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的训练让尹鸿博累病了,而蒿俊闵却感觉梦回沙尔克04,这说明什么?

李铁成名的原因是跑不死,满场奔跑四处拦截,一方面说明李铁当年训练强度挺高的,另一方面说明李铁的耐力挺好,可能天生就适合长跑。李铁自身的成长经历无疑会暗示自己,足球场上就是要不停地奔跑,跑不动是训练强度不够造成的。

这个想法不稀奇,甲A联赛期间,我们不是也搞过12分钟跑达标测试?

一些著名的球员曾因12分钟跑不达标而不能参加联赛,以至于有人质疑一刀切的方式是否符合足球规律,比如前锋队员比赛时需要反复折返冲刺跑,其短距离冲刺能力、变向能力尤为重要;后腰队员需要四处扫荡拦截,其长途奔跑能力要更突出才好,训练强度高对提升体能有帮助,但不同位置需要不同的能力,用同一标准的训练强度要求所有队员,这个值得商榷。

比如尹鸿博就那么个身体条件,在征召他入队时就该想到他的体能情况,感觉差就不用他,征召了就要清楚他的长处和短板。当年,彭氏兄弟是中国男足的中场大师,彭氏兄弟的体能状况也不怎么好,但不影响彭伟国坐稳中场位置。这个事很复杂,不会因为谁成为国脚,短期提高训练强度就会让其体能质变,要考虑其成为国脚的原因是什么,而不是考虑短期集训会让某国脚质变。

一旦训练过火,损兵折将更不合算。有人会说,不加大训练强度输得更惨,这就好比一个上课不听讲的成绩差生参加高考,你逼他考前一个月不睡觉强化学习,他就能考出好成绩吗?输球是技战术水平差造成的,国足是捏合已成形队员集体发扬长处的团队组织,而不是回炉重塑体能的训练营。

联赛中断,国脚缺乏连续的比赛刺激,身体按照比赛周期紧绷的状态松懈下来,这其实不利于备战正赛。训练是按部就班的练习,是固定的套路,是死板的模式,迥然有异于比赛场上的瞬息万变,枯燥无聊的训练让队员再受伤,矬子里挑的大个又会少一个可用人员,这得不偿失。

至于说蒿俊闵梦回沙尔克04,这个看看蒿俊闵的状态就知道了,勉强扛得住半场的体能,何谈梦回沙尔克04?




谢邀:李铁在历史上称:跑不死的李铁。可见李大帅的奔跑能力是很强的。如今李大帅训练队员在场上奔跑也是立杆见影的。通过前两场比赛可以看出来队员在场上90分钟的比赛全都在拼命奔跑,而且全部汗流浃背,虽然两场比赛全部输掉,但全体勇士毫不气馁仍然坚持满场拼命奔跑,他们坚持全场90分钟的奔跑,他们为了比赛的顺利进行,没有一人倒地不起,他们为了中国足球兴起,为了杀进世界杯,他们流尽了最后一滴汗!他们虽败犹荣!向李家军致敬!




这说明国内球员太短练!这么练就对了。国内联赛如果再这么搞低强度的训练,建议解散得了。当年德罗巴说在申花训练一上午,连点汗都出不了,就这个原因。其实我也不了解,如果球队加强训练,明明可以在比赛踢出高节奏比赛,不但赏心悦目,更能实现比赛胜利目标。那为什么中超球队从所谓的豪门到弱队都没有这般强度的训练呢?为何呢?难不成大家都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在踢球?俱乐部层面也无外乎拿着踢球装装门面给当地政府看看罢了?总之,一切的一切看上去更像是形式主义。与足球这个事业似乎完全没什么关系!这也就认证了为什么国足近期比赛,只能看见韦世豪一个本土球员十分积极的参与比赛,因为这小子性格够艮,不懂圆滑事故,只想在赛场上取得胜利。足球,还是得纯粹一点,夹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也就不配踢足球了




现中国足球队是在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准备期,不是蒿俊闵德国沙尔克04俱乐部备战德国足球国家甲级联赛准备,蒿俊闵拿在德国沙尓克04俱乐部经历,对照中国足球队世界杯预选赛准备工作有点装腔卖弄,德国沙尔克俱乐部也没有在阿联酋40度气温下,准备过德国甲级联赛,中国球员身体结构能和欧洲人对比吗,尹搏宏也不是缺练,肯定李铁训练手段有些人不适应,刚踢完日本队过去一周,应该逐步循序渐进上量,不能急于求成非要球员必须达到什么强度,取得什么训练效果,这是强努磨盘累死驴,现在中国足球队世界杯预选赛路程,刚踢完二场比赛,需要是有针对性的训练,模仿比赛对手对中国足球队克制策略,怎么用最好人员组织克敌制胜,而不是上量,足球比赛需要是技战术发掉了,充分调动每个位置球员,发挥球员最大潜力,调整如神,指挥如山,每个细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让比赛顺的你的构思发展,这就是对球员掌控,而不是蒿俊闵认识那祥,中国足球队和德国沙尔克04训练手段天然区别,你是和欧洲人训练比赛,这是中国足球队中国人,不要拿你的眼光去比愉中国球员,人和人能力也有大小,不能一视同仁,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训练强度要因人而异,一味的增加训练量,能增加体能和技战术实力吗,李铁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差,米卢的快乐足球,一样能打这进世界杯,这届国足输就输在教练上,实力球员只要能上场,还是有希望




1.中国球员的训练量确实不够

2.中国联赛的水平确实很低

3.我们离职业化差距还是很大

4.我们对足球的认识水平还有很大的偏差

5.国内的足球环境确实需要改善

6.我国的现在话还远没有完成

7.足球从娃娃抓起的铁律一直没有坚持好

8.球队球员的素养远远不足

9.中国足协一直在拔苗助长

10.足球氛围太安逸,挣钱太多,偏离了正常轨道。




说明什么?

说明李铁指导找准了问题的本质,看到了国足队员需要什么,欠缺什么,看到了国际足球未来发展离不开什么。国足队员就是缺练,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训练是好事情,说明了李指导的真实水平。

足球不管什么流派,什么技术都是需要充足的体能做保证的。没有体能你什么都不是。当年在亚洲风光无限的大炮到了英国不也铩羽而归,跑不死的李指导和孙天才以及范大帅倒是混的有模有样的,这应该会说明一些问题了,明白人应该看懂了。

80年代,我们国家的经济没有现在发达,国足队员的伙食也没有现在的好,为什么那个时候国足的水平还能在亚洲保持一流,战胜邻居都是常事,说明了什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再去看看现在各国联赛每场比赛队员的跑动距离,每场的净比赛时间,国足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没有体能,就算有再好的技术有用吗?先上场,也只能踢60分钟,剩下的时间也是完犊子;后上场,其他队员没了体能跑不起来,剩下你自己技术独舞,没有配合,没有传球,没有接应,有用吗?能赢吗?

有球训练练体能,无球训练练体能,体能加技术才等于一个好的足球运动员,当然品德更重要。




足球不是这样练的,而且人的体能是有极限的,试想一个成年人谁能在场上不停跑动90分钟?足球场上最重要的是科学的跑动,就是指有效跑动。有效跑动的是基础是教练战术路线,场上队员即每一次跑动完成一次有效战术进攻和防守,如果教练战术水平差球员在场上进攻和防守就会变成无效跑动,造成毫无目的瞎跑和乱跑空耗体力,李铁这种单纯追求体能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他的技战术水平不足。




活久见,职业球员练累病了,只能说明平时职业素养不够,练少了。一到大赛就打摆子,成绩越来越差已经成了国足很尴尬的问题,看来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一群心里只有钱的大爷怎么可能为出成绩、团队荣誉平时自发练习?

窥一斑见全貌,中国足球能混到今天这份上绝不是偶然。照此下去有一天成为亚洲末流为时不远了。

练病了这事对于职业球员来说就是一个大笑话,不值得同情。你挣的就是这钱,如同战时士兵:平时不流汗,上战场只能流血,没得余地。

一句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李铁更应该练下去,练病连累那是活该!




国足应该交给马加特练,力量和体能是国足最弱的,有了体能才能谈战术,还有执行。韩国当年就是从体能开始的,日本也不是一开始就天天这个战术那个战术。先跑起来,跑得过别人。能上的去,能下的来,这是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球员   德国   场上   俱乐部   体能   中国   战术   强度   队员   联赛   当年   水平   能力   感觉   足球   中国足球队   体育   尹鸿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