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成立以后,为何省会设在福州,而不是强悍的厦门?

这个问题,其实根本原因在于,福建省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省,表面上是一个省,事实上是1+N个省的存在,福州是用来管控地理现实的福建省,而厦门是用来管控影响整个闽南语族群,包括泉州、漳州、台湾省以及海外东南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人,海外华侨分两拨,第一大是粤语族群,第二大是闽南语族群,从明末清初开始闽南人出海基本都是通过厦门港。福州和厦门,在福建省是有各自的分工和影响作用,功能各有侧重,又互相不能替代,福州是从古至今闽地的行政中心,厦门不太可能接替福州省会这个历史传统,但福州也很难有地缘语系的优势去影响闽南语族群这个中国海外第二大方言语系族群。其实,产生这些个许许多多奇特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是鸦片战争这个干扰因素,打乱了中国原有几千年来大陆文明发展进程的固有规律。如果从比较夸张的历史角度看,中国有两大根本性历史事件,一个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另一个是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




福建省会为什么是福州?

因为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现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福州就一直是福建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中心。中间几乎没变过。


那为什么福州自古就是福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呢?

三方面原因。

一,地形地势的影响。

福建是八山一水一田。地形之崎岖,以致闽道之难走,还要更甚于蜀道。

由于陆路交通自古就极其不便。因此不管是人员流动,还是货物流动,福建人从来都是依靠水路运输。

从地图上看,可以看得很明显。

福建流域面积最大的水系是闽江,几乎占了半个福建省。而闽江的出海口又在福州。

在握有闽江出海口的情况下,把政治、军事中心放在福州。

一来,可以依靠闽江水系,与福建北部腹地的南平、三明相连接。

二来,可以依靠海运或陆路,与沿海地区的宁德、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相连接。

这个辐射范围就几乎覆盖了福建全境。

把政、军中心定在闽南地区,能起到这种辐射效果吗?

显然不可能。无论是厦门,还是泉州、漳州都不可能。

在古代,闽南地区对福建内陆山区的辐射力几乎是零。

二,北方辐射影响。

不管是大一统王朝的首都,还是偏安政权的首都。相比于福建而言,都在北方。

既然中央的辐射来自北面。那么在省内地理位置相对靠北,且辐射范围最大的福州,显然是福建省内政治和军事中心的首选。

三,相对易守难攻。

比起厦门,福州市区不临海,相对更易于抵御来自海上的进攻。

就拿抗战时期来说,早在1938年5月,厦门就沦陷了。此后七年,一直未能收复。

而福州两次沦陷(1941年4月~9月,1944年10月~1945年5月),累计才一年。是抗战期间,东部沿海省份中,唯一长期掌握在我们手上的省会。

所以综合来看,福州作为省会,在省内有着明显优势。

也是正是因此,解放战争期间,福州被解放后还不到一周,福建省人民政府就成立了。

当时泉州、厦门等地都还未解放。

这说明,中央决定成立福建省时,压根就没考虑过备选方案,福州是毫无争议的省会。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就如同洛阳、开封之于河南,保定之于河北。

如果省会定在郑州、石家庄,更合适,历史底蕴也是比不过现实的。

但现实是,厦门也没比福州更合适。

从交通角度来说,福州和厦门目前都是福建省内的枢纽城市。

从经济角度来说,厦门虽然是福建最早开埠的城市。但福州也是通商口岸,也很早就开始了近现代发展。

2020年,厦门的GDP总量是6384亿,人均近15万。

同期福州是10020亿,人均12万。

厦门相比福州,人均有优势,但经济体量不如福州。

当然,厦门地域面积小,只有六个区。而福州有六区六县一市。

但即便不算上福州的六县一市,单以福州六区和厦门六区对比,双方也是五五开。

厦门并没有一骑绝尘远超福州的经济实力。

从区位角度来说,厦门离金门确实太近了。

如果厦门是省会,可以想象,万一哪天台海再起冲突,对岸都不用上导弹,靠当年炮战的火炮就能覆盖厦门全岛。

怕是到时候还没打,福建省委机关、省政府机关、省军区机关、人大、政协机关,就要全被对岸的火炮给覆盖了。

厦门或许以后也可以当省会。但台海问题一日不解决,厦门就一日不可能是省会。

从文化角度来说,福州辐射不了厦门,厦门也辐射不了福州。

事实上。无论闽南与福州多么离心离德,无论闽西与福州多么没啥交情。对于福州这个两千多年来,福建最稳定的行政中心。福建人都还是承认的。也就是一些好事之徒喜欢借这个话题炒作罢了。




福建的省会一直是福州。从古至今都是。厦门早先历史上是泉州下属县的下属镇。要说厦门被重视更多是近代开始。解放后厦门被设立特区更多是因为直面台湾以及台湾和闽南关系更为亲近的原因吧。

厦门和强悍二字没啥关系呢?资源倾斜几十年,也就培养出一个小资的旅游城市而已。对比同期做为特区的几个城市差点意思。

资源倾斜的厦门特区成为闽南地区的核心,泉州漳州的区域总部基本都在厦门了。

福建的特点是多核心,多强点。各个区域间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认同感。福建自古多山交通不便,虽然地盘不大,但交通时间却不短难度也大。各自因为地缘关系形成不同的城市圈子也属正常。闽南地区和福州地区的同区认同本来就差一点,所以闽南地区也需要一个中心。很正常也很自然的就是特区厦门了。如果厦门没有建立特区,那闽南的核心应该是泉州。厦门更多应该和泉州来比较。




远在汉朝的时候,闽越国首府就在福州,近代清朝时期的闽浙总督府就在福州,浙江还受福州管辖。厦门是在清朝末年,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英国逼迫中国五口通商后才有厦门市。




福州一直都是省会,而厦门最早就是一个小岛。后来国家设立厦门特区,整个福建都大力支持,还把自己最好的企业搬迁至厦门。比如中国工艺集团,中烟工业都来自福州,安踏来自泉州,紫金矿业来自龙岩,可以说拿出了自己家当,集全省之力发展厦门!




省会的设置一般是历史文化底蕴和地理位置两大因素综合决定的。

以福建省为例,虽然你现在看起来感觉厦门这座城市非常有名气,更重要的是还是计划单列市,是副省级城市,论地位还高于福州,因为福州只是地级省会。

但为什么省会会放在福州呢?小编认为还是历史人文和地理因素。福州是福建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说福建的历史离不开福州的历史。论地理位置福州比起厦门也更中间,更能辐射到省里各个城市。厦门的角色更像一个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类似山东的青岛,辽宁的大连。

当然,虽然厦门不是省会但也不影响副省级城市的政治地位。厦门是所有省份中,唯独一座政治地位高于省会的城市。别的省份顶多是非省会和省会平级,比如青岛和济南平级。

以上所述就是为什么省会不是厦门,而是福州的原因。




为什么是福州而不是厦门呢?早期应该是他地域所决定了,后来有了历史以及文化的积淀逐渐产生了。

1.古人多以沿水而居,这里有福建最长的河流"闽江"。流经了半个福建,也被称为福建的″母亲河"。

2.这里有福建第二大平原"福州平原",这里还是闽江的出海囗。

3.从交通交流上,福州地处福建的中部,从四面八方往来的人员福州都比厦门有优势。

4.福州建城有2千多年,在历朝历代中都是福建政治的中心。

5.福州的经济历来比较稳定,即有省会城市的加持,又有自身的优点"敢闯敢拼,爱拼会赢,吃苦耐劳″的精神。

厦门作为一个单列市近几十年在中央的大力扶持下名声在外;从历史、经济、文化上不如泉州。

“八山一水一分田”严苛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福建的今天。话说回来,福建就像家里孩子多个个有本事,有人经济好,有人名声大,有人产业大,有人资源多……均衡一些共同富裕不是很好吗?




设立省会城市应该考虑了地理位置,文化底蕴,交通等因素而决定的城市。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经济的发展,厦门要比泉州名气大。




春秋时期福州称为冶城,传说欧冶子在冶山铸剑。




从古至今,福州一直是福建省的行政、军事中心,基本上没有改变过。

沿海省份有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多点开花现象极为普遍,福建省便是其中代表之一,福建省内,福州、泉州、厦门三座城市均有极强的经济势力,福州能打败泉州、厦门成为福建省军事、政治中心,自然有其不可或缺的优势,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

福州之所以能成为福建省会中心,我们可以从历史因素、地理因素、统治因素、易守难攻是个方面进行分析。

历史因素:

《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春秋时期,福州地区便有人居住,他们被称之为古闽人,或者闽越人。公元前306年,越国灭亡后,部分南逃的越国贵族和当地人结合,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后,秦国建立后,设立闽中郡,汉高祖刘邦时期,无诸被册立为闽越国王,便在福州冶山一带的冶城建都,该城为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个城郭,既然是第一个城郭,肯定是有重要地位。

汉朝建立后,出于统治需求灭亡闽越国,将部分闽越人迁移到江淮一带,冶城开始衰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三国时期福州成为东吴造船中心之一。

此后,晋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局势变动、统治者需求、地理因素让福州地位越发重要,最终成为了福建省中心城市。

地理因素:

福建省是我国东南部的一个省份,省内多山,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森林覆盖率达65.95%,位居全国首位,其国土面积约为12.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只有2004.46平方公里,仅占其面积的1.6%。

从“八山一水一分田”可以看出,福建地形崎岖、以至于入闽道路不易走,所以不少人进入福建多数会以水路为主。


翻开福建省地图,我们可以看到福建省最大支流闽江,跨越了大半个福建省后由福州进入台湾海峡。

出海口既然在福州,因而出于军事、政治、经济考虑,肯定要将福建省中心放在福州。

放在福州不仅可以将福建北部两个重要城市、南平、三明连接,同时也能依靠闽江的优势,成功将宁德、莆田、厦门、泉州接连在一起。

福州作为福建首都,可以覆盖整个福建全境,以便于统治稳定。我们换个角度细想,厦门、泉州、漳州三座闽南城市完全没有这个优势。

易守难攻

比起福建省经济最发达的厦门,福州市有个天然优势,那就是不临海,容易抵抗海上的进攻。抗战时期,厦门被日军占领后,七年内未能收复。

抗战期间,福州于1941年4月21日至1941年9月3日及1944年10月4日至1945年5月18日期间两度占领福州。这两次时间累积一年,从这个时间可以看出,抗战期间,福州是东南沿海地区,长期一个掌控我方手中的省会要地。

从这点来看,福州能成为福建省会,在其拥有重要的地理优势。

解放战争时期,福州被解放一周不到,人民政府便成立。要知道,那时候泉州、厦门、漳州还未解放。从这点可以看出,中央在决定成立福建省时,第一选择便是福州。

为何选择福州,在于福州拥有极佳地理优势,方便交通从而让福州成为了福建省的优势。

可实际上,不少人觉得厦门更适合做福建省会。

从经济角度上看,厦门经济水平高于福州确实,但是他距离金门太近,所以一旦起了冲突,会对厦门产生一定影响。

因而,为了安全起见,肯定不能将厦门设置为省会,毕竟省会城市还是要以安全为主。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福建省   福州   厦门   闽江   省会   漳州   闽南   泉州   福建   强悍   因素   优势   社会   城市   经济   历史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