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婴儿鹅口疮呢?

鹅口疮是一种婴幼儿期常见的真菌感染的口腔感染性疾病。由于鹅口疮容易复发,因此,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家长如何找到解决的办法。同时,鹅口疮感染比较容易与奶瓣什么的混淆,就易于被家长延误。今天我们就再一次回答家长的问题。

什么是婴幼儿鹅口疮?其病因是什么?

顾名思义,婴幼儿鹅口疮是孩子口腔内的真菌(白色念珠菌)感染后,引起的口腔黏膜附着的一种白色假膜样斑块,不易拭去的口腔炎。


前面我们已经大概地介绍了,鹅口疮实质是一种真菌即白色念珠菌的病原菌感染。那么,为什么容易在宝宝的口腔感染呢?

其实“白色念珠菌”这种真菌,容易寄生于潮湿、柔嫩的黏膜处入人的口腔、会阴部,它是口腔正常微生物群的一种,据调查推荐,约60%的健康人群口腔中可检出白色念珠菌。

因此,孩子正常的情况下并不会引起鹅口疮,只有在口腔清洁不够、营养不良、其他感染、母亲感染、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这种真菌就会找上孩子的口腔进行侵袭。

那么宝宝鹅口疮有什么特征呢?

口腔黏膜白色的膜性斑块、不易拭去,剥去膜表面其基底部可见渗血;而奶瓣一般稍加擦拭,白膜就会自然消失,这是与“奶瓣”最大的区别。

鹅口疮易发生在颊黏膜、腭、舌体及舌面或口咽部,口腔黏膜可见乳白色膜性斑块,形似奶块,不易拭去,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一般我们用棉签或湿纱布条擦拭来分辨奶块和鹅口疮。

宝宝鹅口疮如何处理?


1、清洁口腔:白色念珠菌好酸怕碱,发生鹅口疮后,可用温开水稀释小苏打后清洁口腔,一日3~4次反复清洗。

2、抗真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真菌药制霉菌素涂擦在口腔创面上,一日4次,连续7-14日。

3、加强营养支持:有了鹅口疮后,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补充,增加营养、修复黏膜,并加强喂养,尤其是母乳喂养。

如何预防婴儿鹅口疮?


1、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哺乳后都应该清洁口腔,通常家长可以用消毒棉签或纱布条、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洁一次。其餐具要每日清洗消毒、独立放置。不易轻易亲宝宝的嘴。

2、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头、乳晕,每次抱孩子前先洗手。一旦乳头皲裂感染用药,应该与哺乳时间间隔开来,哺乳前将乳头再次清洗干净。

3、阴试分娩的孕妇,注意霉菌性阴道炎的预防,配合医生积极治疗,避免感染宝宝。

4、宝宝出生后要注意加强喂养,保证营养摄入,增强体质。




儿科恩铭为您答疑解惑。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以口腔颊粘膜、唇内侧、舌面、齿龈、上颚等处出现白色乳凝块为表现的口腔粘膜炎症。
上图就是罪魁祸首☞白色念珠菌。
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口腔中的白色组织是残留的奶渣,奶块。我们如何鉴别呢?用棉签轻轻擦拭后,能够擦掉的就是奶渣、奶块,擦不掉的多半就是鹅口疮。如果用力擦拭,可能导致粘膜破损,甚至引起出血。
白色→所指便是鹅口疮感染部位。如果将
这层白色膜状物取下放在玻璃片上,加10%碳酸氢钠1滴,在显微镜下我们便可见到念珠菌菌丝和孢子。如下图所示。
希望能够帮到您。欢迎关注儿科恩铭。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谢谢。




您好。

鹅口疮的原因:

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白色念珠菌存在于正常的人体内,喜欢阴暗,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比如宝宝的口腔或尿布区域。


鹅口疮的症状:

如上图,在宝宝的口腔粘膜或舌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有时候会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容易擦去,白斑周围一般不红肿。如果强行剥去,黏膜会出现潮红、甚至渗血。

一般不影响吃奶,但如果宝宝整个口腔都布满白斑,也可能会不愿意吃奶、哭闹或烦躁。


鹅口疮的治疗:

1、一般不需要口服抗真菌药,可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在哺乳前后清洁宝宝口腔,局部涂抹制霉菌素甘油,1日涂抹2~3次,连续用至少1周。

2、母乳喂养的话,可以在妈妈的乳头上也抹些药物。

3、也可给宝宝口服一些益生菌,以纠正肠道菌群紊乱,抑制真菌生长。


鹅口疮的预防:

1、平时,喂母乳的妈妈注意手部和乳房局部的卫生。

2、配方奶喂养的话,要注意消毒奶瓶和奶嘴。

3、大点的宝宝喜欢吃手,或拿到啥东西都往嘴里放,所以要给宝宝勤洗手、给玩具消毒。

鹅口疮能接种疫苗吗?

鹅口疮一般不影响打预防针,但如果鹅口疮反复是免疫低下引起的,打预防针就要慎重。另外口腔溃疡和马牙都不影响疫苗接种。


鹅口疮是否会反反复复的发生?

鹅口疮容易反复发作,原因是:

1、消毒和卫生操作不到位;大多数宝宝鹅口疮反复还是这个原因。比如,消毒后的奶嘴妈妈直接用手拿,妈妈乳头不注意清洁等。

2、不排除宝宝有免疫力缺陷;这个较少见,需要医院看看。

3、没有治疗彻底;鹅口疮是真菌感染,很容易反复,所以坚持至少1周至2周的治疗,有时就算口腔白斑已经消失,但也要坚持涂抹药物。

芝士妈妈是一个有爱有温度的母婴健康管理平台。
更多最新孕产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如果有孕产和育儿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私信我帮你解答。




你好,关于什么是婴儿鹅口疮很多人都给了答案,我就不多解释了。

婴儿鹅口疮是不能被棉签擦掉的,你可以试一试。

另外给你一个小秘方,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捂脸]

大扶康一粒➕维生素D一小瓶,混在一起,给孩子有鹅口疮的地方涂上,一天就会好百分之八十。

希望对你有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




鹅口疮,是真菌感染造成,由于免疫缺陷、长期应用抗菌药物、菌群紊乱等原因引起。

鹅口疮发生于口腔黏膜表面,外观上呈白色乳凝妆,可以擦掉,然后可见红色创面。

治疗上主要是局部应用抗真菌的药物、碱性液体口腔护理。对症增强免疫、调节菌群等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是一种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消化不良、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很容易患此疾病,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因为鹅口疮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只要一个婴儿患有此病,所有在婴儿室内、医院都有可能流行开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此病痊愈率很高,在疮口处用药几日后症状就会消失,但它也很容易反复发作,家长一定不可以看到宝宝好转后就停止用药,以免复发。


主要症状

患鹅口疮的新生儿口腔、舌面上都会出现一片片白色凝乳状的物体。患病初期时是白色点状或是小片的白屑状病变,过后面积就会迅速扩大,逐渐融合成一片,且不易擦拭下去,即使强行擦拭下去后,很快会复生,严重时还会蔓延到咽喉。

预防

由于此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引起的,所以杜绝细菌传染就成了预防此病的最佳方法。白色念球菌会寄生在皮肤上,因此妈妈在给小宝宝授乳前,要注意清洁乳头,还有自己的手,也有可能携带白色念珠菌,所以妈妈在授乳前,也要用消毒皂清洗,以免细菌在喂食的过程中进入到宝宝口中。


调治

虽然宝宝患有鹅口疮不会影响饮食,但如果将其弄破、孩子感到疼痛就会拒食。所以家长一定要弄些稀软、清淡的食物,在食用前一定要控制好食物的温度,以免伤害到孩子的口腔。




感谢邀请!

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是真菌感染的,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一般来说任何年龄都会发,但是以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为常见。

鹅口疮的症状

鹅口疮是以口腔黏膜上有白色凝乳样斑块,常伴有特殊气味为主要特点。

小儿患了鹅口疮时,刚开始的时候会有白色的点状或者小片状的附着物,逐渐合成大片的乳白色膜,像奶凝块一样,可铺满整个口腔黏膜,略凸起。鹅口疮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以舌、颊、软腭、口底等处多见。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者湿纱布擦掉。若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超、可有溢血,不痛,不引起流口水,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

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的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的痛苦表情。但是严重的时候,宝宝会因为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的发热。如果治疗不及时,病变可向口腔后部蔓延至咽、气管、食道,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和肺部的念珠菌感染,同时出现吞咽困难。少数病例,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成为白色念珠菌败血症,病情危重,偶尔可引发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鹅口疮与奶块的区别

宝宝吃奶后,口腔内会残留奶液,如果没有及时清洁,就会形成奶块,这与鹅口疮有一些相似,那么他们之间如何区别呢?

方法是用湿棉签轻轻擦拭,白色块状物消除,是奶块。假如擦拭困难或者擦拭后会留有红色创口,则表示宝宝患了鹅口疮。

如果觉得对你有益,可以关注我哦!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鹅口疮属于真菌感染,对抵抗力差一点的宝宝来说,可能还会引起呼吸及吞咽困难、脱水、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败血症等并发症。鹅口疮严重者可侵袭咽喉,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引起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可以试试佰美佳生物抗菌肽,能够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病菌止痒止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鹅口疮   棉签   黏膜   真菌   粘膜   乳头   婴幼儿   口腔   婴儿   清洁   白色   家长   妈妈   宝宝   孩子   念珠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