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的孩子还在尿床,是不是要多打骂几顿才能改过来,有没有其他好办法?

别打孩子,有个土方就是:在榆树上附有的一种东西和知了猴差不多大,铲下来烧水喝,就可以了。




十多岁尿床不算事,我家邻居我叫她崔姐,她二十多岁还尿床呢?结婚以后好了也不尿床了,他家一大早就把地图挂上了,[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小孩子遗尿多因肾气不足,固摄无力所致,打骂解决不了问题。可用乌药,益智仁,山药,五味子,炙甘草,桂枝,白芍各10克煎水喝,早晚各一次。另用五倍子粉3克敷肚脐眼,用温水调,别太稀,连敷五天,晚上敷,早上取下。




十多岁的孩子正在长身体,睡眠不好影响长个子,尿炕原因很多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現在有尿不湿,睡觉时穿上,家长再经常起来提醒孩子起夜,心里放松了,孩子的毛病慢慢的变好了,。如果是气质性病变,就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千万不能简单行事,会耽误孩子一生的。切记切记!




题主的孩子十岁,仍在尿床,确实是一件尴尬的事情,但是千万不能打骂孩子,那样做往往适得其反。打骂孩子不但违法,而且对孩子尿床有害无益!下面给大家科普一下。

一、什么是遗尿

太小的孩子,大脑发育不全,会出现尿床的现象。如果年龄超过五岁,仍有出现夜间尿床的现象,就称为遗尿症。

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把对遗尿症的定义为:

5~ 6岁儿童每月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7岁及以上儿童每月至少尿床1次,且连续 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

2005年我国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18岁儿童尿床的总体发生率为4.07%。而最近的研究发现5~18岁儿童尿床的发生率有所升高,达到7.88%。

二、遗尿症的病因

△遗尿症的具体原因不明,可能与觉醒困难、夜尿增多、膀胱功能异常等有关。

△尿床发病率近年来升高的原因考虑与尿不湿使用增多和把尿的减少有关。

过去的小孩,尿不湿的使用率不高,太小的婴儿,使用尿布。再大一点儿就已经训练把尿。尿床的发生率就会偏小一点。

现在的年轻父母,一个是比过去有钱,第二个是更贪图享受,让孩子穿着尿不湿到五六岁的家庭有很多。

有数据表明:尿不湿使用时间越长,把尿时间开始越晚,尿床的发生率越高。

△遗尿症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一方有尿床病史,孩子尿床的发生率为40%,父母双方都有尿床病史,孩子尿床的发生率高达70%。比如说这个邻居,他小时候曾经尿床直到九岁,孩子尿床可能就有他的遗传。

△此外,尿床的发生还与孩子的生长环境因素有关。孩子的生长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居住环境等。母乳喂养和家庭成员和谐有爱的关系有助于预防遗尿症的发生,相反,父母经常发生争吵,或者经常打骂孩子的家庭,孩子尿床的可能性会增大。

三、治疗

遗尿症具有自愈倾向,在生长发育期每年约有15%的尿床儿童自愈。但仍有1%~2%儿童尿床症状会持续到成年。

遗尿症的治疗主要是三大要点:

一)基础治疗。

尿床应重视基础治疗,治疗的其它两大要点也以基础治疗相配合。

1、作息饮食调节。

△父母要给孩子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并严格执行。

△白天可以正常饮水或稍微多喝一点,但应避免食用、饮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

△晚餐应吃早些,而且晚餐宜清淡,不要太油腻、太咸。

△饭后不宜剧烈活动及过度兴奋。

△睡前2小时不要再吃东西喝太多水,临睡前排一次尿。

2、行为疗法。

①鼓励白天适当多饮水,并尽量延长2次排尿之间的时间间隔,以训练增加膀胱的贮尿量。

②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进行盆底肌锻炼。太小的孩子理解配合不了。

盆底肌锻炼的方法:

首先,排净小便,放松全身;吸气时收缩肛门、尿道等盆底肌肉,就像排尿时有事,试图中断排尿那样;夹紧持续3秒;然后呼气时放松盆底肌肉,持续2~6秒。连续做30~60个缩放动作(开始可以少做一些,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每天重复 3 遍。

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强调父母应认识到夜间尿床不是孩子的错,不要指责甚至打骂孩子,打骂孩子往往起到相反效果。

多给孩子鼓励,帮助孩子树立治疗信心,减轻心理负担,积极参与治疗。

孩子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出现尿床,应多给予夸奖,包括精神及物质奖励。

4、觉醒训练。

夜间在孩子膀胱充盈,即将排尿时,将其从睡眠中完全唤醒至清醒状态排尿。

这里有个难点,家长如何判断孩子的膀胱是否充盈呢?可以多摸摸孩子排尿前的小腹部,细细体会。

二)警铃疗法。

如果单纯基础治疗,效果不好,可以加用第二种治疗方法——警铃疗法。

听起来高大上的警铃疗法实际上很简单,就是使用一套感应装备,当孩子内裤上刚尿湿一点就可以被感应器觉察,发出警报铃声及震动,来唤醒孩子起床排尿。

如果尿床开始的时候孩子不能被铃声或震动唤醒,就需要父母将其完全唤醒,让孩子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排尿。

这样通过反复训练,逐渐建立起膀胱充盈和大脑觉醒之间的联系,使孩子渐渐能够在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自行觉醒排尿。

遗尿警铃需要连续使用2~4个月或使用到连续14天不尿床才可以去除,有部分儿童去除警铃后可能再次复发。

注意:使用警铃期间睡前不必限水,另外家长夜间不可以提前唤醒患儿。

三)药物疗法。

如果第一种基础治疗及第二种警铃疗法都已经尝试,孩子仍然尿床,就要考虑第三种方案——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可以联合第一种两联治疗或者联合第一、第二种三联治疗。

药物治疗比较复杂,孩子应到医院全面检查后,由医生开出处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DDAVP(弥凝)、M受体拮抗剂(如奥昔布宁)、盐酸甲氯芬酯胶囊等,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帮助到题主及有类似尿床困扰的家庭。

参考文献:

1、2018年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遗尿症( 修订) 。

2、2019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

3、汪玺正,文一博,王庆伟,等.使用尿不湿对夜间遗尿症发 病率的影响[ J ].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8,53( 2) : 202—206.DOI:10.13705/j .issn.1671—6825.2017.11.017.




我有个亲属的女儿十八九岁还在尿床,她上我家玩晚上睡觉我要惦记着喊她起来上厕所。一直到结婚生子后,这毛病消失了。

十岁孩子尿床是毛病引起的,只能积极去医治。打骂影响到心理健康的话,又是增添了另一个毛病,得不偿失哦。




5岁以上孩子还在尿床的话,极有可能是遗尿症,是需要进行诊治的,遗尿不是任何人的错,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尿床而打骂孩子,以免造成孩子心理阴影,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一、什么是尿床?

2014年《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中定义:年龄≥5岁的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发生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这种现象3个月以上,就可诊断为“儿童夜遗尿”,俗称尿床。

各年龄段儿童对排尿控制的规律:

  • 2~3岁的孩子,就尝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了,有部分孩子已经可以控制到厕所再排尿。
  • 3~4岁时,大多数孩子能够在白天比较自如地控制排尿。但是这个年龄段夜间仍会尿床,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 5岁以上孩子基本都能够在夜间也自如控制排尿。

5岁以上还尿床的话,家长需要带着孩子到医院的儿童遗尿门诊进行诊治,评估尿床原因并给予治疗了。


那尿床都有那些原因呢?


二、为什么会尿床?

5岁以上孩子尿床的原因很复杂,可能跟缺乏抗利尿激素、膀胱容量不够大、遗传等各种因素相关。

1.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抗利尿激素也能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的形成。人在夜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比白天多,所以夜间尿量是白天的一半左右。

部分孩子就是因为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够,不能给肾脏及时有效地发出“少产尿”的信号,所以导致夜间尿量太多而尿床。

2.膀胱容量小

有一些夜间尿床的孩子,膀胱容量小于同年龄段非尿床儿童,所以导致膀胱容纳性不够,稍微有些尿液就得排尿。

3.便秘

有些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经常便秘,这时粪便会压迫膀胱,导致膀胱不能储存过多尿液,这也是尿床的原因之一。

另外,睡前摄入液体量过多、父母双方或单方有尿床史、睡眠觉醒障碍的孩子也会出现

尿床。


三、尿床的孩子怎么治疗?

部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激素分泌水平也会逐渐趋于正常,尿床会自行消失。

但是,会有有2~3%的孩子尿床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儿童睡眠质量,使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降低孩子的自我认知感,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该及时给予治疗。

1.记录排尿日记

记录排尿日记,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孩子的饮水和排尿规律,有助于帮助医生判断孩子尿床原因,排尿日记最好2周左右,如果上学的孩子时间不允许,可以记录4天(2个周末),要记录孩子从起床到入睡期间所饮水的时间与量,以及一整天的排尿情况。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管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尿床,都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要避免辛辣刺激、含咖啡因的或者茶碱类的食物和饮料,晚餐要及早进行,与入睡之间要至少间隔3小时,应清淡、尽量少吃粥,少喝豆浆、饮料等液体食物,睡前2~3小时不要再进食,这样可以减少夜间尿液的产生。

饮水习惯:把孩子每日的液体摄入集中在上午和下午,将晚间的流体摄入量降到最低。

从睡前2~3小时开始限制饮水、饮料,也得注意不要进食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西瓜、苹果等。”

睡眠习惯:保证孩子尽早睡眠,睡前不要做剧烈活动,不可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睡前不管孩子是否有尿意,都要提醒孩子去厕所排尿,以保证膀胱在夜间有充足的空间来储存尿液。

排便习惯:多食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防止便秘。

3.药物治疗

对于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的孩子,会通过服用去氨加压素来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夜间排尿量,孩子可以连续用药直到尿床症状缓解。

对于膀胱容量不足的孩子,在服用抗利尿激素的基础上,会加用舒缓膀胱平滑肌的药物。

4.遗尿报警器

对觉醒功能障碍的孩子呢,可以通过使用遗尿报警器,形成孩子的条件反射,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睡眠中尿意觉醒机制。

遗尿警报器对7岁及以上的儿童效果最好,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传导片放在孩子内裤上,一种是将传导片放在床铺上,当遗尿时会发出警示。我们应该与医生讨论,根据儿童的需要和能力选择报警器的类型。

5.夜间唤醒

我们也可以在夜间唤醒已入睡的儿童来排尿。

患儿入睡后家长可根据患儿平时夜间尿床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定时唤醒,建立夜间定时起床排尿的条件反射,养成定时的排尿习惯。

6.膀胱功能训练

对于夜间多次尿床或白天也有尿湿的孩子来说,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尿床不是孩子的错,我们千万不要对孩子惩罚和呵斥,对这种反复尿床的小孩,咱们更要多加关爱,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帮助他走出尿床的阴影,快乐的面对这个世界。

我写过一篇关于尿床的青云文,如想了解尿床更多知识,欢迎点击阅读:https://www.toutiao.com/i6815494838276850187/

我是一米育儿,欢迎关注,共同交流专业育儿知识。




这位家长,十多岁的孩子还尿床,对于TA自己来说已经很尴尬了,如果多打骂就能改过来,那早就改过来了吧。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病。先去带孩子检查有没有生理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的话,那就考虑一下心理方面了。

从心理上来说,一是孩子以这种方式寻求关注。二是孩子缺少安全感。

作为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允许TA尿床,现在可以给TA用尿不湿,也不麻烦!

总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的事都是大事,一定要认真对待!别以为小孩子没什么事,打骂就是法宝!切记!切记!




看到这个题目,就想发笑,虽然题主或许正在烦恼着呢!

我们小的时候,会经常遇到尿床的娃儿,有的正如题目所说,十几岁了,还在尿床,他自己也不意思,同伴知道后会以此来讥笑、挖苦他,成为打击他的的有力武器。

本人是不容易尿床的,但是我家老大亦即大哥总是尿床,而且是直到十几岁了才算完事。小时候,睡得是自己做的木头架子床,简单结实宽大,四个成年人睡在上面都不觉得拥挤。我、大哥和爷同睡一床,床上是竹笆子,竹笆子上面铺稻草或者稻草编的草帘子,再上面是自家赶出来的羊毛毡(家家养有羊子,把羊毛积攒够了,就可以赶羊毛毡)。那时代,什么东西都是手工制作。大哥经常尿床,小娃家不知道,但是大人爷有感觉,发觉他尿了床,就把他叫醒,一边还骂他几句,一边下床从火笼坑里撮一些草木灰,撒在尿印子上,木灰盛湿了,用小刷子扫掉,再撒干草木灰,如此这般,直到灰不再变湿为止。再睡着,那块湿地就成为爷睡的地方,他让我们睡干的地方,免得把身子骨拖坏了。这一块尿斑印我们戏称为“蒋介石的地图”,第二天,是要晒出去的,在太阳底下暴晒,用细条子把灰抖落干净!

在我的印象里,大哥为尿床而挨打的机会不多,但挨骂那是必不可少!

但是记得有个偏方,买一个猪尿泡洗净,里面装上酒米(糯米),少盐,蒸熟,连尿泡都吃下去,味道好像不错,效果也不错(几十年了,大致都忘了)

本人觉得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小孩的看管太严,导致了许多“后遗症”——①,为了怕小孩尿床,尿裤子,也为了大人省事,都给小孩子穿纸尿裤。一般不管大人还是小娃儿,尿胀了,膀胱遭到压迫产生尿意,经过传导,大脑得到信息,再指挥括约肌“当尿不当尿”,这样日积月累,娃儿子的这套传输体系从不成熟逐步到完全成熟,也更加灵敏,可是,有了纸尿裤,导致这套体系失灵,因为他在大脑里已经形成“随便尿没关系”的“记忆”,所以,经常会出现娃儿想尿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进厕所或者脱裤子,实际上是大脑根本不管他,因为“没关系”。

②,还有一种父母或爷爷、婆婆,为了害怕娃儿尿到裤子上,就不断逼迫娃儿去尿,没尿也去蹲一下,看似是好事,实际上是大人们害怕洗裤子,洗尿布,但是导致娃儿夹不住尿,因为这也是一个逐步训练的过程,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地方,膀胱有伸缩性,只有尿液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压力的时候,才会给大脑传递信息,大脑决定要不要开括约肌,而你一有点尿就去排放,时间一长,把大脑训练成为膀胱里只要有尿就必须排放的“程序记忆”。自此以后,尿夹不住了,好像括约肌失灵了,实际上是小时候的不良习惯导致的,所以,还是要锻炼他能把尿夹住一会儿而不是不停的排放。

经常尿床的娃儿,首先要排除是否是疾病,比如遗尿症。

其次, 不要让他睡得过早或者过晚,小娃儿容易进入深睡状态,而且睡前不要喝过多的水,现在的娃儿都喝饮料,含糖量高的饮料,更加利尿,尿胀了,他还在熟睡中,一旦躲懒不起来,只有尿床了。

再次,既然知道小娃儿尿床,大人就不要懒惰。估算到一定时候就去叫醒他,让他起床上厕所,时间一长,他就有条件反射,自然会改变尿床习惯了。

再再次,小娃儿的尿泡小,和大人没得比,所以,大人睡觉的时候比如十一、十二点睡觉的时候将他叫醒,尿一次,把膀胱排空。

总之,十几岁还尿床,大人烦恼,娃儿更加痛苦,还是要因势利导才行!

仅供参考!

2020年4月16日 23.25




您好,孩子10岁了还尿床,这肯定是孩子不愿意的。打骂不是解决尿床的办法,只能给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

我的表弟比我小一岁,也是十岁了还在尿床,一次寒假来我家住了几天,发现每天妈妈都晒被辱,上面画着“地图”,我正要问,妈妈一把把我拉到一边:嘱咐我,在表弟面前千万不要提起尿床,要像没发生一样。

但是吃早饭时,我们都不在意,可表弟还是低着头,现在我还能想起来他低头红着脸吃饭的样子。

所以,打骂不是解决尿床的办法。

表弟最后是看中医吃了几付中药后逐渐缓解的,现在娶妻生子日子过的很幸福。

对于偶尔尿床的孩子,不要太在意,多给孩子关心

现在我也有了两个孩子,孩子小时候有尿不湿,不会把被子尿湿了,但是孩子大一些,也会发生尿床的事情,不如,白天玩的太累啦,或者吃饭吃咸了睡前喝好多水都会有偶尔尿床的时候,不要责怪孩子,过度的责怪孩子反而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认为自己是个尿床的坏孩子。

对于经常尿床的孩子最好先安抚,鼓励孩子积极面对,告诉孩子会好的,最好去医院遵医嘱治疗

一位医生朋友分析

小孩子十岁出现尿床的情况,有可能是跟以下的原因有关系,比如过度劳累、睡觉太沉、晚上盖的棉被比较厚以及做梦等有关系。

一般如果是偶尔一次出现尿床的情况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如果是频繁出现尿床的行为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治疗。

儿童遗尿症的这个原因很复杂,和中枢神经系统、生理节律、膀胱功能以及遗传都有一定的关系,绝大部分70%到80%都是这个原发性的遗尿症,要确诊遗尿症的话,首先是大于等于五岁以上,每周遗尿最少两次以上,在一个连续三个月以上,否则就不能诊断。

而首先要排除这个继发性的继发性遗尿症,第一个就是下尿路的梗阻,第二个是膀胱系统的炎症,再一个就是神经源膀胱都可以遗尿。

孩子遗尿,要检查:

第一、做化验检查,做尿常规和尿培养。查这个抗利尿激素的水平。

第二、要做X线片看看有没有脊柱裂,做B超看看有没有泌尿系统的畸形。

第三、要做一个尿动力的测定,看看有没有神经元膀胱。

如果没有器质性的病变,没有继发性遗尿的话就原发性的遗尿,一般治疗就是调整的作息习惯,正常白天正常饮水,晚上睡前尽量不要喝水。

另外,家长不要责备患儿引起他的精神紧张,就是睡前要养成排便的习惯,可以用药物治疗,往往可以用一点去氨加压素和抗胆碱的药物。

我的表弟按现在医学分析是换了遗尿症,当时是找了一位老中医医治好的。

希望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多关心少责备,尽快找到适合孩子医治的方法。

静心育儿妈妈说

十岁的孩子经常尿床有多种原因造成,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孩子尿床尿湿被辱而打骂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最重要的,要找对方法帮助孩子医治渡过难关。


关注 @静心育儿mm 育儿路上无小事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成长

我是静心育儿妈妈,在育儿路上让我们育儿育己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警铃   孩子   尿液   膀胱   娃儿   激素   夜间   疗法   大脑   家长   父母   习惯   原因   发生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