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状态下,人会消耗脂肪吗?

饥饿状态下,人会消耗脂肪吗?

自然!

而且是必须的!

脂肪是三大能量物质中唯一可以大量储存的。

生物体之所以储存脂肪就是准备在能量物质补充不足时用来消耗以维持生命的。

但是,在饥饿状态下,人体对能量物质的利用有一个复杂的“选择”机制,并不是像有的答主说的那样,按照糖-脂肪-蛋白质的线性顺序逐一消耗。

空腹状态早期脂肪动员和利用

葡萄糖是人体常规能源物质。

进食后约6小时,进入胃肠道内的食物就会被消化吸收完毕,进入空腹状态,即本问题所谓饥饿状态。

此时,人体可以优先利用的能源有,血液循环中的能量物质,包括约20克葡萄糖,3克甘油。0.3克游离脂肪酸;150克肝糖原,和75克肌糖原。

循环中的能量物质可以提供约110千卡能量,以24小时2000千卡的代谢率计算,约90分钟耗竭。

循环中葡萄糖的消耗导致血糖降低。由于,葡萄糖是常规能量物质,而且,大脑、肾皮质皮质和骨髓等组织通常只能利用葡萄糖。因此,血糖必须维持在一定的稳态水平,维持在80mg / dl或以上

这主要通过刺激胰腺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实现,具体途径包括促进肝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肌糖原则只能供肌肉利用;启动脂肪动员分解,释放脂肪酸作为肝脏、心肌、肌肉等组织的替代能源;以及阻止糖酵解,促进糖异生。

当肝糖原储备耗尽后,血糖水平的维持只能依赖于糖异生。

但是,可供合成葡萄糖的糖异生底物很有限。来自乳酸和丙氨酸的糖原异生虽然一直进行,却仅相当于外围组织通过糖酵解产生的乳酸和丙氨酸的葡萄糖。

这样,糖异生就需要另外的碳骨架物质源,只能有两个来源:脂肪分解的产物——由于脂肪酸不能被用于糖异生,脂肪分解提供的糖异生底物只有甘油;其余的碳只有利用肌肉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氨基酸。

就是说,进食约6小时后,进入饥饿状态,人体在消耗储备的糖的同时,就开始消耗脂肪,产生的脂肪酸被肝脏、肌肉和心脏等利用。甘油,被用于糖异生。

但是,由于甘油途径的糖异生不足以维持葡萄糖水平,糖异生更依赖于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主要是丙氨酸和谷氨酰胺。

就是说,早期饥饿状态下,人体同时消耗肝糖原、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源。当肝糖原耗竭后,就同时消耗脂肪和蛋白质。

持续饥饿状态

如果持续不能通过进食补充能量物质,人体就只能消耗脂肪和蛋白质。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脂肪酸通过转化成酮体被利用。

饥饿早期,每天会消耗约75克蛋白质。

但是,由于人体并没有多余的蛋白质储存,多有蛋白质都是结构蛋白或功能蛋白,因此,必须尽量避免消耗蛋白质。

这主要依赖于各种组织逐渐转换到消耗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来完成,尤其是“耗能大户”大脑。

饥饿3天后,脂肪分解可以提供大量酮体,脑组织也开始利用酮体作为能源。

1周后,脑几乎可以完全利用酮体作为能量来源

这时,血糖水平下降到40mg / dl,建立一个低水平稳态。这样就会进一步大幅度降低糖异生,从而最大限度限制蛋白的消耗,从饥饿早期每天消耗75克,下降到后期的25克。

如果不出意外出现过早死亡,消耗到油尽灯枯的话,一个75公斤的成年人,约有15千克脂肪储备,还有18千克蛋白质中的6千克可供同时消耗,能维持1~3个月。

当脂肪完全耗竭后,只能全部依赖于蛋白质。此时,会很快被“饿死”。

可见,饥饿状态下,人体既消耗脂肪同时也消耗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状态下,由于消耗蛋白质的限制机制,更主要优先消耗脂肪为主。




谢邀!确实在饥饿状态下,人是会消耗脂肪的,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评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产生。

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白,人体释放能量的先后顺序是什么?一开始来讲就是我们所谓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再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我们吃的馒头米饭,这些是我们人体的主要的能量来源。所以我们一日三餐,对于大体力劳动的人来讲,必须要有米面这些食物,才能保持一个有力气的状态。那么对于一些体力劳动不是很大的人,稍微吃一点或者是完全不吃也是可以的,但是长期下去你总是要吃的。

再一个消化的就是蛋白质,就是我们所说的吃的鱼肉瘦肉精肉这些。这些而言它并不是一种供能首选的物质,但是在轻微饥饿初期的情况下,消耗的往往都是蛋白质。所以有很多人觉得节食减肥体重下降,其实这个时候体重下降的不是脂肪,而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只要你正常的饮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后期都能得到一定的补充。

那么最后消耗的才是脂肪,脂肪虽然他是一个能够供应能量的物质,但是他们在功能的过程当中也会消耗大量的其他能量,并且产生一些更加复杂的废物,所以人体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真正地动员脂肪去进行供能量。所以对于一些想要节食减肥的人来讲,初期消耗的是蛋白质,只有你真正的坚持到一定程度之后,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就像以前,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一开始消耗的都是蛋白质,当蛋白质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人体才会逐渐释放脂肪供应能量,那么当脂肪也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那么有可能这个人也就饿死了。

明白了以上的原理之后就明白了,如果在短期之内的一些饥饿,比如说中午没吃饭,下午饿肚子这种情况下,饿肚子是一个生理的反射,人体正常的表现,但是身体也不会在这么短时间内消耗脂肪来供应能量,更多的是消耗你身体原有的碳水化合物或者是蛋白质。

但是如果你一两个周都处于一个相对而言饥饿的状态,那么这个时候人体或许才会慢慢的转化自身的脂肪来补充能量,促进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也像节食减肥的人衷心的劝告一句,短时间内的节食减肥根本没有任何的疗效,甚至可能会带来身体的害处,要想真正的做到节食减肥,一定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膳食,保持蛋白质的充分摄入,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杜绝脂肪的摄入。

希望大家都能够身体健康!




饥饿状态下会消耗脂肪,其实不仅是饥饿状态,脂肪的消耗是持续进行的,只是如果葡萄糖、糖原丰富的情况下,脂肪的消耗量极少,如果葡萄糖浓度低,糖原也随时快消耗殆尽,脂肪的消耗比例就会大幅增加。

人体消耗能量的顺序是:葡萄糖 - 脂肪 - 蛋白质,葡萄糖的来源比较广泛,自然界中的食物基本都含有或多或少的碳水化合物,它们分解后也是葡萄糖的来源,日常我们获取葡萄糖的主要途径是主食类食物,如米饭、包子馒头、淀粉类果蔬或坚果,部分爱吃甜食的人群,也会从甜食中获取大量葡萄糖。葡萄糖的量如果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它们也不可能一直呆在血液中,就会在激素的作用下转化为糖原或脂肪储存起来,所以,淀粉、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糖分摄入过多的话,必然就会长胖。



在两餐之间我们比较饥饿的状态下,葡萄糖的浓度较低,也处于即将耗尽的状态,身体会优先利用储备的糖原,它们能够转化为葡萄糖维持血糖浓度,这些糖原大部分来自肝脏,叫肝糖原,也有部分来源于肌肉,叫做肌糖原,糖元的分解能帮助我们熬过餐前比较饥饿的一段时间,让我们不会觉得疲劳过度,甚至出现低血糖,但如果长时间都处于饥饿尚未吃饭的话,糖元耗尽,身体就只能开始消耗脂肪了。

其实在两餐之间的饥饿状态下,不仅仅是糖元分解出葡萄糖供能,脂肪的消耗也是在进行的,所以从食物中获取的脂肪并非全部都会储备起来,它们也是随时在进进出出。很多朋友一丁点脂肪都不愿意吃,觉得但凡是脂肪吃了就会长胖,其实如果脂肪摄入合理的话,它们可并不会堆积起来。比如每日推荐喝的300g牛奶,100g牛奶含约3.2g脂肪,300g能提供9~10g脂肪,这点脂肪在两餐之间早就已经被消耗得光光的了,不要为了那丁点脂肪逼着自己去喝脂溶性营养成分大打折扣的脱脂或低脂牛奶。



比起适宜的脂肪来,其实高糖食物的摄入可能是更容易引起肥胖的原因,糖分的摄入会升高血糖,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会把血液中的葡萄糖运输到细胞中,把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存放,而胰岛素的效果则可以增加糖原和脂肪的合成,抑制脂肪和糖元的分解,这样的效果会让我们在摄入高糖食物后血糖突然下降,导致食欲增加,不仅不利于脂肪和糖元的分解,反倒更容易造成暴饮暴食的情况。

相对来说,脂肪的摄入能提供给大脑更好的满足感,且对血糖的影响不大,它们可能是减肥中更值得被重视的成分呢,说得直白一点,减肥的时候你不小心吃了一块五花肉,比起你去吃几口蛋糕要好得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朋友为了加速脂肪的分解,采取节食的方式来减肥。虽然在饥饿状态脂肪消耗会增加,但如果长期如此,身体不仅会消耗脂肪,可能蛋白质的消耗也会更多,脂肪分解出“酮体”供能,酮体是酸性成分无法在血液中大量存在,否则还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为了预防这样的情况,身体就会间歇分解蛋白质缓解,如果长久如此,身体的蛋白质也会大量消耗。所以节食减肥有很多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肌肉含量大幅下降,而且可能引起免疫力降低、脱发(头发是角蛋白合成)、皮肤无光泽弹性,甚至脏器的萎缩。




会消耗,但不是减肥的好主意,因为单纯消耗脂肪获得能量,往往会代谢不完全,产生有毒的酮体,对身体是有害的。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酮体的产生。还有就是大脑和神经是不能利用脂肪来获取能量的,因此长期饥饿会造成大脑损伤。以上都是手机码字,希望能帮到你!




减肥减肥,减得是脂肪吗?

瘦下来的人,水分保持?

肌肉保持?脂肪没了?!

我们知道的很多:

我们都知道,减少能量摄入,甚至忍饥挨饿,一段时间后体重会明显减少。

我们也知道,身体能量的消耗,先糖原,再脂肪,最后蛋白质。

我们也知道,肌肉是基础代谢的基础,而忍饥挨饿,甚至节食,会使得肌肉量丧失,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越减越胖,越饿越胖。

我们知道这么多,那些瘦下来的励志贴都是假的吗?他们是怎么从180斤到了110斤?

我们不知道的也很多:

饥饿状态下,我们会先分解糖原,也就是你平时吃的米饭、面条、包子、油条提供的碳水化合物。而当你减少这部分食物的摄入的时候,你会发现,开始有眩晕感,因为你的碳水不足以供给大脑的葡萄糖供应。如果你能持续几天减少主食,你会发现,从晕晕乎乎开始变为“精神抖擞”,这是因为你的身体开始产生酮体,而酮体是脂肪酸代谢的产物,恭喜你这时候开始利用脂肪了。

如果你能保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的体重开始明显的减轻,这时候消耗的大部分是脂肪,但是同时会有水分、肌肉的流失。如果这时候的能量控制的很低,可能会出现脱发、口臭等问题。

如果只是保持饥饿,而没有营养素供能的调整,那很有可能,你损失的更多是水分,而不是脂肪。在你停止饥饿之后,报复性的饮食,会使得营养素的吸收更加猖狂,水分也会很快补充回来,越减越胖,越胖约饿。

俞瑜,减肥达人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今日头条健康类科普认证作者

以我所学解您所惑,如果有什么疑问欢迎您下方留言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人体的三大能量来源:

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蛋白质。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的走路、消化和呼吸等一切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脂肪是人体储备的备用能量;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主要物质,人的生长发育、功能调节、细胞新陈代谢都离不开蛋白质,当然蛋白质也能提供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糖类)

人体的消耗能量的顺序依次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当人体糖类充足时,身体优先使用血糖给身体供能。当你感到饥饿时,是由于血糖不足了,当身体通过调动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后,你就又不觉得饿了。

因为脂肪的主要作用就是“供能”和“储存能量,实际在糖类使用的过程中,脂肪就已经开始参与供能了,就像人们常说的有氧运动一样,其实并不是30分钟后才开始消耗脂肪,而是随着时间增加,脂肪参与供能的的比例开始升高,直到以脂肪供能为主。

但是,奉劝想要通过饥饿方式减肥的各位,不要进行尝试,如果你不能做到后半辈子时刻保持一副饥饿的身体,只要给身体一丝机会,他强大的自我调节机制会让你的体重反弹上天的。

到了分解蛋白质功能的时候,你的生命之火也就要熄灭了!

只有当你身体极端缺乏能量供给时,比如长时间饥饿状态而无法进行能量补给时,这个时候身体可能会选择分解蛋白质参与供能。




当胃里的食物消耗没了的时候,人就会表现为饥饿状态,在饥饿状态下如果不吃食物,人体就会消耗脂肪来提供能量。

事实上减肥就是采取这样的方式,通过控制总体能量的摄入,身体需要的能量由体内储存的脂肪提供,来达到减肥的目的。这在营养学中叫做“糖异生”现象。


什么是“糖异生”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能量是由糖类提供的。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碳水化合物,就是我们吃的主食和其他食物中可以转化为葡萄糖的成分,在碳水化物供应不足的时候,人体就会消耗脂肪或者蛋白质来提高能量,而这种将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就叫做“糖异生”现象。

“糖异生的前体物质是由脂肪和蛋白质转化而来的乳酸、丙酮酸、氨基酸和甘油等成分。

”糖异生“主要是在肝脏中进行,肾脏也具备糖异生的功能,只是肾脏进行糖异生的能量远远低于肝脏。


脂肪代谢供能

人在饥饿状态下,人体会启动体内储存的脂肪分解,为人体提高能量。这时候,脂肪酸被大量动用,经过复杂的生化反应,生成乙酰辅酶A为人体提供能量,同时产生大量酮体。

如果酮体生成过多,超过组织器官利用的量,则会在体内产生蓄积,出现酮症酸中毒,危害身体健康。


氨基酸代谢供能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解供能,主要是氨基酸代谢的过程。

氨基酸代谢是先脱去氨基,之后被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生成α-酮酸,释放出能量,为人体供能。

人在饥饿状态下,被分解消耗的不只是脂肪,蛋白质也会被代谢,而蛋白质的丢失会对身体产生相应的危害,如免疫力下降、基础代谢率下降等。所以,减肥不应该采取盲目节省的方法,而应该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配合适量的运动,达到实现保持标准体重的目的。




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饥饿   碳水化合物   脂肪   肝糖   消耗   糖原   酮体   脂肪酸   葡萄糖   蛋白质   分解   能量   物质   身体   人体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