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硕士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像〈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博士研究生跟导师的关系,像〈合作伙伴〉的关系。

在大学里边,老师只给学生上课,面向全班同学,不负责具体的个别指导,所以大学里边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而在读研究生的时候,除了跟大学一样,有专门的任课老师之外,还有属于自己的导师。导师负责研究生的科研培育,定期检查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导师每一届都会带研究生,但是学生之间不再以学长、学姐、学弟、学妹相称,而是称呼为师兄,师姐,师弟,师妹。

同时,帮助导师做课题,导师会根据工作量情况,会给予研究生一定的科研经费和生活补贴。

一、科研培育,师傅徒弟的关系。

我在读研的时候,导师就给安排了科研方向,做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主要是上课,研究生二年级就开始定期开会做报告,向老师汇报这一周看了哪些论文,课题研究进度如何等!

除特殊情况外,一周要跟老师见两次面,一次是打到课题组里,听博士们做报告,导师进行点评。另一个是在自己导师的课题组里做报告,到时给自己点评。那一段时间挺痛苦的,每天都在科研网站上搜索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很多都是英文的,还要进行翻译。有时候觉得导师太严格了,我们就是来读研找工作的,并不想做科学研究。

我的导师还是挺注重跟学生之间师承关系的。在读研的时候给我们悉心的教导,经常请我们一起吃饭。后来研究生招的多了,大家又开始忽略了这种师承关系。我们导师就在给我们开会的时候,首先让我们每个人轮流讲一段“弟子规”,告诫我们要珍惜这段师徒关系。

研究生毕业之后,导师每年都会组织聚会,把各地的研究生都邀请一起来,吃个饭见个面。所以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超出了大学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有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还帮助老师接送孩子,喂狗喂猫等工作,生活之中都有了交集

二、老板和员工的关系。

很多研究生,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主要就是在帮导师做课题的时候,导师会像老板一样,给研究生们发放生活补贴。

我在读研的时候,帮助老师做课题项目,每个月导师会给我们600元的生活补贴。刚开始我们还不好意思要,觉得是拿了老师的钱。后来我们才发现,帮老师做的课题老师很挣钱。我们帮老师做了一个40万的国家科研课题,项目结题之后总花费不到5万,剩下的经费,通过我们找发票,报到老师的个人账上。

所以研究生导师都是很有钱的,硕士研究生在上学的过程中,给老师打工,就像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


三、博士研究生跟博导是合作关系。

读博时间比较长,一般的博士毕业都是4年。所以博士跟导师相处的时间就很长,培养一个博士也挺不容易的,一个博导在其一生之中培养不了很多的博士。

所以博士研究生与博导关系就变得比较亲密,博士经过研究生的教育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做科研的时候,能给老师出谋划策,甚至能独立设计整个科研方案。

有的博士生水平已经超过了导师。所以他们之间往往会产生合作的关系,大家一起完成一个科研任务。我课题组的一个博士,在读博之前就发表了11篇SCI。这个是很厉害的,在我们学校拥有欺骗SCI,就可以评副教授了,发文章做实验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导师。最后这个博士也留校任教了。




作为一个在读研究生,我来回答一下。

A:研究生一般在私下称导师为“老板”。那么看着像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只是雇主不怎么发你钱(相比较工作来说,导师给你的钱微不足道),你还是要干活。因为,你要用时间和精力交换科研训练和学位证。在中国,研究生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上一级的学校层面和国家层面,也就是说不是导师直接给你发钱,这是与国外的差别。导师完全不用考虑收你会有多少成本,这就说明从导师这个角度,你完全是一个廉价劳动力。这就导致一种极其不对等的关系,学生完全是弱势的,2018年很多自杀事件也说明了这一点。

B:还有一种说法是,导师-研究生相当于师傅-学徒。你是要向他学本领的。不过,大部分情况是,真正学手艺是向你的博士师兄学,具体工作他才是最清楚地。导师只是提供一个项目、平台,是课题组把握大方向的人。当然,非常重要。

当然,等你成为课题组的顶梁柱,你跟导师的关系可能是亦师亦友

总结,在中国,许多研究生和导师存在着利益不相关性。




绝大部分的研究生导师都能够带学生,还有一些研究生导师是放养。

我们先说说带学生的,这样的老师一般自身比较优秀,也都在比较好的学校,当然非985,211里面的这样的老师也有,但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这不是夸张。

之前读研的时候,老师是一个学究,平时不苟言笑,学术上很认真,对我们要求也很高,老师一共带了五个学生,给大家的任务都不大相同,是根据你学的东西的进度给布置的任务,研一的时候几乎不怎么管,都是让好好上课,多看一些学术期刊,好为后期做文献研究打基础,除了日常上课就是跑腿打杂,比如帮老师收个快递什么的。

不发表论文几乎是不可能毕业的,所以那些想着不发论文就拿毕业证的同学,要不你真的跟导师做了几个非常牛逼的项目,要不你就别想了。这是很现实的一件事。

我们那时候发表论文,老师是第一顺序,学生是第二顺序,想必大家读过研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这第一顺序与第二顺序的署名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但是最后要毕业的时候老师在项目上也会加上我们的名字。

但是老师更多的时候是给我们批注意见,虽然每次看到密密麻麻的批注意见都会头皮发麻,一般都要改十几次或者二十几次才能达到老师说的及格标准。

这种事,千万不能有逆反心理,也不要觉得老师故意刁难,因为这类给你写批注的老师,还愿意搭理你,那些直接看都不看给你扔一边去让你自己想办法的老师才是真坑你。

因此,大家不要对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有什么太多不满。

我们老师好在于他也愿意听取你的意见,你们可以论证,我们组有一个师哥,不愿意说话那种,每次写好都要给老师付一封很长的邮件,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老师的。老师有时候也会回一封同样的邮件。

对于爱说话的学生,老师都在小组讨论里面直接就说了。

也没觉得多难为情。

中国式的教育让我们觉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是其实,我觉得我们与老师的关系更像是朋友,老师带着我们升级打boss。而在你能够独立打boss之前,你务必要强大起来,所以你需要历练。

现在说说放养的老师。

同一年考研考到别的学校的大学同学,有一年寒假跟我抱怨,他们老师什么都不管他们,几乎每天神龙见首不见尾,除了必须课可以看到,平时去办公室也看不到。

平时都是通过邮件跟他们联系,快期末了,都快把老师长什么样忘记了。

所以研一那年他们几乎没怎么见过自己的导师。

过的又轻松又惆怅。

轻松的是没什么课题压力,惆怅的是别的组的同学都已经开始跟着老师做一些项目,自己组的老师至今连说个话都难。

所以也过得有点提心吊胆。

一直到研二,导师突然幽幽的让他们发论文,才到了崩溃的时候。

大家对文献完全没有头绪,更别提发表之类的事,后来导师说让大家自己想想办法自己的工作很忙顾不上大家。

他们才知道老师是一家公司的老总

本来挺高兴的一件事,反而让大家最后高兴不起来。最后拖了别的组的老师才发了论文。

很多在职研究生的导师都是放养,看不到老师那是常有的事,因此要说跟导师是什么关系,真的说不清楚。

导师既可以是陌生人,也可以是你的朋友。

大体关系的区别在于他到底怎么对待你吧。




别的学校别的院导师是撒样我不知道,就说说我这个机电院的导师吧,大部分导师就真的是老师一样,给你传授知识,带你做课题,没事让你跑跑腿撒,这种导师也是最让人能接受和喜花的,还有一部分是boss,这种导师一般格局和基本很高,当然能力地位高,逼格也就高了,对待学生跟对待孩子似得,你压根没还嘴的可能,当然这种导师给你的资源是最好的,比如实验环境比如待遇!但是这种boss你别指望他能给你带来学习和人生上的指导,当然他也一般不会卡着不让你毕业,也不稀罕你跪舔他,这种关系对自学能力强的人来说也是不错一种!还有一部分导师就是老油条型了,学术上再无希望造诣,但是这又分两种一种是自己没法进取了,但一心指导学生去创佳绩的,这种导师会跟你高中班主任一样对你严格,当然这种关系对一心搞学术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好的,宁一种就自己没进取的可能,心里也不想指导学生创辉煌了,也就是混日子的导师了,这种导师需要你用心呵护,需要你格外注意关系了,不然你毕业就卡你,或者遇到别的导师卡你,他就不会帮你圆场了,当然这种导师能锻炼你的社交能力和出事能力。最后一部分就是新来的导师,这种导师启动资金,项目,都不缺,这种导师会让你在研究生期间搞出很多东西,但是毕业时,如果有比他高级的导师要卡你,他估计就会当场甩锅,让你心寒!好了一般导师都是这几种,各有各的好,看自己发展方向了!




在中国,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曾有一名硕士研究生说:如果导师是一名个体户老板的话,那么研究生就相当于这位个体户老板请来的员工,二者如同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在这位硕士看来,导师不仅是他的“顶头上司”,而且也是他的“衣食父母”:读研期间,他帮他的导师搞课题项目,他的导师每个月都会给他开几百块钱的生活补助。至于导师是每个月给研究生八九百还是象征性给两三百,这要看研究生在课题项目中具体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要看导师的性格特点。

比如一个课题项目的经费是60万,而科研项目结题的时候只花了8万,那么剩下来的52万怎么办?当然是由导师来处理,导师会根据研究生在做科研项目时的具体表现,定期给研究生“开工资”,比较抠门的可能每个月开的“工资”少一些,那么这种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就有点类似于“地主”和“长工”之间的关系。而比较慷慨的导师,每个月给研究生的“工资”会多一些。所以,有些和导师关系不错的研究生遇到导师之后不叫对方“导师”,而是直接叫“老板”,这就好比我的一些同事遇到校长叫“老板”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当然,很多时候,导师和研究生如同一条绳子上的两只“蚱蜢”。举个例子,比如硕士生的论文在一个非常牛的平台发表,往往这样的论文也会挂上导师的名字,导师遇到这种事笑容自然会非常灿烂;而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如果因抄袭而被曝光,那么导师也可能“吃不了兜着走”,毕竟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出大问题了,导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导师手下的研究生如果都不用导师操心,无论是搞科研的态度还是整出“原汁原味”的科研成果都杠杠的,那么导师的心情肯定是豁然开朗的;而导师手下的研究生处处给导师添堵,时不时给导师脸上抹黑,那么作为这种研究生的导师估计也是万分痛苦的。同样的道理,研究生如果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导师,或者遇到一个疯狂压榨研究生剩余价值的导师,那么研究生无论是顺利毕业还是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中梗阻”。

所以,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二者和则双方共赢,不和则往往两败俱伤。你觉得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欢迎朋友们留言探讨。




我是一名高校教师,也是研究生导师,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我的回答对你能有帮助。


答案: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不同于本科生的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是更近的一种师生关系。这种“近”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见面次数更多、学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


1、我认为我们求学过程中一种会经历过2位导师,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本科论文虽然也有指导教师,但这个导师时间是短期的,指导强度也是比较小的。博士后导师更多的提现成一种工作关系。所以我认为个人求学过程中只有2位导师:硕士导师、博士导师。


2、硕导和博导的关系是更近的一种关系。很多师门会定期组织组会,有的是一周一次,也有半个月、一个月或者更长周期一次,也要不定时的,导师基本上都会参与,当然也有导师不参与或参与的很少。我在组织例会的时候,安排的是每周1次。


3、研究生和导师是师生关系,我比较反感学生叫老师老板,因为我认为老板是要给员工发工资的,双方之间是雇佣关系。而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雇佣关系,老师给学生发的是补贴而非工资,以为以硕士来说,如果是雇佣关系,老师每个月能按照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开工资吗?本科生的工资水平以每个月4000元计算,老师每个月能给自己的每一个硕士研究生4000元的补贴吗?似乎老师做不到。


总结及建议:站在导师的角度看读研这件事就比较简单,那就是努力学习,早日完成毕业要求,多锻炼学术水平、表达能力等,顺利毕业。对于最近的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实验室自杀事件,以及类似的博士、硕士自杀事件,我表示为他们悲哀,我认为自杀是很自私的,最对不起的是父母。不管如何,作为学生,应该锻炼抗压能力,锻炼身体,走向工作岗位,各种压力一样很大。练就一颗坚强的心,不管如何不会做自杀这样的傻事。(本文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动动手指请点个赞,让我知道你来过。

我是“导师说”,一个关注大学生成长,助力本硕博成才的高校老师。




导师和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说实话,这个话题五味杂陈。

对于上过研究生的人来说,这个话题显得很沉重,不说别的,我周围同事,毕业后原因再和导师联系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为何啊?关系紧张啊。很多毕业了都快变成了仇人了。

导师的称呼

记得我刚上研究生时候,听到师兄师姐们都叫导师:老板,我听着很不习惯,觉得这是对导师的不尊重,后来等我毕业的时候,我嘴里也是“老板”,这两个字包含了多少的无奈。虽然我们老板人品还是不错的。

导师权利极大

在中国导师权利极大,几乎相当于一个手握超级大权的人,对自己的研究所拥有一些生杀大权。俗话:绝对的权利导致了绝对的腐败,因此不少导师就开始了胡作非为,当然总体上说,大多数导师人都是不错的,但是不少导师人品却很糟糕。考研最怕的就是遇见一个人品差的导师,这也是很多研究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导师不让你参加答辩,你就没资格答辩,导师不让你毕业,你就没资格毕业。

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

研究生是想多学点有用的东西,赶紧发论文,赶紧向满足毕业条件,但是导师的想法:给我发高端论文,那些低档的论文都是丢人,多给我干活,毕业不毕业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因此导师和研究生存在一种博弈,其实导师也想要牛的研究生,而牛的研究生也想跟这牛的导师,做大课题,干大项目。

现在虽然研究生的扩招,很多导师招了研究生后,手里没项目,只能高些纯理论的东西,学生学不到东西,因为没有课题,导师也给学生发不了钱,这样的导师其实没人喜欢,甚至有的导师是纯粹放养式管理,对研究生不管不问,甚至是一问三不知,只有研究生导师的名,没有研究生导师的实。

有的导师财大气粗,提供很好的实验设备,每个月发几千块,而有的导师连个电脑都不给你配备,一个月一毛钱都没有。

不少导师还是很严格的

有的导师对研究生实行公司话管理,早上七点半准时打卡,晚上12点再打卡,要是迟到轻则责骂,重则罚钱。不少工科院校的导师在外面开公司,研究生从来就没真正研究过一次,三年基本全在公司里打工干活了,三年下来啥也没学好,白白干了三年的杂活,这类倒数也很多。

不少工科研究生,比如计算机,软件,电子的遇到最多,相当于给导师干了三年活而一个月就象征性的几百块,最后糊弄一下毕业了。毕业后老死不相往来。

有的导师脑子很活,给你个点子,你努力就有成果,有的导师就是老糊涂了,给的点子一点可能就没有,纯粹是浪费青春。

有的导师过于严格,为了让学生写高端论文,结果学生都快毕业了,一片高端的都没弄出来,造成学生延期,这类很多,我读研时候,隔壁教研室的几个哥们都该答辩了,所有人的论文都没发出去呢,他们抱怨说导师改论文都改了一年了,还没改完。

我的建议

读研首先找一个人品好的导师,一个有想法的导师,具体情况可以和教研室师兄师姐多聊天多探讨信息,遇到一个人品差的导师,真的让你想自杀。

老铁们,你么觉得我唠唠叨叨这么多废话,值不值得点个攒呢?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和大、中、小学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太一样,因为每位研究生导师可能就带几名、十几名学生,这就如同师徒父子的关系。



通常来说,导师为了自己的学术声誉,不会乱带学生,会对学生的学术方面比较负责,因为学生的成绩也会增加老师的业绩。

当然,有的导师,特别是在行业内比较牛,或者岁数比较大的导师,一般不会自己亲自带学生,可能只会偶尔指点一下学生,平时主要由年轻的其他导师来指导。

我读研时接触过的导师,都还是不错的,师生关系比较单纯。通常,导师带学生都比较负责,会尽心尽力地指导学生做人,做学术,让学生感觉研究生生涯不虚此行。这样的老师亦师亦友,比如会请学生们聚餐K歌,还有一位同学的导师,是博导,经常与学生一起玩网络游戏,与学生讨论战术,很和蔼可亲的老师。



有的导师像“老板”,说明这个导师应该是项目资源很多,或者自己开公司,他有能力揽来大项目交给学生做。通常导师会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当然这个报酬与工作量肯定不会成正比。这时就看导师个人的性格了,好的老师在让学生做项目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有发论文的机会,而且会给学生不错的福利待遇,以鼓励他们的付出。也有的导师比较唯利是图,他就会无情的剥削学生,甚至让学生免费为其打工,我有位同学就这样惨,不但为导师免费打工,连出差的火车票都不给报,而且项目做不好还要挨骂,遇到这样的导师真是不幸啊!

其实明智的导师应该维护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为学生毕业之后有可能会发展的很好,并拥有很多资源,如果师生关系融洽的话,双方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要看导师人品,有的导师很好,有的导师很渣。

好的,会替你考虑很多问题,帮你解决很多问题。

渣的,让你痛不欲生,特别是博士,我见过博士被导师弄成神经病的,跟导师反目成仇的。

有的老师,为了自己的项目,拼命压榨你,不管你的论文,甚至为了自己的项目不让你发论文,这样你只有延迟毕业,结婚工作因此而出问题。




分享一个身边朋友做导师的开门弟子的体验吧

体验就是,万千宠爱在一身!我的闺蜜室友刚好是她导师的开山弟子,跟大家分享一下她平时和我们凡尔赛的那些关于导师的事。

1. 没人争宠,老师的宠爱都属于你

身为一名平平无奇的研究生,许多同学应该都发现了,研究生老师和本科生老师是不太一样的。每位导师手下都有好多研究生,再加上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些老师还有行政工作,老师能分给你的精力真的是非常有限的。

特别是研一研二的同学们,没有毕业论文作为催命符,除了个别例行的学术会议,老师基本是想不起来你的。所以,研究生不是老师管着你,是你需要去催老师。

准备发表的论文,发给老师提纲过目,一放就是一个月渺无音信……

写好的论文,发给老师看看有什么需要改的地方,送出去就没了回音……

这么说吧,期待老师回复论文意见就像是送出去一个漂流瓶,什么时候回来,能不能回来,你要是不天天盯着,真的就是随缘。

但是,闺蜜作为开山且唯一的弟子,地位是截然不同的!

导师关心她的论文进度!导师关心她的生活日常!导师是她的知心大姐姐!导师老请她吃饭!导师还给她拿吃的!(嫉妒使人面目全非T-T)

当我们在食堂默默啃馒头的时候,每周都有那么两三天,闺蜜跟着导师吃小灶……如果遇到没课不忙的时候,导师还会带着闺蜜喝下午茶,美其名曰学术交流。

当我们围追堵截各自导师要论文意见的时候,闺蜜导师给她的回复从来不超过三天,而且实打实的满篇批注修改。对比自己辛苦一周追来的一句大致方向性回复,留守儿童不禁留下了忧伤的泪水。

更别说教师节,中秋节等节日。我们整个师门上下商量凑钱请老师吃饭,送花。我闺蜜是老师给她拿月饼,带她吃饭。

人比人气死人。

2. 学术资源略欠缺,但老师很用心

作为年轻老师刚升硕导,老师手上的项目也不算多。但是,只要有一点机会,老师必然是带上你的。

闺蜜的老师很给力,整个项目会议让她参与旁听,让她整理资料写论文初稿,当然最后论文发表也带上了我闺蜜,发表论文的钱还由项目报销了,真香。

我们宿舍四个女孩子其实只有我闺蜜是实实在在参加了老师的科研项目。毕竟虽然大家的老师手上都有各种各样的项目,奈何手下的学生也多呀。除了自己的几个得意弟子,老师们其实不太顾得上自己的普通学生。

论文发表方面也是一样一样的。

学校毕业要求发表核心论文,大家都焦头烂额。有些老师手上资源多,可以帮忙推荐稿件去期刊审核。就算不通过,也能有个准确回复,给点建议,这样学生再着手修改也有个方向。

闺蜜的导师虽然没有核心的资源,但是足够用心。我闺蜜算是发表核心最早的一批同学了。研一刚开学老师就督促她准备论文资料。从选题到提纲思路到论文修改,事无巨细都和我闺蜜一起参与。

论文嘛,其实都是改出来的。虽然一次没过,改了个五六七八次,最后也就成功发表了。还因为论文发得早,闺蜜顺理成章拿了国家奖学金,论文发表的版面费老师也自掏腰包给她报销了。

3. 各种福利资源妥妥的安排

这块儿是我们最羡慕的地方!闺蜜在读研期间,老师给她的各种讲座,话剧,音乐剧,舞剧,电影见面会等演出票不胜枚举!

所以我闺蜜是我们寝室,不,大概整个班上,见过明星最多的人了。徐峥,黄渤,吴磊,李易峰……总之,这些见面会票都是她导师塞的。就这,她还惋惜老师没有演唱会的门票,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啊对!她去看五月天演唱会门票也是老师帮忙找的。她没抢到门票发了个朋友圈哀叹,结果没两天她老师推了个微信给她,说是看到有个本科学生发朋友圈说转票,就帮她问了问。老师都亲自出马了,学弟那是不胜惶恐,原价就把门票转给了她,还亲自送到了寝室楼外。对比当时网上各种加价的黄牛票,闺蜜笑得见牙不见眼。

说起来我一直想去看开心麻花的话剧,却要么价格太贵要么位置靠后,只能望着订票软件兴叹。最后圆梦也是闺蜜老师给的票,当然不是给我,是给我闺蜜顺便带上了我。我只能又嫉妒又羡慕,脸上还要扬着笑容感恩比心。

据她说,老师的原话是:学术资源上我是差了些,只好从其他地方补偿你了。

总之,虽然闺蜜老师不是什么学术大牛,但她认真负责,对学生耐心体贴温柔照顾,是我们全寝室都羡慕的别人家的导师。

年轻的老师也许学术上成果没有那么多,但老师不管怎么说还是比学生强许多,作为老师来指导学生学习一般都是绰绰有余的。而且年轻的老师观念通常也比较前卫,和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共同话题也会多一些,沟通也顺畅一些。对于不是走科研道路想要升博的同学,年轻的老师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觉得故事不错的朋友点个赞再走咯~你的赞同是我分享的动力!另外如果有什么考研学习相关的问题也欢迎随时找我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导师   研究生   关系   都会   博导   中国   课题   科研   博士   老板   学术   能力   老师   项目   论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