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六七十年代的冬天冷,还是现在的冬天冷?

在七十年代以前,民间流传的一句老俗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更有亲身经历的过程吧……!

记得在七十年代以前,每到农历冬至节气时,进入数九隆冬季节后,农村无论是大河湖泊,还是小水沟都会结有厚厚的冰层,那场面那景致真有一番:冰封江面面朝天的感觉!

所有的屋檐下,都挂着排列有序的景观,那就是八十年代后,再也见不到的美景——冰凌!

小一点的河沟里,己经被持续的严寒所冻的全是冰层,几乎没有半点液态水的存在,就算再多的农村孩子,集体在冰上玩耍,也不必担心会掉进冰窟窿里……!虽然被冻的小手通红,但是,孩子们早己忘掉了正处严冬!

七十年代后,农村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只有少数孩子多且缺少劳动力的人家,生活上有些拮剧,其他的绝大部份人家已经不再为吃穿而烦恼了!

所以,有些不明事理和没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发表言论,说七十年代以后,冬天的寒冷是因为缺吃少穿而导致的!

试问,那时候的冰层厚度通常达到一寸左右,那是缺吃少穿导致的吗?

试问,那时候稍微浅一点的河流之中,没有一点液态水,有的全是一米左右的冰层,那也是因为当时的穷苦生活所造成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有过来人才知道:七十年代以前的冬季,那真叫冷!

再看看如今,就拿去年来说事!专家们早就预测说,2020年的冬季,是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季,可是结果呢?

实际情况是,2020年进入数九寒冬的天气后,就在刚刚进九的时候,象征性地冷了那么几天,等到进入本该最寒冷的三九四九时,天气却暖和的犹如秋天,暖和的河流之中没有结过一次冰,更没有下雪过程!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六七十年代的冬天与现在的冬天相比,一个是冷的出奇,而另一个确是暖和的出奇……!

而2021年的冬季,专家们又早早地预测说:今年受双“拉尼娜”气候的影响,今年的冬季会是几十年来,最最严寒的冬季!

可是气候变化告我们,在进入大雪节气之前,天气暖和的让许多人穿上了薄薄的秋衣秋裤!

但是,进入冬至节气后,这次全国性的大降温,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秒变冬天的感觉……!

天气预报显示,在上周末以及这个星期的气温都在零下!难道今年真的会如专家预测的那样,会是几十年来最最严寒的冬季吗?真的会有一种冻到哭的感觉吗?

可是,根据许多关于入冬以来的老农谚俗语推测,今年的冬季很有可能跟去年的冬季差不多!还是先冷后暖和!等到开春节气后,本该花开一片的季节,却迎来严重的极端天气……!

那么,到底是专家预测的准,还是千百年来的老农谚推测的准!让我们试目以待,期待着2022年的天气!到底是丰年还是灾年呢……!

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六七十年代下雪明显比现在下的多,下得大,记得那时去外村上学,路过一个大深沟,几乎每年大雪都能把那个沟下平(有大风刮进去的),足有两三米深,路上的雪堆有米把厚,雪多冬天就冷,现在冬天最底温度不上两位数,零下八九度就过冬天了,就是零下10度,顶多l2度,也就三两天,六七十年代,零下在两位数的时间最少在半月以上,记得那时,河里的冰冻半尺厚,我们经常在河上滑冰,屋檐下的冰棍有一米长,现在你见哪还有那么长的冰棍,谁还敢在河面滑冰,这就足以证明,六七十年代明显比现在冷的多。大家说我回答的对吗?如有异意可在评论区留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事实说话!

“暖冬”,是近些年在科学家、媒体、乃至民众口中,频频现身而广为流行的、用来形容近些年冬季气候的新气象学名词。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从没有什么“暖冬”之说。毫无疑问,这就可以充分的印证当时的冬天比现在的冬天冷!

大约前十几天吧,入冬也是不久,由中央至地方各大媒体、官方紧急宣传、动员布防,北方将有“暴风雪”、“特大暴风雪”来袭,事后验证,所谓的“暴风雪”,积雪至多不过30厘米。

一个东北人用眼见身历的事实来说话,用事实来验证。

较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频见的大雪,前几天的“暴风雪”,不过是“小儿科”!那时经典的大雪叫“大烟儿炮”,大雪后经典的场景,是农村院子里积雪与房顶平齐,房门根本推不开,无奈只能窗户爬出去(那时农村的窗户上、下两部分,下部分插入框内固定,上部分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拉开),清除院中积雪才能让人出入。

至于大雪初晴,上学路上蹚没膝深的积雪,乃至常常事。

那时公路上的积雪,包括城市道路,没有什么清雪之说,大雪三天两头光顾,你也根本清不起,公路积雪车辆碾压成冰,汽车的防滑链不似现在塑料制品,而是钢铁材料的,当时“东方巴黎”哈尔滨的真实写照。

人们头戴长毛狗皮帽子,身穿羊皮大衣、皮裤,足穿内絮“东北三宝”之一靰鞡草的牛皮船形靰鞡鞋,守卫北方边疆的军人也如是,只不过鞋子为内衬羊皮毛的“大头鞋”。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答案是肯定的,六七十年代冷。我们地区六七十年代河的冰最厚能冻一尺多厚,有的年头冰厚能有二尺。冻天的雪平地积一尺多厚是逊长事,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二三十年冬天基本是暖冬,最高气温都在零上。就2020年和今年最高气温出现了零下,但时间很短,河面的冰最多几寸厚。所以说六七十年代冷。




当然是六七十年代的冬天冷了,我们在南方,最深有体会的。以桂林为例,那个时候,哪年冬天不下雪。记得1969年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要命的是零度气温的天气持续的时间长达差不多一个星期,人感觉冷就算了,但街道上所有的大桉树全部都给冻死了,以至于后来街道上的树全部都被砍光了,这个印象极其深刻。不要见笑,我们这边下雪平常就是下一阵,第二天就会放晴,天气就会回暖。记得在学校读书时候,每年冬天都有两三天结冰,早上洗脸刷牙,起得早的同学,都要敲打水龙头才会流得出水来。再说,那个年代的人,吃饭没得什么油水,衣服穿得也单薄些,冬天就两条单裤,有的人连毛衣就没有,一件卫生衣加一件老旧的棉衣,身体感觉到冬天是很冷的。现在不同了,很多年了,这边都少见冰雪,想拍一张漓江冬雪的风景照片,除非人工造雪才能如愿啦。同时,如今吃得饱,吃得好,各种御寒的衣服任你选择,加上空调和各种取暖器普及配置,相比较六七十年代,如今的冬天,人们的感觉要温暖得多了。

今年,桂林的冬天又比较前几年来得更晚,12月25号气温才跌破10度,算起来也才刚刚才入冬,今冬明春,会不会打破十几年没下雪的纪录,还是个未知数。




以往是冷热交加,現在是四季不凡。大自然是根据时代演化,更新发展而变化的。万事万物文明进步,别有风彩各有特色。




从气候现象上讲,六七十年代的冬天冷比现在冷。

从道德情操上讲,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现在都比过去冷。




当然是六七十年代的冬天冷了。那时的冬天经常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再加上没有什么取暖设备,和羽绒服等,所以冬天是很冷的。而现在由于近年来暖冬现象,总体感觉真正冷的够呛的时间不长,尤其是在南方。现在经济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地暖,暖气,空调,电热毯和各类羽绒服,再加上人体自身身体素质增强,所以和六七十年代的冬天比,感觉上好多了。




肯定是六七十年代的冬天冷,在我的记忆中,冬天是特别冷而且是漫长的,主要表现大雪甚至于暴雪下的时候多,没有路两边的树木,根本就分不清楚那是道路,那是农田,道路两边的排水沟全部被雪填满了,一眼望去,整个是白茫茫的一片,西北风刮的呼呼响,那声音听上去疹人,第二天早上,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的冰棍子,温度都是在两位数以下,屋顶背阳的那一面,积雪十天半个月化不掉,家家户户每天都靠烧煤和柴取暖,人也都猫冬了,有些手艺人还做一些手艺品,天寒地冻也有好处,就是下红薯粉条,从锅里捞出来,挂在院子里,一夜就冻成了,现在是天气冷也就一段时间,零下二位数的时间屈指可数,下大雪的日子少很多,河道里的冰也薄,根本就不敢上去踩,小时候是可以在河道上滑冰的,下点雪到地面也就化了,屋檐下的冰棍也不见了,现在的天气温度比以前是高了不少的!




我是五十年代的东北人,我认为五、六十年代的冬季特别地冷。那时候大家都是住的平房,冬天的夜里家家要有一个尿盆,由于太冷在早晨倒尿盆时,那已经是一盆冰了,需要在站炉边融化后才可以倒掉。

家家的水缸都是冻得几层冰,小孩子们都喜欢拿一块冰来吃。

小男孩自己做冰车,到大河中滑冰车。见大河的冰冻得有一尺来厚,冰封的爆裂声吓人。孩子们冻得有时眼睫毛会粘住,需用手去捂热才行。

可见当年的冬天是多么的冷,现在的冬季比起那时候,气温逐渐上升有近十度的感觉,所以说如今的冬季没有以前冷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冬天   冰层   节气   冰棍   暖冬   积雪   暴风雪   零下   暖和   屋檐   大雪   气温   冬季   天气   感觉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