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身边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现在过的都怎么样?

我是1994年在我们粤西某县一中毕业,当年班上共58个同学参加高考,共有30人考上重点大学,现在的985院校差不多20人(当时还没有985和211的说法)。

其中三人报考浙江大学全部录取,中山大学三人,华南理工大学三人,其它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等若干人。

说说某同学浙江大学土木工程毕业,现为我们市建筑公司广州分公司老总,每次同学聚会吃饭、唱K甚至汽车加油都有他来招待,在广州市中心有几套房,可以说小有成就。

另一个中山大学女同学,本科毕业后继续深读硕士、博士,现在中山大学留校任教,前两年刚刚升任教授,生活稳定安逸。

另一个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现广州市某区规划局主任科长级,当时在市区分配有福利房,收入稳定,生活质量优越。

另一个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毕业,现佛山某派出所所长,去年看他,开着一台丰田雷克萨斯SUV,还到处投资,据说收入颇丰。

某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同学,早年成绩不好才选读师范,刚毕业工资的确很低,但现在在县城一所高中任校长,也算熬出了人头地。

但也有混得不太好的,某同学重庆大学毕业,先回茂名某电梯公司工作(现在没了),后来在佛山、东莞等电子厂做到高工,2011年回到广州某外资电子厂任高工,但这两年公司效益不佳被下岗,虽然赔付了三十多万,但前几天见他时还闲赋在家,每月拿4000元的失业保险,还好在广州市也是有车有房有一定积蓄,暂时生活无忧。

总体来说,公务员、体制内人员、或者老师,他们生活稳定安逸。而企业单位人员,有些高层领导收入还不错,但有些也遇到了很多波折。

总体来说,建议如果可以选择,尽量不要入企业,毕竟长青的企业真的不多!




毕业于小县城的一所高中,学校整体水平一般,所以考上重点大学的寥寥无几。那年还不错,班里出了俩牛人,一个考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一个考上了中国海洋大学。别笑,这在当年我们那个县城算是非常牛逼的了!班主任老师高兴的合不拢嘴,据说学校给给他颁了奖,评了优秀!如今十五六年过去了,他们过的怎么样呢?


一、刘同学,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毕业,同年考入文化部,现任三级调研员(副县级)

刘同学平时在班里不显山不露水的,成绩中等偏上,班里前十名左右徘徊,所以当高考成绩出来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她竟然考了全班第一,并且信心满满的填了中国人民大学,对省内高校完全看不上眼。



她在北京读了四年书,没有考研的打算,在大四那年参加中直单位在北京高校毕业生中遴选工作人员的考试,一举上岸,成了文化部的一名国家公务员。刘同学性格活泼,爱好运动,喜欢写作,所以到了新单位如鱼得水,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她也从一个小科员成长为副处级干部(三级调研员),据说年底处长退休后,她就可以正式接任处长职务!至于工资待遇等方面,我们也不太好问,就知道除了工资和奖金外,还有住房补贴等,特别是公积金很高。

刘同学七年前结的婚,对象是本地人,北京某区直单位的公务员,据说家庭条件很不错,二环内有学区房嘛。如今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每天在朋友圈晒娃、晒美食、晒节假日出游照、晒运动健身照片等,真正活成了让人羡慕的样子。



其实她老家也是农村的,父母是真正的农民,所以她能有今天的生活也生动诠释了“读书改变命运”的真理!如果她没有考上人大,那就进不了文化部,进不了文化部就没法找到一个二环内有学区房的北京老公,就无法年纪轻轻就提拔副县级,自然也不会有如今让人羡慕的生活。所以,对于农村人来说,读书永远是改变命运的捷径,甚至是唯一的道路。

刘同学很热情,凡是去北京出差和游玩的同学她都接待过,所以每次她带家人回老家,总有人排着队请吃饭,这就是成功人士、人生赢家的样子吧。

二、林同学,男,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毕业后入职某大型国企,现任集团西南某省销售公司负责人

林同学一直是学霸,从进入班里开始每次大小考试都是班里第一名,全校也是前五的水平。我和学霸是好朋友,无话不说的那种,高三那年我们还是合租的室友。林同学最骚的操作是在高三谈恋爱,恋爱的对象还是班里的第二名,一个白白净净的姑娘。结果一天中午,俩人约会手牵手去逛街的时候被班主任撞个正着!班主任老师气的眼镜都掉了,把他们纠回办公室一顿猛批!痛心疾首的劝说他们分手,反复举例说明早恋的危害性,并且威胁他们如果不住手那就请他们家长!



我这室友也是一根筋的情种,当着班主任的面,一把搂过正在哭泣的女生,手指着老师说“有种冲我来,朝人家女生吼算什么本事?让她走,是我追她的,处分找家长都我担着!”说完就把女生推出了办公室。班主任当年也就三十多岁,年轻气盛的,所以脾气也上来了,照着林同学就是一个大耳刮子。这家伙把办公室门一摔,一路走出校门,干脆连学校都不去了,天天窝在宿舍,父母和老师来劝说都没用!就这样,林同学将近半年没去学校,自己在宿舍复习,得空就去跟女朋友约会,最后还是考上了中国海洋大学!这就是学霸的牛逼之处吧,我辈学渣们是无论如何也羡慕不来的。



林同学去了青岛读书,他的女朋友留在了省内一所二本院校,据说过了两年还是分手了。林同学毕业后就被青岛当地一家排名全国家电行业第一的国企看中了,直接进入了这家大型国企的办公室,也算得上一步登天了。三年后,林同学娶了集团一退休老领导的孙女,在青岛安了家,有一个儿子,生活的非常幸福。

大概是前年吧,林同学给我打微信视频,说集团考虑选派一批中层干部到基层任职,推荐名单里有他,但是因为孩子还小,他有些舍不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他问我是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建议。作为朋友,我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觉得无论是体制内还是国企,基层工作经历,尤其是领导工作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重要,这一环节早晚都得补上,而且晚补不如早补!他最后去了西南某省的销售分公司,如今已经做到了该分公司的一把手,成了一方诸侯。至于职业前景,林同学面前无疑是一片坦途,因为就算在整个集团,像他这样年轻的中层干部也没有几个,假日时日,做到集团高层也不是没有可能。

三、结语

当前新一轮读书无用论正在沉渣泛起,特别是在农村,很多家长又开始质疑大学生没有初中生挣得多,再加上某些无良媒体,特别是一些自媒体不断放大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杜撰一些类似“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大学生毕业搬砖”等新闻和段子,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某些农村父母的焦虑。


但是这些人就没看到概率的问题,事实情况是,这个社会总体上还是按照学历来划分阶层的,读书好的混的就是好,学渣成功的几率现在跟中彩票差不多,过去那个特殊年代,靠着“泥瓦刀、菜刀、剃头刀”闯荡天下并积累亿万身家的传奇人物越来越少见,看看70后和80后的财富英雄,哪个不是名校毕业生?

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所以,年轻人就该多读书,年轻人就该多学习,当学生时要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工作后还是要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这不是什么毒鸡汤,这是无数事实印证了的真理!




我今年54岁,1986年考入大学。当年高考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如今都是什么情况呢?我来列举几个我知道的同学的情况吧:

某男同学,当年考入厦门大学。毕业后先在三门峡市政府工作一段时间,后辞职到到上海当律师,如今已是资深律师,挣钱很容易,生活优越;

某男同学,当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后来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外交部,长期在苏联和俄罗斯工作,如今在外交部担任司长职务;

某男同学,当年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先在三门峡工作,后来调入郑州河南省农行,后来调入北京中国农业银行,45岁左右才结婚;

某男同学,当年考入长沙铁道学院,毕业后分配在郑州铁路局,如今生活条件优越。

我们那一届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如今我了解情况的就是这些同学了。总的来看,当年考入重点大学的同学,工作都很不错,混得都很好。毕竟当年是精英高考,毕业管分配,上个中专都能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何况考入重点大学呢!

好了,这个问题我就跟大家分享这么多吧。





我来分享一个我同学的故事:

我的同学当年高考考进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个学校在我们那边是非常有名气的。于是当大家都知道她进入了这所大学之后,没有一个人不感到羡慕。

那么她现在的生活过得如何了呢?

第一:英语已经可以和外教自如的交流,而且还自学了日语

她从接触英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于是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成为了她的梦想,进入大学之后更是如此,为了实现梦想,她聚集了一帮热爱英语的同学,每天大家聚在一起练习,并参加与英语有关的各种社团,甚至邀请到了一位志愿帮助他们提升英语的外教,现在,她用英语和人交流已经没啥障碍了。

课外之余,她为了进入一家日本企业实习,还在自学日语,我相信她一定会学会的。

第二:顺利的当选为导师的助理

进入大学之后,她注重全面的发展自己,不断努力的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平时经常会在实验室里帮助导师做一些工作,最终在申请成为导师助理这一份工作的时候,取得了成功。

第三:收到谷歌的奖学金参选邀请

由于她在学校期间表现优秀,因此具备了申请谷歌奖学金的要求。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向谷歌提出了申请,并最终得到了谷歌的答复,给了她一个参选的机会。

第四:毕业后去了一家日资企业

从她自学日语开始,她就一直希望自己能进入日资企业工作,于是她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在了日语的学习上,等到大四毕业的时候,她如愿以偿的进入到了日资企业,而且收入不菲。

最后: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差距还是蛮大的,首先在基础设施以及资源条件上,就很有可能差出一大截,因此我们要努力一点,争取为自己选到一所更好的学校。




高中最牛的同学考上了北京大学,毕业后去了一个著名养猪企业,老板现在好像是河南首富。

一开始大家都不理解,后来才知道人家根本不和猪打交道,都是在公司管理层,不到5年时间就成了区域经理,收入已经上百万了。

每年到大学生快毕业的时候,他都会在群里宣传,“欢迎来XX集团大展宏图,共创辉煌”,有人开玩笑,他就这样回复:

现在都啥年代了?小品都说“别拿村长不当干部”,现在猪肉这么贵,大家千万别瞧不起养猪的,哈哈哈。

有一个女生平时特别文静,考试成绩一直都是市里前10名,考上了清华大学,老师们骄傲极了。

没想到不到一年时间,这个女生就休学了,说是承受不了课程压力,而且太难了,心理好像出了一些问题。

一年之后又干脆退学,重新复读一年,考上南方一个985大学,毕业后出国去了加拿大。

她妈妈当时特别高兴,给邻居发喜糖,说闺女要出国了,将来肯定要赚大钱了。

她妈妈去世的时候,大家以为她一定会回来,结果只有她弟弟一个人在料理后事。原来他们家人这么多年,也没有她一点儿消息。

部队上有关部门每年都会到我们学校招飞行员,那一年老师让我们所有男生都去试试。

身高太高的、太矮的都不要,直接刷掉一半。最狠的是测视力,不是我们常用的E字视力表,而是C字表,全班35个男生,只有2个人视力合格。

后来去省里复检,又被刷掉一个,最后只剩一个男生,高考提前批考上了东北的飞行学院。

他说他们平时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趴在栏杆上,看隔壁师范大学的女生。

他试飞了很多次,毕业的时候鉴定:“心理不过关,不宜驾驶飞机”,他很不服气,也没办法。

最后在一个民航机场里做地勤人员,收入还不错,只是很遗憾这辈子不能架飞机在天上飞了。

还有一个冰冷的女生,平时都是独来独往,最多会和一些女生说话,男生根本进不了人家的眼。

听其他的女生说,这个女生特别高傲,根本看不上我们这些男生。

有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毕业的时候大家互相留言,有一个喜欢她很长时间的男生找到她,结果她说一句,

我看没必要吧,你连大专都考不上,你觉得以后我们还会见面吗?

那个男生被说得面红耳赤,其他男生都望而却步,放弃了,她成了我们班唯一一个没有和任何男生留言的女生。

最后人家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师范大学,毕业后去杭州做了一个中学老师。

有同学在杭州见过他,想把她拉进同学群,结果人家还是一如既往的高冷,我平时很忙,带孩子都没空,大家组织的活动也参加不了。

后来大家去杭州玩的时候,都不好意思和她联系,怕打扰人家的清高生活。

还有一个同学考上了西北最好的大学,兰州大学草地专业,专门研究高原草地生态保护。

从本科一直读到硕士,到博士,然后留校,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青海的高原上,带着学生采集样本,搞研究。

每次同学聚会他都没空参加,不过只要他知道,他都会寄给大家很多西北特产。

这个同学最神奇的一件事,他邻居有一个学妹,从小特别崇拜他,后来也考上了兰州大学。

这个女生向他表白的时候,他直接拒绝了,西北这里的条件这么辛苦,你留在这干啥?直接把人家赶走了。

半年前去青海旅游,见过他一面,脸上都是深深的暗红色,他开玩笑说这就是高原红。完全没有了以前那种文文弱弱的样子。

最后说一下我,我没考上重点大学,为了圆梦,才考了一个在职研究生,后来发现没啥用,有时候撑面子,可以装一下。

在机关的清闲部门,整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收入属于那种饿不着也撑不死的状态。

如果你问我现在,现在有什么人生目标和追求吗?

我的回答是,照顾好老人和孩子,还有这个家,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我没有理想,也没有人生追求了,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我们班没有考上大学的一个同学,去年开着几百万的豪车回到母校中学,专门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奖学金,“熊达财奖学金”。

当时邀请了全班所有能联系上的同学,很奇怪,所有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不管是在外地的,还是留在本地工作的,一个都没去。

他问我,这些人为什么都不来?我举起酒杯说,兄弟你今天带的酒真好,咱啥也不说了,都在这酒里,干。

然后趁机提前匆匆离开了,看着学校老师和领导们轮番给他敬酒,把酒言欢,心里突然有点羡慕。

人生啊,就是这样变幻无常,谁也不知道10年或20年后,自己会活成什么样。

以前人们常说,考大学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好机会,其实现在还是。

只不过现在机会更多,只要你愿意刻苦努力去奋斗,生活一定不会太差。

加油吧,所有努力活着的人们,包括正在看这篇短文的你,祝你和家人幸福安康,生活越来越好!




曾经,身边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现在过的怎么样。

其实我还是一个大二的学生,高中因为成绩一般,所以在普通班,所以考上好大学的同学也不多,最多就是几个211的。所以我说一个我初中同学的例子。她如今就读武汉大学。

在说她的故事之前,我先说一下我的感想,好的学校给你的和普通大学真的不同。

学习的氛围不同。像我就读与一个二本大学,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学校的学生,我班上同学,想的是做小抄,想的是在考场相互“帮助”,想的是4399(我们学校实行考试成绩占最后成绩60%,平时成绩占最后成绩的40%),想的是求老师放过一马。但是我同学的想的是,通宵复习,死记硬背也要把考试考过。

学校能提供的东西不同。我这个学校的实验室真的很小,虽然有一栋很大的实验大楼正在建设,但是现在的实验设备真的不多,而且很破旧。但是武汉大学的实验设备我不要多说,应该都知道,那肯定是中国顶尖的。这些硬件差别大家都是一眼可以看出的。在学校的软实力方面也是杠杠的,有国内知名企业家校友,有两院院士当老师,有国内行业大牛指导你创新创业,有很多的经费可以申请。等等很多很多的差别

文娱方面的差别,可能人家的体育学院有世界冠军在当教练,想打羽毛球,打网球可以有室内运动场。在迎新晚会的时候有学生组成的高水平的乐队,可能有国内一流的舞者伴舞。

让大家看看我的同学现在过的怎么样,直接上图




码字不容易,评论,点个赞吧,谢谢啦




也分享我们八十年代高中同学的情况:

四川某县,八三年高考,当年全县考上本科的就百余人。县中学有十五个毕业班,包括六个三年制班,我们班为二年制理科重点班。全班近六十人考上本科近二十人,其中重点大学约一半。

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霸,高考发挥欠佳志愿也没填好,去了镇江农机学院,分在川内一大型国企,好像一直做技术,同学会时仍热情健谈,但少了年轻时的张扬激昂。

B, 天才少女,15岁时就考上本科没去,插班再战与我们一同参加高考,据说也是发挥欠佳,去了四川大学,后中科院硕士,美国博士,现为美国大学教授。

C,聪明才子,高考单科省内状元,去了华东工学院即现在南理工,分到重庆的兵工厂,十几年前同学会时仍在原厂,厂里效益就那样,如果不当官,也不折腾出来,估计就那个样了。

D,勤奋青年,当年高中宿舍最晚上床的是他,去了现在的华东理工大学王牌专业,分到重庆一轻工厂,九十年代初出来与私人老板合作,现在拿分红回县城闲住,朋友圈常见其呤诗唱乐,抒怀扬文。

E,书香人家的公子,全家三子妹全部考上大学。重庆大学机械专业,分在某汽车厂。九十年代厂子不行了出来闯荡江湖,现自己开一公司,朋友圈里出现频率最高,常常高朋满座,内引外联。

F,我本人,偏科小可。高考语文,生物没有拿到一半分数,第二志愿上了川内一重点大学,毕业去了重庆一个研究所,后读研跑到深圳做技术,不好不坏,但比高中学理工科的同学环境和平台好一些,工资收入和财产收人也估计乐观点。

回过头看,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特别是工科学生在时代大潮下多经历了变革的冲击和人生折腾,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我们班那些考上大专,中专师范警校卫校的同学几十年后看稳定如初,日子也过得最舒心,朋友圈里表现出幸福感最强的人就是他们。




看了这个问答,我想到了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我一个同学,放到宋代那就是武大郎,别说娶个金莲一样的媳妇,如果他是个普通人,能找到媳妇就是个奇迹,可他就是学习好,考了个重点大学,娶了个拥有天使面孔模特身材的媳妇。

当年高考的时候,他考上某个985大学的本硕连读,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后进了我们市一个知名研究院,有安家费还分房子,加上他业务能力强,喜欢钻研,没多久就晋升成了领导。后来经人介绍了,娶了个漂亮的女护士,我记得很清楚,婚礼现场,我们一帮同学都觉得好笑,因为那个女孩整整比我同学高了快一头,加上新娘花容月貌,而我同学看着很是猥琐,真是让人心生嫉妒。

现在我这个同学已经混成了研究院的领导,和我一聊天就是,他去参加什么学术会议了,和某些知名的专家在一起,一年年终奖十来万等等,有次喝和他酒,他对我说,经常有一些公司邀请过去修改上报的文件,每天的酬劳是8000元,但他说忙,还不想去,因为他两个儿子,他想把时间都投入到教育孩子身上。

而我呢,因为当年学习不好,上个大专,虽然挺帅,却娶了个长相一般的媳妇,现在在一个小私企,一个月赚的工资连一家人都养不起,年终奖是一分没有,现在他在生活,而我在生存,境遇真是天壤之别,他时长说我比他聪明,可我聪明到哪里呢。

所以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个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个好的重点大学,只有这样才可以改变人生,改变命运,挣大钱,娶美女。




高中同学张云,当年的学霸,虽早已入了美国籍,成了美国公民,可我认为她过的并不怎么样。

张云是上世纪70年代末考进了省内一所著名的医学院,读了五年重点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医院工作。但她不甘平庸,天资也还聪颖,边工作,边积极准备考研。三年后,考上了南方一所知名军医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一家著名的大医院~华山医院工作。照理讲她应该是前程似锦的。

华山医院,在上海也是排得上号的大医院呀,那可是多少人挤破脑袋都想进去的呀!可是我这位同学此时又不甘平庸了,干了三年,她竟不跟老公商量,悄悄办了辞职手续,直接奔赴在美国边读博边打工的老公那里去了。

当张云兴致勃勃朝老公跟前一站,原本想给老公一个惊喜的,没想到,老公感到十分震惊,也很无奈。原本张云老公是这样计划的,他想等在美国拿到学位以后就回国,直接到上海找工作,跟张云团聚,夫妻俩就在上海安营扎寨了。可现在张云辞职来美国,她老公也就没有回头路了,只好帮她在美国找工作。


张云国内的研究生学历,在美国是得不到承认的。当年,她在国内可以进大都市的大医院,而到了美国,她连行医的资格都没有。几十年来,她一直在美国华人开的一家公司打工。至于具体做什么,她从来不跟我们细言。

在美国熬了几年,张云终于拿到了美国绿卡,把在国内的儿子接到了美国上学。这时,她的理由堂而皇之了:我到美国,就是为了把自己的下一代送到美国,接受美国精英教育,成为一个美国公民。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云越来越主动、频繁地联系国内的高中同学。别看张云身在美国,可是她为同学们操的心真不少,她要求高中的同班同学要建立一个同学会,还要选出会长,每年都要搞几次活动。那可是二十多年前啊!

自建立了同学会,张云从美国回来的次数似乎多了起来,一年至少要回来一次。她每次从美国回来,也回老家看看老娘和她的兄姐,可是奇怪的是,她回来从不住在自己的娘家,都喜欢住到同学家里。这些刚刚成为一家之主的女同学,看到学生时代年级中的顶级学霸,这么看得起自已,心情非常激动,一个个倾其所有来招待她。

到了本世纪初,张云回国的次数越发频繁起来了,一年一次甚至两次,每次回来,她都要召集同学们举办同学会活动。随着年岁的增长,有些原来在班上不怎样的几位男同学,通过努力,有的办起了个体小厂啦,有的当上了村里的小干部啦等等,所以手里多多少少有了一定的积蓄。张云就把目光盯在这几个所谓“有出息”的男同学身上。这几位“人中之龙”非常好面子,对张云提出的要求不好意思拒绝,不仅屡次请她吃饭,还经常掏钱赞助同学会活动。


既然有人赞助同学会活动了,那就让大家开开心心的玩呗!可是在同学会活动正在进行时的时候,张云早就准备了一个募捐箱,轮流转到每个人面前,要人们捐款,说什么1000不嫌多,100不嫌少的,并说这些钱要有专人保管,作为以后同学会的活动基金。

每当看到她募捐的时候,同学们一个个十分讶异,但又抹不开面子,多少都会捐一点。而发动募捐的张云自己则一毛不拔,对此,我十分反感。大家在背地里也都在嘀咕:按理讲,美国大老板回国了,请我们客才是正理,可她不但不请客,反而每次都要我们捐款,这搞的是哪一出呀?

要说这张云,当初上高中时,我跟她原本在一个班,后来分文理科班了,她报了理科,是理科班的一块大牌子,而我报的是文科班,是文科班的一块小牌子。我们俩旗鼓相当,各有千秋,知彼知己,她到美国去了几年后,回来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呢?动不动就要人家捐款。因为参加聚会的同学中,有不少人没工作,好多女生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呀,她怎么忍心下手!


记得七八年前,她又从美国飞回来了,又举办了同学会活动。活动之前,大家每人交了100元的份子钱,活动经费应该绰绰有余了。可活动过程中,正当大家谈兴正浓时,她又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募捐箱,又来发动捐款。那次募集到了3000多块钱,其中有两位男生,一位捐了1000,一位捐了500,其他人有捐50的,也有捐30的,反正大家都捐了,而张云自己仍然一毛不拔,脸皮真厚啊!

募捐结束后,一位仁厚的男同学告诉大家说,跟我们从来没有过交集的G同学的老婆得了白血病,家庭非常困难,能不能把这次募捐到的钱捐给他呢?大家一听,先是愣住了,随即都表示没意见。

结果第二天,微信群里出现了张云送捐款给同学夫妇的照片,还有和同学老婆,一个白血病人的合影。你看她,举着钱笑意盈盈地往病人手中递,当然了,和她一道去的还有同学会会长。一分钱都没有出的张云,拿别人的钱去病人家里做慈善,还高调炫耀,同学们一片哗然。

十年前高中同学毕业30周年庆典活动,张云自然特意从美国飞回来,亲自参与、组织、策划了这个庆典。中午午餐,连老师在内,摆了四桌酒席,费用是一位很大方的男同学一人承担的,菜肴很丰盛,满桌子都是大鱼大肉。同学们边吃边聊,结束时桌上剩了很多的菜,有的菜都没有动过。


宴席结束时,每个人都起身准备离开桌席,进入下一个活动场地。这时只见张云变戏法似的一下子拿出了十几只方便袋,快速地走到每个桌上开始打包,动作是如此的娴熟快捷,许多同学十分惊讶:一个从美国回来的人,竟然打包剩菜?她也有点尴尬,一边快速地将剩菜往方便袋里装,一边嘴里不停嘟囔:这菜带回去给狗狗吃的,是带回去给狗狗吃的。知情人都知道,她那年过八旬的老娘家里根本就没有养过狗。

微信时代,自高中同学建了微信群,在群里讲话最多的就是张云,她好像什么时候都在线。有时群里没有一个人讲话,她还自我调侃:今天只有我一个人在群里值班啦!

虽然张云从美国回来的次数很多,几乎每年都要回来一次,有时甚至两次、三次。父母去世了,家里还有兄嫂,还有姐姐。但她回来还是最喜欢找高中时代的同学。因为几个手里有俩闲钱的男生,面对学生时代的偶像,又是美国归来的华侨,现在这么看得起他们,得知她要回来了,一个个激动得不得了,有的好几夜都睡不着觉。

她一回来,几位男生轮流请她到大酒店吃饭。席间,看到满桌的美味佳肴,张云总是流露出对国内同学生活富裕的羡慕,慨叹自己成了老妇人了,还要在美国不停打工,否则就没饭吃。


张云一天到晚跟同学们说要回来养老,要家有大房大屋的同学早点规划,弄几间房子腾出来,布置棋牌室、卡拉OK室什么的,以便她随时回来养老。

她每次回来,我们从没看到她从美国带点哪怕巧克力之类的小零食,从没有吃过她的东西,更没有受过她的邀请吃过她的半顿饭。到是同样在美国的另一位以理发为生的杜姓男同学,回国时只要有人请客,他都能给在场的同学送点正宗的美国小礼品,遇到同学会的大型活动,他还主动赞助几千块钱呢。当年的学霸,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早就成了一个美国人的张云,不知道她在美国混的究竟如何?

一次请老师参加的同学会活动,看到张云在人群中不断来回穿梭,只听当年的班主任对我们说道:“你们看,这些学生中最憔悴的就是张云了,她在美国不容易啊!”每次回来都有同学在背后说,张云看上去真的像一个小老太婆。因为她本来个子很矮,又很瘦,真的是又瘦又小又憔悴。她有时也跟我们提起,当年和她一道在上海华山医院的同事们,早就住上了洋房,开上了豪车。


我有时问她去美国后悔吗?她说不后悔,因为下一代成了美国人了。

记得去年,她在微信群里一味的说美国怎么怎么好,中国怎么怎么不如意。有一位“愣头青”男生尽竟然跟她在群里杠起来了。这位男生说他自己在国内有三套住房,有100万的存款,你在美国有吗?你在美国混了一辈子了,你连个房子都没买上呢……

结果张云愤而退群,目前她只跟少部分男生建了一个小微信群。疫情期间,据说她还是说在美国生活得很好,虽然有疫情,但是美国的情况并不像中国媒体报道的那样,他们的生活都非常的快乐。不知道她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就是我身边当初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目前的生活现状,不知她过的究竟好还是不好?朋友们可以作评判!




本人84年高考,全班45人,约有一半考上重点大学,其中清华、北大各一人,其他上重点的有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第一军医大学、华东师范学院、天津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北京钢铁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农学院、中南林学院、武汉测绘学院、成都科技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等等,大部分都混得不错,厅级干部3人,财富过亿的老板有几个,年薪数十万的企业高管也不少,还有靠炒股发大财平均3年翻番的股神、高校的教授(博导)、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等等,总的来说,高考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读书还是有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文化部   重点大学   中山大学   同学   英语   美国   同学会   男同学   当年   男生   身边   老师   女生   学校   工作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