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没年味了?

年味很浓呀,腊月二十九去超市买年货,看看购买年货大军,热的我滿头大汗,丰富的年货买,买,买。





































感谢你的邀请!

在城里商品房里住与农村老家比确实年味有些不是那么浓了。

孩提年少时是最喜欢过年的。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还有地方可玩;放鞭炮烟花甭提有多开心啦!

长大成家了,身上担子重了才感觉年味是淡了些。

过腊八节就是过年了,感觉也挺有年味的。主要是看你怎么过年的,大张旗鼓,还是低调一点些按实力来办就行。

文化娱乐还是有多种多样选择的 。

各取所需,只要你开心快乐就好。

主要是会玩的岁数大了,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消失,大街上年味还是有的。只是不太浓而已。

家庭年味是有的,按农历风俗习惯,该干嘛干嘛!

年底这几天,主要是备年货。

买回来加工也费老劲了,昨天整理食材也费老大劲了。前些天先整回来两条鲢鱼,杀鱼,腌制,炸鱼块。

又买了十斤左右的大草鱼,清理呀,整理食材,腌制。

蒸菜包子,炸丸子,炸三黄鸡。忙得手不是手脚不是脚的。

昨天剁饺子馅更费时费力的。备食材:先煮白萝卜,煮好在冷水里泡着。再洗大肉羊肉,洗葱姜,芹菜香菇等。把肉,葱姜芹菜剁碎,把白萝卜也淋出水分剁碎,与先腌的肉葱姜掺合搅拌均匀。

妻是内行!腌肉加调料香油什么的,还得劳驾妻。馅抓好后用保鲜膜密封更能入味!

昨天包成饺子,真好吃!

夫妻齐心协力夫唱妇随,妇唱夫也随,这样备过年的食材,自食其力比在饭店订年饭岂不更好?

我觉得现在过年还是有年味的,虽然是有些与从前有差别,与时俱进!还是挺开心的!

感谢你的邀请!




与其说没了年味,不如说城镇化后,亲情少了!




节奏越来越快,心思越来越浮。时间也短了些,根本不够重温,就结束了。仪式感也越来越淡了,没有了仪式,好多节日氛围得不到有效承载。当春节只剩下吃,玩的时候,它将退化成一个普通的节日,而国人的精神家园也将慢慢退出人们的记忆。




春节,创造了全球最大人口的迁徙活动,虽然春运我们还能看到游子归乡心切,但年味确实淡了。

随着生活条件的越来越好,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但老人这样认为,就是年轻人再觉得过年就是个长假,无非放假一起聚一聚、喝一喝。

没有年味,瞭望君觉得至少有这么几点:一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好了,吃的喝的穿的等等,平常与过年没什么两样,不需要攒着多少钱待到过年集中消费。二是“90后”一代都是上有4个老人,下有1至两个甚至3个孩子,很多人的压力很大,那种时刻都在拼命追赶的节奏,到过年也慢不下来。三是以前一到过年就是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现在城市一般都禁放,今年又向农村延伸,据知不少农村也禁放了,没有爆竹,年味就更淡了。四是我们年轻时,过年盼着穿新衣,现在穿上新衣新鞋太过平常,以前盼的压岁钱,现在微信都存在红包内,红包的诱惑力不大了。五是以前走亲访友的多,一到过年走家串户,现在因为疫情的影响,串门的少了,打电话的多了,亲戚朋友的感情越来越淡,特别是“00后”“10后”的下一代,互相之相见面捧手机打游戏,感情也淡了。现在的路很宽,但也很难走。因为车多了,城市的拥挤转移到了农村里。六是以前的路窄,特别是农村都是自行车,走一家亲戚不容易,有时一呆就是一天,现在都有了小汽车,一天的时间可以把很多亲戚都绕了,吃顿饭改成了喝杯茶,聊不上几句,走亲戚成为了一种形式。七是新生的一代,亲戚少了。

当然,还有多种原因,其实年味还在,只不过可能是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对于盼年的愿望越来越少了,这也是国强民富的另一侧面体现。




因为什么都被禁止了




年味么一直都在?城市不如农村,年龄大了不如年龄小时。




环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食品丰富多彩,不向小时候那样,计划经济,买什么东西都靠本供应,平时还买不到,所以对过年有一种期待,




传承少了,年轻人也不喜欢




农耕经济时代,靠天吃饭,漫长冬天没有事情可做,于是人们纷纷给春节准备了各种各样的习俗,庄严的祭祀活动,就是让人忙碌起来……

现在社会人多忙碌啊,要是像古代那样小年就忙年,忙到元旦节,那么会耽搁多少事情,所以自然春节存在的意义就没有了……很多经理,或者从业者,本身对春节就是意思一下而已了……毕竟生产更重要……

古达社会是单元文化社会,人们信仰相同,凝聚力强,对春节的认同感强……

而庄严的祭天,祭祖活动,是春节的灵魂,是传统社会下的最高礼仪,可以说最大的事情不为过……另外春节还有迎财神,等等活动……古代官本位社会下,春节从上之下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现在社会多元化,某人喜欢春晚,另外一个人可能喜欢cosplay,多元文化冲击下,单一传统下的春节自然也冷落很多了……很多年轻人对祭天和迎财神一点兴趣也没有……

何况现在都住在楼里,很多人都不祭祀,就算祭天也是摆摆样子,有个习俗的样子……

另外,古代是圈子社会,人们趁这个时候,联系亲友,交流感情,报团取暖,现在社会是契约社会,对亲情冷淡了,自然年味就淡了……

据我所知,00后,最厌恶的事情就是走亲戚……至于自己几个死党,天天都能联系,与过不过年有个p关系……

正是因为以前过年如此隆重,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人们也不吝啬多花钱准备好食物,准备烟花炮竹好好玩一玩,古人辛苦一年,就放纵这十几天,自然年味很足,开心快乐……

在古代,很多人甚至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馋嘴的小孩过了新年就在等待来年的春节了……

在古代娱乐生活乏味,所以人们喜欢重口味的方式来刺激一下紧张的神经,比如重炮,烟火,颜色鲜艳的春联,视频,还有街上的舞狮,舞龙……


现代人手机电脑游戏,短视频,美女直播啥的,目不暇接,所以人们对传统娱乐方式的兴趣也弱了……

唯一有年味的烟花炮竹不让放了,以前一到春节,漫天花火,甚为壮观,现在只有在童年的记忆里还保留着放雷鸣炮吓唬人的事情……

没有声响年味自然没有了……

至于舞龙等活动,祭拜等活动,由于疫情也淡了,所以,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另外,祝大家节日快乐,虎年吉祥,给大家拜个早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社会   舞龙   炮竹   年货   亲戚   烟花   节日   古代   事情   昨天   感情   春节   自然   农村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