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夫妻付出全部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极少联系,这样有意义吗?

有的夫妻付出了全部培养出的孩子。长大后极少联系,这样有意义吗?

这个问题我也有同感,现在社会压力这么大,竞争这么激烈,孩子和家里联系少也是能理解的,作为家长是矛盾的,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学有所成了,又要远离家乡,我们从小也是常常听到父母讲,好儿女志在四方,所以宁可让他放飞,也不想让他碌碌无为的围着我转。

因为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是每个正常夫妻的责任,孩子只是自己的精神寄托,只要他在远方过的好。工作顺利,多联系少联系都无所谓,作为家长也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也不要有什么想不开的,孩子永远是自己的亲骨肉,虽然平时联系少,关键时刻不会抛弃你的。调整好心态。自己也就平衡了。




其实大多数家庭都是这样,倾其所有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至于说长大后极少联系,我倒是觉得这种情况还是少数。就是子女在国外留学或是发展,当父母又有多少人能放心的下呢?老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只不过相隔千山万水在海外,爸妈乘飞机过去看看儿女特别不现实。就是去不上的话,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人家亲人之间也是经常保持电话或电脑视频面对面的联系。

为了孩子能出人头地,宁可自己吃苦遭罪,也要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别看这样的父母寒酸,但人家内心骄傲强大,让儿女体现了人生价值最大化!我们附近就有两口子,都是下岗职工。但人家两个女儿不是博士就是硕士。大女儿早就结婚了,在大都市里名牌大学里教书,二女儿做了翻译,去了俄罗斯。老两口子也是不去女儿那里,一是怕拖累女儿,二也是放不下手里的农活。

虽然没什么事儿看着风平浪静的,可是一摊上大事情的时候,你看看这些个做父母的还能不能像往常没事儿人一样?疫情期间,那些个把儿女送到国外的父母都急疯了。特别是儿女在美英两国的,看着疫情迅速扩散,根本得不到有效控制,背后都急的直跳脚,悔不当初,不该将儿女送到国外。总惦念着不管花任何代价,飞机票怎么狂涨,也要把儿女接回国内才放心!




其实很多的人都说养儿防老,但真正到自己老年生活的时候,如愿以偿的又有多少?这个才是真正的防不胜防。不养出一只白眼狼就很不错了,有些家庭养出来中国式巨婴,老人家在死之前都在被啃,一生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是在养长不大的孩子身上,确实来说不是养了一个孩子,而是养了一个吸血鬼,直到把你们吸干净为止。

当然了,那些培养出来的精英孩子,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很多的孩子长大后,不愿意承担父母的养老问题,老人家已经丧失了劳动力,还让他们在农村自生自灭,即使会给一些生活费,也是勉勉强强能够度日。很多人到了自己年老的时候,其实内心是后悔的是不甘心的。自己的一生的付出,到头来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得不到回报,可想而知内心是多么痛苦。

所以说,在我们还没有变老的时候,一定要自己为自己的将来做计划,不要把自己的幸福生活交给别人手上,哪怕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人性是经不起测试的,到那个时候来后悔,就已经晚了。




夫妻付出的全部,培养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已的孩子出到社会后,共同偿还债务,照顾好父母的生活等,不要紧,还算这孩子有良心,懂得报恩,这也是社会上,所需要向往的状态。如果自已的孩子出到社会后,不共同偿还债务,夫妻二人,对父母生活和健康情况,不闻不问,就等于其父母养了一个无情的人,有孩子等于没有孩子一样,这都是社会上的败类,也是社会不允许的状态。

所以,我说,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大都是存在的。但是,偏偏有种人,对自已的父母,根本就没有感情,甚至产生一种仇恨、敌对状态,不懂得感恩。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更是其个人的人格出现了问题,这也是社会的问题。

在此希望大家要做懂得感恩之人,懂得孝顺父母,积德之人。不要做那些损人利已,虐待父母,失德之人。




以前我觉得留守儿童要关注,现在一批批留守父母同样需要关注。

这些留守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教育成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耗尽了毕生精力终于换取了孩子的远走高飞。

孩子像是自由的小鸟飞去了自己乐园。而留在了空巢的父母只有在心中牵挂着他。

医院里有位老先生,培育出了一对优秀的儿女。儿子去了美国,女儿去了澳大利亚。在九十年代那是多么的令人羡慕。

那个时候,老先生在班上没事时就会拿出子女的照片给我们看,那种满脸的骄傲幸福是掩不住的。虽然远隔重洋,但当时老先生还未老,有班上,所以也无所谓孩子的联系多少。

但在老先生退休没多久,他的老伴因病瘫痪在床,而老先生自己 又因中风出现了偏瘫。这个时候两位老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虽然说子女给他们买了别墅,请了保姆。但子女不在身边,很多事情保姆是无法替代的。

每次到医院来,老先生总是颤巍巍的推着轮椅,穿过大半个城区,帮老太太看病治疗。看到这些,着实让人不忍。

他的两个子女在异国他乡已经成家立业,有着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所以基本上两三年才回来一趟,平时工作繁忙联系也极少。

后来,医院领导实在看不下去了,主动承担了看病治疗的事,专门给他们安排了医生护士上门服务,才解决了就医问题。

我曾经去他家做过治疗,进到空旷的大别墅,看到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还有一个不怎么上心的保姆,那种滋味不好说。

虽然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一味的付出了自己的爱,却忘了教会孩子如何爱,这真的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

所谓的“精英”,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在职场能够叱咤风云,有着高人一等的智商。他们往往以工作重要,事业发展为由掩盖了情商低的事实。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所谓的精英,连自己的父母家庭都不能照顾到位,又怎能在社会上获得长久的立足之地?

俗话说得好:“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这不是等价交换,这是基本的伦理道德。如果这一点也做不到,那真是教育的失败,父母的不值得。

我想,《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之所以一直被传唱,也是因为唱出了绝大多数父母的心声。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作为孩子,应该把缺失的家庭教育补一补,为了倾尽全力的父母不再遗憾,为了将来老去的自己不后悔。请善待父母,关爱他们。




一、意义在哪里?

1、父母付出全部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前程。好男儿志在四方。孩子实现了个人愿望,才华得到施展,使他一辈子快乐幸福。

2、父母付出全部培养出优秀儿女能给全家带来荣誉。孩子有出息是对父母最大的福报。家庭出一个优秀人才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全家族的人都会因此而自豪。

3、父母付出全部为国家培养出可用之材,为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贡献了一份力量,使国家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强。国家强大了,每个小家才会幸福。

二、经常不回去看望父母就是不孝吗?

1、只有优秀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女。优秀的父母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并不是要求孩子陪伴在自己身边。因为他们知道,孩子要去拼搏,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孩子有能力为国家作贡献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孩子生活的幸福、快乐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碌碌无为的孩子即便天天呆在父母身边又有多大意义呢?

2、很少联系并不代表忘记,也不代表不爱自己的父母。也许他们还在打拼的路上拼命的前行,当他们站稳脚步,有喘息之机的时候会以不同的方式回报自己的父母。忘恩负义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很多子女到城市工作后,也把老人接到城里生活,尽到了赡养义务。不能因为个别家庭的孩子不孝就否定培养优秀孩子的意义。




这个问题我不这样看待,影视剧中,象赵一曼,她的父母把她养大,她为了抗日,连真实的姓名都不能用,还能给亲朋好友,父母亲联系吗?肯定是不能的,后被判徒出卖,英勇就义,父母还不知道。

当代社会中,有的夫妻付出全部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极少联系,这样有意义吗?肯定有,虽然时代不同了,这些孩子同样在为人类做作不同的贡献和牺牲。

就象赵一曼的父母和当代这些孩子的父母一样,他(她)们认为孩子长大了,不能光为自已活着,应该为人类做点事情,所以不联系,不见面,不打电话,都是值得的,也是有意义的。





培养孩子是每个做父母应尽的义务,培养孩子不但要量力而为,也要因孩子而异,顺势而为。

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是坚定的支持者牵引者,也是孩子学习进步的喝彩者。但仅限于自己为孩子喝彩。做父母的不应该把孩子上什么学,在哪儿上,作为炫耀的资本。更不可以相互攀比,盲目追求高大上。毕竟扶养孩子只是做父母的人生的一部分,押上是全部是不妥的。毕竟这是生活,不是赌博。


孩子成年后有自己的生活,也要结婚生子,扶养下一辈,一辈一辈就是这么过来的。孩子长大后也需要成家立业,需要艰苦努力。如果这时做父母的一味强调孩子要关心自己,看望自己,无疑为孩子增添负担,带来影响。父母要坚持拥有自己的生活,日常的挂记和远远关注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做父母的对孩子有抚养培养职责,不能索要回报。孩子也有孩子选择的权利,父母也要坚持自己的生活,两者分清了。就不会出现孩子和父母互相绑架人生的状况了。




夫妻俩穷尽一生培养出自己的孩子,其真实目的、真正意并不只是要孩子们不离不弃地守在身边尽孝。孩子是父母的、家族的,更是社会的国家的。而孩子的教育培养也不仅是父母和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国家和社会的努力也贯穿孩子成长的始终。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在抚养、培育孩子的过程中,其最大的心愿绝不是把孩子強留在自己的身边,而是把自己个人的 ,家庭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在工作中、在社会上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贡献的人!可以肯定地说、自己的孩子趆是有本事、有工作、有事业,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越多、趆重要,做父母的也就赿是知足、越是幸福。而孩子们与自己相距多远,相聚有多难、回家有多少并非父母们人生的最大意义。当然,作为孩子们来说,一定要体谅父母、孝顺父母,不管工作有多忙、路有多远,一定要常回家看看、一定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昨天还在跟别人讨论这个问题,把孩子培养成超级优秀,可是却忙的没法回来陪伴父母,意义到底在哪里?我不觉得孩子一定要有大出息,不希望他事业做的多么强,平安、有份工作,就好!

张老太太坐在胡同口晒太阳,这时候刘老太太和女儿路过,两个老街坊聊了起来:

张:你姑娘真好啊,隔三差五就来陪你,多好啊真孝顺!

刘:我这姑娘学习也不行,工作也不行,只能在家门口打工混饭吃,这么大了还总回我这来蹭饭,骂都骂不走,可不像你姑娘,从小学习在咱们这街坊四邻就是最棒的,现在还在美国工作定居,挣的都是美元,比我姑娘强一万倍!

张:钱是没少赚,也总给我寄好东西,可就是忙的回不来,都两年没见着人了,我家老头有病也不敢跟女儿说,说了也怕她回不来干着急。

刘:行了,不跟你唠了,回家做饭去了,姑娘要吃溜肉段,跟我念叨好几天了.....

说完娘俩掺着胳膊走了。

我来问问大伙,刘老太太和张老太太到底哪个幸福?不否认,张老太太的孩子是她的骄傲,一直都是,非常优秀,可是我能深深的感受到她眼里和心理对孩子能经常陪伴在身边的那种羡慕,和对自己远方孩子的挂念!

都说家长作为父母不能自私,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去飞翔,可是人老了对孩子的思念和依赖,又有谁能理解?

五六十岁得老人没事,事情都能自己解决,六七十呢?七八十呢?去医院挂号都挂不明白!没有孩子在身边,大家知不知道有多难?盼星星盼月亮的希望孩子回来看看,老人要的不是穿多贵的衣服,吃多少好吃的,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在意的和关心的,只有那个让他们付出了一生心血的孩子!

他养我小,我养他老,我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事业只是为我和我的家人提供更好生活的工具,我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家人生活的更好,所以我会把照顾陪伴家人作为第一重要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孩子   老先生   老太太   儿女   子女   姑娘   父母   女儿   夫妻   身边   优秀   幸福   家庭   社会   国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