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现10亿吨油田,或不再依赖进口石油,能否改变新能源格局?

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进口石油5.42亿吨,发现的这个10亿吨油田,抵不上中国两年从国外的石油进口量。所以说,或不再依赖进口石油是不可能的,凭此改变新能源格局更是天方夜谭!

如果中国发现的是10万亿吨油田,中国石油从此不再依赖进口或者改变新能源格局的说法,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我国每年石油进口五亿多吨,年消费量七亿多吨,中国长时期都将是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国内发现十亿吨油田只能是一个补充。




10亿吨,翻一百倍才有讨论价值。

一、关于石油开采消费的一些知识。

石油也罢煤炭也罢,不可能发现10亿吨,开采十亿吨,要看经济价值。一般条件下,石油能够达到50%的开采率就已经破天了,所以10亿吨油田,可开采量不会超过5亿吨。而且中国油田成型不好,深是最大特点,开采率会进一步降低。另外一个油田不可能一年弄完,一般开采时间会持续20-50年。

实际上,中国最新发现的10亿吨级油田(长庆—庆城),争取年产量是——300万吨/年。

而中国一年石油消费是多少?2019年全国原油产量19162.83万吨,原油生产量(一次能源)19101.41万吨;原油进口量50568万吨,原油出口量81万吨。所以300万吨就是几天的消耗。

这里说几句闲话:好多人对工程院评选石油行业人为院士,意见颇大。要不是这些人,可能你的汽车加油,每升油要多1块钱,他们比那个所谓不公平待遇跑到美国的网红女博士,贡献要大得多。有些技术几十年节省的外汇按千亿美元计。

二、即使国内石油自给自足,新能源发展也不会改变,至多减缓进程。

知道碳税么?那个就是征税补贴制度。

比如煤电成本3毛,太阳能8毛。碳税就要在煤电里收至少3毛钱补贴太阳能,使成本变为煤电6毛,太阳能5毛。这个是趋势。

有人会说,那是不是成本高了?对,就是要求成本高。

什么叫发展经济,就是发展方向和提高成本。

发展方向:都理解,以前一个国家只有农业,在保证农业不少的情况下,建起工业那就是发展经济。那么现在谁发展经济方向最好,中国和美国。代表:互联网、通讯等一套技术,以及新能源。这个是外向型。

提高成本:以前大街上停个车不收钱,现在收钱了,就创造价值了。这个是内向。

新能源,属于既发展外向,又发展内向的经济。尤其是对中国经济来说。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如果我们把石油进口量压下去,那么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更多钱投入到其他方面,同时,新能源上中国技术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发展当然对我们有利,这就是外向。内向就是成本,不要以为电动车真省钱,那是补贴的结果。

这也就为什么,欧盟对碳税那么积极,因为他短期看不见,在新方向竞争的过中美了,所以开始搞碳税。




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每年进口的石油超亿吨,发现10亿吨油田,就不再依赖进口石油是不可能的。




中国自己有油田,但是就目前已知的规模来讲远远不够用,或者有些推测的大油田开采起来成本很高,无法实施。


所以现在我们还能进口就大量进口,自己的油田先留着吧。以后说不定还会发现大油田,而且具备了更高的开采手段,到那时候再说。




新能源格局已经无法更改。

其实在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都已经开始开发新能源。他们的石油是那么的多。但是等到发达国家都不买的时候,还能指望穷国买吗?

类似非洲那样的穷国,即使沙特的石油便宜,卖给穷国,还是需要现代化的炼油厂才能将石油变成汽油和柴油等。

消耗石油最多的就是发达国家或者富裕国家。可是不等世界上大多数人类致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已经让消耗石油产生的污染破坏了。

环境污染,包括尾气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彻底地改变了地球。这就是为什么有地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求。

新能源不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比如风能,太阳能等。为了洁净的空气,为了可持续发展,只有使用那些环保的新能源,而不是化石能源。

即使有新的煤田被发现,新的巨型油田被发现,人类也是无法继续任意使用了。毕竟污染的是自己的家园,自己也会受到长期的健康影响。





不能。




一个极其简单的数学问题,没必要深入讨论!




留给子孙后代用,现时能买就买呗。




10亿吨是不够的;大庆那几年 年产石油5千万吨,10亿吨只够大庆采20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2

标签:新能源   油田   沙特   格局   石油   发现   穷国   进口量   发展经济   原油   中国   太阳能   消耗   成本   人类   我国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