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淮海地区的经济潜力?

第一,历史上还真有个“淮海省”!第二,我个人不支持重新设立淮海省。

曾经在1944年1月13日,汪伪政权设立过所谓“淮海省”,省会在徐州!(如果设立淮海省,省会除了徐州其他的似乎也难当大任)。1944年2月1日,“淮海省”政府正式成立。但是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伪“淮海省”仅存在一年半就消失了!

再说我为什么持反对意见。因为淮海地区或者称徐海地区虽然处于淮河流域范围。地理人文等等比较相似,但是该地区在本省内部大都属于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比如苏北在江苏,皖北在安徽、鲁西南在山东是不如苏南、皖南发展的好。把这几个地方划在一起,恐怕也不利于各自的经济发展。




我支持,我是宿州人,先不讨论省会问题,来看看各省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情况,江苏,优先发展的是江南和苏中,而且苏中几个城市的市府驻地也非常靠近长江,全部属于长三角区域,怎么说作为苏北地区都是跟不上节奏的,而且政策规划上也被江南苏中扔下。安徽情况大概相似,皖江城市带主要提出发展沿江城市,南京城市圈、合肥城市圈的建设也都是围绕着长江皖中在发展,对于落后的皖北仿佛已经不做什么规划了。山东沿海经济发展的很好,内陆也不行,自古以来齐和鲁在山东大地上就是两种存在,鲁西南这一块在全省范围内也是个拖后腿的存在,除了贫苦政策会提及,发展规划很少见,河南,人口大省,在河南行政思路里郑州是重中之重,不论是经济、文化、交通等等都要优先配置郑州,最近的郑州又晋升为中心城市,成绩斐然,不过多少有点像安徽:省会合肥天下穷的味道!淮海地区的河南城市享受不到多少好处。可以说淮海地区的城市都是这么个状况,处于本省落后地位,发展政策很少照顾的到,低处平原内陆也没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先天条件,文化相近、地理位置靠近,与本省其他文化有差异,与本省其他经济结构有隔阂,另外不得不说一下淮海地区的两个沿海城市日照、连云港,日照开发较晚再加上头上有个青岛这个大城市,日照的发展一直不怎么样,作为沿海城市多少有些可惜,连云港就更可惜了!名称中都带个港字!欧亚桥头堡,连霍高速大动脉,地理位置这么好,货运吞吐按理说即使是辐射全国都没问题,可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还是江南、苏中优先在作怪!如果成立淮海省连云港作为一省主要港口城市必定飞速发展。其实划分行省的做法有迹可循,海南,自从建省以后经济发展的一直不错,而且现在还下辖中国最大地级市三沙市,未来发展不可限量,重庆市,自从直辖以后,彻底摆脱了四川的束缚,加上各种利好政策的影响,经济飞速发展!






关于“淮海省”的议题一直在网上热议,近七成的网友表示赞成,同时以徐州为省会的淮海省能否担当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发展的领头羊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

历史分析

首先,徐州为什么省会呼声最高?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不难发现,徐州从大禹定九州之时便以州郡的形式而存在,后世虽然存在着行政区域的调整但都是以州或者府的高级别行政层级而存在,换句话说苏鲁豫皖交界这片地区很大一部分都曾是徐州治下的地方行政单位,虽然这片地区人民有着天然的文化归属感,尤其是安徽萧县、砀山曾为徐州老八县治内,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划分出去。淮海经济圈有着共同的方言、共同的风俗习惯有着千年的感情沉淀。

经济分析

看了许多网友对徐州经济辐射能力及城市功用的担忧,同样惹人深思。徐州2016年GDP总量为5808亿,GDP全国城市排名33位。的确比起一线和发达省会城市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作为地级市而言有这样的成绩也算是不错了。至于基础设施上来说,全国交通枢纽地位不言而喻,市内地铁、机场具备,为华东地区的重要医疗、金融、文化中心,基础设施也算得上有省会的规模。



如何激发发展

看了很多相关文章,在淮海经济圈设省、创直辖市都有呼声。自从徐州今年被国务院定位为淮海经济圈中心城市、升格新二线城市后,各方揣测不断。会不会将淮海经济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不可预知,不过近年江苏省的政策偏移倒不断,打造徐州都市圈也在快速进行。而皖北、鲁南、豫东的部分地区经济缺乏活力,尤其是部分受到省内的恶性竞争致使发展缓慢。如果国家真的能给以一定的政策资源上的支持,相信这片地区的发展还是比较可观的。

(感谢阅读,欢迎评论分析)




我在徐州40个年头了,对这一带人的理念、风土人情比较了解,靠当地人激发经济潜力无异于打水漂。徐州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经济规模、城市设施、环境变化等都得益于曹新平书记。两汉文化和黄泛文化对这里影响太深,两汉文化就是办事必须喝酒,喝酒必须喝倒,酒喝好了,事也就办了;黄泛文化就是不讲理,懒散,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因为黄河泛滥人们要活下去只能采取这些措施)等,这种文化根深蒂固,政府尽管采取了措施改变恶习,但仍效果甚微。我认为要激发经济,需要改变习惯思维,多调些上海苏州杭州一带的领导,让他们来领导这里的开发和建设,也许淮海区域会成为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区!




皖北,这几年正在快速的发展,苏北受南京北上,发展得更快。谁河地区,还有几年就完全赶上江南。




淮海地区比较落后,的确需要有个领头羊带动该地区发展,本地区人口大约在7000万左右,文化、饮食、语音等基本相同,如果真的要成立第五个直辖市,国家一定优先考虑该地区 ,该地区真的是经济发展凹地,相信国家战略部署。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首先要进行人事改革。要进行大规模的和发达地区进行人员调换。首先要改变干部的观念,意识和责任感。不管怎么进行划分。首先都是人的行为,领导干部的不作为或懒作为,多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建立淮海省是苏鲁豫皖交界区加快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设立新省、仍然区域分割自行发展,淮海经济区淮海城市群就是空中楼阁,很难形成全局规划,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我早就说过,设立淮海省有利条件诸多,时机己经成热,理应进入高层决策了,希望中央早日提上日程,以促进这一地区发展进入快车道,成为我国又一新的增长点。




区域发展,核心要素无外乎关键几点:

1)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只能决定一个地区发展的下限。

2)顶层政策

顶层政策,则能决定一个地区发展的上限。

3)贯彻落实

倘若以上皆俱备,就看贯彻的深度与落实的力度。

【淮海地区】

(淮海经济区)

优势:

承东启西,连接南北

地跨四省,交通便捷

劣势:

缺乏龙头,地位偏低

四省谷底,难以协同

【个人建议】

1)国家层面牵头,规划建设“淮海经济区一体化示范区”,由1位副总理或国务委员担任国家领导小组组长、苏鲁豫皖4省的常务副省长担任小组成员(及本省内部协调小组组长)。

2)赋予“淮海经济区”一个承担国家级试验课题的明确任务:省际地区发展试验区。

如何让千百年来的“省际交界三不管、经济落后成自然”,转变为

“省际交界一体化、发展要素为大家”!

3)苏鲁豫皖,要转变以前的“笼统空洞低效协作”为“精准细化示范合作”。比如:

苏北vs鲁南沿海,世代地缘相近人源相亲。但由于分属江苏与山东两省,东面争议海岛、西面争议湖岸,省际之间只有同质化的产业竞争、难以协同要素差异化合作发展。在此我谨抛砖引玉:倡议

《“海州湾”一体化示范区》

赣榆区(江苏省连云港市)

岚山区(山东省日照市)

莒南县(山东省临沂市)

借鉴学习《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

青浦区(上海直辖市)

吴江区(江苏省苏州市)

嘉善县(浙江省嘉兴市)

以“3县小三角”为先导区,扩大为

以“3市中三角”为试验区,继而变

以“3省大三角”为示范区!

4)归纳与畅想:

上有顶层设计

中有省级助力

下有基层落实

可否四省联合,申请国家级试验区?各省内部再选择1~2个支点城市,大胆赋予特殊政策支持!以江苏省为例:

连云港~徐州:双子星,

高配由一位江苏省委常委兼任市委书记(至少也要由一位副省长兼任市委书记),既便于省内城市间协同、也便于4省省际之间协调。

每个省有龙头与节点城市,

四个省有中心与支点城市。

省际协同,分工合作,

资源共享,要素统配,

产业互补,特色鲜明,

四省携手,共襄盛举。

【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苏中   苏北   枣庄   连云港   地区   徐州   经济   江苏省   示范区   江南   省会   经济发展   潜力   政策   社会   城市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