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CBA篮球各个篮球队靠什么挣钱?打赢了或者总冠军都是谁给球队钱?

前几年的CBA球队大多都是处于亏损状态,但是最近几年随着CBA的品牌价值提升,CBA大多数球队都是扭亏为盈。比如吉林队这样小本经营的球队,也能在一个赛季下来有剩余,我来说说CBA俱乐部的收入来源;

一,按照比赛成绩,享受篮协分层;

每一支CBA球队在一个赛季下来都会享受到篮协的分层,成绩普通的球队一个赛季下来也会得到1200万左右,季后赛球队相应得到的分层会更多,以此类推,成绩越好分层越高。但是参考NBA总冠军的分层250万美元左右,CBA总冠军也不会高于此数字。而篮协在2017年号称把扣除所有费用后,都分给俱乐部,为此要求篮协账目公开还闹的沸沸扬扬。

二,球队赞助,冠名;

这个才是CBA球队最来钱的地方,也是各个俱乐部之间差距最大的地方。比如本赛季的广东队能同时拥有3名超级外援,球队的经济实力完全建立在地区经济的基础上。比如广东队政府,当地企业扶持就是很大一笔收入来源。还有像新疆队背后老板孙广信的经济实力,自然给球队有大量资金投入。相比之下,上赛季总冠军辽宁队就要差许多,夺冠后奖金2000迟迟不发放,不就是缺钱吗?设想下,如果广东队夺得第九冠军,奖金很可能会过亿,地域经济差距非常明显。

三,球票收入;

我认为只有差钱的球队才会在意门票收入,比如说辽宁男篮,在主场回到沈阳后,球馆大了,球票反倒涨上去了,难道不考虑下地域经济状况吗?反之,再看看广东,深圳,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球票收入人家俱乐部根本就没当回事,真正需要的是人气。希望辽篮也应该好好考虑下门票和地区收入比例问题。

您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欢迎大家一起讨论留言,说出您的看法。




CBA作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体育项目之一,能赚钱的渠道还是比较多的,但能赚钱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够盈利,实际上目前很多CBA球队都是亏损的。

先来看一下CBA球队靠什么挣钱。

CBA作为国内职业篮球联盟,能够创收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门票。

门票是各大球队的收入来源之一,具体门票是多少,也要看各个球队的影响力,有的球的影响力比较大,门票就能够卖的比较高,还有不同类型的比赛门票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总决赛门票肯定是最高的。

在2019年到2020年赛季当中,不同球队的单场票价大概是在50块钱到980元不等,大家也可以直接买全套价,也就是把整个赛季的票价都买下来,这样优惠力度比较大,比如场内VIP全套价也就是22,540元,普通的乙等座位全套价也就2220元。



当然这些门票并非都属于球队,实际上还有很多分成,比如票务公司要分30%~40%之间,剩下的收入才由主队以及联盟分,其中常规赛分给联盟6%,季后赛分45%。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门票对各个球队的贡献并不是很多,一方面是票价本身就比较低,还有很多都有可能是赠送,所以真正创收的门票并不是很大,除非是对宏远、江苏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球队来说除外,比如宏远队一场总决赛的门票收入就可以达到上千万。

第二、联盟分成。

联盟有各种收入来源,比如门票、赞助等等,联盟在获取这些收入当中,会把一大部分钱分给各个球队,即便各个球队没有进入到季后赛,最低也可以分到1,200万左右。

晋级到季后赛的球队就要看他们的胜率以及晋级的情况,晋级越多收入越多, 比如2018年到2019年赛季CBA总冠军的奖金达到5,000万人民币左右。

第三、赞助商赞助。

目前CBA曝光率还是比较高的,有很多体育频道都会转播CBA比赛,所以很多赞助商会出钱赞助这些球队,至于赞助费是多少,要看各个球队自身的影响力,对于那些冠军级别的球队来说,他们赞助费自然会比较高。

比如对于广东宏远队,中大益茶就花一个亿获得了三年球队冠名权,除了球队冠名权之外还有其他赞助,比如比赛场内的一些广告都是由各大赞助商进行赞助的,这些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目前宏远队一年的赞助费收入至少达到上亿元。

第四、股东注资。

目前CBA总共有20支球队,不同的球队实力和影响力不一样,所以他们门票收入,赞助收入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

对于那些知名度比较低,而且战绩比较差的球队来说,他们更多的收入有可能需要俱乐部的股东注资,也就是有大老板花钱。

再来看一下比赛奖金由谁出?

CBA的奖金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整个球队的奖励,还有一部分是球员个人的奖金。

球队的奖金是由联盟直接发放,联盟的收入来源包括各个球队的票房分成,以及整个联盟的赞助广告收入,我们上面提到的CBA总冠军奖金大概是5,000万。

至于球队个人的奖金,那肯定是由球队自己出的,球队在年度总收入来源当中拿一部分来奖励球员,至于这部分奖金是多少,要看各个球队自身的收入以及战绩,如果战绩比较好,联盟给的奖金比较高,再加上球队各方面的收入比较高,那么球员个人的奖金自然就比较多。

最后来看一下CBA各球队的盈利情况。

CBA球队看起来非常风光,貌似很赚钱,毕竟球员很多人都年薪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但实际上目前很多CBA球队其实都不怎么赚钱,甚至处于亏损。

对那些在大城市而且战绩比较好的球队来说,他们当然可以盈利,比如广州队的总体实力不咋滴,但因为主场在广州,所以球迷比较多,对应的收入也比较多。

根据广州男篮公布的2018年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广州男篮总收入9,648万元 ,同比增长41.59%,这里面有超过60%的收入来源是赞助广告收入,另外2018年广州队实现净利润813.61万元,和2017年相比增长133.75%。

但跟这些大城市的球队来说,目前CBA仍然有不少球队处于亏损。而很多CBA球队之所以处于亏损状态,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外援过于依赖,而这些外援本身的薪资是比较高的,有些球队光是外援的工资就有可能达到3,000万,正因为如此,很多球队都入不敷出。

特别那些开销比较大的球队来说,有时候有可能他们连奖金都发不出,比如在前两年辽宁队夺冠之后,整个辽宁队甚至连2000万的奖金都拿不出来。

当然这些CBA球队之所以亏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收入来源比较少,目前很多CBA都是中规中矩,反正只管比赛,不管营销,所以很多球迷有时候想买球票都不知道在哪买,平时CBA的线下活动也很少,跟球迷的互动也很少,这就导致很多人对CBA认知度比较低,结果很多球队的上座率都是比较低,上座率低,广告价值当然就跟着降低了。




别看CBA球队花钱如流水,实际上他们赚钱的渠道有很多!而收入的主要来源,首先来自于本地的赞助商,甚至是本地的市政府!

要知道一个职业篮球队的成立,除了发展地方体育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那就是创造企业和城市名片!一个球队成功的运营,往往也可以把它背后的赞助商和所在城市的名气彻底打响,所以为了扶植好这样的球队,这些地方力量也会提供足够的输血!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好的典型和负面的典型。

如果说好的典型,至少最近十年左右,广东、北京、辽宁三支球队绝对可以放到台面上。广东男篮不用多说,CBA联赛从元年开始,这就是一支从来不差钱的球队。尤其是在2008到2011,广东男篮与辽宁和新疆争夺冠军的时期,光是赛季结束后的冠军奖金,地方政府和赞助商就可以提供2000到3000万之多。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吗?

每年投资3000到5000万,这样的CBA球队可以称得上是穷人版球队!

每年投资5000到8000万,这样的CBA球队算的上是投入可观,可以考虑向季后赛的席位迈进。

而每年投资8000万以上,甚至达到一亿元以上,这样的球队完全可以向总冠军发起冲击了!而广东男篮的巅峰时期,光是冠军奖金就可以维护这个球队下个赛季的基础运转。

北京男篮不用多说,2010年随着郭书记的上位,这个体育队员出身的领导开始对北京区域的体育开始大力投入,北京男篮自然也得到了高额的地方和赞助商的投入,为此别说是北京男篮,整个的北京体育界在那几年都获得了辉煌的发展,女篮夺冠、男排夺冠、男篮夺冠,光是男女三大球的赛事,北京就包办了一半的冠军!

而辽宁男篮从2014年开始也进入到了投入的高峰期,本溪政府在每年保持2000万投资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针对外援工资的投入,考虑到哈德森巅峰时超过200万美元的薪水和大外援的工资,光是本溪方面每年给予辽宁男篮的赞助可能就高达4000万之多,也就是说,哪怕俱乐部的董事长刘景远一分钱不投,辽宁男篮也可以维持正常的运转!

话说上述球队拿到地方赞助,为什么可以一分钱不用投就可以继续维持球队的运转?原因就在于,联盟的20支球队还有着多笔固定收入。

1、门票费用,目前的CBA联赛,一张100块钱左右的门票也只能让你坐在很远的位置,近距离的门票更贵,结合少数球队上万人的球馆,大部分球队4000人以上的球馆。不需要球场的上座率场场爆满,哪怕坐上至少一半的位置,一个赛季下来,1000万的票房收入也是轻轻松松,要是赶上热门球队,门票价格炒的越来越高,加上季后赛甚至总决赛更高的门票价格,2000万以上的收入也不是不能达到。

在这里还得给大家普及一点,联盟每一个球队并不是只拿主场门票的收入,考虑到自己客场比赛也会引起观众的吸引度,所以按照篮协的规定,每一个球队的主场门票收入除了有一定份额上交到中国篮协之外,剩下的部分是需要主队和客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

2、中国篮协的分红,2012年,随着李宁集团五年20亿的天价赞助,哭穷了好些年的篮协终于不差钱了,平均每年四个亿的赞助,外加其他广告商的赞助以及各地的门票收入等等,CBA也终于变得财大气粗,因此也特别设立了赛季分红,即将每个赛季收入的一部分,再以分红的形式下发到各个球队,利益均沾的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各球队的运营。在2012年之后,各联盟球队基本可以保持上千万以上的分红。

3、球队赞助商投钱,除了各地方政府为了宣传企业名片而对CBA球队进行赞助之外,球队背后的赞助商也会对球队进行投入。当然这个问题也有稍许的复杂,有的赞助商经营球队目的是为了赚钱,所以在每个赛季未必会自己投钱,甚至会将球队的其他收入扣掉一部分装入自己的腰包。但有的球队,尤其是有进取心的球队,则会在各方投入的基础上再追加投入,把自己打造成豪门球队!

而在这个环节上,新疆男篮最为出名,在巨额的资金投入之外竟然还给球队买了一架专机,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第二个球队能够打破这个纪录!

不过在这里,也不得不提到一个负面典型,那就是新球迷不熟悉,但老球迷都知道的云南红河男篮,作为2004赛季进入CBA的球队,这支球队的命运堪称悲催!当年为了宣传地方城市名片和企业宣传,红河市政府配合其他赞助商搞起了这支球队,但由于城市规模有限,赞助商资金能力有限,在球队进入联赛的第二年,云南男篮就陷于囊中羞涩的窘境。我们熟悉的吴庆龙教练在离开云南队的时候,手里拿的竟然是一把借条而不是自己的工资,而且据说这笔债务到现在也没有解决。云南男篮也在2008赛季结束后被联盟取消联赛资格!

以上都是球队的正常收入渠道,并且常年保持这样的传统,但随着近几年一些其他因素的感染,尤其是娱乐和商业因素的进入,这样的变化也让各个联盟球队有了新的收入来源。

例如走穴,在联盟比赛的休赛期阶段,球队往往会安排主教练和球员在当地参与一些代言走穴活动,这里剪个彩,那边再参加个活动,至于收入嘛,俱乐部要跟球员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可以说,目前联盟的俱乐部已经不单纯是体育单位,甚至带有了经纪公司的性质!

或者是代言,球队里一些大牌的球员或者主教练在球队的安排和默许下,每年在当地接拍大量的广告和代言,而这样的收入自然不是小数,小则几十万,大则几百上千万。而球队自然也不会客气,经纪公司分完,俱乐部在上去拿钱,最后剩下的才能归给球员。这也没办法,谁让人家控制着各种资源和你的人事管理权呢!

所以最近几年大家会看到一个很尴尬的现象,中国男篮在国际赛场上的成绩一塌糊涂,但本土球员却一个比一个能吹,这个被宣传成亚洲第一,那个被宣传成了亚洲魔兽,或者还有人被宣传成未来的NBA球员,名头一个比一个响,可最后的成绩就是这个?没办法,现在的CBA是商业和娱乐化兼并,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联盟和各个球队只能开启造星运动,通过球员娱乐化来制造更大的收益!

而上述这些事实也解释了最近两年,CBA联盟为什么突然变得囊中羞涩,在允许引进外援的情况,一些球队为什么却始终保持单外援甚至是全华班,因为最近两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当年易建联不理智的扔鞋,直接导致李宁集团退出,篮协苦寻了一圈找不到第二家愿意大投资的赞助商,最后只能把李宁又请了回来,能付出的代价是赞助整整少了一半!

由于疫情的影响,联赛变成了赛会制,所有球队都失去了门票收入,由于不在本地进行,地方的赞助商和其他单位自然也大幅度的下降了赞助。也同样是由于疫情的影响,众多球员也不敢更多的外出出行,各种商业活动也是尽可能的压缩和减少,收入更是少了一大笔!

所以保守估计,最近两个赛季每个球队的经济损失一两千万都打不住,收入少了,本土球员还不能扔出去,最后那就只能在外援的身上下功夫了!




NBA是怎么赚钱的大家应该差不多了解,我们主要从一下五个方面做一下简单说明:

一、联盟转播费和广告费

电视转播方面,据媒体报道,近几年央视每个赛季支付给盈方的转播费用仅在100万元左右。

网络转播权方面,2014-2015赛季、2015-2016赛季,搜狐和PPTV以每年不超过2000万元的价格拿到转播权;2016-2017赛季,搜狐和PPTV不再续约,阿里体育拿到网络视频转播权,但具体购买金额未对外公布,根据CBA网络媒体转播权一直以来的售卖价格来看,预计阿里体育的购买价格不会很高。

另外据说,2017年商务权合同可能会是一个5年50亿元到60亿元的“大蛋糕”。每家俱乐部每年至少有3000万元的分成。

二、各球队自己的区域转播费

这个应该只有NBA有,CBA本来就不好卖。

三、球队的门票收入

按照300元场均票价,加上5000入场人次算,一场比赛约150万的收入,一个赛季下来23个主场就是3000万左右的收入。

这两年会好一些。拿广东队举个例子:

东风日产文体中心(东莞篮球中心),座位数: 16133个,占地26.7万平方米,坐落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东部快速路与松山湖大道交汇处,是以NBA规格打造,可容纳1.6万名观众的场馆。该篮球馆的现场设备在国内排名前十,可满足国际国内顶级篮球赛事和NBA比赛要求,被誉为“CBA第一馆”。

17-18赛季广东队半决赛门票价格:200元,300元,4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200元。一共分为七个档次,按平均400元算,广东队一场球门票收入640万元。

四、球队广告收入

联赛冠名权:之前好像是有的,这个收入也不少。但是现在好像没有了,找了好多资料也没有什么消息。现在的联赛应该都是篮协或者体协的单位在主推。

球队冠名权:据了解,16-17赛季“哔哩哔哩”冠名赞助上海男篮,单赛季的金额约为1500万元左右,这也基本符合CBA球队单赛季冠名费1000万至2000万元的价位区间。而上赛季玛吉斯冠名上海男篮的费用,则只有1200万元。

球队广告费收入我们看一下挂牌新三板的龙狮篮球

2017年9月1日,龙狮篮球俱乐部正式登陆新三板,属于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联赛20支球队之一。

据年报,该公司实现收入的来源众多,包括广告服务、冠名赞助、门票销售、商业表演赛、赛事承办、篮球培训等。

挂牌新三板之前,龙狮篮球处于亏损状态,2015-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2618.30万元、-2484.18万元。

挂牌之后,净利润出现快速增长,2017-2018年净利润分比为348.07万元、813.62万元,2018年同比增幅高达133.75%。此外,2018年营业收入为9647.95万元,同比增幅41.59%。

对此,龙狮篮球在年报中指出,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冠名广告收入、联赛经费收入、门票收入等均有增长,同时积极开拓其他类型业务增加收入。

我贴了一个链接在下面,详情大家可以自己看: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9-05-06/1328260.html

五、其他收入还包括周边产品抽成,球员球衣销售抽成,球馆内消费收入等等。

目前来说周边还在做,可能是商业价值不高,所以做的很差劲。




CBA各队挣钱的方式很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俱乐部的经营范围是什么,比如广汇集团,大家去查一下他们是干什么的,靠什么盈利,就清楚新疆男篮的财力来源了。

再比如四川金强,在四川是搞房地产的,当然主要盈利的来源那就是房地产了,要不然呢?

还有一些俱乐部是国企性质,或者说国企和私企联办。前几年山东男篮的股东是高速集团,每个赛季投入很大,据说上赛季投入了1.2个亿,高速集团是干嘛的?这个不用说吧。还有北京首钢,首钢集团也是国企,财大气粗,有钱。

另外,俱乐部当然还有赞助商给钱了,用钱去赞助这些球队。还有票务、卖的周边产品等等,当然,对于CBA球队来说,这些钱都很少,靠这个盈利不可能。

如果说,球队取得了好成绩,甚至拿到了总冠军,自然俱乐部会奖励,政府也会奖励。上赛季,辽宁夺冠后的庆功宴上,队长杨鸣就当面问了体育局的领导,这夺冠奖金是多少。还有本赛季主场战胜了辽宁后,青岛双星俱乐部领导也当着队员们的面承诺,会有赢球奖金。

总而言之,CBA大部分球队的经营还是举步维艰的,很多都是靠着联赛的分红或者政府、企业的赞助过活,尤其周边产品卖的是非常差劲,实在是让铁杆球迷很失望。




CBA联赛是国内篮球爱好者最为关注的赛事,虽然联赛已经商业化,但是各支俱乐部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下面我们就说一下各俱乐部的盈利点。

CBA各个篮球队靠什么赚钱?

首先是门票收入。门票收入是最为基础的收入,按道理讲一张门票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各支俱乐部一场球打下来收入应该是不错的,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上座率主要取决于对阵双方的知名度、角色球员知名度、单场赛事重要程度、当地篮球文化氛围等,比如广东对拥有联盟第一人易建联,加上球队综合实力较强,当地的篮球文化氛围也较为浓厚,所以广东队的单场门票收入居于前列。但是成绩排在联盟后边的球队很难吸引到球迷到场观赛,很多球队为了烘托现场氛围都是免费赠票的。

另一方面,门票都是由网络承销商销售的,100元的门票到俱乐部手里70元就不错了。所以综上来说,除了辽宁、广东这些知名俱乐部和江苏、浙江这些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球队外,其他俱乐部的门票收入十分有限,根本不可能支撑球队运转。

(广东主场门票价格)

再者,联盟广告分成。拿中国人寿来说,常年冠名CBA联赛,球场上除了中国人寿的广告频繁播放以外,还有其他广告商的广告牌,这部分的广告收入是不菲的,各支球队根据成绩的优劣会收到不同金额的广告分成,成绩最差的球队也能分到1200万,越是成绩好的球队分成越高,比如打进季后赛的球队,最终夺冠的球队,这些都是分成大户。

第三,周边体育用品的开发。球队吉祥物、球衣、篮球运动装备等都属于周边体育用品,各支球队可以通过销售这些周边体育用品获得收入,但是除非是易建联、郭艾伦这些自带商业价值的球员,其球衣销量较好外,其他产品的销量并不多,这也和我国的篮球氛围、品牌价值低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赛事直播权、区域转播权等。这里所说的直播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视直播权,二是网络直播权,要想获得直播权就需要花巨资购买,没有直播权的媒体无权直播或转播。直播权、转播权收入同样会给球队分红。

第五,球员转会费。各支球队对于优秀球员的争夺是十分激烈的,所以优秀球员的转会费同样是球队一笔不菲的收入。比如前期一支球队通过选秀签下一名新球员,新秀的价格往往只有20万甚至更低,如果后续几个赛季有亮眼的表现,球队可能在不需要该球员的情况下以高价把他转会给其他球队。比如今年表现亮眼的徐杰,如果广东有意转会徐杰,那转会费可不止新秀的20万价格了。

第六,球队的冠名费用。CBA球迷肯定对各支球队频繁更改球队名字的现象深有感触,其实这正是球队更换了赞助商。比如山东黄金更换成山东高速,又换做山东西王,要冠名就要掏钱,这就是冠名费收入。

第七,商业活动。无论对于球员个人还是对于球队整体,商业活动都是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这一点郭艾伦应该深有感触。

以上就是各支篮球队收入的主要来源了,别看收入渠道这么多,实际上能实现盈利的球队还是少数,主要是各球队“烧钱”实在是太厉害了,经纪人故意炒作球员卖出高价,外援工资更是翻了几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姚主席才不得不做出“限薪帽”的决定。

赢了球的球队或者取得总冠军后,都是谁给球队钱?

球队赢球后获得“赢球奖”的渠道除了上文我们讲到的更多的“广告收入分成”以外,还有两个主要的来源:

一是赞助商出“赢球奖”。打赢了的球队,特别是打进季后赛、获得冠军的球队,其曝光率更高,这对赞助商来说就获得来了更大的广告效应,赞助商会根据合同约定出一部分“赢球奖”。

二是当地体育局等部门。获得冠军的球队为家乡争了光,也代表当地主管部门领导有方,所以很多地方大的体育局会奖励夺冠的球队。

就目前而言,CBA的品牌价值还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不说与NBA对比了,就算是与欧洲其他篮球联赛对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相信在姚主席的领导下,CBA会越来越好吧,也希望各支球队能早日转亏为盈。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吧。




CBA俱乐部的收入主要由篮协分成、赞助(包括政府扶持和企业冠名)和票房三块构成。

对于一支运行正常的球队来说,票房收入和篮协分成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盈利的主要来源是球队冠名,冠名权也是目前CBA的俱乐部最有价值的部分。不过高价值的冠名权来自于高价值的战绩,而高价值的战绩必然伴随着更大的投入——马布里来山西的时候汾酒的赞助是600万,可是这些钱全部要砸到球队建设里。

有人分析说CBA球队所谓的不赚钱,是指自己本身的运营方面包括门票,冠名,周边等等不赚钱,然而实际上加上分红每年几千万还是妥妥的没问题的。但也有人说,CBA球队亏损主要原因是篮协不下放商业开发权,半职业化。现在CBA所有的商业开发都由篮协和盈方公司负责,自己搞不好又不给别人搞。不论是哪种原因,球队亏损都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国内篮球联赛,远远不够成熟,还处于发展当中。

花在外援上的,也是一大笔钱。05-08这几年,篮协规定外援月薪是不超过2万的。所以当年麦考伊月薪10万,震惊了整个联盟。但近几年不同了,有消息称山东队外援诺里斯-科尔的年薪高达500w美元,像布拉奇、哈达迪这些外援年薪基本上都是两三百万美元。不得不说CBA对外援的投资是越来越大了,可是外援越来越强对国内球员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当一支球队不能赢利,处于亏损状态的时候,球员不会有更大积极性,那么,球队的整体实力也就不能够在有保障的情况下实现提高。




1.首先从各个球队的盈利点出发,球队的老板既然投资了球队,那么肯定是有商业价值,所以老板光是卖比赛的门票、球员周边、比赛周边。

2.有些球队有明星级别的选手,很多商业活动的利润很高,比如说参加一些训练营、大型企业剪彩、或者是综艺节目,他们的出场费就很高,参考去年夏天的“这就是灌篮”,球员的商业活动的报酬不是所有都归于球员自己,他们在签约的时候就有一系列的价值分配。

3.一些大型的国内赛或者国际赛,球员表现好会获得国内、国际联盟的奖金,一部分会给到培养他们的球队,作为球队收入。

4.很多灰色的外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赌球,这类收入利润之高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感谢邀请!

CBA篮球队的运营,赚钱是靠冠名,胸前广告,转播,以及门票。

至于是否赚到了钱是另外一回事。因为也要看CBA的影响力,冠名商的价值等等。

最主要的是提高了球队赞助商的影响力,相当于一个活广告,在CBA赛场上展示,这一方面也算是赞助商的隐形财富。

对于转播收入,场地广告,应该是CBA公司统一运作。年底统一分红。

球队打赢了,应该是赞助商给钱。

如果获得了总冠军,奖金应该是CBA公司奖励。对于球员,赞助商应该也会给奖金。




是个好问题,虽然回答的人很多,但感觉还是没有说到点上。给大家开拓下思路:

电视剧《亮剑》大家都看过,不同的部队为了生存都想了很多招,除了正常的补给供应外,李云龙的独立团是吃鬼子的“两条线”来补贴家用,丁伟呢是开烧锅酿酒。大家是各有各的招。

CBA的球队也是如此。目前主要的盈利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

1.联盟分红。这个越来越是大头了,想李宁的品牌赞助、咪咕体育的转播费,都是要给各俱乐部分红的。这笔钱已经上了千万的量级,而且呈增长趋势,是各俱乐部集体经营的一个主要收成了。

2.企业注资。这其实是CBA各俱乐部存活的主要方式,背后有金主爸爸给钱投入养活大家呢。例如北京首钢就是首钢集团投入砸钱嘛,山东西王就是西王集团投入嘛,这个比较好理解。企业注资的水平决定了各家俱乐部日子过的怎么样。

3.注意上面的1属于收入,2属于投入,只有1大于2时才算有经营利润。但现实情况是,1远远小于2。当然收入还包括门票收入、胸前广告、俱乐部商品收入等等,但这些收入目前都还比较“零碎”,构不成规模。

那么,各俱乐部还要什么招来养活自己呢?答:打商业比赛

打商业比赛是CBA球队主要的“补贴家用”手段,CBA休赛期,各俱乐部的球队都会去参加一些商业的篮球比赛,典型的就是广东队参加四大名酒的篮球比赛。通过赚取出场费来挣一部分钱,以前CBA赛季很短,各俱乐部打的这种商业比赛是很多的。尤其是去没有CBA球队的地方打,是十分受欢迎的!

冠军球队的冠军奖金是一大块收入

卫冕冠军广东队是民营经济支持的俱乐部,企业投入在CBA不算大的。但日子过的还不错的原因在于总冠军奖金多,广东省政府以及东莞市政府给予的冠军奖励大约在8000万人民币左右,这笔钱就对俱乐部帮助很大了。

冠军球队的商业价值也比较大,各类代言活动也是俱乐部创收的主要来源。

其实球队跟一家企业是一样的,会充分利用自身一切资源去变现,来维持俱乐部的各项运转。不可能只是被动赚比赛期间的那点收入,否则年年亏损谁也受不了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球队   篮协   球员   篮球队   外援   广东   俱乐部   男篮   赞助商   总冠军   奖金   门票   赛季   收入   来源   篮球   广告   体育   联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