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中国股市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购买股票型基金?

觉得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啊,基金经理不专业,钱放别人口袋里不安全什么的。

事实上,好的私募产品,比如重阳,淡水泉之类的年化20已经保持了很多年,只是由于准入门槛高,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这类产品。就更不用说当年泽熙的产品了,更是有钱都不一定抢的到。这种产品多安全,有大量的对冲和风控,比散户自己做好多了。

可是很多人就是不信邪,觉得自己就是牛,在市场比谁都厉害,今天涨了明天跌的。确实有些基金经理确实不专业,没有什么市场经验,那你选成熟品种啊。

可是业绩稳定的,你觉得人家成长性不够,盘子小的你觉得人家不专业,那就只有你自己天下第一了。

现在的市场里,各种基金不仅仅只有股票一条路,事实也证明,只有多种手段途径,才能保持稳定的增长。比如说,大盘在横盘震荡期间横了半年,大多数人都不赚钱,可是这时候持有凤凰式期权就是好的选择。普通人能做吗?

明年一定是期货和期权红火的一年,但是不用想,千万别对散户开放,会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说,如果不是因为自大、贪婪还有各种的被迫害妄想症等等原因,完全不懂市场的投资者,为什么不从基金开始选择进入投资市场?




我炒股几十年从来没买过基金,三个月前,在客户经理的推荐下买了两只ETF基金和两只股票型基金,共计三万元,持有ETF基金三个月来一直亏损,最近到了1元成本赶紧卖了,其它两只基金一个赢利一个亏损。总之感觉买基金不如买股票来得快,基金也是用来买股票的,当大势好时,股票涨基金也涨,大势不好时,股票跌基金也跌,但基金公司旱涝保收,不论涨跌手续费照收,所以说,大多数有投资股票经验的人宁愿自己买卖股票也不去买卖基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是购买股票型基金?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数据吧,目前A股的个人投资者有1.7亿,不过这1.7亿账户到底有多少资金在里面我们没有更详细的数据,如果人均1万 ,那么就是1.7万亿,如果人均10万元,那么就是17万元,而另一个数据就是我们的投资者中95%以上账户资金不足50万元,凭借这些数据我们有一个大概的轮廓。

1、A股投资者相比买基金更愿意自己买股票是事实吗?

再来看一个基金的数据,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7月末,私募管理基金总规模14.96万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的基金规模为3.09万亿,并且较6月份增加了0.44万亿。

在这里要说一个知识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专注于二级市场的股票型基金,说直白一点就是买卖股票的基金,你卖这些基金就相当于把钱交给专业的团队,让他们代替你炒股。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我们常常听说的VC、风投、创投、PE等名词,是一级市场投资于还没有上市的企业的股权的。截至7月末,私募股权基金规模大概是9万亿。

大概有3万亿资金是买了私募证券基金的,除此之外还有公募基金,截至8月底,公募基金的规模是17.8万亿,其中封闭式基金2.2万亿,开放式基金15.56万亿,而开放式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仅仅只有1.8万亿,混合型基金为3.46万亿,货币性基金规模最大,为7.35万亿。债券基金为2.8万亿。

即便我们将混合型基金也都算成股票型基金,那么公募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规模大概是5.2万亿,再加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中的3万亿,总计8万亿,这个就是我们目前股票基金的规模上限,直白的说是有8万亿的资金交给了专业的基金公司来炒股。

个人投资者目前持有的市值规模到底是多少?这个还没有一个统计数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市值是43万亿,深圳证券交易所是33万亿,合计76万亿,我们假设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属于国有以及其他个人大股东以及机构投资者,那么还剩下三分之一的市值是普通个人投资者持有,这个市值大概是25万亿,如果我们再将这个比例下调为四分之一,那么这个市值就是19万亿,如果再下调为五分之一,那么这个市值就是15.2万亿。

无论是哪一个比例,最后的普通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市值都要远高于股票基金规模的的上限——8万亿,这个数据也说明了一个结论:A股的投资者更愿意自己买股票,而不太愿意购买基金

2、为什么更愿意自己买股票?

那么结论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要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将资金交给更专业的基金团队来打理,这样省时省力。而更愿意自己买卖股票,这样风险也更大。

其实说到底还是基金还没有能够建立一个很好的信用,如果基金能够比较稳定的盈利,给投资者带来比较稳定的回报,以及更好的回报,投资人自然是原因将钱给基金团队,但是基金也是靠天吃饭,大盘行情好的时候,基金盈利不错,但是大盘不好了,基金也一样吃瘪,而我们的大盘一向是牛短熊长,这导致基金也无法形成稳定的盈利,那么自然也无法取得投资人的信任。

如果基金公司也不能带来稳定的回报,那么还不如我自己炒股呢,至少钱也是在自己手里亏的,更加有掌控力。

不过这种情况在改变,尤其是最近一年,基金公司比以往更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是2019年行情不错,基金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率,这为基金展示了非常好的信任。第二是因为2018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倒闭以及被取缔,导致这部分投资不仅没有收益,本金更是受损,当这部分资金脱离互联网金融后,能够寻找的下一个投资渠道大多就进入了基金和股票,但是又由于第一个原因,基金公司2019今年业绩大好,这给予了这些投资人信任和信心,所以最近 一年基金大卖,非常受投资人喜爱。

从长期来看,散户是会被逐渐消灭的,从散户化到机构化和专业化是必然的过程,专业人做专业事。




股票和股票型基金,都是资本市场的产物,不同的是“基础资产”。

如果用生活中的小常识来比喻,可能会容易理解。那就是很多人普遍喜欢“一手货”,嫌弃“二手货”。

股票:上市公司的股权,买股票就仿佛买到了厂家直销,像“一手货”。

股票型基金:由几十甚至上百支股票组成的金融产品,投资人也不清楚自己到底买到的是什么,所以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二手货”。



喜欢买股票的原因:

  1. 标的资产一目了然;
  2. 可以今天买明天卖;
  3. 赚钱或亏钱都立竿见影;
  4. 实时交易满足控制欲;
  5. 每天有事做;
  6. 交易佣金低;
  7. 消息满天飞很刺激。

小结:买股票可以满足很多欲望层面的东西,赚钱皆大欢喜,赔钱愿赌服输,遇到运气好或者市场大环境普涨时,人人都觉得自己有“超能力”。

嫌弃股票型基金的理由:

  1. 不相信基金公司;
  2. 涨跌速度太慢;
  3. 无法控制交易节奏;
  4. 各种费用算不清楚;
  5. “未知价原则”如同开盲盒;
  6. 不用看盘失去成就感;
  7. 期待和现实不匹配。

小结:买基金相当于把钱交给基金公司代替我们卖股票,有些人认为自己也能买股票,何必把主动权交给别人,还要支付手续费,况且也不保证收益。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希望财富迅速增值,至于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还要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考虑。股票风险高,股票型基金风险低于股票,没有好或不好之分,只要自己喜欢,别人说什么都不重要。




相信别人还不如相信自己,自己的钱自己做主,为何要把钱拿给股票型基金公司投资呢?把钱拿给股票基金公司未必比自己投资股票的好!

归根到底大多数中国股市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会买股票型基金原因有四点:

其一:投资者熟悉股票,投资熟悉的品种;

其二:对股票型基金很陌生,不熟悉,不敢尝试购买股票型基金;

其三:根本就是不相信基金公司的炒股实力;

其四:把钱交给基金公司去炒股,跟自己去购买股票没有任何区别,投资者宁愿相信自己炒股。



下面跟大家仔细分析四大原因:

首先股票已经是成为全国投资者的比较亲民的投资品种;A股从原先的千万投资者变成现在有1.42亿股民投资者。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股市是什么东西;而人都有一个想法,把钱投资熟悉的品种。

而基金由于接触的很少,投资的人也很少,现在除了专业人员或者那些专研投资的人对于基金熟悉一些,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基金的存在。连基金是什么意思?股票型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债券混合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完全搞不懂!基金手续费都不知道有哪些?(其实大家投资的余额宝也是基金,属于货币基金,相信到现在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余额宝是什么东西,就知道叫余额宝。)这就是国内很多股民宁愿自己投资股票也不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实股票型基金就是基金公司募资到这个钱主要是投资股票;从2015年8月8日新规之后股票型基金必须有80%以上的资金是购买股票的,不能把募资资金投资其他品种。投资者如果购买了股票型基金,就等于把钱交给了基金公司去炒股,很多人会想到,自己的钱为何要交给别人去买股票呢?还不如自己去炒股也是一样的,更加自由。类似A股去“散户们”都持反对意见道理是一样的。这是国内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也不购买股票型基金的另外原因!

基金公司炒股一样很菜鸟,股市行情好时候赚钱,股市行情不好,照样亏损累累!也就是说购买了基金公司把钱拿给他们炒股,也不一定就是赚钱的,既然不能保证赚钱,同样面对这个A股行情,跟自己炒股有什么区别呢?很多投资者就根本不相信股票型基金公司投资实力,不相信他们;这又是一个国内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也不购买股票型基金公司的原因。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股票和基金各有所爱是正常的!吴哥之前也一直炒股而不选基金,因为是在很早前在基金上吃过亏,因此觉得还是自己投资靠谱。不过经过数年的发展,基金已经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为市场中的主导力量,所以吴哥现在是左手股票,右手基金,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自己炒股也不投基金呢,吴哥认为主要原因是两大点:一是对自己太过自信,二是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没有信心。接下来吴哥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一些小伙伴的亲身经历来分析一下!

一、炒股是件技术活,是对资金、心理与投资模型的多重考验

那名十个人炒股一人赚钱两人持平七人亏钱虽然不同时期比例不同,但总体而言道出了炒股想要赚钱的艰辛。

散户与机构相比,在资金、技术、信息等多个层面都不在一个档次上面。赚钱是小概率事件。

由于股市的瞬息万变,炒股赚钱的先决条件就是你有自己的合理的投资模型,比如是短线还是中线,是打算盈利多少出局,止损设置是多少,加减仓策略是什么,都得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否则只能是看到哪操作到哪,赚了不舍得出,赔了死捂!

在炒股中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心态,比心态更重要的是投资模型和执行力!

很多朋友炒股就是看到别人赚了大钱,别人可以我自然也可以,但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一般人亏钱的事情不往外说。

所以,请想一想几个问题,你用于投资的资金是否可以接受较大损失,比如几天亏完80%,能承受吗?你的技术分析能力,是否得到实践的检验,比如何时介入,何时出手,都可以通过技术指标来支撑?你对于行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如何,你看得懂财报,懂得判断一家公司的好坏吗?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好不好,能接受一天10%,20%还是30%的波动?你的执行力如何,目标是盈利10%出手,你会不会到了还想着说再赚一些再走?

想好以上这些问题,并有过实战经历后,再投入股市吧!

二、投资基金有很多误解,你是否也中了别人的圈套?

与自己炒股相比,投资基金最大的差别是把资金交给别人来帮你投资股票。这其实就是一种委托关系。

既然是委托,就涉及到信任的问题。吴哥帮你盘点出几个常见的疑问:

1、基金经理到底专不专业,他的选股能力可能还没我强?

这其实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很多基金经理是着眼于中长线选股,而很多股民炒股主要还是走短线。

2、基金经理的利益在于规模和管理费,并非通过帮基民赚钱来抽成,利益不一致?

从明面上来说确实如何,排除部分如金鹰民族新兴这种有按利润抽成的基金,多数基金的盈利模式确实是靠管理费。但管理费的多少与基金的规模是成正比的,即基金规模越大,基金公司盈利可能性才大。但基金规模显然和基金本身的盈利情况正相关。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基金经理和基金投资人,本身的利益是绑在一起的,更不可能说是对立关系。

从最近陆续听到有些基金经理因为今年业绩不佳而身患抑郁,其实我们就能够理解了。

3、基金的净值与估值存在严重偏差,是基金经理“偷吃”?

这可能是吴哥看过的最无知的话了。如果你了解估值的原理,你可能就不会这么理解问题,而如果你了解现在基金的运作机制,你就明白净值的估算并非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说了算,而是有第三方机构进行复核。

如果说利益输送再所难免,那么偷吃这种情况基本是可以说不存在的。

其实归根到底两个问题,一个是不了解,第二个是不信任,在基金涨涨涨的时候,会说基金经理多了不起,而在基金跌跌跌的时候,也会把基金经理骂上天。

三、把炒股和投资基金互相结合,可以相得益彰

吴哥之前写过一个文章,投资基金最好是有股票投资的经验,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基金的方向,基金经理的选股策略,也更有助于把握好进场点和止盈点。

所以,吴哥的想法是,一边投资基金,一边在股海里拼杀。而且吴哥还找到了一条不错的“捷径”,即投资顶尖的基金,并抄这个基金经理的作业,也就是他看好的个股,或者都是有潜力的主!

其实吴哥之前就在文章里透露过这个“秘籍”,而且吴哥亲测效果不错!吴哥也在群里和大家分享了这个观点,真的好用!


总结一下,很多人宁愿自己炒股而不选择投资基金,这并不能说是绝对的正确也不能说是绝对的错误。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源于两点,对自己能力的过分自信和对他人投资的过分不相信。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走极端,可以互相结合,一方面在炒股的路上多学习,让自己的直接投资更多往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另一方面选对靠谱的基金和基金经理,让他们帮咱们轻松赚钱。这不是更好吗?

我就是对场外基金进行极限研究,帮你们找出百里挑一的好基金的吴哥,关注@吴基指谈,基金投资你将收获稳稳的幸福!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可以举个例子:比如你打麻将,有个人告诉你,这局你一定会赢,但是你不能参与打牌,只能背着手看着,让别人替你打,虽然你赢钱了,但你能感觉到乐趣吗?

例子虽然不一定贴切,但确实能说明一定的问题。A股市场是散户投资者占有绝大多数的投资渠道,之所以A股市场多姿多彩,从某些方面来讲,就是由于散户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带来的。

如果所有的散户都去购买股票类基金,而不是采取个人交易。

那么第一个方面,散户会觉得这个交易没有意思,即便是赚钱了,也会觉得自身的价值感没有体现。有很多散户的意愿是不仅要赚钱,而且要自己亲自上阵,真刀真枪的打败股市。虽然往往结果与意愿相反,但总是乐此不疲。

第二个方面,前段时间公布了一组数据,说所有的公募基金都进入了亏损状态,亏损率是百分之百。公募基金尚且如此,那么私募基金结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虽然散户主动交易的意愿比较强,但如果股票类基金能够赚得盆满钵满,甚至保证稳定有收益,看在钱的面子上,散户也能够去购买股票类基金。但股票类基金有的时候表现比散户交易还要差劲,赔钱的比例并不低。这才是让散户对于股票类基金失去信心的最主要原因。

与其让你拿我的钱去赔钱,还不如我自己去赔钱。这也算是一种痛彻心扉的领悟吧。

感谢评论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如果感兴趣点个关注,分享更多市场观点。




因为股票基金也不能给予投资人保本,还不如自已碰碰运气。个人观点。




我国的股市投资者喜欢自己买股票,而不愿意去买股票型的基金。核心原因就是两条:一个就是这些基金经理不一定靠谱啊。一个就是自己炒股票多有意思啊,多刺激啊。

我们国家的基金管理人真的不是那么让人放心啊。他们的道德风险太高,职业操守要求又太低。有时候他们将基金的投资人看成了韭菜,如能够肥已损人,一定会尝试各种方法去干一把的。看看监管部门处罚的那么多基金管理人的坚守自盗的案件,就明白他们是多么的不靠谱啊。

股票型基金管理人应该赚取的收益是什么呢?一般来说是基金管理费加上业绩盈利后的分成。但实际上不靠谱的基金管理人可能赚取的是:证券公司给予的交易佣金手续费提成,以及损害投资者利益而得到的利益输送。个别比较靠谱的基金,例如重阳基金,淡水基金,他们的门槛有太高,投资者又很难认购到。

自从徐翔案件暴发出来,其实深刻的揭露出。我国哪有什么股神哦?基本上都是暗箱操作,市场操纵以及勾结作庄。有时候为了圈住投资人更多的投入,可能会暂时给一些小甜头,但是最终会狠狠的割一刀。与其买这些股票型基金,真的不如自己去买股票更可靠呢。

自己的钱自己管,自己的损失自己扛,自己的盈利自己赚,还能享受到炒股的乐趣。这不比将钱放到别人手中,更让人放心和快乐吗?如果自己学习一些投资知识,自己有着坚定的价值投资理念,其实自己也能赚到钱的。我们听到的很多案例,不就是价值投资坚守下去,得到的长远回报吗?例如买茅台多少年。赚了多少倍?买格力电器股票多少年,赚取了多少倍等等等等。

未来等待我国的监管更加完善和细致一些,等待这些股票基金的管理人更加有着自律的职业操守,更加愿意诚心诚意的为投资人服务。那个时候再去参与一些基金,做一些分散化的投资,可能时机更好。#理财大赛第三季#




这些基金只有权利没有义务。它们只享受投资者给它们的权利。而不承担任何义务。它们只收管理费,如果投资错误,赔钱了。他们也不承捉任何损失。还照样收投资者的管理费。他们只赚不赔。行情好了,他们赚钱。行情不好了。赔的只是投资者。他们也收管理费,你赔钱,他也赚钱,你敢把钱交给他们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投资者   股市   管理人   散户   管理费   投资人   市值   中国   规模   资金   原因   经理   基金   股票   财经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