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为什么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

感染乙肝病毒(HBV)后,HBV对人体的损害,往往并非直接把肝细胞破坏,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变化,最终导致的免疫损害。

人的免疫是全身性的,患者就有可能会出现肝脏以外的脏器损害表现。因此,像乙肝这样的病毒性肝炎,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只不过以肝功能的损害为主而已。

我们把肝功能损害之外的其他表现,称为乙肝的肝外表现。由于不是很常见或者有些并不会严重影响生活,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乙肝相关性的肾病

这些乙肝的肝外表现,主要包括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和周围神经病变,等等。其中,以乙肝病毒相关的肾病比较引人注意。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跟乙肝引起的肝炎,其发生都是免疫损害导致的,而并非是由乙肝病毒的直接作用。

其主要的表现是肾病综合征的一些症状,比如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这些表现俗称“三高一低”。

不过,乙肝相关肾病的诊断并不是凭借这些表现加上有乙肝来确定,而是要做肾穿刺的检查才能够确诊的,很多人不愿意肾穿刺。

抗病毒药引起的肾损害

以上所说的是乙肝病毒可能会导致的肾功能损害,还有一种乙肝病毒感染者容易出现的肾病表现是,服用乙肝抗病毒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肾损害。

这些药物是指口服的抗病毒药,而非注射的长效干扰素。口服抗病毒药当中,以阿德福韦酯和替诺福韦(TDF)的肾损害发生率更大一些,但也并不代表所有吃这些药物的人都会发生肾损害,发生概率不是很高的。

抗病毒治疗期间出现肾损害,需要根据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停用导致肾损害的药物,并换用对肾影响较小的药物,是最好的办法。及时发现出现的肾损害。往往能够恢复,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定期的复查肾功能。

特殊的“肾”问题

还有一个特殊的所谓的“肾”的问题,是乙肝患者经常提到的,其实那是一个性的问题,跟肾没有多大的关系,这里就不提了。

要说明的是。慢性乙肝导致的性功能减退问题,要么是由于肝硬化影响激素水平,要么是心理因素导致的,或者是本身有性方面的问题。

小结

乙肝患者为什么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带偏了方向。很多其他的一些病毒感染,也会引起肾的问题,这些问题和免疫损害有一定的关系。

抗病毒治疗,是解决乙肝相关肾损害的最好办法之一,不过有些抗病毒药本身可能有肾损害,两者有时候看似有点矛盾。其实,治疗用的抗病毒药在降低病毒载量的过程中,会使肾病得到缓解,而如果是抗病毒药导致的肾损害,需要停药和换药。

我是一位热爱科普的临床医生,看病、咨询,答疑、解惑,科普医学知识,在匆忙的临床工作中,体会温暖文字的力量!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用,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想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敬请关注龙医生!




总的来说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发生肾功能损伤的风险增加的。乙肝肾损伤大概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乙肝相关的肾病,其中,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与肝肾综合征最为常见;另一类是由治疗乙肝相关疾病的药物所导致的肾功能损害。

一方面,感染HBV后,机体免疫系统激活从而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能会在肾脏中沉积,从而导致肾小球的局部病变、炎症等,引发肾炎。另外,乙肝病毒也可能直接造成肾功能损伤。

另一方面,用于长期治疗慢性乙肝的核苷(酸)类似物(NAs)药物本身具有一定药物性毒性,存在潜在的肾损害作用。在目前的NAs药物中,阿德福韦酯(ADV)和替诺福韦(TDF)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肾功能减退的风险,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还可通过影响肾脏对磷的吸收,导致低磷性骨病的发生。关注谭博士,每天可免费获得最前沿的肝病资讯!




虽然肝肾的结构和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那么肾功能跟肝功能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患有乙肝也是会导致肾功能不好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大多数患有乙肝的人确实不影响肾脏的功能。

  乙肝病毒携带或者长期乙肝病毒携带,肝功能检查一直在正常值范围的人,大多肾功能也是不受到影响的。尤其是三十岁以内的乙肝年轻患者,很少有因乙肝病发导致的肾功能异常。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乙肝患者病情不稳定,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这样的乙肝患者长期服用药物且已经耐药,未查明情况继续服用不仅会引起肾功能异常,且肝功能异常情况会加剧。

  例如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的患者,药物导致的肾功能损害确实是不少见的。如果乙肝严重出现了失代偿期肝硬化或重症肝炎出现大量腹腔积液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流分布、内毒素血症、前列腺素减少等因素,可发生肝肾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看来有乙肝并不可怕,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生活作息规律,没有不良饮食习惯,可处于长期携带状态不病发。对于乙肝发病者来说,要注意不滥用药物,这也包括中草药在内,不要认为中草药不会危害身体,要查明病毒分型合理用药并配合物理治疗。当然肝肾功能的检查也是需要定期做的。




乙肝肾炎是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简称。它是乙肝病毒与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而引起的一系列肾脏疾病。乙肝病毒也可能直接对肾脏造成侵犯,导致肾炎发生。按病理分类,乙肝肾炎以膜性肾炎及膜性增殖性肾炎多见。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我国儿童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儿童期膜性肾病的主要病因。该病的发生与乙肝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乙肝相关性肾炎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

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均由免疫介导的损伤引起 。一般认为免疫复合物沉积是继发于感染 的肾小球疾病 的主要病因。

可见,乙肝肾炎是一种病毒介导的免疫病,由于肾脏的毛细血管丰富,而且在物质代谢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乙肝肾炎发生时,比较容易造成肾功能不全,引发血尿、蛋白尿,伴发腰痛或肋腹痛。




大多乙肝患者的肾功能是不受影响的,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即肝功能一直在正常范围的人。然而,存在一部分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需要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部分药物可能对肾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乙肝患者在服用任何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当存在肾损害高危风险时,均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正在服用阿德福韦或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否存在肾脏损害的高风险,都需要定期检查肾功能和血磷水平。

总的来说,乙肝患者要注意不滥用药物,其中也包括中草药。不少老百姓可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中草药不会损害身体。与之相反的是,乙肝患者在选用中药治疗时,要结合自身体质和辨证论治,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乙肝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肾功能损害,如果出现肾功能损害,我们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原因,第1个就是可能治疗乙肝过程中一些药物性的肾损害。第2个可能是乙肝病毒导致的乙肝相关性肾炎。




乙肝病毒不仅仅可以导致肝炎,也可以直接感染肾组织或以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在肾组织中沉积引起肾损伤,临床上可表现为轻度的蛋白尿,也可以呈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部分病人有水肿、血尿、高血压,晚期可发生肾功能不全。





肝炎的病人确实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肾脏的损害。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乙肝相关肾。乙肝病毒是DNA 病毒,感染人体以后,不仅在肝脏复制,甚至还有可能在肾脏形成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的基底膜上,从而引起肾的损伤。

往往表现为蛋白尿,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做一个肾穿刺,就能够在电镜下看到肾小球的基底膜上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从而证实是乙肝相关肾。除了乙肝相关肾之外,很多肝炎进展到肝硬化、肝衰竭的晚期,可能还会出现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顾名思义,是由肝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是一个功能性的疾病,往往出现在晚期,意味着预后不良。所以肝病的病人还要注意定期检测肾功能,及时发现相关的变化,及时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肾功能   蛋白尿   乙肝患者   肾小球   复合物   肝功能   肾炎   肾病   相关性   肾脏   乙肝   免疫   药物   乙肝病毒   发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