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公务员工作啥情况?好干吗?

先罗列一下槽点:
1、接到入部通知后正式上班前,很有优越感地回了一趟家乡。
2、入部两三年左右,无师自通地学会用很爽快的语调跟领导说话:“好嘞!好嘞好嘞!”
3、老丈人更爱跟乡亲们议论国家大事了,但丈母娘对女婿的工资收入讳莫如深。
4、认识了一两个人,自以为看尽了天下丑恶。
5、工作七八年时,觉得自己什么都懂都会,领导对自己言听计从,更可贵的是自己居然还很谦虚。
6、遇到别人推诿的,看不下去伸手揽过来,没想到没有功劳,只会担责。
7、当了个小中层以后,莫名爱背着手走路。
8、人到中年,什么都不敢做了,但凡有事儿都得找人开会、沟通、会签。
9、一直想辞职,一直不敢辞,一直还想辞。
10、……

我猜在部委的体验,比起任何一种职业,并无大的不同。对大多数非官非富的年轻人来说,一样是小山村来到了大城市,一样是小白掉进了大染缸,世俗的故事和套路都一样。但对自己而言,人生只有一次,选了这条路,喜悦和不甘都百分百是自己的。整个过程里,对于这份事业或是职业的认知和感受,只能说是波澜起伏吧。

我2005年毕业,加入这个中央部委。毕业前拿到手的 offer还有几个,待遇高、前景好的也不是没有,可是确实没有部委听起来这么高大上。入部初期,在同学老乡间是光荣和自得的,但现实打击来得很快——当年11月的工资只有1200元,要不是因为还有集体宿舍住,几乎要去啃老。现在想来,那是入部刚刚三个月,就第一次萌生去意了。

这心思很快被掩盖,因为接下来就作为底层工作人员参与了一些高端活动,见到了高层,不能说心潮澎湃,但至少有了自炫的资本。只是那时还不懂得靠近大人物与自己并没有半毛钱关系。年轻的热情,一点机灵劲儿,懂一些叔叔阿姨不会的电脑知识,忽然就成了单位里的基层骨干了。几年下来,就本部门的业务而言,自以为是专家,政策制度都在胸中,随时侃侃而谈头头是道。这时候遇见第二次大的落差:回乡省亲,同桌那个连高中都没考上的发小,硬是白手起家混成了小老板挣到了王健林的那个小目标!

烦恼皆因比较。但在这个以金钱定义成功的社会里,自问还未修行到看淡这些的程度。身边的同事不断有人跳槽,薪水三五倍地上涨,底下是否辛苦看不到,但表面的锦衣玉食自由自在是刺激人的。加班、蜗居、大锅饭足够吐槽三天三夜不带重样。辞职的想法一直有,但并不坚定。无他,人怂而已。或者也还对自己骨干专家身份以及所获尊重的一些留恋。

提升副处是个煎熬历程,但到了这个平台,确实眼前开阔了些。嗯,我是指,在最初的喜悦过后,烦恼的来源更多了些。以前主要是处理事情,现在更多是处理关系。这个学习过程是磕磕绊绊的。所谓“事情可以不做到,话一定要说到”、“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种玄妙而辩证的真知灼见,大多要靠吃一堑长一智。以前总以为自己情商还不错,现在接受了思想再改造。你才刚上路哩。

第十二个年头写下的以上评论,应该还是很浅薄。我也常想,公务员这个群体总在纠结些什么呢?落差。那是自小优秀一路坦途后,与社会化成功渐行渐远后不甘的落差。那是小小螺丝钉在庞大国家机器里,找不到自我定位和成就时失望的落差。那是一片赤子之心掉在复杂人际网络里,拿不出来擦不干净烦躁的落差。




1.工资方面,车改以后增加了几百元的车补,如果算上住房公积金,考虑到无需购买昂贵的商品房,到手的收入应该能够达到温饱有余、富贵不足的小康水平,但是绝对算不上宽裕;如果考虑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的费用,再有一些自费的旅游、餐饮等比较高的消费,就比较吃力了。

2.尽管这几年部委公务员的工资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是相比北京本地公务员仍有一定差距。而且目前和北京市同级别公务员的差距越来越大,原因是:中央部委和北京市本来就有差距,后来北京又涨了几次,中央部委一直没涨,也难怪,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很多群众下岗,作为人民公仆,理应和人民共患难。一般来说,扣除社保和个税后,中央部委处级公务员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大约1万元左右。当然,这个工资水平,和北京市同级别人员肯定没法比,比广东、浙江的处级干部差距就更大了。但是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县委书记、县长们比起来,收入还算很高的,不过如果考虑到北京生活的高成本,的确不算高。

3.公务员工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级别差别不大,不会像企业中那样高低级别有好几倍甚至十倍的收入差。另外部委公务员逢年过节没有任何形式的补贴和过节费,也没有年终奖。

4.住房方面,上世纪末住房改革时出台了政策,以解决公务员住房困难。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房子越建越远,房源越来越少,房价也随着商品房的价格上涨而水涨船高。

5.各部委会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分房办法。各部委分房的周期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早晚,这仍可算是部委公务员的最大福利。

6.“围城效应”到处都有,这些年既有很多人挤破脑袋要到中央部委当公务员,每年也有不少部委干部跳槽到企业去谋职。这些人有的是因为感觉升迁无望,也有很多人是因为囊中羞涩,特别是夫妻两人都是公务员的,在北京城混,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房贷车贷,压力还是蛮大的。今年,中央巡视组在对商务部的巡视反馈时,就严肃指出了该部门“干部流失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直以为部委很轻松,毕竟级别高,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结果去年抽调某部委干活三个多月。我才发现他们加班也是狠的不行,处级还在干活,连部主要领导晚上十一二点办公室的灯都是经常开着的




考上部委公务员一件非常令人艳羡的工作。


站在四线小城平民的角度看,能考录国家部委和中央机关公务员对于父母和亲戚朋友来说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也是光宗耀祖的荣光,这就跟以前的中皇榜状元一样。因为这份工作首先门槛就很高,现在应该硕士研究生学历起步,工作地位于祖国首都,天子脚下,这是令多少国人敬仰的地方,再者可以参与行业发展规划、指导政策制定,工作性质神圣而责任重大,这里先恭喜有幸中榜的有为青年。

再说一下国家机关公务员待遇吧,虽说公务员工资早已规范,但福利待遇要比地方公务员高出不少,比如工作餐、周转房、孩子入托入学等等或明或暗的福利,是地方公务员不能企及的,更关键的是起点高,晋升快,收入在北京也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要。

最后再说好干不好干吧,在国家部委肯定比在小地方好干的多,地方越小熟人圈子气候越重,关系更错综复杂,城市越大层级越高,普通公务员起点越趋于一致,拼爹现象越少,人际环境相对轻松,放心就职去吧。谢邀!




不好干,可以干几年赶紧走,水太深,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还是要去省级机关或地级市干,有部委经历再加上自己努力,比呆在部委进步快的多




你好!我对这块儿比较了解,可以给出客观性的准确回答,供你进行参考。

1.从提拔角度看,在全国公务员队伍中是最快的,科级没有职数,属于到点就提。大多数在45岁以内都能够达到正处级。大多数能够以司局级或者巡视员退休。

2.从生活角度看,住房都能解决,只是没有产权,不能进行交易,需要进行排队,强势单位时间会短些。大多数单位能够解决住宿,具体因单位而定。收入也还可以,如果不考虑买房,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大多数部委有自己的食堂,花费也基本上是象征性的。户口可以解决,如果刚来北京,可以上集体户口。

3.工作比较繁忙。这里精英云集。高学历、高能力、名校出身的年轻人扎堆在这里,精力旺盛,竞争激烈,工作强度自然非常高。

4.视野比较宽阔,参与制定的某项政策,涉及到全国影响到全国,所以必须要有全国视角。

5.正处在部委是兵头将尾,可是如果到地方进行调研,当地主要领导是会进行陪同的。

6.部委之间差异也是比较大的。强势单位自然强势,无论哪里,道理都是一样。







公务员在一定时期内仍是大学毕业生的首选,有些岗位更是百里选一,通常公务员上班是含2--3餐的,不少部委如农业部食材来自特供,心理优势明显,至于房贷车贷,无论啥行业家在外地者谁都一样,本地生源幸福多了,有几个北京年轻人还房贷的?




部委公务员工作是否好干?这个问题有点抽象嗯,大概可以细化成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回答。

首先,工作忙不忙?

绝大部分部委公务员工作比较饱满,有一部分人需要超负荷运转,闲着喝茶看报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具体繁忙程度,依据业务不同,以及该项业务立法立规是否健全有关,程序健全,常规工作比较多,这样的部门工作会比较顺,也有一些业务,因为历史或者客观原因频繁出现特殊情况,特殊事项需要处理,这样的部门会比较忙一些。

第二,是否容易胜任?

性格平稳,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人,理论上来说,只要工作态度端正,认真学习,几个月之内基本可以胜任大部分事务性的工作。但要做得好,做出工作成绩和亮点,难度不低于管理好一个顶尖的巨头企业。这个工作小处说,是你为中央政府打个工,往大处说,是在特定的领域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力,很严肃且责任重大。

第三,收入待遇如何?

到手收入相对企业并不高。处长月薪1万出头,副司长年薪20万左右,司长20万+。一般而言,提拔到处长的平均年龄大约40岁左右,提拔到司长平均年龄50岁以上。年节有一两百元的福利,饭补几百元每月,饭补吃不完可以在单位买些日用,以及用于洗衣理发洗澡。分房是最大的福利,现在比以前难。

第四,工作稳定性如何?

除非违法犯罪,否则基本上不会被解雇,离职率低于1%,但是内部分工调岗非常频繁,有些人的工作岗位可能三四年会有一次调整,专业性极强的除外。有短期一两年的挂职,系统内外交流等等,有时候需要到异地就任。

第五,工作成就感如何?

成就感巨大,价值感强。中国自古有句话叫学而优则仕,管理和服务国家是自古以来读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大约就是这个道理吧。此外,部委提拔比较快,正常人退休时候最低正处级,普通人副司级退休比较普遍。




我当时同时考上了部委和省厅的公务员,最终还是选择了发达城市省厅岗位,个人认为如果家庭优越没有负担去部委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面临住房等压力,省厅或者地级市更合适你。




其实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但总体来看,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好干的职业,好干的一般都是干不好的,那么说到部委公务员的工作,我简单说说:

第一,思想站位高

我们都知道,部委公务员的选拔可以说千里挑一,有的岗位可以说是万一挑一,所以能成功的,一般综合实力都很强,尤其是在现在的选拔制度下,想要滥竽充数,蒙混过关,撞个大运啥的,就别想了,脚踏实地提高综合能力才是正道。因为是部委公务员,你工作时要面对的是各省市多半是体系内的同事,所以你要没有相应的高度,你工作起来总是会碍手碍脚,这点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在写材料上,没有高度和深度的材料,多半也不会引起领导的关注,也不好进行拓展,你看政府工作报告,有时候就一句话,但能让人解释半天,不过一般工作人员也不需要到达那个程度,但既然是部委的,就要跟区县的,街道的有所区别。


第二,工作要求高

要想在部委里干好工作,不光要有很强的文字功底,还需要你有很好的口才,起码能讲出个一二三,而且讲的不能太肤浅,因为你承担着指导下面工作的职责,你要写不出,讲不明,理解的不到位,还怎么给各地市的同志进行指导。


第三,竞争压力大

部委公务员虽然职位比地市要多,但竞争依然激烈,因为你身边的同事,不是名牌大学的,就是当年的全省状元,反正每个人都有过辉煌的历史,这种无形的压力,也会促使你不断要求进步,不过这也是件好事,人无压力不进步,自己把握好尺度就可以,别影响了身体。

最后,只要你不断学习,掌握相应的能力,工作干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部委确实是一份好工作,但是否好干就看以上三点你能接受的程度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部委   公务员   工作   北京市   落差   北京   干吗   住房   福利   程度   不好   工资   收入   中央   单位   情况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