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迷恋游戏,父亲数次教育无果后,动粗算家暴吗?

对孩子动粗算家暴,只要你动手打了孩子 都算家庭暴力,但大部分情况下,只要你没有被起诉一般不会因为家暴被处罚,除非家暴过重带来严重的伤害,你儿子或家人报警。孩子沉迷游戏的确是令家长头疼的问题,但作为家长还是应该尽量用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指引孩子不玩或者少玩游戏。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作为我国首部反家暴法,该法共六章38条,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指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成员间的精神侵害也纳入到了家庭暴力的范畴。就是说,就算你不动手打儿子,但通过恐吓,谩骂等方式,让孩子受精神上的创伤,也属于家暴。

那么孩子沉迷游戏应该怎么办?

社会网络如此发达,孩子们完全跟游戏隔离也是很难的,只能尽量去引导孩子少玩游戏,我从个人经历来分享一下经验。

孩子如果还没上幼儿园,那父母要做的就是多赔孩子玩,如果父母没时间陪, 也应该给孩子创造玩的空间,比如购买一些益智玩具,画画,看漫画书之类的。

如果孩子已经上小学了,那么父母最好不要给孩子买手机,实在需要联系可以买儿童手表,或者手机设置防沉迷,使用时间等。另外在课余时间也跟孩子多一些沟通,一起看看动画片,周末出去旅游,一起动手做手工之类的都可以。

如果孩子已经上中学了,那么孩子更难看管了,就算父母不给手机,孩子可能也有自己的零花钱偷偷买手机,偷偷在房间或学校宿舍玩,那么父母基本毫无招架之力,劝说无用,家暴更不对,说实话几乎没什么办法了,只能多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赚钱的不容易 ,可能会让孩子良心发现,好好读书,或者想一下激励法,让孩子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现在的电子产品类型多样,电脑,手机,平板,电子手表等都是孩子平时可以接触到的。

就像我家里,儿子马上10岁了,现在读小学4年级。因为学校离所住小区近,也就隔了1条马路的距离,所以和儿子商量后,他决定自己上下学,我们不再接送。但是却会担心他的安全问题,就买了一款电话手表进行定位,随时都能了解到孩子的行程。

就是因为这款电话手表,以前学习习惯挺好的儿子,自从有了手表后就开始迷上了里面的游戏。总是想着能多玩一会手表,学习有时就会拖进度,老师也反应过相关的问题。

于是我们夫妻两人就和孩子谈心,先让他自己谈谈对游戏的看法,为什么喜欢玩游戏?

通过交谈发现,孩子目前好奇心很重。觉得游戏是一种满足好奇心的方式,而且在玩游戏时,也能让自己很放松,喜欢处在一个人的世界。

我们自己也进行反思,在自己工作忙碌完成后,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周末也是喜欢在家里刷手机进行自我放松。

后来我们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平时下班后会第一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他聊聊在学校发生的趣事。周末也是尽量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处去转转,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也能起到一个放松,减少孩子接触手表的时间。慢慢的,孩子只是将手表作为一个联系我们的工具,将重心回到了学习上面。

其实楼主所问,父亲数次教育后,动粗算家暴吗?

那肯定算的啊。

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迷恋游戏?

是陪伴的时间少了,让孩子感到孤独?

还是学习压力大,自我放松,最后沉迷在游戏世界当中?

或者是孩子目前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和家长对着干?

一味的粗暴管理,并不利于孩子身心的成长。需要父母自己的反思。

很多家长会说:我在外面累死累活的工作,就是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可是自己有没有反思过,自己在给孩子创造条件的时候,真的了解孩子目前阶段需要的是什么吗?他们为什么会迷恋游戏?

不能觉得自己是父母就站在道德的最高点去评判孩子做的不好,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环境,是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的。




动粗不是,断网算。




算啊!所以我们要考虑和讨论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应不应该使用家暴的问题。




动粗就是家暴,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不过还是希望你选择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儿子   家庭暴力   游戏   好奇心   手表   平时   父亲   家长   周末   父母   条件   方式   孩子   时间   喜欢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