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场是什么样的?

中国现代农场,实现的是现代化科技化发展。无飞人机,无人机器人制作,改变了过去的贫困落后面貌。正在走向高科技发展。请欣赏。

民以食为先,国以食为宝。我们农村人多生产粮油棉,多生产各类产品为祖国作贡献。

欢迎关注三农




目前中国的农场有三类:第一类是国有或集体农场,第二类是民营农场,第三类是家庭农场。现在大多数农场实行的是常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符合国家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农产品质量需求越来越高,今后鼓励更多的农场开始做生态农场规划与建设,旨在生产绿色或有机农产品。




我国的农场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个问题有一点可惜。因为我国的农场主要是以国营农场为主,种植户通过在农场签订合同承包土地进行种植、经营。但是个人的农场,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场还是比较少,与国外的大型私人农场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1、规模。我国的农场主要是在黑龙江和新疆这个地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北大荒,一个是鼎鼎有名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于这两个大型国有土地经营企业来说,下属的农场规模都比较大。以我所在的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来讲,水田的种植面积超过了1000万亩,我没记错的话人均耕地面积在200亩左右。这么多的人均耕地面积在国内来说,是比较大的;其次是土地的连片种植。如果您有机会来黑龙江农垦或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观的话就会发现,这两个地区的耕地都是连片的,一片土地几千亩。在建三江管局的二道河农场,就有一个万亩大地号,一个连片的耕地超过1万亩,非常的有规模。

2、机械化程度高。对于黑龙江农垦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来讲,农业机械化是我国的排头兵。虽然说都已经改制成了企业,但是仍然会在国家的农机补贴基础之上,通过自有的企业资金在进一步的进行补贴,提高种植户的农机购买积极性。所以,在我们黑龙江农垦,侧深施肥插秧机的数量是最多的,可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也是首先在我们黑龙江垦区开始进行试推广、钵育摆栽设备我们黑龙江农垦的保有量也是最高的。至于说其余的拖拉机、收割机,就更不用说了。而对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来讲,更是大型拖拉机、大型收割机、最新型的采棉机的博览会了。

3、农业技术水平高。对于新疆建设兵团我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是对于我们黑龙江农垦来说,还是了解的比较多的。我们黑龙江农垦的寒地水稻种植区,在本不适宜水稻生长的条件下,发展成了“大粮仓”、“压仓石”,就是因为我们黑龙江农垦有自己的科研院所、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的科技研发中心或者科技园区,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科研项目的运营,特别是针对新技术、新机械、新应用的试验、推广把好关,对黑龙江农垦的发展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农业技术方面,黑龙江农垦也是在全国排在前位的。

4、农业标准化。农业生产,作为一个宏观的生产类别,由于土质、气候、环境的不同,很难有机的统筹在一起。但是在我们黑龙江农垦,却实行“农业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在不同的农业生产阶段,开现场会、规定最晚的完成时间和作业标准,以统一的农业标准进行统一的生产管理。可以说,在农业标准化方面,我们黑龙江农垦建三江,是拔头筹的。

所以,对于我国的农场来说,主要还是针对国营农场。有项目、有资金、有完善的管理措施。虽然说大量的土地通过租赁的方式交给很多的农户种植,与国外的大型私人农场还有一定的差距。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得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中国的现存农场分好几种,最起码有国营、集体、合作社、社会资金、私营、家庭小农场等六种形式。

1:国营农场是国有企业性质。

2:集体农场是集体所有制性质。

3:农村经济合作社(农场)是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股份制联合体的性质。

4:社会资金(一般是大型企业或者是财团)在农村流转或者是购买土地后,组织成立起来的农场,一般属于垄断行业的性质。

5:私营农场是由个人集资,通过承包或者是流转土地成立的农场组织形式,属于私人性质。

6:个人家庭农场,私人性质。




在中国农场就是一个概念,一个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土地所有性质,没法进行规划和设计,投资大多数是赔钱




中国的农场具有我国明显的特色,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形形色色的农场举不胜举,上到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的大农场,下到包产到户的小农场。

一、机械化现代化的大型农场

在东北、新疆的产粮农场,我国也有很多机械化大型农场。农机手这样形容“上车就睡觉,睡醒了还没到地头”,当然有点夸大,可也从另一边说明了农场之大,机械化程度很高。我们看到了国外先进的农场,从播种到收获处处机械化,高效率。我们一直在追赶,也有相媲美的大型农场。

二、千千万万个小农场

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及包产到户的耕作模式,某种意义上讲也就产生了众多的小农场。虽然小农场的产值会偏低,可庞大的基数,依旧是不可小觑的产能。

虽然我国的农业生产相对落后,依旧解决了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科技的进步,我们也一直借鉴学习国外的生产经验,取其所长补己之短,相信不久的将来,差距会越来越小。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农场,指农业生产单位、生产组织或生产企业,以从事农业生产或畜牧养殖为主,经营各种农产品和畜牧产品,"大家种有机农场"。

农场可以作为一个企业,由个人、家庭或社群所有和经营,或由联合体、公司所有和经营,农场的规模可以从数亩到成百上千公顷不等,在美洲,一个农场的规模大的可以大到几万公顷或几十万公顷。

在中国大陆的人民公社时期(1950年代~1980年代),一个大的国有农场面积相当与一个乡或几个乡镇的规模;原来以大型农场为主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即黑龙江垦区,自1990年代以来没经营好相继改为城镇建制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一提到农业,很多人必然想到美国,想到现代化的大型农场:一个农民可以耕作上千亩土地;用飞机喷洒农药;用转基因技术解决病虫草害问题;在一个县乃至一个州都种植单一的作物,然后通过长途运输将所生产的农产品调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上述规模化、机械化、化学化、生物技术化的农业,被很多学者乃至决策者员奉为农业的最高境界,被冠以现代农业的美称。殊不知,那种现代农业是不可持续的短视农业。如果中国放弃了自身农业优势,一味学美国,长期下去是非常危险的。发展美国式现代农业能够预见的后果必然是: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出现退化,大量小农户破产倒闭;越来越多的农民弃农经商、进城谋生;中国吃饭问题要靠国际市场满足;社会将在食物链供应环节出现动荡危机。 自古到今,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人类社会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首先要满足食物需求。历史时期从事农业的人群,远高于经商或其它产业人群。之所以现在用很少的劳动力,就能够生产出许多人吃的食物,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然而,由于一些基本原理严重违背了生态学规律,现代农业不可避免地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退化,主要表现在地力下降、环境污染、超级杂草、超级害虫出现、蜜蜂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食品营养不均衡、食品受到污染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农业生态问题呢?这是因为,农业的特点注定了人类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才导致其稳定性。如用除草剂替代人工锄草,其后果就是促进杂草进化。为消灭杂草,就需要喷洒更多更毒的除草剂,这样作物就会受到影响;为保护作物搞转基因,作物保住了,但喷洒除草剂的数量和剂量都增加了,最终导致超级杂草出现。害虫防控也一样,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害虫,也有益虫,还有益鸟。大量农药不仅灭杀了害虫,还误杀了益鸟益虫。更严重的是,害虫也对农药产生了顽强的抵抗力,这是因为物种繁衍是一切生物最根本的规律,害虫不会轻易放弃其生存权。为了继续替代昂贵的人工,就需要将抗虫基因转移到作物体内,继续喷洒农药,内外夹击害虫,导致超级害虫出现。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让动物们提前发育,但这样的代价是,食品中抗生素、重金属、激素含量升高,消费者为此要付出健康之代价。 现代农业与资本结合密切,最终绑架了农业,还绑架了政府。没有政府的高额补贴,现代农业是没有能力生存下去的。看看美国的例子就知道,美国农场主收入中的40%来自政府补贴。美国用中国耕地的193%,才生产了相当于中国52%的粮食,而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动用了多于中国农民近十倍的政策补贴。从这些数据来看,美国的现代农业还有那些优势呢? 让越来越少的人养活骄奢淫逸的现代人,且农场主还要自身享受,没有政府补贴他们就不种地,要吃饭就必须看农场主的脸色。在以资本驱动的现代农业模式下,粮食安全越来越被少数人控制,甚至波及到粮食曾自给自足的中国。美国发展现代农业,除了要依靠政府补贴,还将环境代价转移到他国,如化肥、农药、农膜等高污染的行业是在中国生产的。在美国本土,搞转基因那样的懒人农业,已造成了农药、化肥居高不下,并出现了超级杂草、超级害虫,基因污染,蜜蜂也因此面临灭绝危险。目前,美国人搞的现代农业,已不是满足自身需求,为农民利益考虑的农业,而是赔钱还在干。美国人为什么赔钱种地来养活中国人呢?其中深层的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吗? 中美两国国情不同,美国地多人少,从事农业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只能发展所谓的现代农业;我国人多地少,有悠久的农业历史,适合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将对现代农业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拨乱反正”: 一是化肥用量减少。生态农业强调元素循环,仅将被城市消费者带走的营养通过化肥、绿肥或生物菌肥的方式弥补。大量研究正式,发展生态农业,化肥用量在现有基础上减少一半并不影响产量。 二是农药大大减少。生态农业对害虫防控以预防为主,不是待害虫爆发后靠化学物质灭杀,强调生态平衡。在生态农业模式下,农药就相当于灭火器,仅出现火灾时才派上用场。根据我们的前期研究,农药用量可在现有基础上减少70-80%而基本不影响产量。因发展生态农业而关闭一半的化肥厂和70%以上的农药厂,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三是消除农膜污染。前期使用农膜可提高地表温度、湿度兼有拟制杂草作用,但后期农膜是有害的。全球变暖后,生长季节延长了,完全可以不使用农膜。生态农业可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在不使用农膜前提下,保证产量与质量双盈,从源头杜绝二噁英等致癌物质向环境释放。 四是消除转基因技术的负面影响。生态农业不采取与自然对抗的办法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保护生态平衡,杜绝基因污染,保护消费者健康。 五是生态农业及其下游产业带动更多的就业,吸引更多的农民在家乡,转变为农业职业工人,就地城镇化,将城镇建设成为有生气的养人之地。这对满足13亿人食品的持续安全供应,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具备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如再加上适度的合作化,搞就地城镇化,将大量人口稳定在广大的乡村或城镇,则对国家食物供应、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功莫大焉。建议国家在全国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作为对照,同时建立现代农业包括生物技术的示范区,从而筛选符合中国特殊的农业模式,用中国人的智慧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农场一般都是事业单位,就看这个农场是那一级的农场,在编制上一般是相当于科局级。如果是县农场一般就是股所级。






都被拆了看不见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中国   农场   农膜   害虫   生态农业   黑龙江   现代农业   美国   杂草   作物   农药   农产品   土地   我国   农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