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您老家农村都有哪些办酒席的名目,有没有太多太滥的感觉呀?

前几天家住农村的表妹又来电话了,说是儿子生了个大胖小子,过几天要“伺候且”(注:伺候是办酒席的意思,且是东北农村对客人的称呼),电话那边说得云淡风轻,我的脑袋瓜子却嗡的一下。

按说亲戚家有个大事小情,互相帮个忙随个礼也是情理之中,但我这个表妹家的事儿实在太多了。不去吧,人家告诉咱了;去吧,她家的事儿也太多了呀!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给发了个红包。

表妹是我大舅的孩子,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就回家务了农,不久就嫁给了本村的王鹤。因为王鹤是家里的独子,所以两人婚后与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后来又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虽然我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但老家的实在亲戚“伺候且”还是尽量不缺席。以前都是让同在老家居住的姐姐垫付礼金,后来网络支付手段发达了,就用某信或某宝发个红包转个账。

不过,农村这些亲戚家办酒席的名目实在是太多了,真的是招架不起。大致算了一下,截至目前,仅表妹家就办了好多次酒席,按时间顺序为:

三个孩子满月酒→公、婆六十大寿→大女儿升学(高中)→二女儿升学(大学)→大女儿出嫁→公公去世→儿子当兵→二女儿出嫁→儿子订婚→儿子买房→儿子结婚→婆婆八十大寿→婆婆去世→儿子生儿子(孙子满月)……

好家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据不完全统计,表妹家共办酒席17次!

据姐姐和表妹说,老家农村的不少人家绞尽脑汁也要整个“伺候且”的名目,有的还十分可笑。我整理了一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名目:

房子类:盖房上樑,房子翻新,买楼;

升学类:高中(技校),大学;

人寿类:孩子满月,老人大寿(六十、七十、八十等);

红白事:订婚(会亲),结婚,老人丧事;

其它类:当兵,买卖开业,打井,老母猪 下崽儿……

甚至还有个别人为了收点礼,谎称在外地做买卖,回到老家“伺候且”。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办酒席的名目呢?

攀比心理作祟,都怕自己吃亏呗!每家心里都打小九九,记着一本账,怎么算都觉得自己吃了亏,于是,就学人家大操大办。

我们老家前些年都是在家操办,近年来去乡镇的饭店居多。其实,仔细算笔账,无论是在家还是去饭店,成本都很高。据姐姐说,自己在家操办的话,成本不低于所收礼金的45%,去饭店的话,成本在50左右。换句话说,有一半的钱花在了吃吃喝喝上,最后都让饭店把钱挣了。

写在最后

想起老家我脑瓜子就疼,因为那些“伺候且”的名目实在太多太滥。

最近老家传来了一个消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听说村里借鉴其它地方的经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对巧立名目大办酒席的行为进行了规范,说是除了红白事儿以外,一律不准“伺候且”。

消息传出后,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的人以前随的礼多,怕回不来,就不高兴;有的人家里事儿少,跟别人一起随来随去吃亏,这回乐了。但愿老家那些“伺候且”的事儿从此少些吧!




我爸爸老家是陕西南部汉阴县农村的。村子在镇附近二级公路旁边,铁路穿村而过,村子里家家都是楼房。村子里平时老人小孩居多,很多成人都在浙江杭州、宁波、舟山等地务工,过年才回家。爸爸只有一个二哥在村里居住,二爸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修的三层楼房,有办养猪场的,有做装修的,有在外面做建筑工地模板工的。我偶尔回去就是参加酒席:生日宴有36岁生日宴、60大寿、70大寿、80大寿;结婚嫁女娶儿媳妇喜宴;生孩子满月酒;人老了有白喜事。其他的比如参军入伍、孩子考学这些我没参加过。感觉跟城里差不多,没有太多太滥的酒宴。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家但凡有这种红白喜事,那真是全村的大事,红白喜事都会请移动厨师班子,厨师班班主会自带板凳桌椅、杯盘碗筷和打杂的人,然后搭棚子、砌大锅灶,都由请的人完成,主人家只需安排倒水的人、配合采购材料的人、招呼客人的人。提前一天主人家会请帮忙的人吃饭,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到了正日子,全村都请,吃流水席。那真是热闹的很。

自从疫情防控以来,我们这里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农村各种宴席少了很多了。总之,我觉得我们这里没有太多太滥的酒席明目。






今天早上接到一个素昧平生,仅仅在酒桌上有过二次见面,也能称得上朋友的电话,说是家里面办喜事,让我务必要到,电话里面说的也不是很详细,没说具体要办什么喜宴,只说是家有喜事,准备了薄酒一桌,邀请我去贺喜,当然了,这都是面子话,真实的目的无非就是,人到礼金到,其实我也明白,人去不去的都行,关键是这个份子钱是一定要随上去的。

本来想着置之不理的,但是经过反复考虑,如果只是发个红包,人不去的话,那么未免有些太对不起自己辛辛苦苦挣的这二百元钱了,思想想去最终还是去了,毕竟我也好奇,这位朋友结婚好多年了,上个月刚刚喝了他乔迁新居的喜酒,实在是想不出他还能有什么喜宴要办,所以决定去看个究竟。

临近中午时分,去了这个朋友家里面,到了以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喜宴是给朋友的儿子办的,内容的主题就是,小孩子七岁了,从出生到现在,头上都留着一撮头发,今天是剪发之礼,邀请各位亲朋好友,前来观赏他的儿子剪头发,不得不说这个名目实在是让我目瞪口呆,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了吧,我所在的菏泽农村,虽然非常重视传统理解,可是剪头发,办宴席的,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

当然了惊奇归惊奇,人来了,份子钱还是要随的,就这样随礼200元,跟着大伙海吃海喝了一顿,心里面实在是愤愤不平,平日里面滴酒不沾的我,破例还是喝了两大杯白酒,要不然,实在是吃不够本,该说不说的,自从认识了这位朋友以后,前前后后已经给他随礼4次了,每次的理由都是让我目瞪口呆,吃完喝完以后,回去我就把这位朋友的手机号码拉黑了,毕竟我一个打工的,实在是结交不起这样八名玲珑,心眼子太多的人。

说说您老家农村都有哪些办酒席的名目,有没有太多太滥的感觉呀?

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山东人来说,我们这里重视礼节固然不假,山东人实诚好面子,忠厚老实,对于传统礼节非常看重,但是你要说名目繁多的办酒席,还真的是少见,比如说什么升学宴、乔迁之喜,这种酒席在山东农村都是很少见到的,至于说是母猪下崽,考个驾驶证,都要摆上几桌的酒席,更是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山东人办酒席,大都是追求热闹,大家伙在一起吃吃喝喝图个开心快乐,很少以此作为盈利的,毕竟农村老百姓的人际交往都很简单,办一场酒席,不赔本就是好的嘞,谁还想着能从这里挣钱啊。

鲁西南不可或缺的四种酒席婚丧嫁娶

我所在的鲁西南小镇,村民们能办的酒席基本上就是婚丧嫁娶,儿子结婚、闺女出嫁、老人去世,给老人办三周年,十周年纪念,村民们办的酒席不外乎以上几种,所以不会出现题主说的,太多太泛滥这种情况。

婚丧嫁娶的酒席,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避免的,也是农村人最重要的几件事情,所以基本上只要是办酒席,街坊邻居乡里乡亲都是会互相捧场,互相来往,基本上都是一个人随礼,全家都来吃饭,所以那,在我们这里办酒席,是不可能挣钱的,农村人随礼大都是一百元的多,但凡是一个村里面的,大都是一家人随礼一百元,然后全家老少都来吃酒席,按照这个吃法来计算,办酒席,只要是能保证不亏本就可以了,其余的想法断然是没有的。

当然了我们这里的酒席也比较便宜,菏泽农村的酒席基本上在全省都是非常之落后的,喜事上面的酒席安排,大都是300元一桌的菜,喝50元一瓶的酒,抽20元一包的烟,而白事上面,则是更加节俭,200元一桌的酒席,15元一瓶的酒,8元钱一包的烟,所以举办一场酒席,尽管来参加的人数比较多,收到的礼金也很少,但是成本比较低,所以基本上都是能够保持收支平衡的,农村人实在,办一场酒席,只要是不赔钱,都认为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了。

当然了在新闻上面,也看过很多哭笑不得,让人感觉非常滑稽的酒席名目,比如母猪下崽办酒席,驾驶证考试通过办酒席,小孩子小学毕业办酒席,等等等等,说实在的,作为一个山东人,对于,这些名目繁多,让人目瞪口呆的酒席项目,我内心里面是非常反感的,这哪里是办酒席啊,这分明就是换这法子,拐弯抹角的给大家伙张嘴要钱啊,这样的酒席办下来又有什么意义那?

更有甚者,这几年有一少部分人,为了要份子钱更是不择手段,邀请你的同时,随手就把各种收款方式给你一起发送过来了,你要是不随礼,恨不得十分钟一个信息的提醒你,对于这种网络上面的乞讨人,我个人感觉也是非常无语的。

从我个人的看法来说,办酒席的初衷应该是,分享快乐和喜悦,又或者是一起迎接重大节日,办酒席的目的,是让亲朋好友,一起见证分享这一重要的时刻,而不是费尽心机的想着,要以此敛财,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踏踏实实过日子才对,不要搞那些下作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总是这样做的话,尽管大家嘴上不会说你,其实内心里面是非常看不起你的,不能说是为了一点份子钱,就丧失做人的尊严吧。

我是农村小小李,认同我的回答就给我一个关注吧,欢迎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农村办酒席,现在有好几种名目,有给孩子办满月酒的,有盖新房办乔迁酒席的,孩子考上大学了,有办酒席的,当然了,丧葬酒席和结婚酒席,这是在全国各地都有的,就不足为奇了。


以前(九十年代以前)农村办酒席的只有一种,那就是结婚酒席。现在不同了,各种各样的酒席是让你防不胜防啊。


九十年代以前,也有办满月酒席的,可是,来吃酒席的,都是亲戚,朋友都很少的。可是,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办满月酒,左邻右舍和朋友们都给了喜钱,既然人家都给喜钱了,那么,东家就要办几桌酒席回馈大家了。


以前办丧事,没有办酒席的,就是给那些挖墓穴和抬棺材和打(就是制作棺材)棺材的人做两桌饭,而这两桌饭也只是下葬那天才管。


现在不同了,只要谁家有人去世了,随礼的人也多了,所以,一般都要管两天饭的,烟酒茶水八盘四碗的招待着。


乔迁酒席以前也只是亲戚来吃,也没人随礼,只是拿些礼品而已,现在谁乔迁了,都要办十桌二十桌的,因为人家都给礼钱了,总不能白拿吧。


考大学,以前是没有的事儿,现在考上大学的也多了,为了庆祝,要好的和亲朋好友都给了喜钱,如此的话,你又要办几桌了吧。


以上是我们这里办酒席的名目,其实也没啥,凡是参加这些酒席的,都是大家相互来往的,也就是说,今天我有事儿你来给我随礼了,赶明天你有事儿了,我还要把这礼还回去的,平白无故随礼的人没有,除非钱没出花了。






图片源于网络




主要是农村办酒成本低,有赚的。如果亏,哪有那么多“喜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名目   酒席   喜钱   老家   婚丧嫁娶   农村   喜宴   大寿   份子   表妹   事儿   说是   儿子   感觉   孩子   社会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