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真实的让人感觉可怕?

《团长》这部剧应该算是国产抗日剧的翘楚之作,尤其是在塑造反面对手方日军方面,比起其他神剧,没有刻意的做作、夸张和丑化(丑化敌人就是丑化自己),除了真实还是真实。

团长会告诉我,不要听天由命,不要安逸。少年中国有希望,不要让我们的先辈成为了最后的英雄。

其他的剧告诉我,我们多厉害,手撕不痛快,还可以来个枪斗术,日本人用了八年才逃出中国。

团长里面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这是其他剧无法比拟的。我最喜欢看豆饼憨笑地说没事,没事。迷龙那充满北方人特质的阳刚之气,小太爷那一股子豆汁味的哎哟喂,团长贱兮兮地笑着,回家不积极,脑子有问题。兽医的额真是伤心死的,阿译的注意战术动作!小书虫的少年中国梦…

最出色的是演技与剧情

这部剧,没有配角。每个人都用或多或少的出演,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演技。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小太爷孟烦了在收到家书后的激动


这支炮灰团,由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构成,名曰川军团,却没有一个四川人。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独特的穿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出身,说着不同的方言。却同样的衣衫被止,满身肮脏(单凭这一点估计也能把那种每个人穿的油光闪亮的抗战剧再甩出10条街吧)

他们有血有肉,有过为争取胜利而不顾一切的热血,也有过在安逸的麻痹下被磨平了的意志。有时他们麻木,20多个中国兵宁肯躲在英国人的仓库里等死也不出去解决了看守他们的四个日本兵;有时他们懦弱小太爷孟烦了(张译 饰)曾当过3 逃兵,为了活命装死;有时他们无耻,为了能在禅达安下家,迷龙对地主破口大骂只求一套本就不属于自己的豪华院落;有时他们愚昧,蛇屁股(剧中人物绰号)在作为证人出席审判龙文章时不由自主地下跪,这一幕不由让人想起,大清亡国也不过区区30载。他们虚荣,他们自私,他们没有浑浑噩噩只求能安逸地苟活。

龙文章呢?他是一个靠装坑蒙拐骗当上团长的“伪团座”,在审判时为了活命装疯卖傻,用克扣口粮换来的钱去买香皂丝袜,来贿赂军需官的老婆,“以换取本该下发的装备”。他油嘴滑舌,他阿谀奉承,他又冷酷无情,他不知理想为何物,却努力地把当下的事一件件地做好。

而这样的团长,这样的团长,没有了主角光环,却因为无比地真实,让人倍感亲切。他们也终于摆脱了人们对军队的刻板认识,让人管中窥豹,看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最底层军队的基本生存状态。

而虞啸卿(邢佳栋 饰)呢?他有着抗战时期国军高级将领普遍具有的爱国热情,他个性,他热血,他无畏;他思想前卫,学习美军太平洋战争的跳岛战术,他爱兵如子,为了解士兵体能跟士兵吃一样的饭,他严格待人,把他的亲兄弟一个一个按军法处置。他有着“炮灰团”无比羡慕的先进武器,他锻炼出了一支跟他一样不怕死的精锐“虞家军”。

然而,仿佛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把“炮灰”们从缅甸带回禅达的是伪团座龙文章,让西岸赢得固防宝贵时间的是彼时连编制都没有“炮灰团”,最终带领弟兄们在树堡里坚守38天的还是龙文章。

前后强大的反差,让人乍看不解,以至于我们自然地想从剧中寻找答案,于是,便引出了整部剧最大的亮点。

剧中最让我称道的,是对日军的刻画。没有像其他抗日剧一样,有一帮子具体的日军,具体的反面作为对手,很多镜头中的日军都是一闪而过的,但丝毫没有削弱剧中日军的老练、凶残、狡猾和其战斗力之强。

印象最深的日军特写有三处,一个是戴着防毒面具用刺刀杀死中国兵的(深深的恐惧),还有一个是被逼到河边唱歌后自杀的日本兵(人性的描绘),还有就是用刺刀虐杀麦克鲁汉的日军(真实的战争)。

在最后守南天门时美国人麦克鲁汉被日本人抓住当筹码,把他架在自己站地上,然后派人去战地中间拿美国人空投的物资。当时麦克鲁汉喊:你们救救我,也救救你们自己。那时堡垒里的人那表情,说实话看的我都以为他们要冲出去或者怎么样,那表情有愤怒、惊讶、犹豫、悲伤,我想这要怎么干,感觉剧情铺下去必须落到老路子上。

就在我还犹豫着,龙文章拿出枪就射击,把对面站地上走出来的日本兵挨个打死。奇怪的是这些日本兵也不躲而且还继续去拿空投的物资,龙文章继续打,后来堡垒里的人架着机枪扫射,没一个日本兵走近物资投放地。日本人没回击,他们一看死伤太多退回去了。

当时看完这段我就觉得这编剧太赞了。这段处理远胜于《亮剑》里老李打媳妇的那段。其他类似的电影电视场景也无出其右的。



在我看来,《团长》这部剧应该算是国产抗日剧的翘楚之作,尤其是在塑造反面对手方日军方面,比起其他神剧,没有刻意的做作、夸张和丑化(丑化敌人就是丑化自己),除了真实还是真实。

团长会告诉我,不要听天由命,不要安逸。少年中国有希望,不要让我们的先辈成为了最后的英雄。

其他的剧告诉我,我们多厉害,手撕不痛快,还可以来个枪斗术,日本人用了八年才逃出中国。

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尊重我们的英雄。而不是跳了脚的用一些打了发胶坐在资本主义下的奶油小生去侮辱他们。




从战争学的角度上来看,《我的团长我的团》并不十分真实,比起那些污辱人智商的抗日神剧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抗战佳作。本人上过军校,也经历过两山轮战,从战术的角度聊上几句这部电视剧欠缺的地方:

一是南天门阻击战,前半部分龙文章打得可圈可点,但到了后撤渡过怒江时就差劲了许多。后撤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打退日军进攻,利用日军调整部署准备下一次进攻时,或者是利用黑夜掩护偷渡怒江。而龙文章却偏偏选择了在日军发动进攻时后撤,这是愚蠢到极点的选择,将高处的阵地让给日军,自己在低处向一个方向奔跑,被居高临下的日军当活靶子打(也许是剧情需要吧)。

二是日军在南天门布下的汽油桶坑道,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战场上坑道的主要作用是:放炮防轰炸,快速调动部队补充兵力和运送粮食弹药,快速后撤伤员,以上这些在难以相对而爬的汽油桶中是无法做到的(也许是剧情需要吧)。

要论战争的真实性,首推美剧《兄弟连》,然后是德剧《我们的父辈》,《我的团长我的团》从各方面来讲还是稍逊一筹的。




提到中国的抗日题材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总是不能不提的一笔。

为什么,首先就是因为它真实。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它真实在哪里?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主角们,不再是衣着笔挺,军容整肃的精锐战士,而是年龄层次不齐,衣衫褴褛,歪七扭八的一群溃兵,用虞啸卿的话说,他们是一群“破烂货”。



整个故事是一个“团长”带领溃兵抗日的故事,那么如果这个团长是主角的话,他总还是斗志昂扬,精神焕发,意志坚定的一个人物吧?也不是。团长时而坑蒙拐骗,时而装神弄鬼。



就连他的履历都不是那么光鲜,虞啸卿赞他是“短兵相接的天才”。但是他并不是军校的优秀学员,也不是指挥过无数战斗的优秀指挥官。连他那足以自傲的打仗本领,也都是从无数败仗中学来的。



再来看看炮灰团里的真实,烦啦曾经是壮怀激烈的学生,受过教育,但是在一次次战斗中,他没有实现他的壮怀激烈,没有像其他抗战题材中一样变成一个意志坚定的战士,反而在一次次的战斗中“丢了魂儿”。



渴望在战争中杀敌报国的军校优秀学员阿译成了一个只会喊口号的人,成了没打过仗的少校。但是本性懦弱的阿译也有一颗报国的心和满腔的热血。



我们的主角团不是通常抗战剧中英勇无畏的样子,甚至在初次见到龙文章的时候十几人被几个日本兵包围。

这就是真实,日军不是豆腐捏的,他们强大,他们残忍,他们可以忍耐,他们甚至可以在坑道中像老鼠一样生活,他们和我们一样顽强,甚至比我们更顽强


而我们的战士,并不是那么无所畏惧,他们会害怕,他们会退缩,甚至在长官面前会尿裤子,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会迷茫。他们很容易失去对战争意义的探索。

他们不再是如其他抗战剧中一样士气高涨,他们失魂落魄。剧中也使用了各地的方言。方言就像炮灰们的符号,有东北佬,有上海男人,有四川佬,也有湖南佬


而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部队,他们有自己的眷恋,有自己的向往,但是最终他们聚在了一起,因为他们的土地失去了,生活破灭。

郝兽医想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但是儿子牺牲了,蛇屁股爱做菜,但是他的菜刀无用武之地。东北佬的东三省回不去了。



这就是团长这部剧真实的地方,不是战争大场面,而是对人性的刻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他们的梦想都破灭了。

也不是每个人生来热血且无畏,他们都是在寻找,在成长,没有人是生来的战士,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会害怕,甚至吓得尿裤子。

即使是炮灰团以外的人,也丝毫没有马虎。剧中的爱情或许不那么美好,不管是迷龙的遗孀还是烦啦的小醉。



他们不是英雄战士和怀春少女的故事,不是耍帅男主角和追梦女战士的故事。是溃兵和妓女的故事,是丢失家乡老兵油和拖着儿子寡妇的故事

不完美,但是足够动人,足够真实。小醉是个妓女,但是有谁能迁怒她呢?她不过也是时代里的可怜人罢了。



最后要说的是虞啸卿和他的“精锐”,和炮灰们相比,他们更像是军人,但是他们却没有做到炮灰们做到的事。



这也是真实,装备精良,兵强马壮的虞师没有和日军血战,励精图治的虞大铁血虞啸卿也没有兑现自己杀敌报国的诺言。



他和他的虞师最终变成了政治博弈的砝码,虞啸卿最终还没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他的理想,信念一步步妥协,最终变成了第二个唐基。



这也是真实,即使是山河破碎,政治家们依然可以把精力放在政治博弈上,士兵的生命依然可以当作棋子。



这些都是这部剧的真实。我可以说这部剧充斥着一种窒息和绝望,士兵们都是失魂落魄的可怜人。

看到这里大家不要抨击我。

然而最真实的一点,就是这一点。日寇狰狞,从东北到西南,人人都是丧家之犬,怎么能不绝望,怎么能不丢了魂?

但是最让人沉溺的就是失魂落魄中的一丝希望。

壮怀激烈,心怀少年中国的小书虫,只要有人心怀少年中国,少年中国就还存在。

绝望中又有希望,小醉和烦啦,迷龙和上官,他们都是破灭了希望的人,他们的结合,却又让生活产生了一丝希望,即使是山河破碎,但是生命还在,他们就有对未来生活的希冀。

龙文章之所以成为炮灰团的神衹,就是因为龙文章是给他们带来希望的人。

即使是绝望,这些丢了魂的溃兵依然在试图找回自己的魂。

所以虞啸卿在收容所招兵,这群被日军吓破胆的溃兵依然眼中泛出了神采。



这就是这部剧之所以真实的原因,是对于人性的刻画。主角勇敢且懦弱,伟大且渺小,英勇且胆怯,坚定且迷茫,肮脏且纯洁,自私且无私。


这些矛盾的品质同时汇聚在几个人身上,所以人物不再空洞,就好像真的活过一样,所以真实。




这就是社会啊。

如果任意变换某一背景,可能无论何时何地何境,仍如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南天门   团长   麦克   无畏   真实   壮怀激烈   炮灰   日本人   日本   日军   剧中   中国   可怕   主角   少年   感觉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