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时物价是暴涨还是暴跌?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首先,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强制修复资产负债表,危机之前通胀导致的资产价格泡沫开始崩溃,由此企业资产负债表急剧收缩,导致现金流恐慌,进而进一步抛售资产,导致进一步价格的下跌,这就是所谓的“价格死亡螺旋”现象,如果不加干预,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经济危机,此时会出现大量的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运行停摆,美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就是如此。

在此背景下,大家都没有收入了,物价水平自然下降,但随着企业关门越多,导致商品供应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水平的上升,随后罗斯福新政大力投资基建、释放天量货币,进一步导致了物价水平的上涨。

中国的经济管理模式沿袭美国模式,所以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物价水平节节上涨,所以我们看到金融危机发生,物价水平经历了下跌----回升的过程。

但对于那些商品基本依赖进口国家而言,由于金融危机爆发会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从而由于汇率的变动导致物价暴涨,比如近期的阿根廷、之前的津巴布韦就是由于汇率极度贬值带来物价飞涨。

所以对于非美国家而言,要把控的就是日常商品要子给自足,不能完全依赖进口,关键时刻国家可以抛售比如粮食储备来平抑物价。

所以说金融危机出现和物价水平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金融政策以及商品的储备水平。




当金融危机来临时,物价上涨的可能性远大于下跌的可能!

物价飞涨,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使得货币急剧贬值、物价飞涨,以前1元钱可以买到的面包,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十几元,甚至更多。比如,前几年非洲津巴布韦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最高超过11,200,000%。货币大量超发,尽然有100兆面额的货币,但实际仅值25美元。可以想象,当通货膨胀来临时,物价会暴涨到何种地步!

货币增值,物价下跌(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就是市场上缺乏足够的资金,导致流动性极其紧张,实体企业很难获得发展资金,企业破产、大量失业,经济动荡。市场悲观情绪浓厚,人们对于未来看不到希望,从而减少需求,压制消费,经济全面衰退。而需求不足会直接导致物价、工资、粮食、能源等价格持续下跌!

此刻,持有现金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市场商品价格暴跌,很多优质资产价格会变下降很多,适时抄底,是个很明智的选择!

就对整个经济发展而言,通缩产生的危害要远大于通胀!这可能也是很多国家保持货币一定的增发速率,宁愿温和通胀,也要避免产生经济通缩的原因之一吧!

总之,经济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更大,因此金融危机物价上涨的可能性要远大于物价下跌!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操盘手信一】!!!




金融危机实际是每个国家的主动选择。


这句话好像有点容易因为误解,但是非常正确。当经济状况不错时,或者出于刺激经济的目的,部分国家会超量发行货币,肆意发放贷款,推高资产价格,比如房产。一旦遭遇冲击,比如美元加息,资产泡沫就会破灭,加上各种金融投资机构兴风作浪,以及各国痛打落水狗,就会形成金融危机。


从某个角度来看,金融危机也是挤除泡沫的过程。


由于前期超发货币严重,危机发生时部分资产,比如股票、债券、房产价格暴跌,而生活相关物资大幅涨价。


金融危机既有通货膨胀,也有通货紧缩,后者物价下跌较为普遍,但是通货膨胀的概率远大于通货紧缩。


当出现物价上涨时,重要的生活物资会遭遇抢购,物价飞涨。但是由于原料价格暴涨,各种成本上涨,即使涨价后企业也不赚钱,尤其是考虑到货币贬值因素,所以就会停产,工人失业。而这种情况会加剧危机,失业率会激增,越来越人加入囤积生活物资的行列。


至于不重要的生活物资,比如电子产品、汽车、奢侈品,在遭遇危机时价格还有可能下降,因为需求降低,会有很多人抛售以兑换现金。


值得一提的是,危机时并不是所有人都缺钱,趁火打劫的人和企业会非常多,囤积居奇,炒高物价,基本炒什么什么涨,当然还是以生活必需品为主。不管是食品、日用品,还是药品。


下图是委内瑞拉群众排队抢购生活物资:




影响物价暴涨与暴跌需要看待物资与货币之间的关系,市场流动的货币过少,那么物价就会呈现下跌的状态,要是市场流动的货币过多,那么就容易发生物资价格上涨的现象。

当然,在这里还需要了解并不是每一次的金融危机发生时就会引起物价的暴涨或是暴跌。只有当金融危机严重时,足以影响市场经济,并诱发经济危机时才能够致使物价的暴涨或是暴跌,进而大范围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假如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诱发了经济危机,物价的暴涨或是暴跌需要看待金融、经济危机的侧重点如果是市场货币过多,那么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流动的货币过多,而造成物价飞涨。而市场经济活动中并非所有人的货币得以增加,往往是掌握重要资源的人员能够较为平稳的度过货币过多而引起的物价暴涨的经济危机。如果是由于市场货币流动性弱而引起的物价暴跌,那么在整个经济危机中,谁拥有拥有更多的现金谁就能够更好的度过经济危机。因为,在物价暴跌的时候,持有现金越多的人就能够更好的购入资产、物资,钱变得更值钱。但是没有现金的人会觉得钱越来越难挣。如果在物价暴跌的时候通过购入资产、物资,那么等到复苏阶段到来时,就能够更好的享受市场经济周期所带来的福利。

我是:炒股哥说,欢迎关注!不做模凌两可的分析,给你最直接的观点!以上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推荐!

点个赞,金钱满贯!关个注,大事不误,最新观点全抓住!分个享,转个发,留言与作者讨个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金融危机通俗讲就是经济机器失控,导致金融秩序混乱的结果。金融危机本质上属于流动性危机,按照起因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为银行危机、信贷危机和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指的就是银行发生挤兑,造成银行体系秩序失控,比如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的倒闭,如果要细分的话,本质属于银行危机。此外像货币基金和商业票据抵押市场等,也会因为挤兑而引发危机。


信贷危机,则主要是由于债务违约导致金融失控,比如房贷断供。


货币危机,是指汇率机制失调,引发汇率剧烈波动,进而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结果,比如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危机的影响逻辑一般都是危机前资产价格暴涨导致的泡沫开始崩溃,导致市场恐慌,进而进一步抛售资产,导致进一步价格的下跌,引发危机。但通常来讲,不同的危机往往会相互触发,叠加,造成更大的危机,其结果也会因为起因和国情而各有不同。


金融危机时,物价是上涨还是下跌?


在危机发生时,一般来说会导致物价暴跌,但对于少数极度依赖进口的国家来说,危机会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物价暴涨,比如阿根廷、津巴布韦。



先来说一般情况。资产泡沫的破灭意味着危机的产生,资产价格下跌,银行出现坏账,进而倒闭,企业资产跌价,经营恶化、破产,工人失业,人们收入下降,商品供应和消费需求同时下滑,比如最典型的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在之后几十年的危机,几乎都是资产价格率先暴涨,到了零界点然后崩溃引发危机,如出一辙,而国内的危机也往往会遵循这一原理,比如在08年金融危机时,资产价格暴跌后采取了4万亿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节节上涨,M2暴增。所以我们看到金融危机发生后,物价水平经历了暴跌后缓慢回升的过程。


那如果是特殊情况呢?对于那些商品高度依赖进口国家而言,危机发生后金融各个领域都会受到冲击,但汇率方面的影响会因为高度依赖进口而不断放大。因为金融危机爆发会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所进口的商品价格则会飙升。



目前,那些货币制度不健全,不稳定的国家,这种隐患非常大,因为他们的汇率受美元影响非常敏感,而且它们还不一定拥有完备的外汇储备来应对。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一直在致力于中高端产品国产化,同时尽一切努力保证外储稳定的原因,因为当金融危机发生后物价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金融政策以及综合治理水平。


所以总的来说,商品种类越齐全,经济自给率越高,当金融危机来的时候,物价表现为泡沫破灭,更容易暴跌;相反那些经济自给率不足,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大多依赖进口的国家,当金融危机来的时候,物价表现为暴涨,即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有的国家会暴涨,有的国家会暴跌。总的来说,产业门类越齐全,经济自给率越高,实力越强的国家,金融危机来的时候,物价容易暴跌,而那些产业单一,经济自给率不足,农产品和生活必须品大多依赖进口的国家,金融危机来的时候一般物价都会暴涨,即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也就是说一般发达国家,比方说日本美国,这些国家在金融危机来的时候容易出现物价暴跌,特别是大宗资产价格比如房产,以及资本市场的证券价格。金融危机进而会造成失业潮,国民消费能力下降,消费萎缩,市场陷入通缩,因为这些国家生产力水平普遍比较高,市场上生产的产品丰富,金融危机来临时,市场上面往往产能和商品过剩,消费者购买意愿不断下降,物价因此也不断下跌,以日本为例,日本90年代在泡沫破灭之前,也曾经有段“只买贵的”的消费热潮,日本的中产阶级们喜欢打飞的去香港甚至欧洲买奢侈品,上下班再近也打的,而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的消费观念越来越理性,甚至佛性,什么都最求简单和性价比,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两年在亚洲商业模式比较成功的优衣库,就是这种消费文化导致的产物。

而对于那些经济比较依赖进口的国家,如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甚至俄罗斯等,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外资大量撤离,该国汇率就会疯狂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就会越来越贵,于是进口的日用品就会减少,市场上的物资越来越少,导致商品越来越贵,而这个时候政府往往就无力偿付债务,就只能通过滥印钞票通过通货膨胀来稀释债务,这时候就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手里持有商品和货物是最优的选择,因为把东西换成钱后的每分每秒钱都在贬值,因此此时正常的商店老板们往往都不卖东西了,或者只收美元等坚挺的外汇。而普通老百姓也不傻,知道物价每分每秒都在上涨,就会出现抢购浪潮,进一步加剧物价上涨和恶性通货膨胀。因此,每次这些国家出现通货膨胀时,空空如也的超市货架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经典画面。




金融危机一旦发生,马上会转换成经济危机,这会导致国内大量人口的失业、货币的贬值,对于政府来说,也不可能放任物价狂涨,只能采取限价销售策略,我们又将回到计划经济的时代。

当前,委内瑞拉就发生了金融危机,当地人提取现金有限制、买东西要配给、领工资是要用大麻袋领,一个人辛苦工作养不活一家老小,只能打三份工。很多失业人口站在垃圾桶边,等待有人抛出吃剩的食品,他们用以埋饱吐子,这就是当前委内瑞拉

发生金融危机,物价是涨还是跌,我告诉你有三个答案;一是生活必须用,早被一抢而空,如果你想买平价的商品,恐怕要拿着政府发给你的票子,到指定地点限额购买。价格虽然不贵,但数量肯定非常有限,根本不够用的。

二是如果你觉得这点配额根本不够用,那你可以到黑市去购买,那黑市的价格可能要涨好几倍。因为这个黑市商品价格才是真正的市场价格。当局钞票印多了,物价怎么可能不涨呢?

三是非必须的商品价格就会暴跌,比如像房产、股市等,人们管住肚皮已经不错了,还买其他非必须的东西干啥呢?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刚回答了《通货膨胀可以带来很多的坏处,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处呢?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98094753823293703/)》,请先参阅,下面接着谈去杠杆化。

在去杠杆化过程中,人们削减支出,收入下降,信贷消失,资产价格下跌,银行发生挤兑,股票市场暴跌,社会紧张加剧,整个过程开始下滑并形成恶性循环,随着收入下降和偿债成本增加,借款人倍感拮据,随着信用消失,信贷枯竭,借款人再也无法借到足够的钱来偿还债务,借款人竭力填补这个窟窿,不得不出售资产,在支出下降的同时,出售热潮使市场充满待售资产。这时股票市场暴跌,不动产市场一蹶不振,银行陷入困境,随着资产价格下跌,借款人的抵押物价值也在降低,进一步降低了借款人的信用,人们觉得自己很穷,信贷迅速消失,支出减少,收入减少,财富减少,信贷减少,借债减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看起来和衰退相似,但是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改变局面。

在衰退中,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借贷。但是在去杠杆化过程中,由于利率已经很低,低至零,从而丧失刺激功能,因此降低利率不起作用。

美国国内的利率在 1930 年代的去杠杆化期间下降到零,在 2008 年也是如此。

衰退与去杠杆化的区别在于,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借款人的债务负担变得过重,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减轻。贷款人意识到债务过于庞大,根本无法足额偿还。借款人失去了偿带能力,其抵押物失去价值,他们觉得受到了债务的极大伤害,不想再介入更多债务。贷款人停止放贷,借款人停止借贷。整个经济体与个人一样都失去了信用度。

历史上每一个去杠杆化阶段都是如此:

美国(1930年代)

英国(1950年代)

日本(1990年代)

西班牙和意大利(2010年代)

点题:看了前六个问题的答复,就能知道金融危机时物价是暴涨还是暴跌了吧。

再次注明,以上六题是我借用桥水老总Ray Dalio的《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讲演的部分内容来回答的。

最后,三条经验法则可避免经济危机:

1、 不要让债务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

2、 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

尽一切可能提高生产率。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2008年金融危机,期货市场上所有商品全部暴跌,跌幅最大的铜,连续创下了14个跌停板的行情。

你要问黄金当年是什么走势?

当然也是跌,跌幅虽不及铜那么大,但同样也是跌幅惨重。连续暴跌,每天开盘直接低开,在这种大幅低开、连续下跌的行情下,试图通过抄底来避险的人应该没有几人能够幸免。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所有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处于下跌、甚至暴跌。

因为在下跌的背后,存在着两个逻辑:

缺少资金买入,带来的惯性下跌

金融危机,初期是信贷危机导致的投资信心不足,继而引发断供潮,然后是纷纷抛售房产,不断传导到金融市场。

市场缺乏流动性,没有更多的资金买入,商品的价格就会自然回落,然后是不断向下回落,在这种情况下,价格越来越便宜,就更没有人愿意买入了,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后市会跌的更多,在这样的想法中,市场不断持续下跌。

恐慌性离场加速价格的下跌

正常的下跌会引发踩空行情,所有人争先恐后的逃离市场,这样不断有人以更低的价格卖出手中的商品,甚至选择跌停价卖出,这就不断创出了新的低点,放到期货市场上,就是跌停板。

由于担心第二天继续下跌卖不出,就会直接挂跌停价平仓,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挂跌停价平仓,直接就会以跌停价开盘,然后不断走出连续跌停的行情。

随着恐慌出逃的人越来越多,商品价格就会进入加速下跌行情中,甚至恐慌性的暴跌,历次金融危机,没有一次不是这样的行情,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的泰铢贬值也是同样的道理。


请点个赞支持下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金融危机时候物价是暴涨概率大,物价肯定不会出现暴跌,而金融危机时候金融市场与投资市场会出现暴跌现象。

金融危机为什么物价会暴涨呢?经历过2008年的老股民都深深体会到金融危机的杀伤力,首先是美国房产泡沫挤破,美国经济下滑;紧接着次贷危机爆发,银行坏账太多,银行倒闭关口;最后引发金融危机,连锁反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指股市,债市,汇市,基金,期货,房产以及其他金融投资市场都会出现暴跌,这些金融投资产品持续暴跌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经济危机,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运行停摆;资产大幅缩水,货币大幅贬值,而相反物价会持续暴涨;金融危机时候的商品就是供小于求导致物价暴涨。

物价的涨跌都是跟供需关系最有直接关系,供过于求物价会下跌,当供小于求物价上涨,物以稀为贵!金融危机严重会连续反应成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直接断了商品的货源,导致市场商品供小于求直接导致物价暴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果金融危机时候物价会暴涨概率完全大于物价暴跌,物价暴跌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跌停   物价   金融危机   借款人   经济危机   通货膨胀   货币   危机   资产   发生   国家   商品   价格   财经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