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师职称不能自然晋级?

1986年前原本就是自然晋升的,那时的中小学教育的方针是要求教出来的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全体教师为人师表,专心教书育人———教师100%的精力用在教学上,教材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完全按“因材施教的”教学选择教学,成绩差不及格的学生必须留级、复读……老教师和校领导是德高望重的,师生关系亲密,老师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1985,1986年开始评职称以来,为了晋升职称、争夺可怜的几个指标,教师们的主要精力首先转移到如何抄写所谓的“论文”上,好多人托人替自己写!可是这样的毫无意义,毫无价值,连自己都不想看的“论文”发表不了还是等于零!托人,找关系,花钱发表呗。其次教师还要和校领导等等等给个环节层层搞好关系以评上优秀、先进………考核不通过同样不能晋升职称。

评职称的结果就是,不把教师应得的工资如数发给每个教师,而是把一多半教师的应得的工资通过晋升职称发给少数教师,名曰改革、“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公务员为什么可以自然晋级,老师为什么不可以?公务员自然晋级成立,那么老师自然晋级相对也应该成立。人为的设定职称比例,请问有何科学依据?论文,课题,对教学有何帮助?老师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不是搞理论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为了课题而课题,难道课题就代表你的教学能力?同样的教龄,同样的水平却被指标限制无法同时晋级,按职称涨工资,按职称享受取暖费等福利待遇,退休依然按职称享受退休金,这一切取决与职称指标的限定,指标比例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没评上的教学水平就比评上的教学差?一些一线教师望职称兴叹!

请问公务员自然晋级就科学,稳定公务员队伍,老师为什么不可以自然晋级,为什么设置比例?有何科学依据呢?难道不应该鼓励教师队伍稳定?也应该鼓励教师终身从教。教龄工资封顶10元钱,即使从教30年,也是区区10元钱!如果鼓励教师终身从教,我觉得就应该增加教龄工资。

我国政府一贯尊师重教,在职称问题上注意到了一线老师的呼声,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如果我们教师也像公务员一样自然晋级,会使教师们一心一意教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担……




  观点:政策缺乏延续性是教师职称不能自然晋级的主要原因。下面用亲身经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988年恢复教师职称评聘后,广大教师欢欣鼓舞,但是第二年职称评审就暂停了,直到1993年才进行了第二批职称评聘。随后职称评审又进行了两年一聘、评聘分开、竞聘上岗等等。这些改革搞得人心惶惶,大有“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了那个店”的感觉。所以一年一度的职称评聘就像战场一样,人人使出浑身解数,拉票的、造假的、上访的、寻死觅活的,几家欢喜几家忧,尽显人间百态。我在《教师职称评聘是一把烧不开的壶》中做过详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面对题主问答进一步明确两点建议。

一、只要考评合格,学历达标,还是要以教龄工龄为重要依据自然晋升。

  教师的成绩很难像工厂一样计件衡量,只要教师的考评合格,学历达标,就应该把教师的教龄工龄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减少了矛盾,也是对競競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老教师的一个肯定。这些默默无闻工作的老教师才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他们不会跑官,不会要证,两袖清风,甘做人梯。现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通一线教师,这种见怪不怪的现象应当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要防止教育行业内部职务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特别优秀,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可破格晋升。

  以教龄工龄为重要依据并不等同于论资排辈,特别优秀,关键时刻冲得上,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年轻人,比如说今年的抗疫英雄,在职称晋升方面就应当受到鼓励和肯定。他们被破格晋升既是一种导向,也是众望所归。

  总结:教师职称自然晋升是最佳选择,他减少了教师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因职称晋升而滋生的职务腐败。对于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要大张旗鼓地破格晋升,弘扬正能量!




教师职称由低到高分为五级: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我认为教师职称不能自然晋升原因有几个:

首先是教师职称的作用决定的。职称的作用除了拉开教师收入的差距,还能对教师进行优良中差的评比分类,奖励优秀教师,激励后进教师。

其次是由教师职称标准决定的。教师职称标准有四个:1、思想品德标准。2、知识水平标准。3、专业能力标准。4、业绩成果标准。标准就是教师努力的标杆。对老师提出统一的要求,就是规范教师的工作,更好的为教育服务。

再次是职称的评定目的决定的。职称就是为了打破大锅饭。如果教了一定年限就自然晋级,对大部分老师来说是没有工作驱动力的。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有的老师就会庸庸碌碌混日子了。这样更打击了众多勤勤恳恳、德才兼备的老师工作积极性。

最后是职称对职业成就感的肯定决定的。毫无疑问,正高级和高级的教师比例是少数,大面积普及对于优秀教师就没有成就感了。教师职称以荣誉激励更多的一线教师终身从教。

一直以来,教师们对职称问题一直褒贬不一。有人呼吁教师应该同工同酬,不应该分三六九等。

目前,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相应职称改革的方案,相信职称制度会更加的公平更加的完善。――欢迎关注“小李滔滔”头条号。




这么看:

一是教师职称是专业技术职务,与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是一致的,它是阶梯式上升,带有明显的层级……新教师,初级教师,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称号:特级教师,教学专家,教育家……医生,设计师……基本也是这个路子走下来……

二是初级职称是按照教龄自然晋升……中级以上职称,需要竞争晋升……每一个级别又用不同的职责任务及相应的赋分标准。达到下一级年限,就可以晋升上一级职称……目前,教师晋升职称已经进入到了困难时期,主要是:1.名额有限。2.很多老师赋分都很高,竞争白热化。3.个别人有造假现象,影响了公平竞争。4.个别领导与老师争名额……

三是通过赋分标准,可以看出来,是一个老师成长成才的很好的办法,只要名额足够,公正公开,还是能调动老师们学习,工作积极性的……

四是如果失去了这个标准,就像有些老师提出的按照教龄来自然晋级……大家会失去竞争心态,都在等……已经聘上高级职称的部分老师已经显示出来了这种心态……所以,要是自然晋升的话,只能是低的职称或者特殊群体,农村满30年,自然晋升放副高。大部分教师还是必须要竞争的……

五是很多老师喊着按照教龄自然晋升,大家会积极努力……一旦自己按照这个路子走了,绝对不再是这个思想,而是互相攀比,不乐意上课……更别说成绩了,人都是有惰性的……

六是面对目前教师职称困境,应当积极完善改进晋升办法。1.增加名额。2.增加教龄赋分占比及教龄工资占比。3.…倾听一线教师意见,晋升办法更接地气……综合改进……

总之,自然晋级有待商榷,改进完善教师职称晋升办法,才是上策。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难困惑,随时交流,祝你好运。




职级晋升,就我省看各个系统都不相同,比如卫生等一些系统通过考试自然晋升,公务员也有通过考试晋升的。而且有的系统实行评聘分离,就是说评上了高一级职称不一定聘,只有排队到了才有相应待遇。就我个人看,这些都是很人性化的制度。

职级晋升犹以教育系统而不同。个人看法,这是由于教育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一、有利于从业人员的规范化专业化

在大概05年以前,评职称是不需要教师职格证的,自那以后教师职格证是首要条件。试想,如果自然晋升或者通过考试晋升,谁还去考取资格证。这显然不符合教师的专业化规范化。

二、有利于推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这从评聘的条件即可看出,学历、三笔字简笔画、继续教育课时证明、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等,更不用说论文和课题要求。这几年为了照顾农村教师,一些条件有所简化,有所放宽。比如评副高,以前要求两篇论文,现在只要一篇,而且计算机、英语等级不做要求。这都是从业管理进步的表现。

三、有利于对庞大教师队伍的管理

教师队伍人员多,队伍庞大,通过职称评审,可以更好的协调管理。所以作为教师,只有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遵循规则,服从管理,顺势而为,实现自身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

水平有限,未必全面,欢迎讨论指导。




高校教师职称的确不能自然晋级,因为高校教师肩负着科学研究的重任,高校教师本身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社会学家,有的是经济学家,他们从事科学研究,进行科技创新和发明,谁的成就大,谁的职称就高,工资待遇就高。这是全世界的惯例。但是,现在我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常常是校长,院长,所长,主任这一类不搞科研不搞教学的人职称最高,他们工资待遇也最高,导致我国的科技创新无法跟上世界水平,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否则,会经常被别人卡脖子。
至于中小学教师,他们教书育人,都是从最基础入手,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也没有科技创新和发明的责任,更不可能进行高精尖科技和理论的研究,因此,全世界基本上都没有给中小学教师评职称,都是按照教龄拿工资,我国给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了,反而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例如中小学教师无法安心教书,没有评上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心理扭曲,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成年学生,使得青少年犯罪日趋低龄化,等等。对社会的弊,明显大于利。社会治理者如果明智,越早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就越好。




公务员是受聘管理岗位,是按职务分级别,且采用自然晋升的机制。而绝大多数教师是受聘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是凭职称获取岗位的。当然,专业技术岗位是依据省岗位聘用管理办法来按比例定岗,然后竞聘上岗。除机关单位外,其他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是按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管理办法去按岗聘人的,因此,教育系统也不能例外。

按职称高低来竞争上岗,然后按岗位定酬,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其优越性在于:

1、打破大锅饭,系统内的人员比水平、比业绩,同工不同酬。

2、体现一种激励机制,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研,既提高水平、能力又促进生产,让更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起来,行业的整体素质也得到提高。

负面影响:

1、职称评聘过程中的不公平竞争、参评材料造假。

2、职称评聘过程中的走后门拉关系,而少数真正有业绩有水平的人却评不上高职称。

3、岗位聘用管理办法中的岗位比例,满足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评聘结合在某些情况下制约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

总的来说,凡事均有利弊,这取决于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的水平、公心、守法。我们期待职称评聘制度、工资制度不断完善,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为什么教师职称不能自然晋级?

打个比方吧,教师职称相当于公务员的职务,都是稀缺资源,需要竞争才能赢得,不可能变成普惠性的,人人有份,那就失去了职称、职务存在的意义了。

一般情况下,各地都会将高中初级职称比例控制在1:3:6,正金字塔结构是稳定的,居于顶端的只能是少数。不管口头上承不承认,人们心里都会接受这种现实,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是分层的。或许人只在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才是平等的,一旦具备身份,就开始分层了。

分层其实并不可怕,只要向上晋升的通道没有关闭,整个社会就会有序流动。有人勤勉,从下一层向上一层晋升,有人懒惰,从上一层向下一层跌落。但大的道理是这样的,具体情况又有不同。上一层的永远不希望自己和后代会下坠,所以总会想方设法去关闭通道,即便无法彻底关上,也要缩小通道口,给上升的人设置更多的障碍。

说来说去,都是在争夺资源。职称受诟病,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人员基数大,晋升名额少,许多人一辈子看不到希望;第二,职称是单向的,能上不能下,一次成功终身受用;第三,职称与收入强挂钩,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分配不公。

公务员实行了职务与职级并行后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原本也存在的三个问题。其实说白了,人们在乎的不全是那个职务(职称),而是相应的待遇,给到了与职务(职称)差不离的待遇,还有谁会争执不休呢?

呼吁尽快出台职称与职级并行的办法,教龄与业绩并重,考试与评审双选,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安心工作,人尽其才。

您有何高见?欢迎留言探讨。




公务员为什么可以自然晋级,老师为什么不可以?公务员自然晋级成立,那么老师自然晋级相对也应该成立。人为的设定职称比例,请问有何科学依据?论文,课题,对教学有何帮助?老师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不是搞理论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为了课题而课题,难道课题就代表你的教学能力?同样的教龄,同样的水平却被指标限制无法同时晋级,按职称涨工资,按职称享受取暖费等福利待遇,退休依然按职称享受退休金,这一切取决与职称指标的限定,指标比例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没评上的教学水平就比评上的教学差?一些一线教师望职称兴叹!

请问公务员自然晋级就科学,稳定公务员队伍,老师为什么不可以自然晋级,为什么设置比例?有何科学依据呢?难道不应该鼓励教师队伍稳定?也应该鼓励教师终身从教。教龄工资封顶10元钱,即使从教30年,也是区区10元钱!如果鼓励教师终身从教,我觉得就应该增加教龄工资。

我国政府一贯尊师重教,在职称问题上注意到了一线老师的呼声,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如果我们教师也像公务员一样自然晋级,会使教师们一心一意教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职称   教龄   自然   教师   教书育人   课题   职务   岗位   公务员   比例   工资   水平   老师   标准   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