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不断改革,未来哪科教师最紧缺?

随着中高考不断改革,未来教师队伍最主要的是相对短缺,即结构性短缺,主要原因是中高考课目结构的改革,中小学课堂教学需要随之改革,中小学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能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具备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师,大多会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出现严重短缺,同时由于在线教育的发展,部分老师纷纷转移到线上教学,在线上辅导学生,加之新的中高考招生模式一旦开始循环,各个学科的教师也会出现结构性短缺现象。

教师紧缺,一方面是教师的需求量大,低年级,偏远地区教师资源短缺,另一面是新教学模式下新学科的开拓,需要更多老师执教。促使需求量迅速加大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下面这些改革造成的:

高考改革:

大部分省份在2017-2019完成高考制度改革,高考总成绩语文,数学,英语3个科目和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中自主选择确定)成绩组成,考试不分文理科。

新增学科:

自 2017 年下半年开始,各试点省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学科。小学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学科。除了教育改革直接对教师结构带来的影响,一些社会因素同样也会带来对教师的需求:

二、三胎放开政策:

全面放开“二胎,三胎生育政策”的落实,几年之后,这些孩正是上小学的时候,那时正是需要大批量老师的时候。基于以上各种因素,几年后这些学科教师可能会较为短缺:

语文老师:

新的中高考制度改革,对语文教师有新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为学生讲授语文学科知识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不仅要教学生学习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写作能力,综合思考能力,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知民俗与传统节日,懂得国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更高,而这样的优秀教师非常紧缺。

英语老师:

大多数中高考改革省份,会一年考两次英语,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虽然英语成绩分值会逐步下降,可能在100分左右,由选拔性考试向实用性考试过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老师的口语和听力,无论农村中学或小学,对英语教学都很重视,幼儿园也设置英语老师岗,中小学英语课依然是主课,所以会导致各地,尤其是农村地区学校具备英语口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急缺。

数学老师:

数学作为三大主课之一,即使没有政策的加持,数学老师的需求也是居高不下的。大家应该都听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难看出,国家对于科学技术发展十分重视,其中,数学作为理工科的基础学科,重要性可想而知。未来对于数学老师的要求,也会是只增不减。

信息技术教师:

近几年少儿编程火爆,这正是家长对培养孩子编程思维的重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小学新增面试科目“信息技术”学科,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互联网络行业,从而导致信息技术,大数据,开发软件等成为考生喜欢报考的专业,因此信息技术老师的需求量也会与日俱增!

心理健康教师:

如今的孩子课业负担重,压力大,父母的期望值太高,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更多,需要专业的心理教师辅导,所以新增开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心理健康老师将会是日后每所学校的标配。这一学科的增设,彰显出国家在重视学科教育的同时,也将同等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全科教师:

全科教师是指师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文能武,能画能唱,全智多能的百科全书式好教师。需要能胜任中小学语数英课程的教学任务,也要熟练掌握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中的任意两门技术技能。需要区别的是,全科教师不是说一位老师要教语数英音美各学科,而是把这些科目融合在一起教,实现小学课程的科学整合。

艺体教师:

高考制度改革后,高校招生录取时会参考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德,智,体,美,劳都会是高校录取的重要指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会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排练节目,训练各种体育竞技项目的运动员,这就要求学校要招收大量的此类老师来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所以这类教师也会非常紧缺。

幼儿教师:

国家二胎,三胎政策放开,我国幼儿数量明显增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幼师的入职数量却严重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学前教育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比较高,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只要是学龄儿童都会完成幼儿园期间的学习,这就需要大量的幼儿教师去承担此项工作,幼儿教师会很紧缺。

教师肩负着塑造学生精神生命的神圣职责,从事着世间最复杂的高级劳动,教师的职业不仅是传承过去,更是创造未来,教师的职业定位在于,在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贡献里,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的回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做一个教师,也很幸福!





根据高考改革推进计划:我国在2020左右完成高考改革,其中浙江和上海已经于2014年率先开始试点。根据新高考要求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考试不分文理科。从图片3明显可以看出,高考改革后,大部分大学专业要求必修选修物理、化学,因此物理、化学是6门选修中最重要的两门,所以会变得更加重要,有人就预估改革后物理、化学可能会缺更多的老师。

但是,根据先行改革的浙江省实际情况来看。以浙江杭州为例,2016年10月的学考中,选考物理的人数在所有科目中排倒数第三,远远落后于其他选考科目。根据最后的统计,在浙江省2017年总数29.13万的考生中,在后3门的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倒数第三政治10万(40%),倒数第二物理8.95万(35.78%),最后一名为技术7.2万(占比为29.2%)。从考生的选择来看,最终选考物理的人数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多,反而排在倒数第二名。所以,部分物理老师甚至不得不转去教技术。

根据改革情况来看,到底哪科老师会缺,不是我们教育行业觉得哪科重要,就一定会缺,而是看学生怎么选择,选择的科目人数增多,相应的老师自然就会缺。所以,有的地方在探索县管校聘模式。




未来3+3高考改革。语数外是必考科目,剩下的3门课程是6选3,政治、生物、化学、物理、地理、历史。

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数外一定最重要,因为必考,每个学生都要学习。

但是,外语将会1年2考,也就是说,考2次,取最优成绩。如果第1次考试分数很好,那接下来就会把时间分配到不好的科目上。所以,英语的重要性被弱化了一些。

因此,就剩下了语文和数学,这两科是重点中的重点。

而在语文和数学里,尤其以数学更加困难?

为什么?语文有时学生甚至可以通过多读、多写、多思考,主动把语文学好。但数学就不太一样,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课,光靠自学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这么看来,数学,也许是新高考里最重要的科目!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对任何高中都是视为至宝的!




个人观点,最缺的是体育老师。准确来说应该是分项目分专业的青训教练。传统来说体育老师好像什么都能教,其实是不对的。看下教师的来源,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等等,都是对口对专业毕业的,或者是语文转政治,数学转物理等等吧。而体育老师呢?有的是专业运动员转业做老师的,那么他的专业就是术业有专攻别的差些。有的是大学选修体育类专业成为老师的,那么只学了四年理论的毕业生就到中小学任体育老师,是不是总觉得差点意思。高考中考无论怎么改革,怎么折腾,体育分非但不会降低比例,反而要求却会更高,各省根据各省的特点增加选考项目是必然。那么问题来了,语数英,物科政,这些项目在小初高还需要怎么细分呢?反而是文体教师才需要细分,看现在一个音乐老师既要会葫芦丝又要能弹钢琴,没事还得教教美声,拿根小棍当当指挥家。一个体育老师又要练田径,又要教打篮球,足球也得懂点吧,乒乓球也得懂吧,等等吧。说句实话,一个体育老师能不能把这几样运动的规则整明白都很难说吧。再说说南北特色,北京冬奥一股风,黄河以北有多少小学在开展冰雪项目?一个学校几个体育老师?有几个滑过雪的?几个滑过冰的?头俩天新闻说南方某省要在学校上游泳考核,好吧先把游泳池解决再说。所以说未来文体老师是缺口最大的,尤其以体育为重。不单需要细化,而且更需要专业的教练,更多的体育项目启蒙教练和青训教练。说点题外的,中国体育人才,不单单指的是运动员,也包括体育商业化人才。和平年代社会物质水平越高,体育商业化氛围越重,越需要专业人员。相铺相成,和体育搭边的专业就会越来越吃香。




未来心理科的老师是最紧缺的。高考不断加码,题目越出越怪,学习越来越紧张,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学校缺乏真正有水平的心理老师。这个问题不解决,学校里面会出很多问题。




应该是语文老师,英语老师吧,不过谈哪科老师紧张我觉得真没有这个必要,且不说国家人才库有4千多万,就中国待就业的师范生足以满足各类教师缺口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来回答一下,嗯我本身就是学校的管理者,这一次到师范大学去招收师范毕业生,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那就是语文数学老师非常不好招,艺体学科老师的却有很多,所以呢我想未来中国,基础教育,最缺的老师是语文数学等主课老师。




我和妻子都是教师,我教高中,她教小学。说说我妻子吧,她在县城一所中心小学教三年级,当班主任,带一个班的语文,两个班的思品,一个班的书法,两个班的美术,还辅导一个课外兴趣小组(葫芦丝)。想想真是全才啊!据我所知,一个中心小学居然没有一个专业的英语老师,一般是数学老师兼英语老师,至于音体美专业老师就更别想了!尽管国家在招生层面上淡化了艺术类的加分和特殊照顾,但艺术教育和体格训练是不会弱化的,只能加强!所以我要说,随着中高考的不断改革,未来最缺的科任教师是艺体教师和复合型教师。个人观点,供参考。




龚哥也来回答这个问题,各地中高考改革,那科教师最紧紧缺?其实现在各地中小学教师都十分紧缺的,特别是县、乡、村普通中小学更缺。区级示范高中和市区中小学相对来说教师配备比较充足的,教育改革是当前发展的必须趋势,高考实行了3+1+2的模式,教育是改革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配备。

回到问题来,今后在高中、初中那个学科的老师最紧缺呢?龚哥觉得应该是政治、历史科的老师,为什么是这两科呢?很多人可能不支持这个观点,下面龚哥来说说:


在高中、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是三大学科,这三大主科的教师是最充足的 ,师范类的毕业生也多,可招聘的人员也多,通常不会缺。而物理、化学这两科是理科的主打科目,相对应该的师范类毕业生也多,招聘容易,一般不会缺,而生物、地理这两科老师比较稳定,两个专业的师范毕业生通常会报考教师工作,所以教师也比较充足。


而政治、历史这两科的教师每年师范类院校能招生收到的学生通常很少,往往是要补录才勉强招够计划数的,为什么难招?这两个学科虽然是文科的两大主科,可学生对这两科兴趣都不高,都不是真正的喜欢,都是为了高考而硬着头皮学的,而且这两个主科也非常难学好,难考高分,关键是就业前景非常小,所以报考的学生非常少,如果不是非常喜欢,不是万不得已都不会考虑报考,报考的学生少大学每年的计划就会减少。


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毕业主要是两个方面就方向业,一是去学校当老师,二是考公务员,学生们往往是优先考虑考公务员的,而公务考试主要是考政治、历史方面的内容,这对学政治、历史专门来说是非常占优势的,这两个专业的考取公务员的比例也非常高,导致这两科毕业的学生们大部分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剩下的少部分才进入教师队伍,而他们进入教师队伍后,由于这两科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又被边缘化,特别是在初中,所以他们只要一到签约的服务期,就又去报考公务员,这些政治、历史老师基本上是一考一个准,只要考基本都会考上,导致学校政治、历史的流失率非常高,使本来就稀少的老师更加紧缺,这就是为什么政治、历史老师紧缺的原因之一。


一些学校甚至没有一个政治、历史专业毕业的老师,为了正常开课,只好让中文、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老师来上政治、历史课,这些转专业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肯定是没有专业老师的好,学生肯定学不好没有兴趣,高考志愿填写肯定不会去报考这样的专业,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呀!这是为什么初中、高中老师紧缺的根源。

以上是龚哥的分析,你支持吗?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我是龚哥,关注我影响你!

(配图选自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初中学校语文老师最紧张,因为语文老师,在学校里是一个最尴尬的存在。

从考试的重要性来说,中考语文占文化分的1/5,120分,是当之无愧的主科。

语文老师课多,每周有三个早自习,还有晚自习。既要早起,需要晚睡。每天至少要上两节正课,写一个教案。周课时大约20节。

有的语文老师转行去教地理、思品、历史。每周只需要准备两2个教案,每个班每周2节正课,一个自习。如果教四个班,也就是12节课。

有的年轻老师,本科学的专业是微机、音乐、美术,自己感觉这些非考试科目在学校不受重视,要求改行教主科。

他们更愿意改行教数学或者英语,都不愿意改行教语文。语文需要读书多、知识渊博、积累深厚,而这些都非一日之功。所以,语文属于那种吃力不讨好的科目。

语文老师在学校里,领导也不太重视,认为语文学不学,成绩拉不开多大的差距。就算不学也能考个及格,学了考试的时候也未必能考好。

语文虽然是主科,但教起来费时费力,不容易出成绩,领导又看不起,不如别的科目讨巧,一抓就灵。

不过,据说将来高考语文要改革,分数要提升到180,或者200,也许到那时,人们才愿意当语文老师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主科   中小学   英语   紧缺   科教   科目   学科   语文   物理   政治   老师   数学   未来   教师   学校   学生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