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地上大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异地上大学有什么体会?

简单阐述一下各方面的体会。

好的体会方面:终于可以自由了,除了学习课间外,时间都是自己的。与舍友一起逛街,一起运动。偶尔小聚吃点特色美食,增加一下同学间气氛。时不时发点小脾气,搞点轻恶作剧,不快瞬间烟消云散。最最关键的是可以刷屏了,偷玩手机挨揍的时代过去了。总之,向过去说拜拜,充分享受一下自由。在体会自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长大了,待人接物,关爱之心,社会实践活动,自愿者活动都能轻松应对。还有就是往返学校时可以体验旅途的辛苦与趣闻,更关键的是和爸妈家人重逢的那种感觉最温馨了。还有就是他们背后低声评论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之类的话语,简直让我乐开了花。

不好的体会方面:就是刚开始离家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哭鼻子是少不了的,不适应时间不会大于半个月吧!还有就是自己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安排,包括洗衣叠被,打水买饭,卫生值日,冷暖着装等基本的日常生活琐事都是自己安排。在这方面,舍友里我们农村来的同学明显轻松应对,城市里来的就感到力不从心,安排欠妥。每当此时,就是我们体现学姐奉献爱心的时候了,一起互助,一同喜乐。慢慢的心理落差就小了,城市优越感和农村自卑感也随着时光淡化消除了。忘记成长烦恼,留下青春记忆。

感谢悟空问答!感谢大家支持!

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关注陕南晓霞!







我老家在山东的一个欠发达的乡村,我大学本科在沈阳读的,大一报道时,那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第一次一个人背上行囊,踏上北去的列车,也是第一次真真切切体会到对亲人的无限的思念。



还记得:

母亲曾说: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能有出息!

朋友曾说: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要什么有什么!

曾几何时,年少勤奋天真的我,把考上大学成了人生的唯一奋斗目标,我对大学美好生活充满了无尽的憧憬,想象考上大学后,我的人生就圆满了,以后就幸福了,父母不用那么辛苦,起早贪黑耕作;我也不用早起晚睡,过头悬梁锥刺股的生活了。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和父母都流下了泪水,以后做大学生活的美梦的次数越来越多,经常高新的睡不着,我太向往大学生活了……

可是,

当真考上大学,入学后才知读的大学是个刚升入二本的院校,很多同学抱怨“垃圾院校”,才知道原来大学本不想我想象的那样!大学也是个“小社会”,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形形色色的什么样的同学都有,有的是父母开豪车送进来的,学院院长出门远迎;有的就像我这样的背着背包,两手拿着行李,自己一个人到处寻找报道的学院,交学费、领寝室钥匙、办学生卡……忙来忙去到天黑,才整理完,晚上眼泪汪汪,偷偷流下眼泪,一宿没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内心真实写照。

我们一个寝室六人,两个家在县城,两个家在市区,两个农村,四个人桌上摆着笔记本,另两个桌上只有几本书……,其中三个同学容易相处,有一个特别傲慢瞧不起我俩农村来的,说话阴声怪气的!逃课玩游戏,逛街看电影,她一个月生活费差不多是我一年生活费,“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的疑惑,

自卑感油然而生!

才发现这是一个功利的大学!

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大学时代!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是河北人,在广西读的研究生,我觉得一个人在外省上大学也是一种非常棒的体验。在这三年中,显著的南北文化差异给我带来了诸如饮食、天气、风俗习惯等一些切身的跨文化体验,这些跨文化适应也让我对自己所研究的方向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饮食方面是最大的“障碍”。

比如,刚到广西,非常不习惯吃螺蛳粉,大概有三个月都没有吃过螺蛳粉。不知从何时开始,就慢慢的适应了螺蛳粉的味道。虽然酸笋还是“臭臭”的,但是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螺蛳粉的味道。我记得每次放假踏上回家旅途之前都要再品味一番好吃的螺蛳粉,怕是回到河北以后吃不到正宗的螺蛳粉。

语言交流方面也有着非常奇妙的跨文化体验。

中国人南腔北调,“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何况是相距两千多公里的河北和广西。刚到广西,非常不习惯这里的“得”与“不得”,还有正宗的南宁普通话,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入乡随俗了。

另外,南北的餐桌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

前一段时间,网上热传餐碟是放吃的还是放垃圾?北方是用餐碟吃菜的,而南方则是放垃圾。后来我在餐桌上就用这个特点判断哪些是北方人,哪些是南方人,屡试不爽。


总的来说,去外省读书,给自己多一些不同文化的体验,多一些自由。当然还要学会面对亲朋好友很少的孤独。如果可以,真的可以体验一下在外省上大学,超越一下自己。




体验还不错,高中毕业,完全应该出去看看。我老家在四川一个小县城的一个农村,大学之前我只走到县城。四川本来也是一个安逸休闲的地方,大多数人内心保守,有点小钱就很自大,觉得了不起了,加上周围人的学历水平有限,所以意识是比较狭隘的。那时候对外面的世界只有想象,觉得电视里的北上广深这些沿海城市简直梦一样的存在,因为成都对我来说就是超级大城市了。

大学填志愿的时候,本来也只想填一个成都的学校,但是看到网上有不好的评价,我就索性想干脆去沿海吧,我觉得自己是喜欢经济当面的,那沿海经济发达,就去那边吧。所以从东南沿海,一路向北,最后找到了长三角的一个地方——嘉兴。我也想去上海或者杭州,但是分数有限,报外省风险又大。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嘉兴。只因为嘉兴在长三角的中心位置。填志愿只有几天时间,也没人能给自己帮助,所以就是蒙了一个地方。而要好的小伙伴都选择留在四川。

就这样,我一个人坐36个小时的火车踏上了路程。就连火车我也是第一次坐,对什么都很新奇,很憧憬,也很害怕,一个女生嘛,第一次出远门,很怕遇到坏人小偷什么的。

后来就有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远门旅行...越来越勇敢,越来越自立,也越来越自信但是谦虚。

而毕业之后,当所有小伙伴都选择留在学校本地或者回家乡,我又自己一个人选择去了上海。当时,我也很害怕,上海,那可是魔都,中国第一大城市。我纠结我这样普通学校的普通人要不要去呢,只能求助于班主任。班主任给我回了条短信:大概是说上海人才太多,竞争太激烈了,不去为好。但是我还是执意去了,其实吧,当纠结的时候,自己往往已经有了答案,问别人意见只是想寻求支持的声音。

这几年也经历了很多挫折,并没有很顺利,梦想也一次次受到打击。从一开始一天面试三四家的跑,半年内跳五六次槽,搬家七八次,被房东坑,心智受折磨,失眠多梦......

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即使,现在还降薪跳槽到另一个公司了,因为转了行业。

人生就是要多体验,尤其是年轻的时候。我经历了,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才知道自己想走的道路,才有了觉悟,有时候豁然开朗就是一个刹那,成长伴随着阵痛,growing pain吧。以前觉得只能想象的东西,很多也触手可及了,什么500强外企这以前多么艳羡的,觉得跟自己无缘的,不也去见识过吗。并且我的独立生存的能力,让我不管到什么环境都可以从容应对。最近的跳槽,有很多人觉得我脑子有毛病,人家跳槽都是涨工资的,我倒好500强外企放弃了,去一家前途未卜的小公司,关键工资还缩水近半。主要是基于终于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所以还可以从头再来,我自己明白就好,即使失败,又能怎样?只要自己是健康平安的,一切都不用害怕。

经常觉得自己挺难过的,好像很倒霉,总是遇到很多挫折,也没有爹可以拼,成长的任何一个拐点,父母都起不了任何作用,甚至是反作用,也后悔过去的一些事情。但是去回顾自己的人生,我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觉得自己还是对自己比较负责的。从一个小山村的野孩子,一步步走到县城,走到城市,走到大城市,甚至走遍世界,格局只会越来越大。总体还是比较自豪的,而我大部分小学同学早已没有联系了,他们大多就重复着老一辈的结婚买房生子,打打麻将,吃吃烧烤,kk歌这样的生活了。什么层次基本就配什么层次,如果你觉得那也是一种幸福,我也无话可说。我觉着自己吧,还是好一点的,就算挑对象,要求也可以高一点,(完全没有自命清高)。

对于我来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多走走就能多欣赏一些风景。走出来,遇到的事,尤其是遇到的人不一样,眼界自然不同。而我也更明白,我得更加努力,才能走得更远,遇见更多的小伙伴,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每个离家学子的共同感受。离家的学子,更能感受到远离家人的艰难和孤独,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分化为两种人,一种放纵,一种自强。




谢邀!

思绪一下被拉回到了2007年,当年高考,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出川!得把普通话学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嘉兴   螺蛳   海南   广西   外省   上海   大城市   沿海   外地   父母   同学   农村   学校   人生   城市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