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小孩如何培养?

一个自律的孩子能拥有开挂的人生。自律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律,这样父母就不会那么操心了。孩子的自律要从小开始培养,最好是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开始,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正面管教中说到: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的能力。而我们父母就是要为孩子营造出一种和善而坚定的家庭气氛。

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法是正面管教中的核心理念,能培养孩子自律的品质。


很多家长都会感到很难把握和善而坚定的度。如何能做到和善而坚定呢?

现在孩子放假了,很多孩子在家里会看很长时间的动画片。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孩子也不愿吃,继续看。父母会感到很头痛,在对孩子说上几遍而不起作用后,于是会开始上演一场父子大战。我们来看看几个场景:


场景一:(控制型)

父:快来吃饭,别看动画片了。

子:……(看迷了,没有反应。)

父:我跟你说话呢!你听见没有?吃饭了。

子:我这一集还没看完。

父:大家都等你吃饭,不准再看了。

子:再看一下,这集马上就看完了。

父:你听到没有?过来吃饭!

子:等下。

“啪!”父亲一巴掌打了过去,电视关了。

孩子被爸爸打了,非常气愤。他气势汹汹的对爸爸说:凭什么你们就可以看?我就不能看?我不吃饭了。

孩子不愿听。

场景二:(溺爱型)

父:儿子,现在要吃饭了。不看动画片了好吗?

子:……(看迷了,没有反应。)

父:儿子,再看一下就不看了行吗?

子:不行,我还要看。

父:那再看10分钟吧?

10分钟到了。

父:儿子,我们来吃饭吧!

子:这集还没看完。

父:好吧!那爸爸等你看完。

孩子可以想看多久就看多久。

场景三:(和善而坚定)

父:儿子,妈妈做好了饭菜,我们要吃饭了。(和善)

子:……(看迷了,没有反应。)

父:看看现在几点了?我们要做什么了呢?(走到孩子的身边,看着孩子说话。)

子:要吃饭了,但我还想看。

父:这部动画片非常好看是吗?(带着好奇心)

子:嗯!我很喜欢看。

父:嗯!有些动画片确实很好看,我以前也喜欢看。不过我们现在到了吃饭的时间了。(认同孩子的感受)

子:我想看完这一集。

父:这一集还要看很久。儿子,来看看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菜?我们一起来吃饭吧?(转移注意力)

子:我不想吃。

父:还记得我们以前的约定是什么吗?(启发式提问)

儿子不说话。

父:我们说好了不能看太久的,只能看30分钟的。是你关电视还是我来关呢?

儿子有点生气了。

父:如果你不想关那我就来关了。

父亲把电视关掉了,拉着儿子的手去吃饭了。尽管孩子不高兴。(坚定)

父亲并没有和孩子讲太多的道理,也没有打孩子、骂孩子。他认同了孩子的感受,这使得孩子不会感到父亲太强势。接着用启发式提问去问孩子,让他自己去思考该做什么?而不是命令孩子。最后在孩子不关电视的情况下保持了坚定,自己关掉了。

当爸爸把孩子的电视关掉后,虽然孩子会不开心,但是这让孩子知道了爸爸以前说的话是说话算话的。爸爸不会答应他不合理的要求。他会坚持原则帮助他做到。当孩子按照每天的时间安排来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秩序就建立起来了。时间长了,就会培养出自律的品质。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打不怕、骂不听的现象呢?

打孩子会造成孩子愤恨、报复、叛逆和退缩的行为。会使孩子在潜意识中产生“我是一个坏孩子”的信念。有的孩子干脆就继续扮演一个坏孩子的形象,与父母对着来。还有的孩子已经打皮了,根本不怕父母打。打孩子可能当时会听,但是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就又恢复了原样。并不能真正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出来。


而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孩子既能看到父母的坚持原则的决定又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样才能建立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在纠正前要先与孩子连接。


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父母总会去指责孩子哪里做得不对,却往往会忽视自己的沟通方式有哪里不妥。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要询问孩子的感受,并运用反射式倾听。

没有谁喜欢听命令的语言。用启发式的提问去问孩子,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去接纳他们的感受。当孩子在说时,不要马上打断他们。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让他知道你是很关注他的,并对孩子的话要有所回应。这样孩子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

二、要描述不要评价。

当孩子不自律时,我们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孩子:你真是个懒惰的孩子,你真是太笨了。我们可以描述你所看到的。如:我看见你的床上堆满了衣服;我注意到你现在还没有写作业。当孩子听到你这样说时,他就明白了你的意思。

三、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当父母有了某种感受和想法时,要诚实的表达出来,不要隐藏。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玩了很久而不写作业,很想发脾气。但知道发脾气对孩子不好,于是就忍着,最后孩子以后妈妈允许他这样做。妈妈可以表达出来:我感到很担心,因为你今天玩了很久还没写作业,我希望你能早点把作业写完。通常,当父母这样表达出来后,孩子们会去思考自己的行为。

父母的语言态度也影响着孩子对你的态度。因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既照见了孩子,又照见了自己。教育孩子是一场修行,就让我们一起走在这条修行的路上吧!

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进行留言。感谢您为我点赞并关注我!




要一个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你打的方式用了,骂的方式也用了,但他就不听你的。如何才能让孩子好好的跟父母进行沟通呢?

看到这个标题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反问一下,怎么样能让父母跟孩子好好沟通?

一:首先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孩子的行为正面的折射出了父母的养育效果!这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以及父母创造出来的教育环境。

年龄越小,他的学习的经验越来自于生活环境当中,和它紧密相关的亲人影响。(模仿)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养成很好的自律习惯的时候,首先不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是通过孩子的这种现象来找自己(父母)身上的原因。

很多父母只是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要求去行动,而没有给孩子解释好行为背后的价值!

所以与其苦口婆心的要求孩子成为一个自律的人,不如父母自己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用言传身教的办法,让孩子自主的模仿学习。

二:是很多家长只知道养成自律的好处!但却不知道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方式方法。

家长要一定了解养成好习惯的最简单的一个原理是当一个引发习惯的初始动作的动力大于行动本身带来的阻力的时候,这个习惯形成的可能性就大。总之,在习惯养成上阻力越小,习惯越容易养成。

而好的习惯于你重复的次数(频率)也有很大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你坚持每天写一分钟的字(健身,早起同理)!坚持一年也好过抽出一天里的时间连着写10小时!习惯是基于频率而不是时长来决定的!

所以建议家长不要在孩子养成习惯的过程当中强行的要求他坚持多久时间,而是要估计他每天增加好习惯出现的频率!

三:《道德经》上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有的好习惯都是从一个微小的习惯开始的!所以家长要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来塑造孩子,给他反馈和认可。让他强化。好习惯带来的收获!通过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微小的细节以及家长的鼓励和认可。让他形成一个习惯性的惯常行为!同时引导孩子,让他看清好习惯所带来的收获以及奖励。最后加上频率这个因素!好习惯自来!

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帮助到您。




对于培养一个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说实话是一项艰苦而且长久的工程!

首先家长以身作则,守时守信!这是关键。因为越是小的孩子模仿能力越强,3岁以前的宝宝,他的记忆基本上都是直观形象记忆,以他看到的听到的作为他学习的榜样。所以要想养成他自律的好习惯,带宝宝的人一定自律,这叫身教胜于言教!

再一个,从训练宝宝规律作息开始,到了什么时间就提醒孩子该做什么,如果孩子做到了,就用奖励的方式强化一下,如果做不到,或者磨磨蹭蹭,可以适当的惩罚,比如不理他,或者故意不满足他的要求等等,久而久之,孩子的作息习惯会固化,这是他自律的第一步!

有了规律的作息习惯,再给宝宝提出合理的要求,比如,吃饭要吃干净,洗手要打肥皂,玩具要放到指定的地方等等,如果宝宝做到了,也是给予相应的奖励,比如给他买好吃的,好玩的,或者给他一个吻等等。这些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固化下来,孩子会保持终生。这也是孩子自律的表现啊!

还有,在宝宝自己玩耍的时候,不要随便打扰他,让他的注意力慢慢的持久。然后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注意力,观察力,让宝宝做什么事情都一心一意,渐渐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自律。

再者,过于怎样跟孩子沟通的问题,我觉得只要注意不犯一个错误就好了!那就是唠叨!没有一个孩子不怕唠叨,没有一个孩子不烦唠叨,一个爱唠叨的父母,孩子会越来越不听你的话!

如果你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孩子的情绪,心平气和的跟他说话,不要大声呵斥,每句话做到不重复,而且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正确想法,那么孩子一定会愿意跟你沟通,愿意向你倾诉的!




题主的提问,其实是两个问题,均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鸿福以为这两个问题应该调换一个顺序,因为孩子只有从内心上愿意和父母好好沟通,父母聆听孩子的心声才能帮助其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一、如何引导孩子和父母能够好好的沟通。

1、父母先要自醒,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作为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如何做好这一任老师、怎么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每一个孩子都应公平享有的一种教育。作为父母不但不能剥夺或忽视,还应该竭尽全力去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方式。

2、父母也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心声。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可以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只有父母轻轻地扣开孩子的心灵之门,才会与孩子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在这美好的环境中,隐藏着美妙的声音,父母可以静下心来仔细聆听,你会突然发现孩子的细语与心声。

3、父母还要明白何为家庭成员间的有效沟通。

每一个家庭,都应有独特的幸福与和谐的生活方向。而作为最基本家庭成员的父母与孩子,应该有此方向的沟通方式。

不过,当孩子慢慢长大时,父母就应该逐渐为孩子确定有效的沟通方式。如果孩子不懂得如何有效沟通,其内心再丰富也不会领略到家庭的幸福与和谐。

4、父母更要告诉孩子与其沟通的意义与影响。

能够接受家庭教育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心志还没有完全成熟的15岁以下的孩子。这也就需要家长来去培养和引导。

故事性地去让孩子明白,与父母建立有效的沟通,其目的为了自己的将来、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为精彩,让孩子在沟通中获以快乐,孩子才愿意好好沟通。

二、怎么帮助一个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1、父母先要自查,家庭环境当中的各种习惯。

每一个家庭成员,在其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都有许多的习惯。只不过,有些是正能量的,有些却是负能量的。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就要去梳理、总结这些生活习惯。去除耗时、费力、低能等的坏习惯,保留积极、向上、乐观等的习惯。

2、父母也应发现孩子自身的优势特长和亮点。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都有无限的潜能。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的优势特长和闪光点。多认可少批评、多引导少指责,这样你的孩子将会更优秀。

3、父母还要鼓励孩子树立近远期的学习目标。

当父母充分走进到孩子的内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建立良好的沟通、发现孩子优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孩子真的很优秀了。

但想要孩子健康成长,还需帮助孩子确立近期和远期的学习目标。孩子自己的目标,就是他(他)努力的方向。

4、父母更要支持孩子养成好习惯来实现目标。

当父母帮助孩子确立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后,就要鼓励孩子以一种持续的努力来去实现它。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进步一个支持。

慢慢的,孩子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努力的方法和自我的信心;也慢慢的,孩子就有了学习的规律,懂得了自我的要求。这些,就是自律好习惯的逐步养成。

【结束语】家庭教育,就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只有父母坚持对孩子的陪伴付出,父母就会有方法培养和引导好自己的孩子!

【下一篇教育问答请欣赏,链接为:http://toutiao.com/group/6819469928001700103/?iid=0&app=news_article】

大家好,我是鸿福,指导儿童成长,分享家教经验,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把 话 说 到 孩 子 心 里 去

在育儿过程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父母在不厌其烦的教育孩子该做什么,孩子却充耳不闻,最后父母失去耐心,火冒三丈,一顿吼骂,有些甚至连打带骂。于是,心气的父母常常说出这样一句话:“你这孩子真的是太让人不省心了,怎么说都不听,真的是气死我啦!。”

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殊不知,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没有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远在外地的小姨来浩浩家玩,这可把浩浩高坏了。因为他从小就跟小姨关系好,后来小姨因为工作关系,去了外地,每年只过来一两次,这让浩浩格外珍惜和小姨在一起的时间。这天,小姨要走了,浩浩执意要送她到火车站。这本是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浩浩妈却怎么也不同意,浩浩很不理解,执意要去。

浩浩妈“不让你去就是不让你去,你怎么那么多话……?”

后来在小姨的劝说下,浩浩妈才同意。可是一上车,浩浩妈却又说开了:你怎么这样不听话?没见过你这样的人,看回家怎么收拾你……

本来好好的一件事就这样搞得大家都不高兴了。

生活中,像浩浩妈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常是话说了一堆,却一句也没说到孩子的心里,这样的话,孩子怎么会听?试想一下,如果故事中的浩浩妈能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他知道,妈妈是很理解他的,也知道他舍不得小姨,接着说清不让他去车站的原因,如车站人多怕他走丢,或带的东西很多……那浩浩也不会那样非闹着要去了。

所以,父母说话,一定要让孩子“走心”。可惜的是,大多数父母在和孩子说话时总是在讲大道 理,或重复一些表面很苍白的语言。孩子到了叛逆期真的是让父母非常的头痛,但是应对的方法也不是没有。先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父母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笑笑一放学到家就开电视,爸爸看她没去写作业就忍不住了“笑笑啊,你已上四年级了,就要上中学了,怎么不抓紧时间去学习啊,要不到时候考不上重点中学的……”

“哎呀,你怎么又喝冰饮料?你难道忘了上次肚子痛的事了?怎么就不长记性呢?上次你……”

“行了行了,你这话都说过八百遍了,跟我妈一样啰唆。”爸爸的话还没说呢?笑笑就顶了回去,然后不满地拎着书包进了自己的房间。

看着女儿气呼呼的背影,爸爸很是不解:我不都是为了她好吗,她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为了你好”,这是多数父母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是,你知道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吗?你关心过孩子的诉求吗?如果你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又怎么能把话说到孩子心里,让他按照你的要求去行动?

可惜,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会不停地说说说,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话是否得体,孩子是否肯听、爱听。孩子若不肯听,不爱听,那不管你的话多有道理,在他们看来都是废话、错话!

所以,父母想让孩子肯听、爱听自己的话,就必须掌握说话的艺术,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要知道,父母说得好,一句话就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无论是否处在叛逆期。在生活中家长要和孩子多多沟通交流,试着去理解,感受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父母懂自己,就会想听父母的话了。




孩子没有自律的好习惯,问题不在于孩子,而是在于家长。俗话说:孩子是一张吧白纸,看你怎么画。

对孩子的爱很容易让父母掉进一些陷阱,以至于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01、解救陷阱

之前有个朋友皱着眉头对我说,孩子的作业太多了,每次做到10点都做不完,快愁死了,写不完去了老师又要训,有时候还会打,每天晚上我都得给他做一些,帮助他完成作业。

父母担心孩子去了学校会受惩罚,就替孩子解决问题,把他们从这个写作业的痛苦中解救出来。这种行为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写不完作业也没关系,反正妈妈会帮我写。

家长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是她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正在让孩子错失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的机会。这就是父母容易陷入的“解救陷阱”,我们迫不及待地要给孩子解决问题,给孩子一种总会有人替自己收拾残局的认知,最后形成事事都要依赖父母习惯。

02、火速陷阱

子谦一个人有点无聊,让我和他一起下棋,可我正在处理自己的事,于是让他等等,但他一遍又一遍地催我,显然不愿意等,我只好停下手中的事情陪他下棋。

我们总是在第一时间满足他的期望,孩子习惯了有求必应,习惯了自己是主角,习惯了自己的需求第一满足。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没有耐心,不愿意等待,变得不会替别人着想,以及失去思考的能力和照顾自己的能力。

03、压力陷阱

别人家孩子钢琴已经5级了,这次考试成绩都在95分以上,那谁家孩子英语口语说的特别好,会很多单词。这些都给家长施加了很多压力,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担心孩子未来的竞争力。

当家长焦虑时,带给孩子的也是压力,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兴趣作为内驱力走怎么能学好呢?

孩子的能力,很多时候是源于自信心和荣誉感,而这些的获得都是源于孩子的兴趣和家长的支持。

04、给予陷阱

孩子委屈地说:别人都有手机,就我没有。为了让孩子在同学面前抬起头来,有面子,很多家长有求必应。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小时候物质匮乏,很多东西都没玩过,也没吃过,因此不想让孩子像自己当年一样有缺憾。

然而,我们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产生不劳而获的心态。

05、负罪陷阱

现在的父母每天除了要工作,还要做家务,以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事情一多,有时候和孩子说话都没什么耐心,一不小心冲孩子发火后,内心充满了负罪感。

这个时候当孩子有所求时,就会义无反顾的满足孩子。

如果父母能避开这些陷阱,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并从中进行引导,那么孩子就会养成好的习惯。




家长自律就好了







让孩子自律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孩子越早有独立意识,就越能自律,家长包办越多,自律性就越差。



孩子成长的过程里,初期阶段往往需要家长扶一把,以便养成良好习惯,在这个帮扶过程里,如果家长不注意时效性和度的问题,很容易就会让孩子产生不必要的依赖思想,这个思想一养成,孩子就不会自己安排计划,也没有时间观念,所有事情都依赖家长敦促,这样就导致家长越管越恼火,孩子越管越皮,学习彻底成了家长的事,孩子根本就懒得思考。

好了,找到原因,咱们来研究解决办法。

原则只有一个:家长要“懒”!越懒孩子越自律。



原则有了说方法:

1、家长放手越早越好,最迟不要超过小学四年级开学。这个时候孩子心智开始成熟,本身也想独立,正好可以利用。

2、孩子一定要自己带,不要交给父母,否则就很可能被宠坏,这估计是最难办的,但是,你如果没有这种勇气,就没必要期望过高,除非你父母非常有教育心得,不宠孩子,反而适当锻炼孩子照顾他们。

3、让孩子承担家务和外出旅游计划,养成孩子责任心和时间观念。如果长辈能这样教导你的孩子,你也可以放心让他们教一段时间,上小学后自己再带。我就曾经见过一个六岁孩子,带着家长上课,时间到了会敦促家长按时离开,平时家庭里旅游线路和时间日期安排都是孩子做主的,孩子懂事得一塌糊涂,比大人还自律,简直让我顶礼膜拜!

4、找机会教会孩子做几件家务,然后集体装病一天,夫妻俩干脆躺在床上一天,享受一下被孩子照顾的乐趣,让孩子也享受一下照顾人的责任和乐趣。

5、如果孩子在某个阶段有不自律的现象,家长一定要及时了解情况,积极跟进,例如干脆周末放个小假,和孩子在外出过程中开心交流一下,让他明白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他为什么会不自律的原因,帮他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关注而不干涉,让孩子自主前行,才会让孩子主动养成自律习惯。记住,既然是习惯,一定是要靠养的,不可操之过急,一个习惯养成,必须不间断的坚持一个月左右。



教育不简单,教育很复杂,教育因人而异。欢迎点击关注本人头条号,我们一起探讨音乐和教育。




曾经看过一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记得其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无论孩子要往哪个方向发展,都应当成为一个热爱祖国、自信、自律、坚强,有上进心、有思想、有爱心、快乐的人“,这里面提到的自律就是自我约束,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刘亦婷父母的家规,也是全家人都要遵守的。

这并不是说,父母本人的自律必须达到“神”或“机器人”的程度。而是说,父母虽然是凡人,虽然也常常失控,但始终不放弃追求自律的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律要尽早抓起,建议家长从以下方面做起。

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必须先成为什么样子。

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 20多人当过议员,75人是军官,1人当过大使,1人担任过副总统。

这样一个开挂的家族,正是得益于优良的家庭氛围,一代代优良品质的传承。

这个例子有点高大上了,举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吧。我是一个守时的人,如果有约,一定会提前十分钟到达,风雨无阻,从不给自己找借口。前段时间,广州台风肆虐,本来约好的带大宝去医院复诊,医院的规定是患者如果不能前去可以提前改期,但大宝说,约好的事就要去,反正走出了地铁口不过50米的距离,路过建筑物时,远离广告牌就好了,不要更改了吧。后来还是医院主动打来电话问我们能否如期复诊,我家姑娘告诉医生阿姨没问题时,医生都很佩服我们的守约精神,因为那天,基本上其他的患者都说要改期。

父母手把手教孩子自律

自律不是天然就会的。它是需要学习才能不断增强的一种能力。

比如:教会孩子如何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进行任务管理和时间管理。我家大宝在自律这点上做的比较好,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教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学习任务进行了分解,把时间规划好,放学先在小区里玩找小伙伴玩半个钟,回家后尽量在晚饭前独立把作业完成,晚饭后看课外书,这六年虽然中间被要带弟弟这件事打断,但基本上形成了规律,孩子很自觉,哪怕是有一次我们自驾回老家,到酒店已经凌晨两点了,孩子说自己不困,让我们先休息,她的作业还有一个小尾巴,搞定了就睡觉。

从小习惯做起,渐渐的将自律的习惯投射到大事情中

科学家经过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律水平无论在小事还是大事上都是基本相同的,那么如果在上进行自律性训练,提高后的自律性也会投射到大事情上。

例如:我现在坚持训练元宝回家后将自己的鞋子摆整齐,书包放在固定的位置。玩玩玩具要收拾起来,看完书要放回书架,吃完饭要把碗筷放回水槽,脏衣服要丢进洗衣机等等,通过慢慢的坚持,孩子就会养成自律的习惯,这样的方式孩子也不是很费劲,大人也不需要白费口舌的讲道理。

完成阶段性目标后,给孩子及时的鼓励很重要

当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达成了,引导孩子去体味其中的快乐和满足,用这个小小的成功去肯定自我、增强力量,而不是用“补偿性”的放纵去庆祝和奖励。

我家大宝这个学期给自己数学考试设定的目标是要比上学期多一个满分,上学期,前前后后有15次考试,她只拿了5个满分,其余都是她认为“悲催的”109分。这学期当她完成6个满分的目标后,我和宝妈便带孩子出去吃了顿豪华大餐,用来奖励她一段时间的努力付出和坚持不放弃。

结束语:孩子未来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想要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自律必不可少。自律是孩子迎接开挂人生的最佳姿势,我们努力掌握一些恰当的教养方法,总会事半功倍的。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作业   和善   家庭教育   陷阱   坚定   小孩   儿子   爸爸   家长   父母   习惯   目标   方式   孩子   家庭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