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活着的时候,汉武帝为什么害怕她?

汉武帝是皇帝,手握大权,会害怕一个老太太吗?还真不是这么简单,事实上汉武帝对窦太后既尊敬又害怕。原因很简单,在窦太后眼中,汉武帝只是个“未央宫实习生”,如果有必要,她一句话就可以让汉武帝“摘帽”,提前退休。

汉武帝即位的时候才15周岁,少年天子。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即位之初就围绕儒家思想,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提拔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加上崇儒的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昔日“黄老派”集体为“儒派”让路。

汉武帝向祖母窦太后汇报工作时,高傲得像只大公鸡:您老人家看看,您孙子翻手是云覆手是雨,厉害不?

可汉武帝毕竟是嫩鸡仔,他完全没注意到老太太的脸,阴得几乎要淌水。“黄老派”为何在景帝朝得势?因为窦太后是他们的根。估计老太太心里气鼓鼓:你这孙子真孙子,敢往你奶奶脸上扔臭袜子了!

汉武帝沉浸在自嗨中,他再接再厉,又下令举贤良方正,大规模选拔儒生;又奏议建明堂、辟雍;还自我感觉良好地准备封禅泰山。

老太太终于出手了,时不时给按个暂停键,把王臧赵绾等“儒派”搞得七窍生烟。于是他们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作死的建议:干嘛事事都要请示老太太,玉玺在您手上,自己盖章就是了嘛!

古代新皇登基,往往因为年幼驾驭不了朝政,所以老皇帝“大行”之前,通常会指定辅政班子。窦太后就是汉景帝留给汉武帝的“掌舵人”,所以,汉武帝必须老老实实地定期汇报工作。

王臧赵绾太眼拙,太急于吃热豆腐,腐儒两枚,完全看不清政局。汉武帝虽然可以撇开窦太后盖章,问题是老太太手上有一个杀手锏,她要是“盖章”,汉武帝就只能当“孙子”啦!

窦太后的杀手锏是什么?兵符。

建元三年,闽越入侵东瓯,东瓯向汉武帝求援。汉武帝派严助为使,征调会稽郡守军攻伐闽越。严助临行前,汉武帝对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刚刚登基,不方便用兵符调兵,你只能自己想办法。

这是什么话呢?让人家调兵,又不给兵符,跟人借十块钱还得打借条出个凭证,调兵这么大的事,让严助空口白牙去解决,闹呐?

其实不是汉武帝故意刁难严助,而是兵符根本不在他手上,只不过汉武帝不好意思直说。兵符代表兵权,不在皇帝手上在谁那里?当然在窦太后手上了。

兵符就是窦太后的权柄保障,假如汉武帝敢不听话,不经汇报批准就擅自行事,窦太后就可以调动军队,以武力给汉武帝“摘帽”。有兵符这把利刃悬挂在汉武帝的头上,他能怎么办?老老实实当乖孙子呗。

对比一下后来的王太后,她好容易从媳妇熬成婆,以为自己从此可以代替窦太后,对儿子发号施令了。汉武帝憋不住直乐:手上连把刀都没有还想吓唬我?我可没那么高的“自觉性”,兵符我收了,老妈您好好养老。

窦太后为啥跟孙子较劲,她就那么大权力瘾吗?其实不能这么粗暴地看待这个问题,老太太有她的理由。

西汉自建国以后,一直以黄老治国,这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治时代——文景之治。老太太出身低微,没念过书,跟她谈儒家新思想,说句大不敬的话,那就是对牛弹琴。老太太只懂一个道理,成功的经验要坚守,所以在她眼里,汉武帝这么搞就是瞎折腾,就是“崽卖爷田”的败家子行为。

她的这个思想,从另一个侧面看,又是派系利益之争的源头。放眼朝堂,当时几乎全是黄老派的天下,汉武帝尊儒的结果,等于逼迫黄老派集体将权力交给儒派。这不等于要了这帮政客的命?谁熬到这步容易啊,胡子泛白的时候,你让我向新学小生交权?

窦太后历经五朝,学问再低也能看清一个现实:政治基础不能动摇,满朝黄老派集体反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她可以容许汉武帝招贤良方正,绝不允许将黄老派集体扫进垃圾堆。

汉武帝初生牛犊,根本不能洞悉政治势力的强大,出手太轻率,被狠狠打了爪子。窦太后则老谋深算,依靠黄老派的支持,坐在后宫闭着眼睛就能把汉武帝玩得团团转。

当老太太雷霆震怒时,汉武帝才发现:妈呀,老太太背后这么多豺狼虎豹啊,没有兵符自己其实就是个“未央宫实习生”,转不转正全凭老太太一句话!原来我以为向老太太汇报工作,是自己有孝心,现在想想,其实是奶奶有慈爱心。

汉武帝不禁哆嗦一下:罢了罢了,从今以后安心当孙子吧。王臧赵绾,委屈你俩了。窦婴田蚡,你俩先退休吧!




汉景帝临终前给儿子刘彻上了一道紧箍咒,以防止刘彻这只“孙猴子”失控。这道“紧箍咒”就是窦太后。

汉武帝即位时16岁,还是一个小毛孩子,但他胸怀大志,尤其一直对匈奴问题踌躇满志,耿耿于怀,如果不加约束,很可能出现施政错误,无法收场。

事实证明,汉武帝就是一个好武的皇帝,他在继位初就做战争准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攻匈奴,仅是他继位两年之后的事情。汉武帝一共在位54年,光是同匈奴的战争就持续了44年,完全符合“穷兵黩武”的标准。晚年国力衰弊,实在打不动了,这才叫停了战争。

(汉景帝剧照)

知子莫若父,正是由于对儿子的性情了如指掌,所以汉景帝才用“紧箍咒”防患于未然。这道紧箍咒的“咒语”就是限制汉武帝的军事行动,也就是说调兵遣将需要经过窦老太后同意。所以汉景帝将传国玉玺给了儿子刘彻,却将兵符交给了母亲窦太后保管。这样一来,如同窦太后掌握了保险贵的钥匙,汉武帝别想大手大脚花钱。

在古代,女子满15岁,男子满20岁才算成年,男子成年需要举行加冠礼,诸如佩剑、束发、加冠、取字、许婚等一套礼仪完成之后,才算是成年男人。所以16岁的汉武帝不能视作成年人是有依据的。但是汉景帝就在去世前的几个月却给刘彻把这个仪式办了,而且还娶了媳妇(陈阿娇)。

(陈阿娇剧照)

汉景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防止汉武帝的皇权旁落。因为只有通过加冠,转变为成年人之后,汉武帝才具有亲政的资格。比如秦始皇嬴政,22岁举行加冠礼,与此同时,着手铲除嫪毐集团。嬴政之所以22岁才亲政,主要原因就是相国吕不韦与母亲赵太后(赵姬)不愿意放权。而汉朝更有吕后专政的先例,所以汉景帝必需要为刘彻避开沦为“招牌皇帝”这个坑。

但现实的问题是,刘彻在年龄上还不具备掌控全局的能力,即便可以,但汉景帝也不放心,这就是让母亲窦太后充当监护人的原因。汉景帝选中窦太后,有两个不可替代的原因:一是算准了时间;二是窦太后有威望。

(窦太后剧照)

一、算准了时间。汉景帝去世时,窦太后已经是位古稀老人了,她的寿命再长,不过10年极限,到时刘彻已经成人,掌舵朝政也不算晚。实际上窦老太后晚于汉景帝六年去世,当时汉武帝刚好22岁。而从窦老太后的内心来说,她也不希望汉朝再有第二个“吕后”出现,因此权力的交接不会出现意外或波折。这就是汉景帝的精明之处,完美地拿捏住了时间差。

二、窦太后有威望。窦太后生于秦末汉初,见过刘邦,侍奉过吕后,与汉文帝相伴三十多年,为皇后22载,为皇太后16年,历经高祖、吕后(惠帝)、文帝、景帝四朝,阅历丰富,威望甚高。最重要的是,汉朝奉行以“孝”治国的理念,于是无形之中又抬高了窦太后的身价。

因此,没有人敢冒犯窦太后的权威,否则就没有好果子吃。比如魏其侯窦婴、御史大夫赵绾、太慰田蚡、王中令王臧等人反对窦太后参政,并建立汉武帝绕开窦太后,摒弃黄老,推行新政。

结果,赵、王二人被窦太后下狱,勒令自裁。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被免相职,宗室除名。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被处免职。显然窦婴与田蚡沾了外戚身份的光,否则下场不比赵绾与王臧好那去。之后,窦太后又将听话的庄青翟、许昌等人提拔重用。

(窦婴剧照)

既然窦太后处理朝中大员如探囊取物,汉武帝焉有不怕的道理。如果把老太太惹毛了,他这个皇帝也可能卷铺盖走人。要知道,汉景帝不缺儿子。不过,窦太后也不会太为难汉武帝,毕竟他是汉景帝最中意的儿子。

在汉景帝看来,刘彻是继承皇位最佳人选。为此,他先废黜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后又纵容郅都将其逼杀。

另外,周亚夫之死也是汉景帝间接所为。周亚夫是汉初开国功臣周勃之子,因平“七国之乱”有功而拜相。汉景帝担心刘彻将来驾驭不了周亚夫,于是授意廷尉给周亚夫安了个谋反的罪名。

(刘武剧照)

再则,一心想接班的弟弟刘武也于公元前144年去世。最后让汉景帝忌惮的只剩下了外戚势力,诸如皇后王娡、小舅子田蚡都不是省油的灯。因此,窦太后这枚棋子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防止刘彻年少乱来,一方面制止外戚擅权。

总之,汉景帝在去世前,已经给刘彻铺平了道路。让窦太后暂掌军政的目的就是减少汉武帝走歪路的可能。所以窦太皇太后就像是汉武帝头上的紧箍咒,只要不听话,老太后就要念咒语,这就是汉武帝害怕的原因。




您好谢邀!孝文窦太后,字漪房,清河归津(今河北武邑)人,汉文帝皇后。出身名家,贤良淑德。汉惠帝时选为家人子,入宫伺候吕后,称为窦姬。后被赐予代王刘恒,随行代国,甘苦与共。汉文帝刘恒接位后,册立为皇后,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景帝接位后尊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接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去世,随、汉文帝合葬于霸陵。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字彘,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域的基本范围。雄才大略,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之后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汉武帝刘彻是大汉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不过他这个皇位得来得却非常曲折,因为当初窦太后支持的是她另一个儿子来继承汉景帝的皇位,最后还是馆陶公主跟汉武帝的母亲联手,把武汉帝推上了皇位。这也是汉武帝为什么怕窦太后的原因之一。

窦太后一开始就不看好他,即使后来他当上皇帝,在治国理念上也有许多跟窦太后的意见相左的地方,在治国理念上有很大的分歧,窦太后更信奉黄老之说,她的思想很保守也很固执,而汉武帝刘彻有了董仲舒这些人的辅佐,他在政治上的见解远比窦太后更有远见,也更开放,而且刘彻的母亲王美人很会为他筹谋。所以,这祖孙二人没少明争暗斗,这样的情形一直到窦太后去世之后。但毕竟汉武帝刘彻是窦太后的亲孙子,所以刘彻继位后,窦太后为了大汉的天下,也很周全的替汉武帝刘彻着想。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春天的一天,汉武帝在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

四天后,汉武帝去世,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汉武帝在临终前,还下达过一道命令——将太子刘弗陵的生身母亲钩弋夫人赐死。

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对外戚专权的后果有深刻体会和领悟。

汉武帝雄才大略,千古名君,在任时将不可一世的匈奴打得四处躲藏。后人常常把他跟秦始皇,唐太宗、成吉思汗并列。

饶是英武如此,汉武帝早年也很怕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奶奶窦太后。

汉武帝为什么那么害怕窦太后?

什么也不为,就是因为自己的资历太浅。

汉武帝刚登基的时候,才15岁,是个小屁孩,没有根基,没有得力助手,从政经验不足,没有站稳脚跟,只能处处听窦太后的。

太后当家,国舅爷当家,从开国算起,在整个汉朝都是有光荣传统的,那叫外戚专权。

外戚专权的始作俑者以及佼佼者,非吕后莫属。

在刘邦驾崩后,继承人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太过柔弱,吕后独揽大权,将娘家人全部安插到要害部门。

她还违背刘邦外姓人不能封王的遗嘱,将娘家人大肆封王。

诸吕做王,吕后就是无冕之王,跟皇帝就差一个名分。

汉惠帝病逝后,吕后更加肆无忌惮,随意废立皇帝,将皇帝变成傀儡。公元前180年,吕后寿终正寝,周勃、陈平等老臣联合刘氏宗亲一举铲除了吕氏外戚集团,立22岁的代王刘恒为帝,也就是汉文帝。

刘恒当了皇帝,生母薄姬顺理成章成了太后。

薄太后一上位,学习吕后好榜样,建立了自己庞大的外戚集团。

薄太后弟弟、刘恒的亲舅舅薄昭,在拥立刘恒的时候也出力不小。文帝吃水不忘挖井人,封舅舅为轵侯,车骑将军,掌控了大汉军权。  

不过,汉文帝可不是刘盈,他可不愿意受人摆布。

薄昭的侄儿薄贵胡作非为,文帝就派使臣杀了他,薄昭大怒,竟然擅自杀了文帝的使臣。

这明摆着把皇帝不当干部,要造反的节奏,汉文帝岂能容忍?

文武百官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就组团去劝薄昭自杀。

“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薄太后得到消息后木已成舟,无可挽回,只能作罢。

再说一个是自己的弟弟,一个是自己的儿子,怎么说还是儿子近。

薄太后为了继续影响朝政,就将自己的侄孙女嫁给了皇太子刘启,成为太子妃。

这位太子妃凭借薄太后的影响,在刘启登基后(汉景帝)如愿以偿成为薄皇后。

可是小薄皇后命太薄,没有生育,失宠被废,薄氏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到此结束。

这时候,另一个女人悄悄登场,开始了另一段外戚专权的传奇。

这个女人,就是汉景帝刘启的亲妈窦太后。

原本窦太后(窦猗房)只是吕后手下一位宫女。当年吕后为了减轻财政负担,遣散一批宫女出宫,到诸侯王的封地去,窦猗房就在被遣散之列。

窦猗房本想被分配到自己的家乡赵国去,可是没有钱给小费,主管分配的太监故意把她分到了边远贫困的代国。

谁知道窦猗房时来运转,到了代国,竟然被代王刘恒一眼看中。

作为一个女人不仅要颜值高,还要会生,不然的话,命运跟薄皇后一样,迟早会失宠。

窦猗房肚子非常争气,一口气为刘恒生下了女儿刘嫖、儿子刘启和刘武。

刘恒本来有王妃的,而且为他生了四个儿子。

可是就是那么巧,窦猗房得宠之后,这个王妃突然死了,她的四个儿子也接二连三离奇身故。

因此刘恒登基后,窦猗房就成为窦皇后,她的儿子刘启被立为皇太子。

到此,窦猗房完成了从宫女到皇后的逆袭。

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登基,是为汉景帝。

窦皇后虽然没有了丈夫,但是因祸得福,成为了皇太后,当太后比当皇后的感觉更爽。

从此后,窦太后登上历史舞台,继续外戚专权好时代。

窦太后利用职权,将自己的娘家人,哥哥窦长君、弟弟窦少君,堂侄窦婴、侄子窦彭祖全都安插到朝中。

 

汉景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雄才大略很有魄力。

所以尽管窦太后的外戚实力非常强大,但是窦太后对朝政也没有太多干涉,朝中大事基本上都是汉景帝自己做主。

比如他在晁错、周亚夫的支持下,削弱了诸王的权力,平定七国之乱。

那时候窦太后的堂侄窦婴,虽然手握重兵,但他没有危害朝廷,而是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的。

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窦婴一马当先,立下了汗马功劳。窦太后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应该是在汉景帝之后,而且还要得益于自己的女儿长公主刘嫖。

有其母必有其女,刘嫖跟自己的母亲窦太后一样很有心计。

在皇子刘彻四岁时,刘嫖就开始积极谋划,将自己的女儿陈阿娇推荐给他。

当时景帝已经立年满十八的庶长子刘荣为皇太子,刘嫖一开始想把女儿嫁给这位太子,因为被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拒绝而恼羞成怒。

刘嫖因此在太子和父皇汉景帝之间挑拨离间,废了太子刘荣,栗姬也抑郁而死。

因为刘彻母亲王氏答应了迎娶刘嫖的女儿陈阿娇,刘嫖就开始运作让自己的女婿成为太子。

汉武帝刘彻是窦太后的孙子,一则太皇太后有从政经验,二则刘彻登基的时候还未成年,没有资历,没有团队,一切都要请教窦太后。

再说,太皇太后对自己的孙子,能有什么坏心眼儿。

窦太后一生没有做祸国殃民的事,也没有纵容自己的娘家人胡作非为,更没有胁迫小皇帝做违心的事。

比如自己的儿子景帝在位的时候,窦太后非常喜欢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希望景帝将来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但是景帝不答应,这事就没搞成。

而且太后的侄子窦婴也没有随波逐流支持太后,而是说哥哥传位给弟弟不合法。

再比如,侄子窦婴平定七国之乱有功,窦太后就建议任命他为丞相,但是景帝也没有答应,太后心下不爽,但也没有闹事。

这充分说明,窦太后还是顾大局的,专权的程度很轻微,跟吕后完全不能比。

所以,汉武帝对太皇太后是敬重,敬畏,不是恐惧。

但是晚年的窦太后(太皇太后)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汉武帝还是很服从的。

刘彻继位后,崇尚儒学,就任用了提倡独尊儒术的赵绾、王臧。因为太皇太后信奉道学,两人就挑拨离间,怂恿汉武帝“不必什么事都听太皇太后的”。

太皇太后闻讯大怒,让汉武帝将赵绾、王臧革职下狱,最后处死。

窦太皇太后处理朝政几十年,文武百官都是他提拔的,外戚集团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

汉武帝没有选择跟太皇太后大举抗衡,一是双方不是敌我矛盾,没有对抗的必要;二是自己也没有那个势力,对抗不过;三会影响朝廷稳定,造成内耗。

最关键的一点,时间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汉武帝是个很有眼光的皇帝,对外戚专权的危害认识得非常透彻,所以后来在立刘弗陵为自己的太子的时候,杀了其母钩弋夫人。




大汉以孝立国,辈分大一级就能压死人,在任何时代都可以说皇帝比太后至高无上,但唯独在汉朝,这句话不可以明说。

汉武帝乃是汉景帝之子,而汉景帝又是窦太后的儿子,在大汉的文化背景下,汉武帝即便是后来前无古人,看到奶奶也要低头甚至是跪拜,原因无他,就是窦太后地位太高了。

窦太后是汉文帝之妻,汉文帝和儿子汉景帝不同,汉景帝还会因为喜欢和不喜欢的问题更换妻妾,而汉文帝很传统,即便是年老了,没有了爱情,也不会动摇窦皇后的地位。

这就是因为汉文帝知道大汉的一种不成文规则:有孝便有国。

汉文帝尊重窦太后,不是孝,但是汉文帝的嫡子刘启、刘武未来的地位崇高,而他俩又是窦太后之子,所以善待窦太后,本质上就是在稳定大汉往后的国运。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此时的大汉正处于后世人所称的“文景之治”的中后期,国家蒸蒸日上,为了稳定一切,窦太后不顾前朝“吕后”之事,一定程度摄政于大汉,即便刘启早已经长大了,但是依旧孝顺地服从母亲,这便是汉武帝畏惧窦太后的最大根源:

这个奶奶有实权!

在汉景帝时期,别说还不是汉武帝的刘彻怕窦太后,汉景帝本人自己都怕。

和不懂政治的后宫不同,因为汉文帝晚年的移情别恋,还有窦太后自己的眼疾,高度紧张地环境下,窦太后只能学习自己的“婆婆”薄太后,走上“干政”的道理。

因此,当汉景帝即位时,他的头顶上还有一个同样有着实权的母亲。

但汉景帝和窦太后母子二人不是争权夺利的矛盾关系,就真的是儿子孝顺,母亲严厉的关系,只不过这种关系反映出来的方法,往往都是在政治上。

当年窦太后很宠爱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而汉景帝当年也很年轻,激动之下,为了讨母亲开心,说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窦太后果真很开心,刘武表面婉拒,心里却开了花,而这件事情,也是汉景帝做错的事情之一。

毕竟是妇道人家,窦太后把汉景帝以前说过要册立“皇太弟”这件事情拿出来说了又说,紧紧不放。汉景帝烦不胜烦,可也不能怎么发作,只好一次又一次敷衍而过。

久而久之,窦太后就生气了,但汉景帝也没有办法,当了皇帝那么多年,他也知道他当年冲动了,说了不该说的话。

所以从立储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窦太后的“能量”,只是窦太后还有理智,汉景帝不愿意她也不会逼迫他,不然的话,即位的是刘彻还是刘武,这还是两说。

也是在立储风波后,汉景帝和弟弟的关系转瞬急下,有一回,刘武被汉景帝邀请进京,而刘武身边的侍卫突发奇想,让刘武放弃大部队的车驾,轻装入京。

谁知道就是这件事,闹出了大乌龙。

有人禀报心心念念盼着儿子进京的窦太后,梁王的车驾在城外,但是梁王不知所终。

听到这消息的窦太后怎么着?

她直接大喊,皇帝杀了她亲儿子啦,皇帝杀了她亲儿子啦。

毫不顾忌汉景帝的颜面,就胡闹,而汉景帝对此还没有办法,只能是立马跑到母亲跟前解释,百般讨好,而且把弟弟带出来,这才让母亲消停了。

光是这件事,就能看得出窦太后的手腕,这不是个简单的人,儿子刘启都搞不定,更别说还是只有几岁的刘彻,疯狂的奶奶在刘彻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而这个窦太后,其实不是真的不顾一切,她有她的处事智慧,比起用政治和汉景帝翻脸,窦太后更懂得在大汉这种文化背景下,用“道德”绑架自己的儿子。

再说窦太后不是没有政治手腕,不仅是有,而且很强硬。

终汉景帝一朝,儒学被打压这是默认的,就连汉景帝本人都不敢随便提起,根源就是窦太后。

窦太后深爱黄老之道学,在窦太后的指挥下,窦家人、刘家人一定要读黄老之学,汉景帝也不例外。

而另一方面,对于倡导儒学的人,窦太后全部排斥,能以一后宫身份直接改变国家文化,这也是寥寥数人能做到,其中就包括窦太后。

再说到当年汉景帝一近身侍卫郅都,郅都乃是一个酷吏,但是为人忠心耿耿,最事情也是心向百姓。

本来郅都混得好好的,各方面工作都受到汉景帝好评,但因为郅都太喜欢打击那些高傲的权贵了,某一次得罪了窦太后,加上郅都有一回抓住了“前太子”刘荣的贪污之事,间接导致刘荣自杀,郅都就因此“混到头了”。

刘荣是窦太后很喜欢的孙子,知道被郅都“逼死”后,窦太后决意要杀掉郅都。汉景帝都出面要保住郅都,但窦太后一改哭闹发脾气的姿态,强硬要处死他,最终郅都还是被处死,就连汉景帝也救不回来。

本来汉景帝没有必要那么憋屈,但问题还是那个字闹的,正是“孝”。

没折腾几年,刘武去世了,汉景帝也去世了,窦太后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了两个儿子,自己虽然很伤心,但还是坚挺在世间,随即登基的,乃是她的孙子刘彻。

刘彻登基的时候,还很年轻,未及弱冠,他也表示对于太皇太后级别的奶奶很是敬畏,汉武帝见到了窦太后还是要跪的,因为窦太后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

汉武帝登基之初,手下的大臣们想要趁着汉武帝三把火正旺,完成汉景帝时期没有能完成的事情,把儒学推到极高的位置。

而汉武帝也的确这样做了,不过这不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时候,在奠定了儒学至上之前,儒学还经历了窦太后一次恐怖的打击。

大家以为窦太后老了,不会再干扰,谁知道老奶奶依旧很凶猛,听到了朝堂要大搞儒学,又开始了当年汉景帝时期一般的“镇压”。

窦太后还是坚持黄老之学,直接对想要改变这一刻的臣子进行清洗,被杀的杀,坐牢的坐牢,汉武帝没有办法改变,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窦太后顺势还把汉武帝的新政给废除了,整个大汉没有人敢有意见,可见窦太后之厉害。

这种不是摄政却胜似摄政的地位,对于汉武帝的冲击是很大的,而窦太后的强势,也成为了汉武帝后来执意高度集权的根本原因,但在此之前,汉武帝还是不能随心所欲,他要尽孝道,直到窦太后去世,才能彻底放开手脚。

即便汉武帝乃是杀伐果断的君主,可孝却不能丢,这也是他未成长起来之前的护身符,不然的话,根据自古以来朝廷的攻心术,汉武帝很有可能就在孝顺这件事情上栽跟头。

其实这种现象不是汉武帝和窦太后之间才有,整一个大汉,太后级别的人物,都是另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皇帝。吕后因此得以摄政,薄太后因此安排薄家干政,还有后来的上官太后,王太后。

特别是上官太后,汉废帝刘贺被废,就是霍光以上官太后的名义来进行的,虽然这里面更多是霍光的意思,但是太后可以光明正大地废除皇帝,这是后世几乎不存在的事情。

而王太后王政君因为地位高崇,让外戚牢牢把控了朝政,王莽后来得以谋朝篡位,就是和王政君超高的地位有关。

大汉以孝立国,这可以说是好事,但有些时候,也并非是绝对的好。就拿窦太后来说,其实她的地位高,对于汉景帝和汉武帝两朝的发展是有一定的打击性的,只是无伤大雅,才没有暴露出来罢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窦太后活着的时候,汉武帝为什么害怕她?

汉武帝刘彻是窦太皇太后的孙子,按照中国人隔代亲的习惯,这祖孙俩应该格外亲近,为什么会出现孙子怕祖母的现象呢?

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一句话是说不清楚的。

为了让各位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山野老人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说说原因:

一,窦太皇太后掌控了朝廷大局,汉武帝不得不怕。

有人说窦太皇太后是定海神针,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

看看窦太皇太后的经历就知道了。

窦太皇太后出身贫困,惠帝时以良家子身份招进宫中做了宫女,称之为窦姬,后来被吕后赐给代王刘恒。

刘恒登基后窦太皇太后做了皇后。

刘恒驾崩,儿子刘启继位,窦太后就是皇太后。

刘启驾崩,刘彻继位,窦太皇太后就是太皇太后。

窦太皇太后的经历,让很多人不得不为之畏惧。

汉武帝刘彻本没有资格称帝,连做太子的资格都不具备。

因为汉武帝刘彻是刘启的第十个庶皇子,尽管刘启没有嫡子,但是也轮不到刘彻这个第十的庶皇子做太子。

汉武帝刘彻能做太子,依靠的是汉武帝刘彻的丈母娘窦太皇太后的馆陶长公主。

馆陶长公主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从汉景帝刘启那里争来的。

汉武帝刘彻要保住皇位就必须依靠窦太皇太后母女俩,要是惹恼了这两个女人,汉武帝刘彻的皇位就会化为乌有。

从这个角度看,汉武帝刘彻没有不害怕窦太皇太后的理由。

二,窦太皇太后有政治手腕,汉景帝都让其三分。

窦太皇太后去代国之前,代王刘恒已经有了王后,而且还有了四个嫡王子。

按照宗法制,窦太皇太后的儿子刘启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代王刘恒继承皇位前后,刘恒的王妃,嫡子都先后死了。

窦太皇太后抓住时机,与刘恒母亲薄姬联手,促成了刘启的太子地位,之后刘恒驾崩,刘启才得以顺利登基。

对此刘启十分畏惧母亲窦太皇太后。

窦太皇太后推崇道家,景帝想依靠儒家治国,遭到窦太皇太后反对。

景帝只好顺从窦太皇太后,放弃自己依靠儒家治国的理想。

三,汉武帝登基之初大显身手,遭到窦太皇太后的封杀。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大力推行儒家治国。

初期,窦太皇太后爱理不理。

于是汉武帝刘彻的胆子越来越大,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儒家官员。

诸如窦太皇太后的侄子窦婴,刘彻的国舅爷田蚡等都是儒家的真实信徒。

窦婴是丞相,田蚡是太尉。

之后这两人又请来儒家代表人物赵绾,让赵绾担任御史大夫。

之后又请来儒家代表人物王臧,让王臧担任郎中令。

这些人汇聚一起,窦太皇太后不做任何声张,由此这些人的胆子越来越大。

御史大夫赵绾甚至建议汉武帝刘彻以后做事情不必请示窦太皇太后,由此惹恼了窦太皇太后。

窦太皇太后将汉武帝刘彻身边的这些儒家代表人物一锅端了。

窦婴因为是窦太皇太后的堂侄子,田蚡因为是汉武帝刘彻的国舅爷,由于这两人的特殊关系,仅以免职处理。

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田臧两人畏惧自杀。

汉武帝刘彻轰轰烈烈的儒家治国理想灰飞烟灭。除此之外,窦太皇太后以汉武帝刘彻不能生育为由要免除其皇位,后因汉武帝刘彻的丈母娘馆陶长公主做工作,才保住皇位。

经历此事之后,汉武帝刘彻才领教了窦太皇太后的厉害,之后一直对窦太皇太后噤若寒蝉。

综上所述,窦太皇太后有让汉武帝刘彻害怕的权力,也有让汉武帝刘彻害怕的政治手腕,更让汉武帝刘彻尝到了厉害,由此,有窦太皇太后在世,汉武帝刘彻不得不害怕窦太皇太后。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窦太后?这话咋说呢?就这窦太后,老太太蹲在大汉王朝这嘎达,影响了足足三代帝王。

头一个汉文帝,窦太后的老公,第二个汉景帝,窦太后的儿子,第三个汉武帝,窦太后的孙子。

就这三男人,有一个算一个,搁到历史这条黄河里头,那个不是壶口瀑布的存在?

汉武帝是真怕这窦太后,别看窦太后眼睛啥也看不见,别人七窍玲珑心,七个心眼,窦太后咋也的是十四个,汉武帝压根就斗不过窦太后。

没别的,就那个时候,窦太后吃过的盐巴,比汉武帝喝过的水都多。

其实人这个物件,聪明不聪明是有一点差距,但最大的差距是见识,这见识多了,你这抬个眉毛,伸个小爪子准备下一步的时候,人家就知道你要干吗了,没别的,同类型的事,见多了,也见惯了,不出手则以,出手就卡你七寸上,一指头就能把这事搅黄了,只要愿意,连人都能给你收拾了。

窦太后一生就瞅见过两次叛乱,而这两次叛乱,王朝都保住了政权。

当然见识多了,也不一定能压住汉武帝,毕竟秦皇汉武,千古一帝的人物不是?

接下来,咱就尝试分析分析这中间的弯弯绕。

咱先简单的捋一下窦太后的一点生平,从中打个底,然后再说题主的事。

窦太后贫苦人家的孩子,算是赤贫线以下的,她出去当宫女,弟弟都能让人给卖了。

就这条件,老天爷算是给了窦太后一个机会,当年她进宫做宫女的时候,刘邦还在。

这不转眼刘邦死了,大汉王朝吕氏说了算,于是宫里头的这些个宫女就发出去一批,他们也干脆,出去蹲到封地里头做王的子弟,一家分五个。

这窦太后就被分给了最不受待见的刘恒。当初要是看,窦太后算是走黑道上了,因为刘恒这代国那是顶匈奴人的一个窟窿眼,匈奴人要是想进入中原,这代国首当其冲。

您就知道这刘恒多么不受刘邦的待见,也正因为这一点,刘恒躲过了吕后秋后算账的那些个乱事。

作为马后炮的咱们应该知道,这刘恒人家是后来的汉文帝。

说道这里咱插一句,窦太后一直崇尚黄老之学,一个是因为这是刘邦既定国策,另一个和她这经历也不无关系。

好咱接着说。

您还别说,去了五个人,这窦太后就被汉文帝给相中了。这不用问,肯定这窦太后的容貌不说亭亭玉立,他也是水灵灵的,而且这一宠幸就宠幸到了汉武帝做了皇帝。

就这期间,窦太后给汉文帝生了两儿子,一个是刘启这就是以后的汉景帝,另一个是刘武,在加一个女儿刘嫖,而王后也先后生了四个儿子。

但这王后和这四个儿子福薄了一点,先后就死了,那么刘启就成为了汉文帝的长子。

咋说呢?汉文帝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他就蹲在代国一直做他的代王就完事了。

但这个时间点上吕后死了,一帮子大臣这就开始捣吕,凡是和老吕家有血脉关系的,全给杀了,这还包括一帮子刘姓王。

那么大臣们这就要挑一个出来给他们当皇帝,这外戚比较强大的刘家人,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这帮大臣被吕后也是弄怕了,于是刘恒这个没啥背景的就被挑了出来。

好吧,这汉文帝做了皇帝,大家伙这就开始考虑太子的事,毕竟刘恒这皇帝帽子他也是挑出来的,那么汉景帝刘启作为汉文帝的长子被挑了出来做太子,因为那会汉文帝的嫡子都死光了,老妻也死了,只能这么选。

那么皇后呢?汉文帝自从这王后死了,就没有立过一个正妻,这个时候薄太后发话了,既然刘启是太子了,那么他老妈当然就是皇后了。

这么的窦太后就成为了皇后。

看顺理成章的事,瞅着还是像黄老之学。

这不后来,窦太后作为皇后,那么老窦家,也算是竹子长个节节高了。

那么从这里咱就不难发现,这窦太后一路瞅起来也是顺风顺水走过来的,而且他的家族也开始进入到朝堂之上。

而且这家族进入之后,可不是那种啥好的吃啥,啥好玩玩啥的二世祖的存在,没有仗势欺人,反倒是谦虚的可以。

这其实和窦太后的个人品格有着莫大的联系,上梁不正下梁歪吗?

人品!您别管是儒家,还其他家,都是很看重人品的,能力到是其次,这种东西说他没有用,你还没法反驳,但你要说有用,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发挥了作用。

咱举个例子。

窦太后这不生了病吗?回头眼睛就失明了。

好吧,这年岁也长了,算是人老珠黄吧,这眼睛也失明了,您说这汉文帝能喜欢她吗?不能够啊!

于是一个新人就被汉文帝宠幸上了,这就是慎夫人,恃宠而骄说的就是她。

窦太后那是皇后,而这慎夫人居然可以和窦太后同席而坐,这就不对啊!那么当时一个叫袁盎就看不惯,这算是儒道大家,重来都是按礼行事,一家伙就把慎夫人的席位给拉了回去。

慎夫人回头就给告了状,而袁盎直接就和汉文帝说有礼才能有序,上下才能和睦,您要是喜欢慎夫人可以赐予财物便可,不能在这上头搅和。

从这里咱不难发现,这窦太后虽然不参与政事,但在朝堂上还有一批支持者的。

有时候人品他也会给人带来优势的,他要是人品有问题,或者他的族人捣蛋,您感觉这窦太后能一直在皇后位上坐着吗?汉武帝早就发难了。

这不后来汉景帝刚刚继位,别触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急躁了。

这其实就更加的坚定了窦太后的黄老之策,而汉景帝还是比较尊敬他这个当母亲的窦太后。

所以经历了三朝之后,整个朝堂可以说是黄老学说的拥护者居多,也是黄老派的天下。

而窦太后是这当中最大的支持者,他也就成为了黄老派的领头人。

您就说吧,这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就算是想要独尊儒术,这朝堂就没有他们的地不是。

汉武帝要搞这个,下头一帮人,怼出一堆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集体表示反对。

汉武帝就算是恼了想要掰掰手腕,窦太后还在后边瞅着呢?

窦太后一个是威望,三朝元老,这要是算上刘邦和吕后,这就是五朝啊,这就是根基,太厚了。再加上还是汉武帝的祖母,大汉王朝以孝立国,你能反对吗?

当然这不算啥,您可以反驳俺,当年窦太后死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夫人这就想出来干点啥,结果直接就让汉武帝给怼了回去。

这主要是王夫人没有那么厚实的根基,而且更要命的一点老太太手里捏着兵符呢?

你汉武帝想要干点吗?能离开这兵符吗?不能够啊!

瞧见没,文有朝堂,武有兵符,这还是长辈,汉武帝也只能干瞪眼了。

而且这三互为依靠,你还拆不了,动朝堂独尊儒术,第一个不答应的是窦太后,黄老之学推行五朝了,你动一个?回头你动窦太后他有朝堂支持,兵符还在人家手里。

硬抢兵符?这是吃饱了撑的吧,那是长辈,儒家大佬们都要吐上两口,你就更加别说朝堂和窦太后不答应。

无解!

所以在汉武帝轻轻的试探了几次,就歇菜了,让那些个他信任的儒生,回家先休息休息,等老太太走了之后,再说吧!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谢邀,问这个问题,显然不了解权力是什么。

权力绝不是你的名号,皇帝的名号带不来权力,不然哪来那么多傀儡皇帝和被杀皇帝呢?

权力是什么呢?有个人对权力总结得很好,通俗易懂,那就去把(支持)你的人搞得多多,对(支持)方的人搞得少少。

什么意思?

权力实际上来源是支持你的人有多少,并不是你的名号,更不是什么虎符、玉玺之类的信物。

如果大家都支持你,你就是货真价实的皇帝,如果不支持你,而支持某一个大臣,那这个大臣就是权臣了,比如霍光、王莽、曹操等,如果大臣都支持太后,比如窦太后、吕雉、萧太后、慈禧等,支持太上皇,比如乾隆,这样皇帝都是傀儡。

汉武帝虽然是皇帝,但是满朝文武,大多是汉景帝旧臣,薄氏外戚被打倒,窦氏外戚掌权,皇后是陈阿娇,馆陶公主家的的陈氏,都是窦太后一系的,小皇帝哪来话语权?

毫不夸张的说,汉武帝要是不能让窦太后满意,被废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汉武帝是窦太后扶持起来的,也是窦家联姻的对象,只要他听话,自然不会废了他。

好在汉武帝比较懂事,知道玩不赢窦太后,只能熬死老太后,然后自己掌权。

所以,汉武帝当然怕窦太后啊,帝王家没有亲情,只有权利争夺,自己的命运掌控在都太贵手里,能不怕嘛?




窦太后是谁?

她是刘邦的儿媳妇,是汉文帝刘恒的老婆,是汉景帝刘启的老妈,是汉武帝刘彻的奶奶。可以说汉朝掌权者,没有人比她的身份更为尊贵了,她是西汉的太后当中,除了吕后之外,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太后了。

再加上汉朝这个朝代是以仁孝治国的,比如孝文帝,孝武帝......

他们是要孝敬老人的,汉文帝就是二十四孝子之一,她的母亲薄太后生病之后,都是他亲口为母亲尝药。

孝道是他们皇室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遵守的。

窦太后可以说是辅佐过三代帝王的人,她的资历很深,威望很高,只要是她在,不管是汉景帝,还是汉武帝,都是硬不起来要礼让她三分的。

关键是这个老太太不一般,她是要干涉汉朝的国事的。

正如我们知道的,窦太后有三个孩子,她的三个孩子都是十分的尊贵的,长公主刘嫖就是她的女儿,汉景帝就是她的大儿子,梁王刘武就是她的小儿子,这三个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

窦太后曾经还希望汉景帝死后,皇位让她小儿子刘武来当,汉景帝根本不敢反驳,他只能假装答应骗取老太太的信任。

窦婴告诉汉景帝,皇位只能让你儿子当, 怎么能让你弟弟当呢?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当窦太后听说窦婴阻挠自己小儿子刘武当皇帝后,她很生气。于是,她就下令剥夺了窦婴的官职,没收了他随便进入皇宫里的通行证。

你看,老太太还是很强势的,不管是谁,只要是不顺她的意了,她都是可以处罚你的。

汉景帝拥有这样强势的老母亲,是不敢有半点疏忽的。对待老母亲,在皇位传承制度上都不敢拒绝窦太后,而是选择顺从她,就不用说汉武帝这个孙子了。

当然了最后刘武没有当上皇帝,他死的很早,史料上记录的他是中暑热死的,实际情况是如何死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后来汉景帝几经周折,就选择了皇十子汉武帝刘彻来继承皇位的。

汉武帝在这个情况下,当然也是要受窦太后的管制的了。

说白了汉武帝之所以怕窦太后,主要是她的资历深,威望高,地位无人能及,没有人不怕她。

最为主要的是,窦太后掌握着废立皇帝的权利。她的孙子有很多,她若是想要哪一个孙子当皇帝,也是可以做到的。

尽管说窦太后不敢强行让自己的儿子汉景帝退位,但是,若是汉武帝这个孙子惹她不高兴了,她想要把汉武帝废除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汉武帝的母亲王美人是一个聪明人,她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因为得罪窦太后而丢了皇位了,所以,王美人一直教导汉武帝不要和窦太后发生任何的冲突。

事实上汉武帝刚即位的时候,他很反感别人干涉他执政,尤其是窦太后或者是她的母亲。他想要有一番作为,他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为了不让别人干涉自己,他在继位当年擅自换了宰相,把之前的宰相换成了窦婴和他的舅舅。

恰恰就是这个事情惹怒了窦太后,窦太后是信黄老之教的,但是,汉武帝推崇的是儒教,他找来董仲舒就是推行儒教的,汉武帝推行儒教就侵犯了窦太后利益,窦太后发火了,把汉武帝提拔的官员都给罢免了,然后又换成了自己人。而且窦太后还严厉的叱责了汉武帝,甚至是要处罚他。

汉武帝被吓到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老太太这样发威。这件事让他意识到自己在窦太后面前什么都不是,他能做的只有等,因为他明白自己若是惹怒窦太后,他的皇位就不保了。

不过,汉武帝等得起,毕竟他窦太后年纪大了,他忍几年窦太后没有了,也就等于是自己取得了胜利。事实上汉武帝早就想打匈奴了,可是,窦太后在他什么都做不了。窦太后不同意的事情,他就根本没有进展。若是瞒着窦太后,身边都是窦太后的人,让窦太后知道了,他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所以,窦太后在,他真的是什么都做不了。

还好,在汉武帝建元六年,75岁的窦太后去世了,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才迎来了属于他自己的时代。这个时期掌管国家大事的他,也是很反感自己的母亲干涉政务的, 当然了他母亲王美人也没有过多的干扰他的工作,若是说有干涉也就是给她的弟弟谋取了宰相的职务。

所以说,汉武帝还是很幸运的!




因为窦太后非常强势,她和汉文帝生刘启(汉景帝),刘武(梁王)二子和馆陶长公主刘嫖一女。窦太后特别喜欢小儿子刘武,经常教导景帝刘启把皇权传给弟弟。而刘启也曾答应母亲,但心里是不乐意的,所以就作了些小动作,比如骟动群臣反对,还让舅舅窦婴去劝说姐姐。刘彻继位后,窦太后认为刘彻抢了刘武皇位,所以,看刘彻左右都不顺眼,时时,处处严格要求孙子,所以窦太后在世时,刘彻很怕她,不敢胡作非为。第二。窦太后和文帝一样,老正统,很守旧,干什么事情都有章法,皇帝也要按祖宗章法来,不能随心所欲,所以,窦太后在世。刘彻时时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窦太后去世,他才彻底掌权,大展鸿图。第三,刘彻娶了姑母刘嫖女儿阿娇为皇后。他又废了任性的阿娇皇后,因此得罪了丈母娘刘嫖,而刘嫖是窦太后唯一的小棉袄爱女。所以,他害怕姑母,当然也害怕瞎老太婆窦太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汉武帝   馆陶   太后   儒家   兵符   孙子   外戚   皇位   大汉   老太太   太子   皇后   皇帝   害怕   儿子   母亲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