈分争高下,这样皆大欢喜。

除了在本家中辈分较高外,在与其他姓氏叙起亲戚关系来,我们也丝毫不落下风。最典型的,我就比我老婆高了一辈,交往的时候我们俩都不知道,双方老人一见面聊天,尴尬就出来了,论起来,岳父是我大哥,我是我老婆的二叔,你说别扭不别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辈分   老幺   孙子   小叔   老祖宗   大叔   婆婆   老家   校长   数学老师   奶奶   年龄   事情   老婆   老师   孩子   社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