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转公务员考试考什么内容?难度是否比国考和省考大?

题主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题.

事业单位转公务员考试

据我所知,目前推行“事业单位转公务员考试”的省份只有辽宁和江西。

辽宁:辽宁是最这种模式的创始者,辽宁推行这种模式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机关工作人员青黄不接以及阻止人才外流的问题。它的做法是采取调任、考试录用相结合的方式,择优选拔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医院,下同)工作人员充实机关公务员队伍。

江西:在乡镇(场、街道)工作满5年以上,年龄45周岁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事业编制人员可以报名参加事业转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转公务员考试内容有哪些

从辽宁省考试内容来看,事业单位转公务员考试也分笔试和面试,风格类似于省考、国考,只不过更加贴近基层工作。

笔试题:给你一段资料,再问你几个问题。

材料:近年来,S市W区以下大力气加强社会治理,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方面取得比较明显效果,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金感不断提升,但是,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在某些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问题:1.你认为W区的社会治理存在哪些方面问题?
2.结合工作实际,你认为该怎么做?

面试题:

1、发展经济,政府不光要起主导作用,更要做好“店小二”,对此你怎么看? 2、雄鹰飞得高,靠的不仅是力量更是信仰,谈谈你的理解。


从考试难度来说,事业转公务员考试难度低于省考、国考

首先,省考国考要考两门,一门行测就难住了大半考生,还有一门申论;而事业转公务员考试基本就是考申论。

其次,事业编本身就已经拥有多年工作经验,对基层情况、矛盾、治理方式或多或少都了解一点,面对这些案例分析题以及结构化面试题,总会有似曾相识、得心应手的感觉。


我是@事业单位搬砖狗:3年乡镇街道基层工作经历,3年市本级机关单位工作经历;体制职场规则的观察者、解读者。关注我,一起了解体制内的那些事。




由事业单位身份直接转为公务员身份是不允许的,应参加公务员考试。笔试内容包括申论和行测。省考要比国考的试题容易一些。

如果你当年参加事业单位笔试的内容仅仅是《公共基础知识》的话,现在参加公务员考试就比较困难了,需要在申论和行测上下苦功夫。

如果你只想从基层单位调到市、县党政机关或上一级部门,建议你参加本地区的事业单位遴选考试,事业单位身份仍然不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行政机关工作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这方面大家都回答了。二是通过调任进入行政机关。要么直接到行政机关担任副县以上干部,这个一般没有严格的年龄要求,且至少担任事业单位正科级领导职务;要么到行政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但需要在事业单位担任相应科级领导职务,且一般不超过40周岁。这两种的区别是,公务员考试一般自己报靠就可以了,只要没有特殊原因,原单位一般不会反对。而调任就复杂一点,是组织任用,是组织根据本人表现和工作需要确定的。

另外,新形势下各地也有一些新的人事制度改革举措,比如采取适当的考试方式面向社会选聘工作人员,录用后签定聘用合同,享受确定的岗位待遇,但原身份不会发生变化。




不能直接转得,只能参加公务员考试,省考或者国考。现在的社会形式逢进必考,不考试是不行的。

如果要考当地的单位,那你就参加省考。行测和申论。平均成绩笔试1:3可以进面试,看你报考的单位招聘几人,面试,笔试总成绩第一,然后体检,政审。考察,全部合格才可以被录用,被录用后,组织部人事局会帮你把事业编制转为行政编。

我老公之前就是事业编制,现在转为行政编制了,可以自行参加公务员考试,需要原单位盖章同意报考证明,行测和申论,两门,可以去参加培训班,现在公务员的培训班很多,找一些含金量高,有名的培训机构,我们当初找的中公,自己平时按照培训班老师教的方法,在家做题,笔试前半年都要开始学习了,平时不要放松学习,不下功夫很难考上。

省考相对国考稍微简单一点,并不是说题简单,竞争相对小一点。




现在的政府机关有部分人是公务员编制,部分人是事业编制。作为一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要转为公务员编制,有哪些途径呢?

1、参加省级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

每年各省都有1-2次省级公务员招考,主要岗位设置在乡镇,部分岗位为公安干警、法院、检察院岗位等。如果事业编制工作人员要去参考,工作年限务必要超过1年。

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较广泛,主要是技术岗位居多,海关、边检等岗位较多,部委文秘岗位也不少。

2参加各级副科岗位选拔(公选)

有时,根据工作需要,地级市或者县政府会面向本地区或者全国,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岗位或副科工作岗位(储备干部)。这类考试要求报考人员最少具备3年工作经验,年龄也有具体要求,总体来说,要求很严格。(比如五年一次的乡镇换届,全国很多地方都面向县直机关、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开展了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的公选,不少事业编制干部由此进入了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行列,不仅编制解决了,而且直接提拔为副科级领导,为这些兄弟姐妹点赞!)

3破格提拔的情况(要努力争取)

原则上事业编制不会自动转为公务员编制,但如果某个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工作特别突出、年度考核连续都是优秀,而且是高科技人才,有可能破格提用。常见的有,某单位引进高科技紧缺人才等,如引入某高校博士为副科级干部等。不过这类情况很少见,而且对人的要求特别高。




现在还没有事业单位转为公务员的方法。要想成为公务员,也是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可以通过参加国考或者省考,公务员笔试内容: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部分岗位考察《专业知识》。一般来说,省考的难度相对于国考来说是简单点的。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行政机关工作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这方面大家都回答了。二是通过调任进入行政机关。要么直接到行政机关担任副县以上干部,这个一般没有严格的年龄要求,且至少担任事业单位正科级领导职务;要么到行政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但需要在事业单位担任相应科级领导职务,且一般不超过40周岁。这两种的区别是,公务员考试一般自己报靠就可以了,只要没有特殊原因,原单位一般不会反对。而调任就复杂一点,是组织任用,是组织根据本人表现和工作需要确定的。

另外,新形势下各地也有一些新的人事制度改革举措,比如采取适当的考试方式面向社会选聘工作人员,录用后签定聘用合同,享受确定的岗位待遇,但原身份不会发生变化。




想转公务员,还是需要参加省考和国考的

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全部为客观性试题。主要题型为单选题。熟悉题型和考试重点的方式是在中公行测题库进行真题的训练测试。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片段阅读、篇章阅读、逻辑填空以及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近两年由于国家公务员考试试卷中减弱对数字推理这一题型的考查,因此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也跟随了这一趋势。所以复习训练重点应该在数学运算这一部分。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申论》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应试者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察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应试者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察应试者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申论要求考查的七个核心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




没有这种考试




事业单位转公务员还是要参加国考和省考;考试科目内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部分岗位需要考察《专业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事业单位   策论   内容   申论   行政机关   笔试   难度   公务员   岗位   事业   能力   文字   方式   材料   考试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