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聪明但注意力不集中,如何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很聪明但注意力不集中,如何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经常有老师和家长,你们家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用心,只要稍微用点功,成绩就非常好。一个2、3岁孩子的家长在一起,都觉得自己的孩子的是最聪明,将来考个名牌大学是很容易的,夸孩子聪明是中国人的习惯。而在西方,家长并不夸孩子聪明,而是夸孩子努力,勤奋,用心。

一个孩子如果自以为自己聪明,不用功也会比别的孩子强,小学的时候问题不大,初中可能还可以跟上,到了高中肯定掉队,学习是马拉松,比马拉松比赛长的多,没有好的习惯,意志品质,自控力,是跑不到终点的。

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不专注,本质是情绪问题,如果是孩子喜欢的,成人也差不多,肯定会注意力集中,专注的去做,如很多孩子记明星,歌星,球星的名字,爱好,特长,出生地等等,滚瓜烂熟,没有谁要求过,就是喜欢,但是背记课本知识,就难了,很简单,没兴趣,记不住。

提升孩子的专注力,首要的是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价值感,成就感,不断地成功,慢慢的就会形成一学习就兴奋的条件反射,这是有外界的干扰也没关系,相反,掉根针他都能听见。

最重要的,还是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自控力,意志品质,感恩心,动手能力,只要有了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性格,培养起来就容易的多。




上课走神、听课效率低、写作业磨蹭拖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

若认为是孩子还太小,或者只是单纯地用“努力”这一标准来激励孩子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专家研究表明:99.4%孩子的智力水平是相近的,影响学习成绩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一个孩子没有专注力,即使进最好的学校,选最好的老师也无济于事。因为孩子耐不下性子,坐不住凳子,自然也就更难在学业上有所精进。

听觉记忆训练

改善问题:上课记不住老师教的内容、听课效率低、背诵能力薄弱、记忆任务需要花很久的时间。

1、听记忆

  • 游戏过程:念一组3或4位数字,请孩子认真听,听完把这些数字从后往前倒过来,并写下来,比如说1234,倒过来是4321,然后在纸上写上4321。

  • 游戏时间:10分钟

  •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听觉注意力、听觉广度和听觉记忆力。

2、听反应

  • 游戏过程:说出几组对应的数字和动作,孩子听清楚并记住,然后老师或家长念数字,孩子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说“1对摸耳朵”,当说出1时,孩子要做出“摸耳朵”的动作。

  • 游戏时间:2-3分钟

  •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听觉注意力和听觉分辨能力,训练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

3、归类反应

  • 游戏过程:老师或家长念一组词,请孩子认真听,当孩子听到指定类别的词时,拍一下手。

  • 游戏时间:8分钟左右

  •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听觉注意力、听觉分辨能力、训练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听觉理解能力。

视觉控制训练

改善问题:观察能力不足,阅读或考试时容易出现跳行、漏行、跳字漏字、加字、减字,认错字、混淆字符的情况。

1、划消

  • 游戏过程:让孩子在图中找到目标图形,找到以后圈出来,从第一行开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个逐行地找,不能倒回去检查。

  • 游戏时间:8分钟左右

  •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控制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线条追踪

  • 游戏过程:让孩子仔细看图,找出每条曲线对应的两端,用眼睛看,不用手指和笔帮忙,然后在终点把答案填上。

  • 游戏时间:8分钟左右

  •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控制能力。


3、迷宫

  • 游戏过程请孩子先找到迷宫的入口和出口,然后从入口走到出口,要求不碰线、不迷失方向,速度尽可能快。

  • 游戏时间:8分钟左右

  •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广度、空间感知能力。

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改善问题:写字特别重或特别轻,不爱做作业,写作业速度慢且经常容易累,做精细动作任务时完成较慢,动作不协调。

1、连数字

  • 游戏过程:请孩子们找到1,然后按顺序从1连到50,要求点到位,连直线。

  • 游戏时间:8分钟左右

  •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视觉广度、视觉控制能力和手部精细控制能力。

2、穿线

  • 游戏过程:请孩子们握好笔,在两条线中加一条线,要求慢慢穿不碰线,眼睛走在笔的前面,笔随眼走,尽量不抬笔一口气画完。

  • 游戏时间:10分钟

  •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注意力和手部精细控制能力。

3、描实线图

  • 游戏过程:在纸上画好一条实直线,示范后让孩子在直线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描,笔稍微粗点,或增加彩色笔丰富一下,线段由短到长视能力增加,同样由描线到形状图到图画。

  • 游戏时间:10分钟

  • 游戏目的: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控制能力。


注意力综合训练

改善问题:易受干扰,听不清信息,上课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易受人影响。

1、我是谁

  • 游戏过程:念一组词语,请孩子认真听,当听到指定词语时,拍一下手。

  • 游戏时间:8分钟

  •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听觉注意力、听觉分辨能力、训练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

2、图中找物

  • 游戏过程:请孩子看书本上的大图,图下的小物品都藏在这幅大图中,它们的方向可能会改变,但大小和形状不变,请把它们找到并圈出来。

  • 游戏时间:10分钟左右

  •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分辨能力和视觉搜索能力。


专注力是一种很宝贵的能力,越早给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孩子就能越早受益。

儿童教育领域,父母们常犯的两个错误:

一,忽视专注力的培养

专注力的培养和提升在4~12岁是最为有效的,这个时候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习惯养成非常快;12 岁以后,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脑容量基本定型,再想改变就愈发困难。

但多数中国父母,并不知道从小培养孩子专注力的重要性,等意识到问题再想改变,却为时已晚。

第二,成为「注意力不集中」的帮凶

其实孩子是会自己培养注意力的,比如认真玩玩具,读绘本的过程,就是在锻炼注意力。

但最怕的就是父母的这种行为:打断!

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不陌生。

孩子正专心玩玩具,大人就直接去问孩子:你在玩什么?我能跟你一起玩吗?

看孩子自己玩得很开心,就赶紧叫人来看,又是拍手又是拍照的。

殊不知这种打断孩子的做法,正在扼杀孩子的注意力。




您好,在我从事教育的10多年里,遇到过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遇到孩子不集中,我就会和家长全面分析孩子不专心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把导致孩子分心的因素清除、规避掉,孩子就能逐渐变得专注。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专注力的课题,给孩子们上过专注力课程,帮助过上百个孩子克服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孩子学习时变得一丝不苟,成绩大幅提升。

今天我就把我多年的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家长。

孩子不专注的原因有很多:睡眠不足身体犯困、课堂内容对孩子来说太难听不懂、内容枯燥无法吸引孩子注意力、孩子调皮坐不住思维太活跃、缺乏时间观念习惯性拖拉磨蹭、缺乏快速完成任务的动力、缺乏专注意识没有深刻认识到专注的好处和意义……

有的孩子同时受到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对孩子的学业是有很大影响的。

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不集中,相当于孩子上一年学,有半年时间是不在学校里的。

老师讲了一本书,有半本书孩子是没有听进脑子里的。

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孩子成绩下滑,学习越来越吃力,越来越跟不上。

而帮助孩子形成专注能力,又非一日之功,家长要有恒心和耐心,结合孩子自身情况,进行专注力培养。

具体如何做,丰非在此给出以下8点建议:

1. 确保孩子身心状况良好。

睡眠不足、身体犯困、生病、情绪不好,有这些状况,孩子就极易走神。

所以家长要制定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确保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2.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练习。

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情10分钟—30分钟,如绘画、书法、弹琴、阅读、拼图、搭积木。

持之以恒锻炼耐力,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逐渐延长孩子的专注时间。

3. 限定任务完成的时间。

在孩子做作业或做一项任务时,结合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和孩子约定让他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孩子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必须集中注意力快速做才行。

比如,通常孩子做数学作业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事实上,只要孩子专注,半个小时就能完成,那家长就可以与孩子约定,要求孩子半个小时完成。

如果能按时完成,就给孩子阅读他喜欢的书,或者一起做孩子喜欢的事,做孩子喜欢的益智游戏,或者奖励孩子周末去野餐、远足或爬山等。

4. 让孩子有时间管理的意识。

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一个时间银行,每个人的时间银行里,每天都存着24小时,当天用完就没了。

可以从24小时里,抽出1小时,同时做1件事,比赛谁做得事情多,谁做得又快又好。

告诉孩子,时间银行里每天存着的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玩耍、休息,只有8小时属于自己,谁能利用好这8小时,做最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谁就是管理时间银行的高手。

可以在家里设立一家虚拟的时间银行,全家人比赛,看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事又多又快又好,帮助孩子赢几次,让孩子慢慢懂得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还可以用讲故事或玩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每天的8小时属于孩子自己,8小时就是孩子的队伍和兵,而孩子就是这些兵的总指挥,孩子要指挥这8个兵做事情。

孩子每在1个小时内保持专注做好了一件事,就是管好了一个兵。

如果8个小时都能专注地做事,就是管好了8个兵,就是最厉害的将军。

家长还可以想其它的办法。

总之,就是要通过孩子能理解的、让孩子感到好玩的游戏和故事,让孩子有意识地去管理自己的时间。

5. 益智游戏训练注意力。

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些物品,给孩子1分钟记忆,接着让孩子闭上眼睛,家长拿走一两件物品,变换其它物品的位置,让孩子睁开眼睛,快速判断桌上少了什么。

这个游戏最好是3人进行,1人操作,2人比赛。不仅可以训练孩子专注记忆的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速记能力。

两幅画找不同。

还可以玩“找不同”的游戏,让孩子用最快的速度找出有几处不同。孩子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才能完成任务。从孩子两三岁时,就多和孩子玩这样的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

类似这样的游戏还有很多,家长平日可以从书籍报刊网络中留意搜集。

6. 环境设置和习惯养成。

平时尽量给孩子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避免打扰孩子的专注力。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专注力,如果父母每天都能集中精力地看书1小时,不受外界打扰,孩子看到,久而久之也能养成这样的习惯。

家庭里每日应该设立阅读时间,在这个时间,每个人都要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读书1小时。每半小时可以休息一次。

7. 培养孩子的专注意识。

编一个关于注意力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每个人都有一座注意力城堡,里面住着一个小天使和一个小魔鬼,小天使是城堡的守门人,负责让你注意力集中。可是有一个小魔鬼总来捣乱,想干扰你的注意力。小天使和小魔鬼每天都有一场战斗,如果小天使打败了魔鬼,你就注意力集中。如果魔鬼打败了天使,你就无法专心。你注意力不集中时,说明魔鬼快把小天使打死了!你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帮助小天使把魔鬼赶出城堡哦!当你连续专注20分钟,说明魔鬼被赶出了城堡。你不专注时,魔鬼就会又偷偷溜进城堡,欺负小天使。你要帮助小天使哦!”

告诉孩子,专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要帮孩子建立做事精益求精的态度。

8.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力。

有的孩子上课不专注,是因为听不懂学不懂,老师讲的知识孩子不明白,像听天书一样,孩子自然就去想其它的了。

所以,想要孩子专注,家长需要课下多下功夫。

带着孩子多阅读,增加词汇量,提高孩子理解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帮助孩子优化学习方法,让孩子能轻松、快速学懂所学内容。

孩子能学明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自然而然地就会专注。

9. 建立纪律意识和集体观念。

对于扰乱课堂纪律的孩子,要帮助孩子学会遵守课堂纪律。

告诉孩子,在集体中做集体学习和任务时,要遵守集体的纪律。

渐渐地帮助孩子明白在哪些场合和环境下,是需要保持安静的。

可以多带孩子去安静的场合,安安静静地做一些事,比如每周都带孩子去图书馆,安安静静地读一会儿书。孩子看到别人都认真学习,自然也会效仿。

10.帮助孩子收心。

有的孩子是因为贪玩,如爱玩电子游戏、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等,孩子整个身心都在玩耍和游戏上,学习的时候也想着游戏,想着玩,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

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该学的时候认真学,该玩的时候尽情玩。

让孩子明白:如果学习的时候想着玩,最终导致玩也玩不成,学也学不好,最后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

让孩子明白:学习时候不认真,就保证不了学习效果。最后还得占用课下时间来补习,得不偿失。与其学习时候心不在焉,不如用最快的时间学好了,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告诉孩子:一共有8个小时,如果你能用3个小时把所有该做的事做好做完,那剩余的5个小时,就可以自由支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妈妈可以陪着你做。但是如果你拖拉磨蹭不专注,所有的时间就都被你浪费掉了,你做完作业就该睡觉了,自己喜欢的事就做不了了。

如果孩子能想明白这些道理,就会去主动地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家长要刻意的锻炼孩子管理时间的能力,管理精力的能力,管理注意力的能力,向时间要效率。 让孩子明白自律之后才有自由。

孩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该如何改善?孩子在各个阶段该读些什么书?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成绩如何提高?关于这些,我会在我公众号里的文章里详细介绍。

我是儿童教育专家,儿童阅读推广人,我为0—15岁孩子推荐3000本书,关注丰非的公众号即可查看书单。




一般来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内心对所做的事压根不喜欢;儿是外部的诱惑实在更大。对一个孩子来说,专注力确实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的学习。如果做任何事情都缺乏专注力,必然影响做事的效率,最终当然会影响做的结果。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1、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开始

孩子的专注力,大都是在玩耍、游戏、运动、户外活动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培养的。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大部分孩子一定能做到全神贯注。而对那些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情,孩子也能做到专注,但前提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注力。

很多家长经常向我抱怨孩子的专注力不够,我往往会反问他们,你家孩子打游戏的时候会开小差吗?“不会呀,打游戏,看电视,只要是他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连吃饭、睡觉都要忘记的”。

特别是小孩子,当他们还没有养成在学习时要集中注意力的习惯的时候,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需要从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开始。当然,父母也不要轻易给孩子就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专注力等这样的负面标签。

2、鼓励孩子坚持到底

学龄前儿童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发展也还不平衡,所以孩子的自制力就比较弱,注意力就可能不够稳定或不易集中,或者即使注意力能集中但时间也不会很长。

即使是孩子愿意做的事情,由于自制力不够或产生畏难情绪,也很有可能半途而废。三分钟热情是小朋友的家常便饭,即使是孩子很喜欢的拼图游戏,有时也会拼到一半,被其他好玩的事情吸引了。因此,我们要尽可能鼓励孩子尽量在坚持完成一件事情以后,再开始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3、不要随意打扰孩子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们首先就需要尊重孩子,当孩子正聚精会神地做着一件对他来说很重要或很好玩的事情时,请打人不要随意打扰他;当孩子说话时语言不连贯甚至表达不清时,请打人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当孩子不愿意接受你为他强行安排的事情时,请让他先做完自己喜欢的事。特别是孩子正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尽量不去打扰,不要打断孩子的思路,更不要把这种全神贯注的学习氛围给破坏。

4、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陈鹤琴先生曾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但是习惯不是一样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论学习还是工作,往往都能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同样应该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

就拿学习来说,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应该允许孩子一个时间段同时做两件事情,比如,一边看书一边听歌,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

(图片选自网络)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存在这几个问题

孩子很聪明

“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学习,他要是好好学,成绩肯定不会差”

“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用心,认真起来绝对考第一”

·····

这些话很多家长都不会陌生吧,很多家长说过,很多老师也和你说吧,很多朋友也会这样说吧。

这些话,你可能理解错了,他们可能是觉得孩子没有别的优点了,但是要夸孩子,所以只能这样说了。

还有就是现在的“赏识教育”,被家长理解错了,不是一直夸孩子,特别是夸孩子聪明,其实是害孩子的,这样一直夸下去,孩子会觉得自己很聪明,不用用心去学就可以了,起不到好的作用。

教育孩子,需要的是看到孩子的进步,肯定孩子的努力,夸奖孩子取得的成绩,引导孩子继续前进。

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哪些表现呢?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先排除孩子身体不舒服的原因,看孩子是不喜欢这个课程,听不懂,被老师吵了,同学间闹矛盾了,前一天没有休息好、家里买了新玩具等着回去玩·····这些都可以引起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找到原因就好解决了。

2.晚上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

这样的孩子有点多,白天在学校一天了,晚上回来了想先玩一会再开始写作业,或者写作业的时候东张西望,都可以理解。

和孩子说好,在写作业前,把该办的事情办完,玩具拿离书桌,也可以规定晚上十点必须上床睡觉,写作业时间自由支配,前替是十点必须上床睡觉。

学习中遇到问题,家长及时帮助解决,不留问题。

如何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不是必须的去买那些提升专注力的书,我更建议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1.舒尔特方格

在5*5的方格上,随意写出1~25的数字,让孩子快速按顺序找出。

随意写一些数字,让孩子快速找出最大或者最小的数字;

随意写25个字、词,让孩子快速找出某个字或者词

·····很多种玩法,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2.正反话

说“伸左手”让孩子“伸右手”,说“向前一步”让孩子“向后一步”,提前设定好规则,可以全家一块玩,效果更好。

3.听书记数

给孩子读一段书或者让孩子看一段书,让孩子找出里面某个字或者词出现的次数。

4.适当鼓励

每个年龄段孩子的专注力集中的时间段长短是不一样,只要孩子这次比上次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点,就要有适当的鼓励,让孩子更有激情。

需要说明的是专注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




我曾经在北京做过一段时间的STEAM教育机构(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交融教育),有个小男孩8岁,念国际学校,家住附近,家里保姆阿姨送来体验。


接待的第一天,阿姨就给我讲:“我们家小江特别聪明,学什么都快,幼儿园在美国读过一段时间。他对喜欢的老师可好了,主动帮忙捶捶背,收拾讲座,安放椅子,特别小绅士。但是他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容易半途而废。课堂上碰到不感兴趣的,就撑着脑袋望着你,啥也不做,老师叫他也不理。”


那时正好有全体系的课程体验,包括魔方、scratch编程小车、乐高、儿童木工(用安全机床,而非纯手作)、科幻画等等,带着小江全尝试了一遍。

像木工项目,虽然是儿童安全机床,但是电器总有一定危险性,千万不能去挑战它的安全性。课堂上进行安全讲解和示范时,发现小江偶有走神,就得赶紧提醒。后来他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忽略了,导师再重复提醒时,他明显就能注意了。

后来我发现他动作神情都开始不耐烦时,想想应该是此时手部小肌肉乏了,难以精准控制机床,但孩子的好胜心同时又兴起了,想着非得把手上的作品完成不可,所以毛毛糙糙。所以表现得极差。这时就立马叫停,强行要求他休息放松后,调整好了再重新开始。后来小江自己主动多上了几次木工课,再看他的操作时,就能发现他的注意力就有了明显提高。

带着问题去观察

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然而,他们大多时候都是无意观察,有着观察不细致的毛病。作为家长或老师,要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样能够明显提高注意力,也让他们的观察更有成就感。

混合专注力训练

像我列举的木工这样的科技项目都需要充分调动孩子的注意力,属于混合专注力的训练,要把眼睛看、耳朵听和做运动结合起来,注意力稍微不集中就容易乱套。你可以再找找类似的亲子项目,来试试看。

首先选择的项目要有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次要从简单开始循序渐进,老师或家长不断边示范边让孩子模仿,还要不停地要求他做出反馈。在他精力开始较大范围涣散的时候,及时叫停,短暂休息放松一会再继续。若是他在这个过程能保持一段持久的专注,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他这种适宜的行为。

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多用爱和耐心,陪ta一起成长吧。

关于HandyKid

HandyKid专注面向家庭的STEAM教育(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交融教育),为家长提供丰富的STEAM教育咨询、项目指南,未来还会提供订阅式STEAM玩具包。如果您认可STEAM教育,希望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发散思维,愿意用心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请关注我们。




猪猪真探社为你探索最真实的生活之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要从以下三点来着手。是否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

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还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你可以试着平时细心观察一下你的孩子,是不是在做某些 他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注意力可以长时间的持续,并且你同时还要弄明白,为什么孩子对某些方面无法集中注意力!既然你的孩子很聪明是不是他从其他地方获取了大量的信息,让你感觉孩子很聪明什么都懂!其实他自己获取知识的地方就是他所感兴趣的地方。

给予孩子足够的重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无时无刻的想被关注的感觉,因为只有自己被关注了,他才觉得有安全感,他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只要他注意力不集中,你就会特别关注他,那么他就会形成一个这样的逻辑只要自己不去专注一件事情父母就会特别的关注自己。这就和小孩子只要想要一个什么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哭泣,不是因为他真的难过,是因为这样会引起你的注意最后满足他的要求。我记得小时有家小孩特别爱哭,有次他自己在路上跑的时候不小心自己摔倒了,膝盖都出血了他一下子大哭起来,可是附件并没有人理他,没过几秒钟,他瞟了瞟周围没人注意他,他就拍拍身上的灰就不哭了。

循序渐进,多给予鼓励。在生活中,假如孩子做了一件事情很不错,你可以多鼓励他,这样他就会感觉自己被重视从而会刻意的培养自己的这些习惯。例如,他今天自己一个人独自看书达到了20分钟,那么你就可以鼓励他一下,并且同时对他发出一种期望,我觉得你下次一定可以坚持的更久!一步步的提高他对学习的专注力。我们可以先从孩子喜欢的方面着手,例如他喜欢恐龙,那么我们就可以给他买关于恐龙的书籍让他阅读,长期以往的锻炼是可以显著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的。而不是你觉得唐诗宋词好强行让他读,这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抗拒学习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

猪猪真探社,记得关注哟!




专注力也称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专注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是特殊人物才具备的,只要经过定期集中训练都将能够获得这样的能力。在孩子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专注力都将会是影响孩子优异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们先天都有个体差异,对事情的专注程度都不一样,爸爸妈妈们无需担忧,只要后天注意对孩子们进行有意识的训练,那么孩子在这一方面都会有很大改变。

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2岁宝宝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度大约为7分钟,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6、7岁约为15-20分钟。可见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本来就不是很长,再加没兴趣,那就更不用谈让孩子去做了。

那究竟如何判断自己孩子的专注力到何种程度呢?

玩具测试——把孩子置于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空间,只给他一种玩具,观察他在玩玩具时的反应,如果他能够持续地一直玩,而且平时生活中对大多数的事情也能够专心,就代表着他拥有很优良的专注力。如果,他不到3分钟就表现出厌倦、烦躁的情绪,就说明他的专注力不够。

专注力应该靠什么来训练呢?介绍一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

1、平衡能力训练:

1)单脚站立:每天2~3次,每次30秒;熟练后,尝试闭着眼睛单脚站立,每天2~3次,每次30秒;(练习时可以让孩子练数数哦!)

2)跑步刹车:在跑步过程中随时喊停,让孩子及时刹车,速度由慢到快的训练;

3)顶书走线:可以从走直线到圆圈,睁眼到闭眼的训练;

4)端水:端一碗满水练习快速走路;

5)荡秋千:感受重心的变化有助于提高孩子对平衡感以及重心重力的敏锐感觉;

6)旋转:让孩子感受眩晕的乐趣,速度由慢到快;


2、协调能力训练:

1)跑:模仿飞的动作跑步,可以退着跑,侧身跑;

2)抛气球:将气球向上抛,当球快要落下时再拍向天空,使气球不着地;气球由大到小,数量由少到多;

3)跳:立定跳高,立定跳远;

4)投掷:投准训练;投远训练;

5)抛接球:亲子活动;

6)跳绳:

7)拍球:


3、听觉能力训练:

1)听音辨别:在空旷的地上,可以蒙上孩子的眼睛,家长通过拍手或摇铃等发出各种声音,让孩子追踪声音。但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2)听后模仿:有节奏的敲打,可以让孩子模仿;

3)听故事讲故事: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让孩子描述出来;

4)听中找错:比如:小狗、小鸡、桌子、老虎......

5)传话:一家三口互相传话,让孩子尽量说的全面;

6)做反动作:“大西瓜、小西瓜”的游戏;

7)听数说数:家长念“357”,孩子回答“753”,可以长一点;


4、视觉能力训练:

1)走迷宫:给孩子找大量的走迷宫的练习,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找不同:这个电脑上很多下载,可以让孩子玩哦;

3)找数字或汉字:

例:888888888888883888388888838888883共( )个3;

255525552555552555555255555255555共( )个2;

人人人入入人入人入入入入人人人入入入人人共( )个入;

4)涂颜色:拿两幅画,一副有色,一副没有,让孩子对应涂颜色;

5)盯视:让孩子盯住一个固定的点看一分钟;

6)追视:看钟摆,打羽毛球、打乒乓球;

7)看物记忆:在桌子上放一些物体,让孩子看一分钟,然后说出有什么物体;

8)拼图:

9)捡豆:要求用筷子把豆子一粒一粒的加到另一个空碗去;

10)找花生:让孩子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花生,然后放入一堆花生中,再把它找出来,也可以是找糖果;

11)搭积木;

12)手影游戏。

更多专家说、明星家、海外育儿关注“父母网”公众号,

以及网站:http://www.fumu.com/,得到更多你想要的答案。




孩子反应很快,但是注意力不足,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孩子中普遍存在。

主要原因还是孩子接触的信息很多,但是因为注意力经常被打断,所以无法长时间在一件事情上高度集中注意力。


这也就是很多家长觉得,我的孩子好像很聪明,似乎知道的东西很多,但是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现在的家庭,能够提供的信息源太多了,玩具各式各样,电视机,手机。这些刺激很强的产品,能够轻易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虽然说,孩子似乎掌握了很多知识,能够说出很多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碎片化比较严重。同时,因为没有接受一些比较简单的,抽象的刺激,孩子的自控力就比较的容易发育不足。


典型的表现就是孩子对于字符类的知识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识字,写数学都会出现走神现象。毕竟,看电视,玩手机太轻易地让孩子获得感官上的满足。而看书,写书面作业,相对来说枯燥很多。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减少电视和游戏的刺激是必要的。有很多专家推荐孩子小时候要多玩些户外活动,比如沙子和水之类的天然的玩具。这个提法是有道理的,一方面简单,另外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同时还能让孩子的心集中在比较简单的事物上面。

最后还想说一点,低年级的时候,时不时走神是正常现象,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我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因为惦记着周末放假,上课经常问老师,结果被老师敲脑门批评过。


如果想让孩子静得下心,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平时不要轻易地打断正在玩的孩子。如果孩子能够聚精会神的玩半小时,一小时,那么注意力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观察到孩子玩几分钟就左顾右盼,那么往往就是平时大人介入太多了,导致孩子一直在寻求外界的关注。

对于小学习惯的早期培养,也会影响到孩子一开始的适应课堂学习的能力。一般,经过一两年的培养,大部分孩子都是能够适应课堂的学习。如果部分孩子还是不能很好的适应,一般是因为情绪化的问题,即孩子跟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当然,还有一部分是理解力问题。


总之,如果发现了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首先要观察家庭教育中是否有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其次是看是否是情绪问题,理解力问题。通过跟孩子谈心,帮助孩子增长知识,提高理解力,一般都是能够很好的化解这些问题。


我是翼翔老师,欢迎在留言区讨论交流。




根据题主描述,孩子还处于幼儿园期间,这时候一般是以游戏为主,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会比较短,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坐下来进行枯燥的学习等事情,一般不会超过20分钟。随着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家长注意训练,会逐渐养成更好的专注习惯。

但是现在出现这样“写几个字写好几个小时”,确实得重视慢慢引导训练。

注意力是孩子将心理活动持续集中某件事物上,并且不被外界干扰的能力。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不明白的事情自控能力弱,容易走神;对一件事注意的稳定性低,容易三心二意;注意力的紧张度不够,无法深入投入,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吸引。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先天的病理性原因,但更多的是后天形成的习惯没有养成,或者周围的环境容易造成分心。

下面主要从后天习惯和环境的角度聊聊怎样培养孩子专注力。

如何培养专注力

要培养孩子专注做事的习惯,应该结合孩子的年龄和兴趣,以符合孩子心理特点——即对孩子有吸引力的方式着手培养: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学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个任务。

比如幼儿园大班、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一般只能集中10-20分钟,三、四年级半小时左右,五、六年级40分钟以上。家长从小,可以根据孩子可以集中的时间长度,规定他们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如果孩子完成了,要给孩子一定的鼓励,比如奖励一个亲吻、抚摸、表扬等。并让孩子休息10分钟,继续完成另一个小任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延长完成任务的时间。

2、平时多鼓励,不要干扰孩子做ta感兴趣的事情。

比如,幼儿喜欢做游戏、玩水、玩泥巴或者观察小动物,有时候可能持续几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家长不要中途干扰孩子,比如喂水、叫吃饭,或者拉着ta去干别的,而应该让孩子投入的做完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就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做完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我真佩服你,能这么长时间专注的做一件事情。你是怎么做到的?”孩子会很乐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以后会有意识的将这种注意力专注的心理过程迁移到其他事情中。

3、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父母要少训斥和唠叨。

父母看见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会生气,唠叨训斥孩子,这只会引起孩子对相应事情的反感和紧张害怕。

孩子应该借助“时间管理工具”——比如计划表、计时器、奖励贴纸等方式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按计划主动完成事情,慢慢养成自主管理时间的习惯。

4、父母自己做好榜样,并营造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我一个前同事总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写作业拖拉,成绩不好,老被老师叫去批评。而这位妈妈自己就是一个在单位出名的拖拉散漫的人,领导也常批评她完成任务完成慢、质量差,影响整体项目进度,而她还抱怨自己常常加班到深夜。在公司,她几乎不会集中精力紧张的完成任何一件事,再紧急的任务都会一边工作一边干点别的,比如,有人和经过的同事聊几句,突然想起一件事和朋友打个电话,或时不时去洗个水果,或者找个文件(她的桌面很乱,找东西也很费时间)。所以,这个孩子的不专注与妈妈自己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父母自己做好榜样之外,还要营造利于专注的环境,比如孩子有专门的看书学习的空间,里面不要有各种玩具、零食之类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最好也学习或工作,尽量保持安静,而不是自己坐在旁边看电视或大声说话。

5、阅读,尤其是大声朗读是一个训练注意力集中的好方法

阅读能让孩子一段时间持续投入在书本上,尤其大声朗读调动了眼、耳、口等五官与脑协调运作,需要注意力非常集中才能很好的完成(不丢字、不落字且有情感)。所以,每天要有阅读时间,最好有10、20分钟左右的朗读时间。

按照以上方法加以训练,孩子会逐渐养成专注的习惯。



欢迎关注“嘉妈Jane说”: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北师大应用心理硕士,美国正面管教讲师,亲子阅读金牌导师,专注家庭教育。欢迎您来交流儿童心理、亲子育儿、家庭关系等家庭教育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注意力   专注   孩子   目的   听觉   家长   事情   父母   习惯   过程   能力   老师   小时   时间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