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一次补缴45000元,以后每月领400元划算吗?

毫无疑问:政策上允许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只能是城乡居民。至于缴45000元是否划算,自然与个人的寿命密切相关,如果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超过9年半,肯定是划算的;如果不到9年半,经济上也不吃亏。为什么呢?

首先介绍一下我国的两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照《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规定,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只有两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包括了两大类社会群体:1)有用人单位的城镇职工,具体涵盖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种企业的职工。这些单位人都是由法律规定必须强制保险,相应的社会保险费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承担,尤其是单位承担的统筹缴费,既是用人单位的法定用人成本,允许在税前列入经营费用,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待遇;又是参保人依法享有的法定政策待遇。总之,有用人单位的城镇职工,都是强制参保对象,除了用人单位因不认真履行及时足额的缴费义务可以补缴之外,一律不允许补缴。2)没有用人单位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行决定缴费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但一律为非强制保险,现在只能逐月缴费,根本不允许补缴。更为残酷的是: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费,100%都由个人承担,缴费基数与企业职工完全一致,并且缴费基数稳定地逐年上涨,参保的经济成本只能越来越高。在所有的缴费中,40%计入个人账户,60%计入统筹账户,根本的问题是灵活就业人员没有用人单位,自然也没有单位为其缴纳统筹部分的费用。毫无疑问: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在目前情况下,是经济负担最重的参保方式,国家政策的底线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至于是否缴费参保,由个人看着办,当然也就没有强制参保的法律基础。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是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即: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即:城居保)合并而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很明显,所谓的城乡居民,自然就包括了两大社会群体:城镇无业居民农村的农民。按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的规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既是非强制保险,只要养老保险启动实施时未满60周岁的城乡居民,一律都可以补缴,但只能缴够15年,不允许超过15年(见以下截图)。这是极为明确的事情。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国务院《意见》明确规定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不论说上多少大道理,基础养老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负担,专门支付给城乡居民用于养老的财政补助资金,毫无疑问是国家白给的,是国家依法承担对参保城乡居民的养老责任。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只能由个人按照自身的经济负担能力,选择相应的缴费档次。毫无疑问:缴费标准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参保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也越高。说到底:这就是社会保险的激励原则——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逻辑基石,如果再延伸一下就是:不缴不得。如果没有缴费参保,当然就应该一分钱都领不到。再直白地说:法律禁止不劳而获,不允许空手借棍

因此,可以依法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只能是城乡居民。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城乡居民补缴养老保险费,一律不得享受政府给予的缴费补贴,经济上是比较吃亏的

其次,再谈一下补缴45000元的盈亏平衡点在哪儿?毫无疑问,一次性补缴45000元,对于收入不高还不稳定的城乡居民来说,确实是一笔比较大的投入。按缴费15年计算,每年的缴费金额为3000元。从理论的角度推算,每月领取400元,可以领:45000÷400=112.5月,即9年另4.5个月。只有领到112.5才能保持不亏不盈,即缴费投入=待遇收入,而此时补缴养老保险费的人,尚不满70岁。因此,对于一次性补缴45000元的城乡居民而言,领112.5个月就是盈亏的拐点,或者可以说是划算、不划算的分界点。更进一步讲,对于寿命长于70岁,肯定是很划算的,毕竟养老保险待遇是保证终身支付的;对于寿命不到70岁的,至少在理论上看是不划算的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显然不是。因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确定因素:

1)先说基础养老金的问题。虽然国家层面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是统一的,目前为93元/人.月。但经过省级政府甚至地级市政府按财力水平提高补助标准之后,全国基础养老金的实际发放水平,差距是非常大的。如上海市1200元,北京市850元,总体而言,超过200元的并不多,大多基本都在110元-200元的范围内,目前最低的地区,地方政府只能补助20元,仅为113元/人.月而已。

2)再说个人缴费档次和政府的缴费补贴标准。这方面的差距更大。2014年国务院的《意见》规定的缴费档次为100元、200元、……,最高为2000元。目前经过省级政府批准,早就提高或者大幅度提高了缴费标准。目前最高标准的地方,最低档1000元,最高档接近10000元;最低标准的地方,最低档200元或300元,最离档不过是3000元。也就是说:在缴费这个关键起点上,差距就非常大。更为残酷的是:缴费补贴的差距更大。例如,穷地方不过按30元、60元、90元的标准给予缴费补贴,补贴水平自然就微不足道;而在部分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给予最高缴费档次的缴费补贴已达到650元,这个补贴力度就非常大了。总之,不同的地区补贴水平根本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这些因素对最终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3)参保人的最终寿命。从法律的角度看,两种养老保险制度明确地规定: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都是终身支付。只要参保人还活着,还有一口气,就必须保证待遇的正常、持续支付。只有当参保人最终去世了,才彻底停止支付。这里真正的问题是:任何人事先都不知道参保人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去世。而参保人的最终寿命,与缴费参保究竟划算、不划算又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更直白地说:只要参保人还活着,经济上划算、不划算其实是完全没有办法计算的。

如果参保人不幸在112.45个月之前去世,逐年领取之后剩余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所有不同来源渠道的资金一律记入个人账户,根本不设统筹账户)一次性退还给其法定继承人,经济上肯定是不会吃亏的;另外,肯定还能依法领取丧葬补助金

如果本人在70岁之后死亡,肯定就是划算的,且活得时间越长,赚得就越多。如果能活到90岁,至少可以赚96000元,那就赚翻了,世界上恐怕没有如此高回报的买卖吧!!如果考虑到国家还会逐步地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标准,那当然会赚得更多。因此,身体好,寿命长,肯定会领得更多,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最后回答题主提出的问题:60岁以上一次补交45000元,以后每月领400元划算吗?综上所述,允补缴养老保险费的,肯定是城乡居民,自然也只能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果按15年计,每年的补缴金额仅为3000元,确实也不高。关于实际的领取金额,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不继地提高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实际领取的待遇水平会缓慢地增加,由当地政府最终决定。至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可领45000÷139计发月数=323.74元并始终固定不变。将以上两项相加,就是实领金额。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也就是400多元。例如基础养老金113元时,实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为113+323.74=436.74元。

毫无疑问,缴费参加养老保险,其好处是多方面的:老了有钱用,心里踏实,心情愉快;能减轻了儿女的经济负担;一般不需要向儿女要钱,自然不用看儿女的脸色,活得有尊严;老年生活的质量会相对地高一些。这肯定是非常值得的人生投资。

至于从投入、产出的纯经济学角度来衡量划算、不划算,最关键的变量恰恰是参保人什么时候去世。坦率地说:这是神仙都不知道的事情。所以结论是自然而然的:寿命越长越划算。提前谈是否划算,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祝愿所有参保的城乡居民,能够切实保养好身体,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真正地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都成为颐养天年的老寿星,那才是个人之幸,儿女之福,国家之愿




从年龄上来看,交45000元,每月400元,一年也领不到5000元,感觉有些不划算,不划算的原因,跟生命长短有关,越领的时间长越划算,反之,就是不划算。

划算不划算,还要看有没有其他福利。比如:除了每月领400元外,看病有没有医保报销?人不在时,有没有20个月的补助?

这都要算进去。若有,还划算些;没有,就不太划算了(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只要国家有这个政策,本人认为还是可以的,第一、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什么去世对吧!第二、这四万五千元你存银行一年下来根本没多少利息,而且这四万五千元虽然是存银行的也有少量的利息、但是这四万五千元看上去就像一座金山⛰️儿女们也会盯着这座金山、其实这座金山⛰️已经被没有能力赚钱的年迈父母像敲小糖一样敲的只剩下一个空壳了,但是在儿女们眼里认为父母的金山还在,如果有一天父母说自己钱用完了,任何一个儿女都不会相信这笔钱是父母用完的,这个时候儿女就会相互怀疑父母的钱给了谁了!从此以后儿女们之间也多了矛盾,儿女们的矛盾也就是因为父母把这笔钱的处理不当造成的,如果父母一开始把这笔钱买成养老保险的话,第一不会造成儿女们之间的矛盾和惦念,父母也可以过着虽然不多但像生水井一样每个月微博的工资,只要不死,就会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也不会担心钱快用完的日子,会过着这个月用完了,下一个月又有了。




我的回答是划算。你不要只看现在每月400元,但养老金是每年都在上调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走共同富裕之路,改革成果要恵及老百姓,说不定今后每月能领1000到2000呢。所以这个钱大胆去交不要有任何顾虑。你说呢。




划算,虽然每月只有400元,一年也就4800元,活十年就就够本了,再多活十年就赚一倍的钱。就算你补缴了钱第二个月就死了,丧葬费还能有七万多。(各省标准有点差异)。




给你来个最简单的计算就清晰可见了

以45000元除以400元可以得出数字为112.5的倍数,四舍五入一下,为113次,代表按照每个月领取400元来计算,你需要领取113次左右才能把这笔钱领回成本。

而按照一年12个月来计算,这里一年最多领取的金额为4800元,你给接近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保本,10年以后,每年才等于净赚4800元

这代表从你60岁以后,必须最少最少安枕无忧的活到71岁,你才有点赚头

按照投资成本回报比来说,10年的长线,多的不说按照月息1%来算,48000元每个月的利息就是480元,一年下来这里的利息就是5760元,较之你未来每个月领取的4800元还足足多了960元

所以我说到这里你明白了嘛

如果你还有兴趣请来找我!!!我绝对配合你!hhh




应该很划算,.我有一个邻居她也已有60岁了,别人都劝她不划算不要补缴了,我对她说,怎幺好的政策以后空怕买不到,非买不可!这是切身利益也是你晚年最好的保障,.后来去补缴了钱款,工资一直上涨,看病有报销值了,人的一生以靠社保才能获得幸福和快乐。




在60岁以上还能一次性补缴45000元,这显然补缴的居民养老保险费,而非职工养老保险费,因为一次性补缴十五年的职工养老保险费不可能这么低,这肯定是居民养老保险费的补缴,职工养老保险费的补缴早就被禁止了。

像这种原始性补缴养老保险费,属于典型的居民养老保险,因为只有居民养老保险存在原始性补缴,而职工养老保险不可能目前还存在原始性一次性长达十五年的补缴。

一次性补缴45000元,也就意味着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为45000元,60周岁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45000元与139的比值,就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那就是323元。

目前,全国性的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为93元,最低标准最低的省每人每月为98元,绝大多数省的最低标准每人每月在105元至187元之间。

就是按照最低标准每人每月98元来计算,基本养老金为98元(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323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421元。

从中不难看出,个人账户养老金在基本养老金中的占比76.7%,这个占比实在是太高了,这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居民养老保险最为突出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次性补缴45000元,是不太划算的,因为在每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中只有23.3%来自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

按照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来计算,45000元放在银行办个一年定期存款,一年滋生的利息收入为900元。

每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为421元,一年下来就是5052元,再减去900元的利息收入,每月的基本养老金实际就是346元。

每月只有346元的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显然是够低的了。但是,补缴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在领取养老金期间突发疾病病故,个人账户储存额中的剩余部分可以由法定继承人继承,另外还有丧葬补助金,一般为当地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二十倍。

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宽裕,一次性补缴45000元的居民养老保险费,还是可以的;倘若经济条件一般乃至较差,补缴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太大了。

参加居民医疗保险非常重要,每年一定要按时缴费,如果有低档次和高档次之分,那就选择高档次缴费。(原创:周凤迟)




那不是自己给自己开资吗?[捂脸]




划算吧?领的时间长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保险费   养老金   养老保险   利息   毫无疑问   个人账户   不划算   待遇   居民   最低   父母   基础   标准   社会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