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真正上过战场的老人讲,战场上根本没时间去瞄准,是真的吗?

这个要看你是上过什么战场了。

我们村里,有一个参加过抗日游击队的民兵。他就给我们讲过一个他第一次上战场的故事。

一九三九年,因为不堪日本鬼子的打骂和抢掠。十六岁的杨生则,和村里的两个年轻人。怀里揣了两个菜团子,就跑到南山上当了民兵。在游击队长的领导下,他们十一个人,假装帮助一个村公所修院墙。把下乡抢东西回来的三个日本鬼子,趁着他们吃饭的功夫,拿着和泥的叉锹捅死了。缴获了三枝三八大盖儿和不到二十发子弹。杨生则因为下手最早,功劳最大。分到了一枝三八大盖儿和五发子弹。但是那会儿,他还不会打枪呢!

游击队里,有个阎锡山部队里的逃兵。他的枪法比较准。也掌握不少射击的训练方法。杨生则们就天天跟上他练习。练了半个多月,上级通知他们配合八路军部队,监视日本鬼子大庙据点的活动情况。杨生则才捞到了一次实弹射击的机会。

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杨生则和几个同伴们,趴在高粱地堰上。盯着大庙据点门楼上的鬼子哨兵。手里的枪,瞄了又瞄。但是队长不批准,谁也不敢开枪。一来是子弹金贵,二来是不听指挥,要受重处的。

傍晚时分,拔除小庄据点的战斗终于打响了。大庙据点的敌人也迅速加强了防御。站在门楼上的鬼子哨兵,也迅速躲进了炮楼。不一会儿,大庙据点的大门打开了。十几个全副武装的日本鬼子,还有不少伪军,从据点里出来了。看样子是要增援八里之外的小庄据点。

上级给他们的任务,就是想办法拖住敌人。不要让他们增援小庄据点。于是队长就瞄准走在前面的那个日本鬼子开了枪。结果是打中了第二个鬼子。就像是得到了命令似的,所有的日本鬼子和伪军,都就地趴下,对着前方仔细察看。并不急于开枪还击。

瞅了半天,黑乎乎的什么也没有看清。爬在地上的黑影们,全从地下爬起来了。有两个日本鬼子,扶起倒在地下的同伴,往大门里拖。杨生则强烈要求队长:来我也打一枪吧?就一枪!

队长同意了。借着昏暗的光线,杨生则瞄了又瞄。“呯”的一枪,也不知道打中了没有。这时,炮楼上的敌人,发现了他们开枪的闪光。向他们隐蔽的高粱地里射击了。

据点大门外的日本鬼子和伪军们,也都向这块高粱地冲过来了。他们子弹不多,也不敢开枪还击。只是顺着梯田,往和小庄村相反的方向跑,引诱敌人的追击。跑了一袋烟的功夫,敌人终于不追了。

人们问杨生则,敌人追,你们怎么不开枪呀?他说一颗子弹,最贵的时候得五斗小米哩!你能耍得起?打完子弹的壳子,还得上交。说是有用哩。没把握,都舍不得开枪呀!




电影电视里的战争场面守镜头的限制,阵地上的士兵才一窝蜂的挤在一块儿的。

实际上一个阵地上每个人最少得10多米,远一个人,全体上阵地上的人形成一个包围圈,当敌人进了包围圈,前后左右都有人射杀敌人。

阵地上10多米一个人,也是防止炮轰过来,把人都炸死了。

1949年以前的步枪,都是拉一下枪栓,打一颗子弹的。很少有像冲锋枪那样连发枪的。

如果是进入敌人区域里面去袭击敌人的话,没有作战攻势可挖的,都是临时自己选一个可以挡住自己身体的石头,土堆什么的藏起来,用于保护自己不被敌方射杀的。

也就是攻击敌人的时候,每个人都选最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地形去进攻敌人。从而人是分散开的,并不集中。

因此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发明了一个33制。就是三人一组,一个在前头,两个在后头做掩护。这就是一个战斗小组。战斗小组也是拉开五六米,10来米距离的,只不过同进退罢了。

战斗当中人能背的子弹很少,当枪没有子弹以后还不如烧火棍子呢。

所以说每一发子弹,要消灭一个敌人。每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不瞄准能有效吗?

欧洲人打的是阵地战,也就是在阵地上挖个战壕,人在战壕里面向外面射击。

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是游击战,每个战士挑选自己进攻时和防守时的有利地形躲起来,瞅准机会以后再发枪把敌人打掉。

解放军的战士分散开来,就是形成一种包围态势,敌人如果注意一个人的时候,其他人就可以朝敌人射击。被注意的解放军战士就躲在那里不动,从而敌人就打不着他了。

这就是有人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敌人没注意的人就射杀敌人。

这是解放军战无不胜的根本原因。

朝鲜战场上有很多阵地,就那么十几个人,守住阵地能守十几天。甚至有时候阵地上就一个人了,还在坚持的守阵地呢。

这个战争场面在英雄儿女的王城,作战中可以看见的。

电影中的董存瑞没当兵之前是个民兵,部队发了他5颗子弹,他一个敌人也没打到,五发子弹全部打尽了。抱怨部队偏心眼给他的子弹少,别人的子弹多。

别人把子弹夹让他看看,里面全是高粱杆,每个人才有三发子弹。

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几乎都缺少子弹的。又要打赢战争,如果不是一枪一个敌人的话,能胜利吗?

真正在战场上打枪,射击敌人还是单发的好。连发的枪基本上因为枪的震动就打不着敌人的。

所以现代的步枪虽然可以连发,但是还是要苦练单发射击的。

新兵怕机关枪,老兵怕冷枪。

冷枪就是不知道从哪儿发过来的枪,并且证明是有人瞄准自己打的。

机关枪就是乱扫射,没有个准头。就是声音吓人。

在战场上不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都不舍得打子弹的。因为一旦子弹用尽了,枪就没用了。战场上枪没用了,人就没用了,就等着挨打了。

守阵地的人,如果不是一枪打死一个敌人。敌人能后撤,不进攻了吗?只有离阵地稍微近一点的人,被射杀死了以后,后面的人才不敢进攻的。

电影电视剧里的手枪,可以打一天,也打不完子弹的。实际上手枪里的子弹也就是七八发。主要是手枪不用于进攻敌人,只是防止敌人袭击自己近战使用的。

在战场上只能用长枪。

在阵地上用手枪射击敌人,都是电视电影里瞎编的。手枪都在20米之内才可以使用。长枪在100米之外可以使用。

手榴弹现在军训的时候最远的是七八十米。战斗中也就是三五十米,才能用手榴弹炸敌人的。

如果在战壕里面没有助跑的话,也就是二三十米,可以扔手榴弹炸敌人的。

拼刺刀,就是敌人已经到自己跟前三五米了。所以3五米之内的人,不能互相射击的,否则打到自己的人了。

真正的战斗时不是杀是敌人为第一要务,而是怎么把自己藏起来,不让敌人打着才是第一要务。

只有在敌人打不着自己的情况下,才可以去想办法射杀敌人的。

所以真正的战场上没有站起来,站在那里扫射敌人现象发生。而都是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自己,瞄准敌人打敌人的。

因此战争的原则是:尽量的保全自己,尽最大的可能杀伤敌人。从而阵地战才挖战壕,并且又发明了坦克。

别再相信小说戏剧里的战争场面了。大将跟大将打,元帅跟元帅打。士兵在一边看着玩儿。从而说某某大将武功多高,某某元帅武功多高。

真实的战争是士兵在阵地前拼杀,大将在军队的后面,不让敌人看见的地方,指挥士兵打仗。元帅就在城市里面在办公室里坐着,不去战场的阵地上的。

在阵地上的指挥员,也不打仗的。指挥员只是根据战场情况,调动某些士兵到哪儿去打,去支援哪儿,发发命令而已。自己阵地上的人手不够了,向上级反映,要人来帮忙。

上一级军官有备用军,有战争的物资,可以依据下一级军官所要的东西,所要的人去支援他。

因此连长以上的军官,包括连长在内,真正战争时候,是不参加战斗的,都是指挥战斗的。同敌人对杀的只是士兵。

只不过士兵,是由军官依据自己的战斗经验,训练出来的士兵。所以真正的打仗的时候,军官就是指挥战争,并不直接参加拼杀的。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我的亲大爷,名叫马忠河,四野光荣兵,我大爷十七岁参军,老人家说兵要勇敢加智慧,头脑要清醒,面对敌人要猛,刚入伍老人家说常说给我们的一句话叫,新兵怕炮,老兵怕号,号叫冲锋,必须得勇往直前去战斗牺牲!面对敌人不须瞄准扣动板机行!

老人家八十二岁离开人世,我们只有怀念之心情,如今我六十刚过只有怀念老人家为保家卫国精神永远致敬,我的亲大爷我心中之英雄!




这是真的,瞄准射击是阵地战的时候,冲锋的时候根本没时间瞄准,战斗术语叫抵近射击,它的三点成一线是三角性的,即眼睛,枪口和前方敌人,和平时的瞄准完全不一样,主要靠经验!如果是老兵,那是很历害的,抢先射击很重要,一是威摄,二是射杀




是的,坚守阵地时是这样。听过一个老团长说过(参加过法卡山战斗):冲锋枪举过头顶,往敌来进攻方向射。战事紧急时,迫击炮支架都没放,抱往炮简,大姆指目测完,立马放弹。更急时,直接装弹,就射。




我父亲抗日战争时出川抗日,解放战争时起义参加解放军,49年建国回老家参加工作,带回军功章几枚,银元几块,无伤痛,八十年代离休,九一年因病去逝。

我父亲爱看战争片,但一生极少谈论他的早期经历,我印象中只听他说过两次,一次是他幸运的躲过一次流弹:当时他们部队驻扎在一排废弃房子里,对面不远就是敌人阵地,由于位置有限,第一晚上我父亲只能睡在一个正对窗口的地方,当晚平安无事,但他还是觉得这地方不安全,正好第二天旁边有一个人搬走了,我父亲便换了一下位置。我父亲一搬开,一会儿另外一个战士看那有空位就搬到那位置来,我父亲提醒他那位置对着窗口,要注意点,但那战士并不在乎。果然,就在当晚一声枪响,一颗子弹从窗口射进来正中这名战士。我问父亲,这个人是不是就死了(那时小,还没学会用牺牲这词),我父亲说当时那战士还没死,使劲喊救救他,但战斗一打响,大家就拿着枪听命令,该战斗的战斗,该转移的转移,到底那名战士后来牺牲没牺牲他也不知道了。

还有一次是正在看电视,八十年代在农村电视机还是很稀罕的,离我们不远的舅舅也来我们家看。战争片,大家看得津津有味,边看边讨论,我舅舅说里面的一个镜头太假,我父亲接过话说这都是拍的电视,肯定假的舍,真正的战场上下来,耳朵都要“蚊儿蚊儿”响几天,说话都是过吼的。

这是我印象中只听到过的两次他谈论战争,其他再也没有,至于什么原因,我们没问过,他也没说。

战斗中是不是都会瞄准才射击,我想不能一楷而论,得根据当时地型环境,战斗类型来定。




靠平时训练,对抗射击时,要的是看谁先发现对方,看谁先卧倒,看谁先出枪,看谁先击发,看谁先打到对方,打完要躲的快,隐藏的快,找下一个位置,继续搜索对方,然后重复以上动作




久经战场的人,射击是凭感觉的;尽管没有时间瞄准,也能比较准确地射杀敌人。我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都出现一部分神枪手,他们都是在战场上历练出来的。




打过靶的就知道 打运动目标 瞄准没啥用 大致方向多开几枪更靠谱

现代战争 杀伤首先是空中火力和炮火 然后是机枪 自动步枪主要是听响和壮胆 当然弱鸡互啄就什么情况都有了




打过枪的人都知道,瞄准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但战场环境弹雨横飞、瞬息万变,你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点上,怎么死都不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解放战争   战场   伪军   战壕   高粱   据点   军官   阵地   子弹   解放军   士兵   战士   敌人   父亲   老人   战争   时间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