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中央红军北上陕甘时有多少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126条回答。

中央红军长征到吴起镇的时候,只有7000多人。

我们来算个数字。

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时,共有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红八军团、红九军团。

其中红一三军团是骨干,红五军团实力也比较强,红九军团实力不弱但兵力少,最差的是红八军团,主要是新兵和非主力部队编组起来。


中央红军总兵力为8万6000人,加上后勤人员、民夫等,总兵力超过10万。

但是,这10万人里面的新兵非常多,有的部队超过一半,都是最后紧急增兵的结果。

但到了湘江会战之前,伤亡了几千人,逃走了2万新兵,总计3万6000人,只剩下6万人。


湘江会战,中央红军遭遇湘军桂军夹击,惨败。

殿后的红八军团几乎全军覆没,随后被迫取消了军团编制。其余几个军团损失也不小,损失了高达3万人(白崇禧自称活捉的红军战俘就有7000人,其实里面包括不少民夫)。

渡过湘江以后,中央红军还剩下4个军团,总兵力大概3万6000人。

湘江会战惨败,也并不是全无好处。

一是乱指挥的博古和李德下台了,二是在湘江附近被迫轻装突围,将重装备全部丢弃,可以轻装高速行军了,避免被敌人打击。



但是,随后四渡赤水前三次到处碰壁,还同中央军硬拼两次,损失颇大。

到四渡赤水结束,红军奋力突入云南境内,只剩下不到3万人,损失了几千人。

而且,红九军团为了吸引国军追击,脱离中央红军作为诱饵行动。这是极为危险的,好在该军团身经百战,军团长罗炳辉也是悍将,经过千里转战,成功脱线,但还要很久以后才和中央红军在四川回合。



这边,进入云南以后,千里跃进金沙江。云南王龙云认为蒋介石才是最大敌人,为了保存实力,命令滇军不得和红军交火,只单纯守城。所以,红军在云南的战斗伤亡不多,却因为这里山地太多,急行军导致很多人掉队,被民团抓住后俘虏或者直接杀害。

到渡过金沙江后,红军又进入宁属不毛之地,辗转到大渡河边,剩下约2万人。

随后为了大渡河,红军又有几次战斗,到从泸定桥突破,死了不少人翻越大雪山以后,即便红9军团已经会师,总兵力已经不足2万人。


所以,张国焘在大雪山上和周恩来有过对话。

张国焘问:中央红军现在还有多少人?

周恩来说:你们四方面军有多少人?

张国焘说:我们有10万。

周恩来说:那中央红军还有3万。

张国焘的四方面作战部队是8万人,加上后勤部队大约是10万,他稍微夸大了一些。

至于中央红军不到2万人,说是3万,夸大的较大。

张国焘知道实情以后也说:什么3万,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随后草地密电,红军分家,中央红军的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在张国焘控制下南下程度,毛泽东带着红一三军团北上。

期间在甘肃和鲁大昌有过一次交火,随后没有大规模军事交锋。

即便如此,当时红一三军团也不到万人。

等到达到陕北吴起镇的时候,红一三军团总兵力为7000多人。

相比从中央苏区出发时候的8万6000人,剩下不到十分之一。



至于中央红军的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

红九军团在张国焘强渡黄河失败后,跟随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又回到中央红军序列,算是最好的结局。罗炳辉后来也被重用,但解放战争期间重病而去世。

红五军团就惨了,它强渡黄河成功后,被编入了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

军团长董振堂在高台县城,同凶残的青海马家穆斯林骑兵优势部队激战七天七夜。混战中,董振堂身中数弹,但还没有断气。他为了不被马家军俘虏,用手枪开枪自杀而死。

整个军团在高台被全歼,红九军团不复存在。


大家有兴趣就多关注萨沙,我是专业历史作者,不知道写了多少文章,是有真材实料的,最多错别字多一些。




中央红军长征时,兵力约8.6万。

其中,红一军团辖三师九团,近2万人,为全军左前锋。军团长林彪。

红三军团也辖三师九团,近1.8万人。为全军右前锋。军团长彭德怀。

红五军团下辖二师六团,近1.3万人,为全军总后卫,军团长董振堂。

红八军团辖二师,近1万人,军团长周昆。

红九军团辖二师,1.1万人,军团长罗炳辉。

这五个军团中,一、三、五是主力军团。装备好,战斗力强。

相比之下,红八、红九军团的装备和战斗力就差了很多。

红八军团的1万人,除500多人的中央警卫师和700多游击队外,其余都是连开枪都不会的新兵。完全没有战斗力。中央红军后来突破湘江防线时,红八军团仅一千余人渡过了湘军,几乎全军覆没。所以战后,红八军团番号被撤销。

红九军团的1.1万人,有四千是新兵,其余七千人由地方武装组成,比起八军团,战斗力稍强一些。但九军团武器装备落后,所以突破湘江时,损失也很惨重,减员了将近70%。因而战后,九军团撤销了师级编制,改由军团直辖三个团和教导营。

除了五个野战军团外,中央军委直属的两个纵队还有约1.45万人

其中,一纵约4700人,司令员叶剑英,下辖的干部团(1480人)颇有战斗力。

二纵约9800人,司令员李维汉。二纵虽然兵力规模相当于红八、九军团,但有七千人是由新兵组建的军委教导师,战斗力不强。

另外,以上还不是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实际人数,只是实际兵力。长征前夕,红军还雇佣了大量挑夫,把中央苏区的坛坛罐罐,乱七八糟的家当,全打包带上了。仅中央军委纵队就有近八千人的挑夫,各军团也配备了大量挑夫。

算上挑夫,红军长征时的总人数接近十万。

由于带的家当太多,行军缓慢,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后来突破湘江时,中央红军的惨败。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的前三道封锁线时,损失还在可控范围内。虽然损失了两万多人,但这一路上,红军也在不断招兵。此时红军的兵力大致还有6.5万人左右。

并且最关键的是,一、三、五军团在突破前三道封锁线时,损失并不严重

如果当时军委按照毛泽东的建议,从道县向北迂回,然后折返向东,重回江西。必然不会有后来的湘军之战的惨败。(当时红军已经破译了国军电文,掌握了国军的部署情况)

但李德和博古缺心眼,明知前方有国军的重兵堵截,硬要往里闯。结果导致红军在突破湘江的第四道封锁线时,元气大伤。

其实这一战,红军也不是没有避免重大伤亡的机会。因为,当时白崇禧已经命令桂系部队放开了大路,给了中央红军两天时间突破湘江封锁线

但李德和博古不知道在想什么,硬是让军委纵队在道县停留了三天之久。

蒋介石得知桂系放水的消息后,大怒,一面令湘军从北向南挺进,一面严令桂系从南向北压上。同时还令中央军在后面追击。

在蒋介石的催促下,白崇禧无奈,只得下令桂军重新堵上了红军西进的通道。而这就使得红军在湘江西岸被团团包围了。

而面对团团包围的局面,李德和博古接下来的操作继续让人血压升高。

从道县到湘江,不过70公里。这点路程对于野战部队而言,能叫个事?

丢下坛坛罐罐,一口气冲过去就好了。

但就这点路,由于李德和博古舍不得丢下那些从江西苏区带来的坛坛罐罐。军委纵队硬是走了四天。

在这四天里,一、三、五军团为了掩护龟速行进的军委纵队过江,与国军死打硬拼,均是损失惨重。

其中,一军团损失近万人。战斗中,林彪的指挥部差点被湘军端掉。战后,林彪望着漫山遍野的红军战士尸体,泪如泉涌。

红三军团损失九千多人,军团指挥部也差点被桂军偷袭。战后,彭德怀怒斥李德、博古的搬家行为是“抬棺材送殡”!哪有一点战略转移的样子。

红五军团损失近七千人,两个主力师之一的红34师负责给全军殿后,没能过江,于湘江东岸全军覆没。军团长董振堂率红13师在完成掩护任务后,因浮桥被炸断,被迫徒涉过江,也差点被拦在了湘江东岸。

至于军委直属纵队,八千挑夫在战斗中减员了三分之一,后来在行动中又减员两千。二纵的军委教导师减员五千多。整个军委直属纵队虽然没有直面战斗,但也减员也在一半以上。

渡过湘江后,红军进入贵州,攻占黎平,并在当地召开了黎平会议。

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反对李德、博古继续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并支持毛泽东向遵义转进,寻机在黔川湘三省交界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提议。

虽然这场会议,没有解除李德、博古对红军的领导权。但在会后,博古交出了对党的领导的权,刘伯承也在这个时期复出,重新担任了总参谋长,并担任了军委纵队司令。

所以,毛泽东向贵州挺进的建议,尽管李德和博古反对,还是得到了落实。

之后,红军向遵义火速推进。

在这个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红军此前在湘江战役时被国军飞机炸得惨,被迫将所有重装备全部丢弃了。此时已是轻装上阵,已经可以轻装高速行军了。

因而之后的战斗,没有任何悬念,红一军团红二师强渡乌江,并智取了遵义城。

到了遵义后,中央红军在遵义一带休整。先是召开了遵义会议,恢复了毛泽东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接着又扩红,将中央红军的兵力恢复到了3.7万左右

之后,红军计划北上入川,打算与四方面军会合,但没能成功。被迫向西转移,于是有了一渡赤水。

在这个战斗加运动的过程中,红军损失在四千人左右。

一渡赤水后,红军计划渡过金沙江,进入川西地区。但因为滇军阻拦,没能成功,又被迫向东运动。于是就有了二渡赤水。

在二渡赤水前,红军领导人在云南一个叫扎西的小镇开会,决定去向问题。同时,还在当地扩红3927人后,对红军进行了整编。

经过军事整编,中央红军由30个团缩编为17个团。除红一军团还保留师一级番号,为两师六团的架构外。其余三个军团均取消师一级编制,改由军团直接指挥团

其中,红三军团直辖四个团,红五军团直辖三个团,红九军团直辖三个团。(九军团的三个团,实际是三个加强营)

至于军委直属纵队,除了三个梯队外,战斗部队只保留干部团。

二渡赤水后,红军重占遵义。

在与黔军的战斗中,三军团损失约三千人。

不过三军团在战后也补充了两千多人。

之后,毛泽东指挥红军三渡、四渡赤水。这两步棋,堪称神来之笔,让中央红军成功摆脱了国军在黔北的包围圈。

随后,红军由黔南向云南转进,并成功渡过金沙江。在转进过程中,一、三、五军团的损失合计在五千人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九军团总指挥罗炳辉因为是滇军出身,在云南颇有影响力。

所以,九军团尽管一直单独行动,承担着替主力吸引国军火力的重任。但在由黔向滇的转进中,九军团兵力却是不减反增,通过扩红三千余人,大大缩小了与三、五军团的兵力差距。

渡过金沙江后,红军先是通过了彝区,接着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这段时间,尽管中央红军不断在扩红,但因为战斗强度大,且一直处于战斗状态,无法停下休整。很多战士一旦受了重伤,便只能留在当地交给老乡照顾。因而截止至翻越夹金山,与四方面军会合时,中央红军也就只剩两万人左右了

其中,红一军团约五千人,三军团和五军团约四千人,九军团不到三千,军委纵队大概三千左右。

与中央红军会师前,张国焘曾对四方面军的指战员说:中央红军是老大哥,比我们多五倍是肯定的。现在我们发展到了八万人,按五倍计算,他们应该在四十万以上。

结果等到会师后,张国焘见中央红军也就两万人,战斗人员可能连1.5万都没有。于是瞬间就起了轻视之意。

接下来发生的事,众所周知,就不细述。

值得说的是,一、三军团北上抗日前,曾与四方面军有过人员方面的交流。

中央红军拨给四方面军900多名干部,红四方面军则调给一、三军团3700多指战员。

其中,有1600人拨给了三军团,这些人主要来自红30军。(军政委李先念)

有2100人拨给了一军团,这些人主要来自红四军(军长许世友)和红33军。

如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张仁初就是在这个时段,由四方面军第33军调入一方面军的红一军团。而且还是调入了一军团红二师的红四团。这是中央红军的前卫团,精锐中的精锐。

经过人员上的补充后,此时一、三军团兵力合计在1.2万人左右。

算上军委直属纵队,一、三军团与四方面军分道扬镳时,总兵力大概在1.4万左右。

随后,一、三军团北上过程中,由于打松潘的损失很大,过草地的损失也不小。等到走出草地时,全员大约只剩九千人左右。

其中,一军团约四千,三军团约三千,军委纵队约二千

后来的激战腊子口,哈达铺改编,中央红军的损失并不大。只是可惜,有三百多名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的老兵,在六盘山下一个叫耿湾镇的小镇休息时,因不慎喝下带有氰化物的泉水,全部不幸牺牲了。

1935年10月,历经一年时间,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终于到达了陕甘苏区。

抵达陕甘苏区时,中央红军还有7000多人。

不过,其中有一千多人是由四方面军调入的同志。也就是说,原中央红军的同志,只有五千多人抵达了陕北

再说红五、九军团。

一、三军团北上后,五、九军团被张国焘严密控制。在随后的战斗中,被坑惨了。

五军团南下四川,伤亡惨重。后来在河西走廊与马家军激战,更是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得以归队到陕北的五军团指战员,也就千余人。其中还有很多人是张国焘为了“掺沙子”,从四方面军调到五军团的同志。

所以,从最初江西一路抵达陕北的五军团指战员,几乎就没有

九军团也一样,随着不断伤亡,沿途不断有新兵加入。最初出发时的江西老兵越来越少。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时,原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算上五、九军团,人数不超过六千人。而最早从江西苏区出发,一路坚持到最后的,应该还不到四千。

遥想当初,算上挑夫,近十万人长征。到达陕北者时,还不到原出发人员的5%。

什么叫信仰,这就叫信仰。

这世上,什么都可以被腐蚀。唯有信仰与钢铁意志不可摧毁。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不多了!咱出发的时候有八万六千人,到了陕北的时候就剩下七千人了。

答案很简单,但您要想把这事说明白了,咱就得重新捋上一捋。

首先咱来了解一下背景。

大家伙都知道,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事件之后,就看不上咱了,把矛头对向了那帮子新军阀,毕竟那会咱手里没有军队,在蒋介石看来,经过他这白色恐怖之后,也没多大力量了。

而咱呢?此后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的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手里还是有了一些个军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咱也有了根据地,四十多万平方公里,足足一百二十七个县,根据地里头的人口差不多也有三千万,手里头的部队也差不多有十万人了。

一看这架势,蒋介石坐不住了,这不,还没等中原大战完全结束,这就着急忙慌的对咱进行围剿。

咋说呢?前三次围剿,咱做的很好。不仅把国民党打的落花流水,根据地还扩大了不少。

其实战法也简单,就是在运动中,将敌人拖累拖垮,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对着敌人落单的部队,狠狠的咬上一口,最后一击毙命,整个将对手给吞下去。

而这一战法,也成为了咱日后的一个重要的战略理论,最终在以后的实践中,又慢慢的对他进行了完善。

既然战法好使,咱就用这战法打下去,指不定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咱依然是笑道最后的人。

可历史总是喜欢和咱开玩笑,到了第四次的时候,李德博古调整了咱经过实践论证可行的法子,推行李德从伏龙芝学院学到那套路。

非要和国民党硬碰硬的对打,要打阵地战,要死守,遇到敌人防守还要死磕。

所以第四次反围剿虽然咱胜利了,但损失惨重,尤其是到了地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彻底的失败了,最终咱就被逼进入长征,那段时间是咱相对来说是比较苦难的。

长征开始

咱从江西出发的时候,兵力有八万六千八百五十九人。

在这里咱合计一下,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听一下。

当时军委一纵司令员是叶剑英,大概有四千六百九十三人;军委二纵司令员李维汉,大概有九千八百五十三人。咋说呢?这个二纵一半以上都是新兵。

红一军团军团长是林彪,这里头有三个师九个团,兵力差不多有两万人,作为左前锋前出。

红三军团军团长是彭德怀,里面同样有三个师九个团的,但兵力相对少一点差不多有一万八千人,他是作为右前锋前出的。

红五军团军团长是董振堂,这里面就两个师六个团,总兵力是一万两千多人,他是作为殿后的后卫部队。

以上三个军团就是咱手里的三大主力军团。

接下来是红九军团军团长是罗炳辉,有一万一千来人,下边就俩个师。战斗力差点,红三师是地方武装组建的,红二十五师是在长征开始时,组建的。

还有红八军团,一万多人,除了五百人的中央警卫师之外,都是新兵。

这两个军团被安排在了左右两侧。

整个中央和军委机关就在这些个军团的中间行进。

当然,您要是把这方案搁到地图上这么一放,您就会发现,这个行军方案,就像是五个军团抬着一顶轿子,而中间的轿子就是中央和军委机关。

这是李德亲手设计的一个行军方案。

当然,在整个行军过程中除了作战的红军之外,还有大量的挑夫,中央军委纵队就有八千名挑夫。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挑夫呢?很简单咱走的时候,按照李德的手法,把所有能带的东西都带上了。

说真格的,咱这是和敌人比时间,比速度,只有比敌人快了,咱才能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从而跑出一个机会。

您把所有的东西都带上了,那么只有一个结果,速度被拉慢了。当时也有人提出意见,但李德压根就不听。

所以李德这个亲手设计的方案,当时被叫为叫花子搬家,抬棺材送殡的说法。

于是在历史上,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红军到达道县的时候,伏龙芝学院毕业的毕业生李德,这个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人,做出了要继续西进的打算。

您要是摊开地图,其实就会发现,咱要是渡过潇水之后,咱八万多红军就要被堵在潇水和湘江之间了,到时候咱就要面对国民党四十万大军的围攻。

您要说这个中间地带大也就罢了,可问题是他并不大,到时候咱腾挪的空间都不会有太多,这要是搁到兵法大家眼里,这就是一块死地。

正确的路线,应该是沿着潇水往北走,从永州这块渡过湘江,和敌人周旋中决战,然后找机会再杀回苏区去。

这很有第二次反围剿的法子。

但李德压根就听不进去,他就感觉之前红六军团就走过西进的路子。

红六军团能有多少人?几千而已!红六军团能过去,他就感觉咱这八万来人还有过不去的时候?过了这地方就可以和红六军团汇合了。

了解历史的人,其实都知道,红六军团是过去了,但付出的代价却是相当惨痛的,过去是过去了,但都快打没了。

而且红六军团当时出发的时候,国民党就不知道,咱会打这里走,毕竟这就是一块绝地吗?所以红六军团有那么个出奇招的意思在里头,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您看就算是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咱的损失也是很大的。

所以在国民党看来,既然你之前走过了,那么保不齐你还要走一遍,也就是说国民党对这一区域进行了防备。咱要是冲进去,这就不是奇招了,而是一头就撞到了一个口袋里头了。

那么在历史上,又发生了什么呢?

咱在道县这块,一呆可就是五天,还没动过窝,而这五天呢?白崇禧给红军留出了一条桂北走廊。

嘛意思呢?让咱红军从这条走廊赶紧的离开,他不想和咱战斗。

因为蒋介石的算盘可精明着呢?他不仅要消灭咱,还打算借着咱的手消灭各个新军阀的部队。咱要是和白崇禧的桂军打起来了,白崇禧损失就大了,而且要是咱进入白崇禧的地盘,蒋介石尾随进去,其结果就是蒋介石的军队不会那么容易的走。

所以基于这两点原因,白崇禧留出了一条桂北走廊,让咱安全的通过。

结果一连五天,咱就一直在道县,就没动过。

白崇禧没等到咱通过的消息,到是接到了蒋介石发来的怒斥,他要是在这么干,蒋介石要发狠的了。

于是桂北走廊关闭了,而李德的这个行为,让咱付出了五万多人代价。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历史上的湘江战役。

本来我们已经拿到了湘江渡口,只要人过去了,咱就可以顺利的通过了。

但军委纵队七十公里的路,居然用了四天的时间,一个昼夜就能走完的路程用了四天的时间,没法子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而在这四天里,防守的部队,每分钟都有人牺牲,这就无形加大了伤亡数量。

打江西出来咱有八万多人,在这里咱就损失了五万多人。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失去了很多战士,很多指挥员也牺牲了,他们就是为了保护这条生命通道,等着李德带领的军委纵队安全通过。

万幸的是,在他们的坚持和牺牲下,渡口一直在咱手里,军委纵队也安全的通过了。

当第八军团赶到时候,渡口上的浮桥已经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断了,大家伙没法子只能跳入江水游泳过去。

也是巧了,那会正是湘江的枯水期,还是能游过去的。

而第八军团出发的时候,还有一万一千多人,成功渡江过去也只有不到一千人了。

最后渡过江的部队是少共国际师,咱还有一支没能渡过的部队就是三十四师。

因为三十四师是殿后的最后一个师,当其他部队都渡过湘江之后,三十四师面对的是四面八方扑过来的敌人,而这个时间点上他们离着渡口还有七十五公里的距离,他们已经成为一支孤军,至于突围?他们没有成功。

师长陈树湘因为腹部重伤昏迷被抓,国民党用担架将他押往长沙受审。

而陈树湘醒来之后,把手伸到伤口里,扯断了肠子牺牲了。

牺牲后的陈树湘被湘军砍了头,头颅挂在了长沙城下。

而渡过湘江之后,咱的部队也就剩下三万多人了。于是在遵义会议上,李德博古交出了军事指挥权,咱中央红军这才开始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路程。

而在遵义这块,咱进行了一次招兵,兵力达到了三万七千人。

之后,咱就北上入川了。而红五军团作为殿后的部队击溃了郭勋祺的四个团。

但这个郭勋祺还死咬着不放,于是在后边爆发了土城战役。

其实郭勋祺之所以敢尾随着咬上了,是因为他得到了补充手里头已经有了六个团的兵力,这个消息,咱是不知道的。

于是这一战咱损失了四千多人,而郭勋祺损失了差不多四千人吧!

川军的援军再迟一点的话,咱就可以一口将郭勋祺给吃掉了,很可惜啊!

接下来,咱就开始一渡赤水。

那么在一渡赤水之前,咱红军进行了一次改编,目的是减少指挥机构,让命令传达的更加清晰和直接。

这叫扎西改编。在扎西改编的过程中,咱又招兵三千多人,所以这个时候咱差不多有三万人吧!

整编的时候,一军团缩编为六个团,而九军团直接缩编成了三个大一点的营,三军团缩编为四个团,五军团更是缩编为三个团。

一渡赤水完毕,这就是二渡赤水,二战遵义。

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咱损失了三千多人,但俘虏了敌人三千多人。

当时经过咱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有两千五百多俘虏加入了咱红军的部队。

总体相差不大吧!甚至在茅台战役结束之后,进入三渡赤水,最后四渡赤水之后,咱的红军一直都保持着三万来人的水平。

中间咱就不说了,直到草地分兵的时候,咱中央红军还一万四千多人。

过草地很苦的,别的不说就说三军团,在走出草地的最后一天,七百多人肩膀靠着肩膀,背靠着背冻饿而死。

过了草地,一军团有四千来人,三军团三千来人,军委纵队两千来人,五军团不到三千人,九军团差不多有两千多人。

腊子口一战结束之后,经过哈达铺改编,一军团有三千五百人,三军团也就三千人,中央纵队有两千。

前后对比数据差别不大,为什么要提这一茬子呢?因为咱在六盘山下喝水解渴的时候,水被下了毒,咱三百多名战士就牺牲在了哪里。

当到达陕北之后,一军团,三军团和中央纵队就剩下七千二百多人。

就这,咱还在吴起镇歼灭东北军的一个骑兵团,打跑两个团,这一战咱损失了六百多人,但同时俘虏了七百多人。

咋说呢?一路上走过来,咱不仅也招过兵,还有很多俘虏加入了咱红军。

其实在整个红军时期,俘虏是咱一个兵力上很重要的一个来源。

在那个最艰苦的时期里头,他们能够加入,足可以说明我们红军的魅力,我们不是为了自己或者某一个人打仗,我们是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在打仗,红军赢得很多人的支持,哪怕牺牲,也愿意走到底。

大浪淘沙,谁才是金?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红军长征期间共有四次重要会议,其中在遵义会议之后的“扎西会议”少为人知,这次会议的两点重要意义是:第一,真正彻底地确立了主席的军事领导权,第二,红一方面军完成了著名的“扎西整编”,即对原有的五个军团进行了调整和缩编,以充实作战连队和减少不必要的指挥层级。1935年2月10日,中革军委于扎西正式发出了《军委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




了解扎西整编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军委的命令,红军撤销了红八军团的建制和番号,通过缩编和调整,将方面军作战序列内原10个师30个团的建制压缩到总共17个团,其中仅红一军团保留了师级番号。具体编制为:红一军团下辖两个师六个团、红三军团直辖四个团、红五军团直辖三个团、红九军团直辖三个团,另有一个担负军委警卫任务的“干部团”。


扎西整编还实现了机关和后勤人员大幅度精简,以充实基层战斗连队,比如运输队、掩护队、保卫局、供给部等机构的大部人员,以及司号员、炊事员、通讯员等等,绝大部分都编入作战连队,使每个作战团的兵力都超过了2000人。粗略计算,此时红一方面军的总兵力应该在30000人左右(遵义会议期间,完成扩红后的统计数字是37000人,在赤水河两岸机动作战期间有些损失)。




注意细节,在完成扎西整编后的红一方面军作战序列中,红一、红三军团的兵力已经占到了总兵力的59%以上(17个团中的10个,并且还都是主力团),这两个军团也是作战主力。那么当中央红军完成四渡赤水、进逼云南、巧渡金沙江的战略机动,再翻过大雪山到达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过程中,肯定还有一定的伤亡和损失,比如翻越大雪山之前,就有一些伤员只能就地安置,这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1935年6月两大方面军胜利会师时,红一方面军仅余20000余人,所谓3万人的数字是周公面对张国焘的询问,很有深意并且非常睿智地回答出来的。这一期间,四方面军还调拨了部分兵员充实一方面的部队(约1500余人),此时,原红一方面军所属的四个军团总兵力当在24000到25000人之间,非常精确的统计是不具备条件的。




会师期间,红一方面军还进行了番号调整,原红一、三、五、九军团分别改称为第1、第3、第5和第32军(因为四方面军已有第9军的番号),而红四方面军仍然保持第4、第9、第30、第31共四个军的番号。不过四方面军的每个军都在20000人左右(总兵力近8万人),而一方面军的每个军至多在6000人左右。8月,红军总部制订《夏洮战役计划》,两个方面军混编后分两路北上,这里特别要注意“混编”的作战序列。


左路军:包括红一方面军之第5军、第32军和红四方面军之第9军、第31军、第33军(新组建的部队),共五个军的兵力由卓克基地区出动北上,由朱总司令和张国焘统一指挥。


右路军:包括红一方面军之第1军、第3军和红四方面军之第4军、第30军,共四个军的兵力由毛尔盖地区出动北上,由徐向前和陈昌浩统一指挥,需要说明的是,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当时随右路军行动。



也就是说,红一方面军的主力林彪第1军、彭德怀第3军都编在右路军(内部仍然使用军团番号,所以造成一些军事爱好者的误会),以一方面军总兵力25000人计,红1军和红3军占到59%确实应有14000人左右,因此彭总的回忆是完全准确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叶帅截获张国焘发给陈昌浩的电文后,中央决定单独率领军委纵队、红1军和红3军北上。


这支部队以什么样的名义和番号北上陕甘就成了大问题,最后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因为它既不是红军的全部、也不是红一方面军的全部(有两个军在左路军呢),但却是红一方面军的核心和主力所在。看看陕甘支队的建制和首长名单,你就明白它的重要意义了:




“陕甘支队”以彭德怀为支队司令员,主席亲兼政治委员,支队下辖三个纵队,以林彪为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聂荣臻为第一纵队政治委员,参谋长左权、政治部正副主任分别为朱瑞和罗荣桓,下辖六个大队(团级战斗队);以彭德怀兼任第二纵队司令员,副司令员刘亚楼,参谋长萧劲光,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下辖四个大队(团级战斗队);第三纵队,以叶剑英为司令员,主要是军委机关和干部团(陈赓)。


怎么样,这支不大的队伍里面是不是将星闪烁?其实陕甘支队就是把红1军改编成为了第一纵队、红3军改编成为了第三纵队,原各作战团改编为作战大队。而陕甘支队单独北上的时间为1939年9月9日,可是你还要注意,在单独北上的路上仍然有许多敌人,陕甘支队是需要打到陕北去的!期间就包括著名的腊子口战斗,一路转战,直到1935年10月19日才到达陕北吴起镇。




陕甘支队刚刚进入陕北的边缘地带,“马家军”和东北军的四个骑兵团又衔尾追来,于是彭总指挥又实施了吴起镇战役,歼灭敌人一个团、击溃三个团(俘虏即有700余),战役虽然取得大胜,但红军也必然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陕甘支队跟已在陕北的徐海东红十五军团会师时,确实只剩下不足8000人,所以两个数字都没有问题,只是时间点不同而已,因为频繁战斗和长途跋涉都会给红军造成较大减员。


出身鄂豫皖四方面军老根据地的徐大将赤胆忠心,完全拥护和欢迎中央率陕甘支队的到来,因此两支红军队伍迅速完成合编,时间大体在1935年11月左右。即以“陕甘支队”主力7000余人恢复“红一军团”番号,同徐海东的红十五军团7000余人合并作战序列,再共同再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彭总为方面军司令员)。


因此,在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英勇的红一方面军就是以这不足15000人的部队,在陕北站稳了脚跟。





剩一万多人也好,剩七八千人也罢,这个数字就是当时也统计不准,何况现在。再者老是纠缠这个数字也没有意义。但有一条是千万千万要记得的,这就是没有毛主席,没有遵义会议,一个都走不到陕北。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军总人数究竟是多少的问题,比较权威的说法有三种:一是毛泽东在 1971 年南巡讲话时说的:“长征前红军三十万,到陕北剩下二万五千人”;二是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说:“经过长征,红军由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到陕北以后,补充了一点,还是不到三万人”:三是胡乔木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书中写道:“长征到陕北后,总共已不到三万人。”

当然,上面这三种权威的说法,指的都是红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在陕北会师后的人数。如果单算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话,那数字要远远小于这个。一般来说,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约 7000 人。

7000 余人的说法来自张树军、李颖编著的《画说长征》。据两位学者研究,1935 年 9 月 22日,中共中央在哈达铺召开红一、红三军团团以上干部大会,将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全支队共 7000 余人。

但是这个7000人的说法,也存在一些争议。彭老总在《彭德怀自述》中称:“一、三军团到达哈达铺各约六千人;中央直属队约两千人,共一万四千人。”

按说起来,彭德怀当时是红三军团的军团长,整编后又担任了陕甘支队的司令员,对整个支队的人数应该是最清楚的。但他的《自述》是在特殊年代被审查期间只凭记忆写的,有的叙述与史实难免有误差,也有一些地方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

彭总说一方面军在哈达铺整编时有一万四千余人,但又说到了吴起镇只剩下七千二百人。从哈达铺到吴起镇只有二十几天,怎么会减员 7000 人呢?这种可能性不大。

哈达铺改编后,陕甘支队向陕北出发,一路上并没有同国民党军发生大的战斗,战斗减员很少。而且在哈达铺,红军采购到了一批白面和羊肉,还买了一大批盐巴、药品和部队需要的东西。这一点,在当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的电文中得到了佐证。在电文中,毛泽东说:“哈达铺无敌,我军收粮数十万斤,盐两千斤。”这说明红军的给养是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的,大规模的非战斗减员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聂荣臻的回忆录中,也记载了陕甘支队的人数,说“全支队由七千多人编成”;杨尚昆也回忆说陕甘支队成立时,全支队只有七千多人。另外,据张震和李维汉回忆,陕甘支队人数也在六七千人左右,人数上能对得上号。

综合以上多位亲历者的回忆,陕甘支队约为 7000 多人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即使后来有人员上的减员,到达陕北后的中央红军,人数也至少不会低于 7000 人。

我们知道了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人数在七千左右,三大主力红军和红二十五军最终在陕北会师时的人数,我们前面也讲到了,大约是三万余人,那么,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呢?

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损失最小。据朱德、张国焘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1936年9月1日,二方面军人数为1.43万人。

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时,共有 8 万余人。如果算上附属人员,总数约 为10万人。正是由于四方面军兵强马壮,所以张国焘才产生了幻想。不过到了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时,红四方面军战斗人员只剩下了 3.81 万人,即使把非战斗人员都算上,人数也仅有 42764 人。这个数字,也是朱德和张国焘共同发给中央的电报中统计的。

在接下来的西征中,红四方面军派出了2.2万人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这个人数在中央给共产国际的电报中也得到了佐证。由于“西路军”伤亡极大,所以红四方面军中真正到达陕北的,只有其中的红 4 军、红 31军,人数约 1.2 万人。

红 25 军人数较少,但他们在长征中损失也不大,1936年他们胜利到达延川时,全军共有 3400 余人。

咱们把以上几个数字加起来看看。到达陕北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约 7000 人,红 25 军约 3400 人 ,红四方面军约 1.2 万人 ,红二方面军1.1万余人,和毛泽东讲的数字十分接近。

1981 年 5 月,中共中央讨论《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时,一些老同志要求对红军到陕北的总人数有一个权威的统计,定下来一个准确数字。

军委办公厅将这项任务交给了解放军档案馆。档案馆抽调了十几名同志,经过一段时间的查对、分析和印证,从仅有的史料数据中和一些老同志的回忆录中寻找线索,最后得出结论: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会师陕北时的总人数为 3.3 万余人。这个数字也写进了最后的《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队伍中,还有30名女同志。在长征中,她们有的因为各种原因脱离了队伍,有的则顺利走完长征,到达了陕北,也有的在长征途中英勇牺牲。30名女红军中,到达陕北者为24人。

除了红一方面军的30名女同志外,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还有红二十五军的7人,红二方面军的20多人,以及红四方面军约3000名。由于历史的原因,除了中央红军的30名女战士外,其他各方面军的女红军大多已经无从查找,这不能不说是个大大的遗憾。




悲壮!惨烈!英勇绝環球!血染满湘江的大都是赣南兴国于都等苏区出去的好儿郎。

如果没有左倾的瞎指挥,在朱毛的指挥下,或许会粉碎蒋的一次一次的围剿而站稳脚跟并逐渐壮大。或许不必北上突围。

如果没有浑人李德的无知,或许红军争分夺秒能顺利冲过湘江。

没有如果。

但是,天佑中华。

天不会灭朱毛。

星星之火会燎原。

中华民族已五千年了,还有六千年七千年亿万年。

中央红军万岁!

长征万岁!


公元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中央红军全员八万六千七百八十九人,携枪支四万余支,子弹八十余万发(资料:红军作战人员武器供给统计表),从红都瑞金向于都汇聚并从于都出发,

在广西全州,兴安突破湘江后,剩余三万六千余人。

过金沙江时,余二万四千余人。

过草地时余一万四千余人。

到达陜北时余七千人。

(百度提供)




简单的回答,1934年10月,8万6万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回到陕北只剩下7200人,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仅湘江一战就减员3万,3万红军伤亡换来了毛主席出山。

在1955年授军衔时,按规定,七千多名长征老红军中还有三千多名达不到校官条件,毛主席特别指出:“一律授于少校军衔”。可见老红军在主席心中的地位。





在当时复杂、艰苦的环境中,数字是很难统计的,无论中央红军有多少,保留下来的都是我党、我军的精华。这就为抗战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时,应该是七千多人,当时从瑞金出发时,有8万6干人,血战湘江,只剩3万余人,然后红军一路血战,沿途还扩红不少,应该不下万人,后来减员严重的应该还是翻雪山过草地,后面又一四方面军会师,又重新组了部队,张国涛拒绝北上,致使红军分裂,毛主席独自率中央红军北上,一路战斗,到陕北只剩七千余人。

但个个是精英,是革命的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博古   哈达   红军   湘江   陕北   遵义   中央   番号   纵队   军委   兵力   支队   军团   部队   损失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