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中国乒乓球男队青黄不接的原因是什么?

现在说中国乒乓球男队青黄不接有些欠妥。因为男队的问题不是青黄不接,老队员有马龙、许昕,年轻队员有樊振东和王楚钦等。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没有实现新老交替,致使主力队员年龄偏大。

造成现在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老队员还能打,所以参加奥运会的选手以老队员为主。但到了巴黎奥运周期再靠老队员打天下恐怕不行了,这就需要更新换代,新老交替是当务之急。然而现在棘手的问题又来了。刘国梁提出老队员要退役,可马龙和许昕还要坚持打下去,这就为球队更新换代制造了麻烦。现在考验刘国梁的智慧的时候到了,如何解决老队员不愿退役的问题是非常难办的事,从报道中得知刘国梁要打造新老选手同场竞技的平台,为年轻选手脱颖而出创造机会,这样就有可能使那些有实力的选手脱颖而出,这是一个好的途径和方法,这才能体现出公平公正,才能给那些有潜力的选手带来希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

现在距巴黎奥运会还有3年的时间,如果从现在就着手加强新手的培养相信不会造成青黄不接,而且还大有希望。反之,如果还靠两位老将







打主力,巴黎奥运会不败无疑。




中国男子乒乓队员主力选拔机制有问题,参加大赛的规则欠公平。

国家队男子乒乓只有嫡系才有出头之日。

看看8.9.10.11月中国乒乓队放弃了多少公开赛,连亚锦赛也放弃了,原因是什么?

就是这些比赛与主力队员的比赛档期有冲突。

中国国家乒乓队这么多人,国际大赛只有几个人才能参加,这不到10个人的主力参加不了,其它的国际比赛剩下的几十名球员想参加也不行,原因是乒乓队主力和主力教练去不了。

中国乒乓队这种管理发展模式欠科学,迟早要出问题。

球友您说呢[祈祷][祈祷]




造成男乒青黄不接的原因有三。

一是刘国梁和教练组思想保守,总是倚靠老将,把大赛名额都给予了老将。三大赛一贯制的男乒龙蟒胖,从来不搞直通定人,即便搞也是象征性的一个直通名额,甚至于打两站直通给一个名额。现在男乒世界排名一百名内只有8人,世界排名前16有樊马许林梁王6人。徐晨皓是第100名,连杀马龙樊振东梁靖崑的周启豪仅排第122名。为什么会形成断层?为什么除6大主力外只有2人杀入前一百名?而女乒前16名就有8人,主要是大赛名额,包括公开赛都是保送老将参加。小将基本上沒有什么机会。即便是给一两次机会,也难免因经验不足而输球,而一输球就说外战成绩不行。试问哪个运动员刚开始不输球?哪个人一上场就夺世界冠军?强如马龙许昕樊振东东奥周期都输外战七八次之多。比如周启豪连杀三大主力获得直通赛冠军,竞然还要再直通一次才能获得一个世乒赛名额。这还叫直通赛吗?那剩余4个名额保送老将吗?如果继续这样做,小将怎么打出来?新老交替怎么解决?



二是刘国梁去职又复职,影响了新老交替。

刘国梁人中龙凤,普通球迷能发现男乒青黄不接,刘国梁能看不出来吗?肯定早看出来了。但是刘国梁一七年被免职,一八年底又复职,人员更替必然引起内部动荡,加上距离奥运会时间紧张。复职后求稳必然依靠老将保险系数大。如果刘国梁操之过急换新手上阵,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恐怕连乒协主席位置都不保。那还谈什么宏图大略?还怎么保证国乒长盛不衰?加上老将们为刘国梁复出豁出了职业前途。技战术水平仍属顶尖行列。刘国梁怎么能大动干戈,以新换老呢?

三是小将们确实不太给力。樊振东出道七八年了,开始灵气锐气霸气侧漏,反倒越打越沉闷了,从一七年世乒赛与马龙打到决胜局9比7领先被逆转,马龙说未来是樊振东的,到现在一晃四年过去了,24岁的小胖竞然在奥运会被33岁,已不在巅峰期做过手术的马龙轻松击败。打奥恰林昀儒西蒙高茨都是磕磕绊绊,以前的锐气灵气反倒不见了,即便扛起男乒大旗也让人感到难负其重。梁靖崑林高远稳定性差,王楚钦尚显稚嫩。其他周启豪们又缺少大赛机会和历练。但是新老交替必须加快进行。三年后的巴黎马龙许昕肯定不能再打了,尽管他们自己还宣称只要真心热爱都是当打之年,继续冲等等。但看看马龙对阵奥恰李尚洙比赛之艰难,许昕输混双之状态,已经不可能再有上佳表现了!体育比赛是年轻人的天下,任何人都不能和年龄较劲。

要加大年轻队员培养,哪怕短时间输点球也在所难免。要着眼男乒长盛不衰,不能再让三杆老枪打天下了!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马龙就出头晚了,所以他现在正在“解恨”,还要打几年!樊振东已经24岁了,恐怕也得等到马龙出头的那个岁数再出头,形成了“恶性循环”!有很多人认为要出头就把马龙打下去,也对也不对,对,是因为竞技体育位置靠自己争,不对,是因为小将的年龄也不小了,乒协应该出台正常的退役制度,要两条腿走路,培养是不可少的,领导给创造机会是不可少的。运动员的运动周期应该适当的缩短,更新换代的周期要缩短,给更多更优秀的选手历练的机会和位置!

马龙是一个,陈梦就是出头晚了,怪不了孙颖莎和王曼昱抢班夺权,如果后边的再上来一个,那陈梦下届奥运会就没戏可唱了,别到时候又出来个30岁的搅局!




东京奥运会男单决赛,马龙击败樊振东,卫冕成功。马龙继续自己的传奇,樊振东错失最好的接班机会,这种情况下也是引发了不少球迷的担忧,认为国乒男队现阶段有些青黄不接。接下来我们不妨就来试着分析下男队的现状,以及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

男队的梯队建设一直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说是青黄不接、球员断层多少是有些夸张了。现阶段最大的问题是老将依然能战,中生代球员和新生代球员能够得到的机会并不多,接班时间一再被推迟。

马龙、许昕依然保持着极高的战斗力,现阶段没有退役时间表

马龙33岁,第三次奥运会的争夺;许昕31岁,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东京奥运会之后,龙、蟒两位老将现阶段都没有给出明确的退役时间表,接下来都将出战全运会的比赛。

从伦敦到东京,马龙、许昕一直是保持着极高的战斗力。东京奥运会的名额更不是国乒有意照顾的,也是完全是靠着自身实力拼出来的。马龙随着年龄的增大,竞技状态虽然相比巅峰时期有所下滑,但依然是一位出色的大赛型球员,关键时刻靠得住,值得国乒信赖。许昕虽然出战单打有些吃亏,但双打却是自己的强项,混双、男双的核心球员,万金油的存在。

除樊振东外,中生代球员进步缓慢

从整个东京周期来看,国乒有马龙、许昕、樊振东、林高远、梁靖崑、王楚钦等六大主力,其中樊振东、梁靖崑、林高远等三人都是中生代球员。樊振东就不用多讲了,不管是从外战成绩,还是发挥稳定性来讲,都是国乒最好球员,最靠谱的接班人。

梁靖崑在夺得全锦赛冠军之后,遭遇到了冠军荒;林高远的心态一直受到质疑,成绩上起起伏伏。国乒给了这两位中生代球员很多的机会,但是面对机会,这两人的把握能力差了些。心态处理存在短板,稳定性不足,成长高度不及预期。对于林高远和梁靖崑来讲,如此发展下去也是非常危险的,身后还有王楚钦等新生代球员在追赶,不进步就会被超越。

新老交替应当有个过程

女队的竞争压力比较小,外战上只有伊藤美诚一个对手。男队的形势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张本智和、林昀儒、奥恰洛夫等人都是极其难缠的对手。我们不能用女队的节奏来要求男队,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

从年龄和身体状态来看,马龙、许昕再战一届奥运会的可能性并不大。即使选择退役,相信这两人也不会马上就退役的。欲速则不达,国乒强行推进新老交替,或可能会牺牲成绩,带来波动,以老带新应该是现阶段最好的办法,慢慢增加中生代球员和新生代球员的机会。

专业人干专业事,我们要相信国乒的选人和排兵布阵。

(我是小哥,关注我,我们一起来聊球!)




这是一个伪命题,中国乒乓球男队不存在青黄不接的问题,不仅没有青黄不接的问题,而且是一代一代,人才倍出!

说中国女队在东京奥运会上,实现了更新换代,实际上就是用王曼昱替换了刘诗雯。如果男队用王楚钦替了许昕,中国队十有八九也能打败韩国和德国夺取冠军,是不是也就可以说完成了新老交替!

现在的中国男队男队老有马龙、许昕,中有樊振东、林高远、梁靖昆,小有王楚钦,更小的还有林诗栋!呈阶梯配置,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都有顶级的人才,何来的青黄不接?

而且乒乓球对体能的要求并不很高,老队员只要技术能力在,不一定在对抗中落入下风,德国队波尔年已四十,和年轻球员打并不一定输,奥恰洛夫30多了,当年轻队员使用,德国队如果换了这两位,别说决赛,早早就会淘汰了!




中国男乒在东京奥运会上实现了男团4连冠,男单包揽冠亚军,尽管马龙和许昕年龄较大,但是并没有出现断档的现象,只不过年轻选手获得参加大赛的机会较少,造成了一种男乒青黄不接的假象。王楚钦、林诗栋为代表的两大00后已经表现出了无限潜力,特别是王楚钦已经获得了东京奥运会的P卡,是巴黎周期的重点主力人选之一。

男乒在东京奥运周期主力阵容渐进老龄化,33岁的马龙、30岁的许昕仍是三大主力之一,当打之年的樊振东也已经24岁,仍未拿到世锦赛和奥运会的男单冠军。另外两个主力梁靖崑和林高远也已经是26岁,不再年轻,可是仍未担当起领军人物的角色。

东京奥运周期两次世锦赛和一次奥运会的冠军均被老当益壮的马龙夺得,他在2017年世乒赛男单决赛力克樊振东卫冕成功,2019年世乒赛再次战胜瑞典黑马法尔克喜获世锦赛男单三连冠。东京奥运会世界排名第一位的樊振东再次攻擂失败,让马龙成为首位卫冕成功的男单奥运冠军。不光马龙的状态出色,许昕在双打上的地位不可动摇,他和樊振东、马龙之间的男双配合经常在国际赛场夺冠,混双与刘诗雯、孙颖莎的配合也威力十足。

男乒之所以一直都是老将当道,主要还是因为年轻的后生没能突破老将这一关,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将终有老去的那一天,马龙、许昕等老将早晚会退役,年轻人想要挑大梁,必须在大赛中战胜老将,更不能在外战中随意输球,否则很难接班老将。

进入巴黎奥运周期,马龙的状态还是可以再打几年,至于能否坚持到巴黎奥运会,还要看他未来三年的表现。目前巴黎周期的主力框架还是老中青三代结合,马龙仍是国乒老大哥兼领军人物,樊振东作为中生代的代表,有继续冲击世界冠军的希望,王楚钦等一拨00后的小将也是奋勇争先,力争弯道超车,在巴黎奥运会上有一席之地。

与过去的国乒相比,男队主力阵容的年龄偏大是不争的事实,未来需要林诗栋这样的小将加速抢班夺权的进程,真正让国乒形成老中青三代结合的局面。




没有人才是主因,规则和选拔方式次因!

中国男队还是有些青黄不接,绝对主力和次主力,主力和国家队成员之间差距很大。

没人才,机会少:马龙是最强的,樊振东紧随其后,许昕有双打优势,三人整体战绩高于队友,林高远,梁靖昆,王楚钦有胜有负,公开赛夺冠率低,大赛成绩也一般。

参加团体赛教练也没给他们太多锻炼机会 ,一到半决赛以上就是龙胖莽,直到19年才有点改变,主要还是马龙受伤了,尤其是林高远2019年两次团体赛不上场和没去没什么区别。而且没有换人一直就是这几个人。

其他选手有老将方博,周雨,有老新人赵子豪,周启豪,有新人林诗栋等。前两者资格赛难过关,积分提不上来,想给大赛机会都没用,后者才刚刚进国家队,应该是下个周期培养对象。

二,主力选拔方式,积分规则改变

除了两个团体赛,中国队可以支配名额,世乒赛,世界杯单人赛都是要自己将排名提升,或者通过其他比赛获得资格,这个教练不能完全左右,只有主力级别才可以。

男队这几年选的主力,全是内战拼出来的,林高远,梁靖昆都是通过大循环,只有王楚钦是U21政策。基本上定了他们,别人就很难了,偏偏他们三个真的不够强,就显得断档了。

当然内部大循环,次主力打得不好,也还是去世乒赛,因为其他人公开赛成绩更不好,根本不给机会,不信任他们,比如赵子豪,周启豪没有拿到内战冠军是不会逆天改命的。2021新加了前20才可以满额参赛的规矩,就更难了。

同期女队陈幸同比王曼昱孙颖莎先拿到世界冠军,但是最终被她们两超越了,后期更是凭借对伊藤美诚的胜率超过三个老将拿到奥运资格。

三,男队教练,除了秦志戬是老牌教练,其他都是原男乒队员,经验不够丰富。




除了马龙、樊振东、许昕三位男乒中流砥柱,其余的男乒选手都没有这三个人参加的大赛多,自然在大型国际比赛中得到的锻炼就少。我们的技术是很好的,但是也要有大赛的磨炼。关键的比赛场合三位国乒主力频频出场,梁靖崑、王楚钦、林高远参加的稍多,其余的人只能参加些国际巡回赛。

这也证明了我们国乒人才辈出,但是还是要多给小将们参加大赛的机会,让他们在比赛中迅速进入状态、成长。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别的国家都在不停发掘新人,给他们舞台让他们和各国高手过招,我们还是这些老将带一两个小将,这样必将给我们发展新人带来阻碍。相信刘主席的智慧,会解决这一问题。

祝国乒长盛不衰!




没有感觉到青黄不接呀。马龙许昕实力还在,年轻的樊振东王楚钦梁靖崑等越来越好。我们做为观众只看到了表象,专业的事还要专业的人来干,相信国乒团队肯定会做的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男队   青黄不接   中国   新老交替   中生代   东京   球员   巴黎   老将   小将   乒乓球   周期   主力   奥运会   大赛   原因   机会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