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为什么叫酱酒?

酱香酒产生的香味有些类似于贵州人发酵豆食粑(一种可口下饭的团状豆粑),所以贵州茅台做酒的前辈就把这种香味取名酱香味。

酱香白酒生产周期五年,工绪繁多,纯粮手工酿造,三大主体香(酱香,醇甜,窖底)按一定比例汇合,其勾调技艺成熟稳定,深受高端人士喜爱,主要产地在贵州茅台和美酒河沿岸一带。





地瓜烧兑点东北大酱,酒香带点酱的香,简称“酱香”,也称“酱酒”。

一般白酒兑点酱油,也可以充当“酱酒”。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酱香酒,并非自古有之,酱香酒的起源及成因还需慢慢道来。

最初的白酒,是一个极大的范畴,并没有如今十二大香型的细分,市场上售卖的种种白酒虽品牌名称不同,但统称为白酒。酱酒香型是由茅台酒厂的终生名誉厂长、一代酱酒勾调大师李兴发首次提出,并发现三种酱香典型体,分别为它们取名。酱香味道好,口感幽雅细腻的称为“酱香”;用窖底酒醅酿烤,有突出窖泥香味的称为“窖底”;香味不及酱香型但味道醇甜协调的称为“醇甜”。由此,酱香酒开启了传奇之路。

1965年下半年,轻工部在山西召开的茅台酒试点论证会上正式肯定了酱酒三种典型体的确立和酱香型的命名。三种香型的确定,为酱酒实现质量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中国酱酒的香味和工艺的标准化、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香型的概念也是在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时才进入公众视野,在没有香型概念之前,前两届国家评酒会依靠专家的感官来评比,严格意义上并不公平,因为有些酒香气足,有些酒入口甜,还有些酒回味香。准确的讲,白酒香型真正的确立是在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在会上我国首次对中国白酒的香型进行了定义,具体分出了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以兼香型为代表的其它香型这五种基本香型,即酱香型得以正式确立。

酱香酒确立之后,2011年7月,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由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贵州茅台酒厂(茅台集团)、习酒(茅台集团)、四川郎酒及山东云门春酒业联合起草的《酱香型白酒》(GB/T26760-2011),该标准分别从产品分类、产品分级,以及技术要求对广义的酱香型白酒进行定义,并于当年12月1日起实施, 是现行通用的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

随着中国白酒的不断发展,香型也逐渐形成并细分为现今的十二种香型,酱香酒也成为酱、浓、清白酒三大香型之一,酱香酒的代表主要由茅台、郎酒、习酒、云门春等。

关于酱香酒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即酱香型白酒的起源鼻祖——枸酱酒。据传,远古时赤水河畔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于酿酒,时间上比杜康还早。更为确切的是《史记》记载,在汉朝,今仁怀一带已有了“枸酱酒”,可以说是酱香型白酒的雏形。

公元前135年(西汉建元6年),汉武帝刘彻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今广州),在南越王的宴席上,唐蒙尝到了今仁怀一带产的酒——枸酱酒。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绕道鳛部(也称鳛国),即现在的仁怀一带,取枸酱酒献给武帝,武帝饮后,觉得甘美异常,赞其“甘美之”。到公元前130年,(西汉元光5年),唐蒙奉旨赴夜郎国,由于枸酱酒的缘故,竟改道出符关(今四川省合江县南),沿赤水河而上奔鳛部而来。可以说早在汉朝,茅台镇的“茅台枸酱酒”就很有名,并深受汉武帝的赞赏。

酱香酒的普及,应该感谢茅台,是茅台热催熟了酱香市场,带动了贵州白酒的发展,让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酱香,尝试酱香,喜欢酱香。

作者夏雨,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




酱酒即酱香型白酒,之所以叫酱香酒,并不只是因为有酱味。

传说:西汉时期,使臣唐蒙出使南越,途经鳛国(今仁怀),品尝到当地出产的枸酱酒觉得非常不错。遂特意在回程时带了不少进献给汉武帝,汉武帝饮后觉得甘美异常,大赞此酒“甘美之”。

西汉时期枸酱酒其实是仁怀当地的一种古名称做“枸”的山野水果——拐枣捣碎发酵而成。

到了唐宋时期,农业发达,当地有了丰足的粮食,已经开始使用蒸馏技术酿酒,酿酒业得到极大发展。至清乾隆年间,作为川盐入黔的重要港口,茅台镇成为商埠中心。

一些盐商因为喝惯了汾酒,路途遥远不便携带酒水,就从杏花村雇佣了汾酒酿酒师傅来茅台镇自酿美酒。汾酒酿造技术的融入促使茅台镇白酒酿造工艺趋于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命名:1965年,“酱酒之父”李兴发发现并命名了茅台酒“酱香、醇甜、窖底”三种典型体。同年,轻工部正式肯定了茅台酒三种典型体的确定及酱香型的命名。

1979年,全国第三次评酒会上将白酒划分为“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其他香”五种香型。

至此,酱香型白酒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我非常喜欢酱香型白酒,好喝,会喝,喝好。哈哈哈哈!




因为酱香白酒醇厚甜香,回味悠长,空杯留香,令人回味无穷。主要产地在四川,它是由酱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兑而成的,口味柔和又不上头,近几年卖得也可以,我爸就比较喜欢喝郎酒




酱香白酒我的理解是经过长时间天然发酵的酒,没有杂质,那个酒香味是用酒精勾兑的酒无法比拟的,比如茅台、郎酒,这两个高端酒都是,这两个酒都来自赤水河畔,那里的环境也很独特,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感谢邀请。

酱酒叫酱酒的缘由如下:

酱酒的历史

酱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史记》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枸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称赞,并留下了“唐蒙饮枸酱而使夜郎”的传说。其中的“枸酱”指的就是酱酒较早期的雏形。

酱香型白酒名字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振兴酿酒工业,轻工业部1952年举办了首届评酒会。但由于当时对酿酒没有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只能根据“品德优良”、“广受好评”、“历史悠久”等条件来评选名酒。

到了第三届全国评酒会(1979年)的时候,按照糖化发酵剂和将白酒分为5种香型: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它香型,不属于前4种香型的白酒都统称为其它香型。中国白酒从此开始有了香型的划分,并且确立了各香型的风格特点。

因此一个“酱”字穿越了千年来到现在终于和“酒”结合在了一起。

酱酒

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是中国白酒的香型之一。得益于独特的酿酒环境,采用传统工艺,长期贮藏,科学勾兑,精心酿制而成。以贵州茅台酒、习酒、国台、钓鱼台等为代表,具有酱香突出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酒体醇厚、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等特点。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不同意见。

获取更多、更专业、更有趣的高端烈酒相关资讯,请点击@老酒之家 关注老酒之家头条号。




什么是酱香型白酒、什么是浓香型白酒、什么是清香型白酒等等。今天酒姐再给大家介绍一下白酒香型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家彻底弄清白酒的香型到底是什么。

一、什么是白酒香型?

在1965年以前酒是不分香型的,那个时候品鉴白酒是根据酒的色、香、味来品鉴的。白酒开始有香型之分是在1965年,那年在四川的泸州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名酒技术协作会。

当时茅台酒的代表在会上宣读了一篇《我们是如何勾酒》的文章,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从此开启了中国白酒的香型分类时代。1979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首次把酒以香型分类,从此以香型区分酒的类别成为惯例。

讲完了历史原因,来讲讲技术原因。白酒里,酒精和水占了98%,剩下的2%就是那些微量物质,它们正是白酒风味物质的来源。它们含量和比例的不同,带来了浓香、酱香、清香等香型的区分,也带来了酸、甜、苦、辣等不同的口感。简单来说就是酿制工艺不一样,导致微量物质在酒里的占比和含量不一样,所以才出现了不同香型。下面给大家列举几个主要的原因,帮助大家去理解。

①接种剂不一样:茅台酒用的是高温曲、汾酒用的是低温曲、泸州老窖用的是中温曲。

②发酵容器不一样:茅台酒的发酵容器是石窖、汾酒的发酵容器是地缸、泸州老窖的发酵容器是泥窖。

③酿造工艺不一样:茅台酒的酿制工艺讲究:四高一长、汾酒的酿制工艺讲究:一清到底。

④气候条件不一样:因为每个地方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导致相同的酿酒微生物在代谢时会出现差异。这就是茅台酒出了茅台镇就无法酿出来的原因。

二、白酒代表香型

目前,在白酒中的香型有10多种,但是最主要的和最基础的香型只有四种,分别是: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这四种香型的白酒香型成熟、趋于标准化和定型化。

除了这四种基础香型之外还有什么米香型、鼓香型、馥郁香型等等,这些香型都是在前面四种基础香型上进行工艺糅合、创新衍生出来的。

另外,还有一些白酒自身的口感、香气、工艺等等和已经定型的香型酒有很大的区别。而自己的风味又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其香型名称,比如:董酒-董香型、西凤酒-凤香型等等。




因有一种类似豆类发酵时的酱香味而故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南越   仁怀   泸州   茅台酒   香型   甘美   酒香   汉武帝   贵州   茅台   酒会   白酒   中国   香味   工艺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