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赤脚医生是怎么来的?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吗?

赤脚医生是毛泽东主席在六十年代未,文化大革命中的产物。他(她)们产生于生产队里有文化、有品德修养的青年男女,是六七十年代农村的主要的医疗主角,他(她)们不分田间地头,不分昼夜,有求必应,而且不收诊费,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

他(她)们定期受公社医院的医生传授医疗技术,虽然医疗水平不太高,但他(她)们的责任心很强,决不象如今的医院,变成捞钱的工厂!




六·二六卫生工作指示:把医疗工作放到农村去!

早在1964年8月, 毛主席就批评过北京医院脱离群众,他说:“北京医院医生多,病人少,是个老爷医院,应当开放。”

到了1965年6月26号,毛主席又对卫生部长钱信忠发脾气说:“这样的卫生部还算什么人民的卫生部?改叫城市卫生部好了,或者干脆叫卫生部好了。”

其实呢,半年多来,毛主席批评过北京医院后,卫生部做的工作不少了,仅仅半年时间,就在全国十一所医学类院校开办了很多短学制的医学速成班,培养了140多万卫生技术员。

但是,毛主席发现,140多万卫生技术员竟然有70%依然聚集在大城市,20%在县城,广大的农村只有10%。

要知道,当时,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5%,85%的人口都在农村。

另外,医疗经费的配制也被城市占去了75%,农村只有25%。

所以,毛主席发脾气了,“卫生部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这批评很严厉了!

在接下来的卫生工作会议上毛主席继续指责一些医务人员只想留在大城市,坐在大医院,戴起大口罩,做起“大老爷”。

毛主席要求卫生部转变观念,把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投放到农村去。

但是,毛主席惯常实事求是,他指示说:“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钻研高、深、难的复杂疾病上,而应该培养大量懂得防,(能)治常见病、多发病和处理意外伤情的卫生工作人员,‘要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到农村去’!”

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工作指示”。

指示发出之后,卫生部立即执行了起来。

有不少大城市的高级医务人员纷纷被下放到了农村,依托在农村他们开展了培养农村卫生工作人员的大运动。

不被下放的医生们除非体弱多病者,也必须分期分批到农村开展巡回医疗,也必须边开展医疗活动边开展教学活动。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赤脚医生,也就应运而生了。

而,被培训的赤脚医生呢!也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并不是只看什么出身和政治成分,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毕竟,医学是科学。

当时选拔赤脚医生有两个条件:

一:医学世家的子弟,即是说大量启用中医。

二:必须是高中毕业生,看得懂医术医理,因为要从速培训成才。

被选拔出来的人集中到县卫生学校培训一年二年,然后发回原籍成立村卫生室,他们就是“赤脚医生”了。

即是说,赤脚医生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并且师资力量也很好。

后来,也有很多下乡的知识青年加入到了赤脚医生的队伍里。

现在,有某些人认为赤脚医生没有本事治病,说他们医疗水平不高,没啥成绩。

都是胡说。

医疗水平不高是事实,毛主席本人也承认这一点,他说:

医学教育要改革,医务工作者重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出来的农村卫生人员他们学习期虽短,但可以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就算本事不大,也总比巫医和神棍要好。

事实正是这样的,赤脚医生治好的虽然都是感冒发烧的小病,磕着碰着的包扎,但也比被神棍和巫医骗要好。并且遇到治不了的大病了,他们也懂得指导农民去正规医院去看病,很多时候还要亲自陪着病人去医院,敦促农民去医院。

在以前,农民不习惯去医院的。

功劳很大!

另外,赤脚医生在全民防疫、防止各种传染病和宣传卫生知识方面功劳更大,是他们在乡村中挨门挨户的发药,讲解防疫知识以及医学常识。

别的不说,赤脚医生对新生儿成活率的大大提升其贡献值就应该排第一,因为他们总是能第一时间冲到产妇们床前。

就是在五十年代,农村新生儿的死亡率也一度高达30%,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农村中根本就没有妇产医生,都是些旧时代的接生婆在接生。接生婆们靠的是“过来人的经验”,一味的蛮干。莫言的小说《蛙》里面对接生婆的行为有描述:

她们用擀面杖挤压产妇的肚子。她们还用破布堵住产妇的嘴巴,仿佛孩子会从嘴巴里钻出来一样。她们一点解剖学知识都没有,根本不了解妇女的生理结构。碰上难产她们就会把手伸进产道死拉硬拽,她们甚至把胎儿和子宫一起从产道里拖出来。

这些接生婆遇到难产的产妇了,不仅接不来孩子,甚至能把产妇害死。

赤脚医生出现之后,这种野蛮现象就消失了,新生儿很少夭折了。




关于赤脚医生,还得从1965年说起。1965年1月,毛泽东指示城市高级医务人员下农村,为农村培养医生。卫生部党组决定将城市卫生人员到农村开展巡回医疗作为一种制度,凡主治医师以上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除年老体弱多病者外,都要分期分批轮流参加。五个月后,毛泽东再次发出“六二六”指示,促使巡回医疗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开展起来。在巡回医疗中大批医务工作者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农民家中或田间地头看病治疗。很多知名的专家也纷纷下乡,在为群众看病的同时,手把手地辅导农村卫生人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培训出的“赤脚医生”成为了为农民提供初级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到1975年底,全国有赤脚医生150多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390多万。全国城市和解放军医务人员先后有110多万人次下农村巡回医疗,有十几万城市医务人员在农村安家落户。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70%以上分配到农村。全国5万多个农村人民公社,基本上都建立起了卫生院。




那个年代哪有什么培训机构,也没有现在所谓的行医资格证。

赤脚医生属于不在编的卫生医护人员,具有基础的医疗知识的人都可以做赤脚医生,也有卫校毕业生,在当时那个年代,对于一些基本的医疗需求,赤脚医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提这问题的多读读历史,当年农村医疗水平差,医生少,毛主席亲自提出来的普及农村医疗,和当年大力开展识字班差不多。




经过培训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扎根基层的具有初步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卫生人员,有一定的培训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赤脚医生   接生婆   卫生部   生产队   医务人员   产妇   老爷   指示   农民   医生   农村   卫生   医疗   医院   社会   知识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