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小时候在娘家过的年有意义,还是嫁人后在婆家过的有意义,来畅谈一下吧?

(原创)谢邀!多么天真可爱的问答题啊!这一问题表明,你是一位热爱生活,忠诚于生活,怀恋于过去,正视于未来和当下生活的善良女孩。

我的回答是,两者都好,两者皆有意义,只不过是一个人的年龄段不同,所度过的时光感受也不同。各有各的意义,各有各的好处。

在娘家,小时侯,依偎着父母,享受着美好快乐童年。

在婆家,已成家,身为准妈妈或妈妈,需要付出做妈妈的那份努力,有压力。

这两个时段,感觉不一,意义也不同。其实,它是人生的必然。

童年再好,人不能永远留住童年。只有面对实际,脚踏实地,才会有可观的结果。

婆家过年,方是一个人成熟了的生活。




都有意义。小时候在娘家,不会做事,慢慢的父母引导、教育,逐渐学会做饭、洗衣和做一切家务。小的时候家里较困难,生活艰苦,有时饭都吃不饱,更不说吃肉了,我们小时候吃肉叫打牙祭,十天半月吃一次肉都叫打牙祭了。然后就盼着过年,过年前再困难都要杀过年猪,那时候计划经济,你家要杀过年猪,要就喂两头,杀吃一头必须交食品公司一头,喂一头必须交半边,去买肉还要肉票,没肉票是买不到肉的,所以六、七十年代食品公司很吃香,扯远了。

那时候在娘家过年至少半个月天天有肉吃,又有新衣服穿。我小时候最喜欢、最高兴的事是去给我的伯公拜年,我伯公是出家人,没结过婚,没子女,很喜欢我们这些侄孙子女。我们那时家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我的伯公又是素食者,大年初一就给伯公拿点自家做的米花糖和糯米果果,伯公很高兴就给我们发过年钱(那时不叫红包),每人两角钱,我们就高高兴兴的约着哥弟、姐妹们去玩了。那时候小又不操心做饭,饿了回去大人做好了就吃,现在回想起都是高兴的事。

结婚后在婆家还是好玩,我们就是过年前后几天在婆家,吃饭也不让我们操心,开初几年婆婆身体好,过年的生活都安排得好好的,我特别怀念婆婆做的糯玉米猪儿粑,不知道的根本吃不出是玉米的。想想娘家、婆家都好,父母身强力壮就好,一旦父母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累的就是儿女。写得不好,见笑了。




在娘家过年,父母把你视为宝,什么都不想让你干,尤其是过年,总是盼着过年,到时候能吃好的,穿新衣服,还会有一个不大的红包,心里满是高兴,满足,所以觉得过年特好,总觉得年来的慢!

到婆家过年,就不一样,婆家把你当大人,家里一切需要的东西你都得准备,过年走亲访友,需要买好多礼品,还得准备一大堆的红包,发给比你小的每个人,这時不是盼着过年,而是想着怎么年来的这么快,又是一年鞭炮响,又是一年辛酸泪,还要到鬼门关走一趟,变成一个孩子的母亲,在娘家不管你多大,都是孩子,在婆家你就是一个女人,所以说,还是在娘家过年的好,永远是父母爱护的天使。




一山自有一山景,南北景色各不同。若问哪山景最美,千言难语绿和红。同样在娘家过年和在婆家过年的意义也是各有千秋,回想起来都别有一番滋味。

在娘家的时候,天真烂漫的我最盼着过年,盼着长大。因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平日里吃不到的所谓的好东西:花生栗子枣,油条糯米糕,若问还有啥,白菜肉水饺;而且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漂亮的花衣裳,并且在拜年的时候,收到一笔“丰厚”的压岁钱;更重要的是,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肆无忌惮地玩个痛快,而且不挨训骂,哪怕为了看春晚,在别人家里熬到半夜。唯一让我不满意的是,父母总是不允许晚睡的我睡个自然醒,晨曦未破,便被逼着嗑头,吃饭,拜年,所以我盼着自己快快长大,能够自己当家。

原以为长大了,结婚到了婆家,有了自己的家 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但肩上的责任到底让希望落了空,刚刚喝了腊八粥,便开始忙着准备过年,先是洒扫洗晒,然后买买买,最后煎炸蒸煮,直到过年这天还得忙着给小孩发着压岁钱。虽然看春晚还是看到很晚,但是却在自己家里安稳的看,虽然初一的早上还是不能睡懒觉,但已没有了怨言,因为没有人逼着,完全靠自觉。过个年,仿佛翻越了一座山,虽累但快乐着。

哪里过年,哪里甜!




小时候在娘家,大树底下好乘凉,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还不听爸妈话,哭了他们还用花言巧语骗我开心。

嫁人就是长大了,哭只能偷偷哭,不干活就没得吃,也没人骗我开心,不努力就被别人瞧不起……怎么能同日而比。

永远怀念在妈妈家的日子,在此谢谢爸爸妈妈宠我爱我,陪伴我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两者都有吧!小时候过年,无忧无虑,只要能收到压岁钱,穿上新衣服,就已经高兴的欢天喜地了。渐渐的我们长大了,也成了出嫁的女儿,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时间一天天过去,孩子长大了,父母也老了。婆家的老人也都相继离开人世。

最近几年,每年的正月初二我带着老公和孩子给父母拜年,除了提前给父母的压岁钱,我还会买各种好吃的东西。进门以后,我就会换上干活的衣服,在厨房忙活做饭,并且帮忙招待来给父母拜年的亲戚。等到招待完亲戚回到家时,我往往累的连话都不想说,但是心里是高兴的。父母年龄大了,做不了饭,我就做给他们吃,只要有父母在,我就永远是他们手心里的宝贝!




小时候吧,那个时候无忧无虑,整日里幻想着过年,因为一到过年,父母回来了,跟着来的还有新衣服,新鞋子,不仅琳琅满目的零食可吃,还有红包可拿,哪怕是20元也开心。

在娘家过年的时候,年夜饭之类的琐事从不用帮忙,父母恨不能把你丢到客厅的沙发上,好吃好喝地供着,就连饭后的碗碟也不用你收拾。

兄弟姐妹坐一块,吃吃喝喝,聊一聊一年里的所见所闻,畅谈来年的计划,无所顾忌,也没人催你干嘛。有的是欢声笑语。

嫁人之后,考虑多了,是在自己家里过年还是回婆家?不管回不回婆家过年,总得考虑一下,该送点什么才合适。回婆家吧,是帮忙好呢还是不帮忙好呢?

难呐,没有在娘家来的自在。

婆家的兄弟姐妹他们坐一块有说有笑,我一个人外人,想说句话,还得衡量一下。就算有妯娌,可有些话也不好同她讲。更何况我还没有妯娌呢。

现在一到年末,我便害怕,因为每一次回去聚餐的时候,大都是我这个媳妇掌勺的,人家姑娘携一家大小回来,只管吃喝玩乐,我这个掌勺的,辛辛苦苦忙了一大桌,等我卸下围裙,就剩残羹冷饭了,除了丈夫会心疼一下,其他人压根不管不顾。

哎……成了家,婆家便成了“娘家”,除了累,只有累。




身为男同胞,没娘家,婆家。接到问答任务,回答,小时候在娘家过年享受的是父母之爱,有幸福感。嫁人后在婆家过年享受的是天论之乐,有成就感。中国传统习惯是年三十看父母,过年初二回娘家,解决了娘家,婆家都能过年的问题。随着人囗大量流动,娘家和婆家相距千里之远,才会有回忆,念想娘家。




我觉得当然是小时候在娘家过年过得有意义。

因为在娘家是贪玩的年龄,过年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看见爸爸妈妈在忙忙碌碌的收拾年货,那个时候的妈妈会如所有南方的女人一样,过年的时候,用糯米打年糕,打糍粑,还会做腊肉,也会做芝麻片,米花糖,幼年时的我,肯定最高兴的就是过年的时光了,不光有好东西吃,妈妈会做很漂亮的衣服。

我在婆家过年的时候。

山东的规矩是,除了初一是正餐,初二到初六都是喝水吃饺子,不许炒菜,我的天哪!对于在南方成长的我来说,那无疑是个大大的损失,过年不能吃好东西也就罢了,也不能炒菜,这我就不能理解了,所以每次跟他回家过年的时候,心里就特别的抵触,一点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餐桌上除了有饺子,我会跟他提意见,有时候他会手忙脚乱的炒几个菜,然后再出去喝酒,我这个时候你会听见婆婆不停的嘟囔说,太浪费了,吃得完吗?一个多小时的过年大餐,就在婆婆无休止的嘟囔声中结束,

你说我委不委屈,难不难过?

我真的不是因为要吃好东西才去婆婆家过年的,而是我觉得要尊重老公,他对我说过年的时候必须要回他老家,可是他家人的态度,就算你买了许多的鸡鸭鱼肉回家,他家也是不做的,婆婆说那是浪费粮食,浪费油盐,只是在初二他女儿回门的时候,能够吃一次正餐。

所以我特别怀念在娘家的日子,就算平时不是过年,平时里老爸老妈只要我回家,全家人都是热热闹闹说说笑笑的围在餐桌旁,炒二十几个菜都是正常,然后还有一碗我爱喝的虾肉馄饨,一家人吃吃喝喝的,欢天喜地的聊天,当然最后,家里的阿姨,也会换上果盘,换上应季的水果,还有切好的西瓜。

我其实无数次的跟他提过意见,说过我心里的委屈,在他家过年,种种的不适应,他总是说我矫情,谁能跟你比,你们家的条件是天上 ,我们家条件是地下的。

唉!跟这个无脑的人讨论来讨论去!他反过来会说你的种种不是,最后上升到你是小姐脾气不懂规矩,不懂事。

我真的是被他气死了,其实我想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

我就喜欢在娘家过年时那种热闹亲密的家庭氛围。

而在他家里我我感受的是冷冰冰的那种气氛,在他家里如果多炒一个菜,他妈妈就会骂,哈哈真是太奇葩了。

许多年以后回想起过年的情景。

心里还是感触多多

这也许是在娘家和婆家过年的区别吧。




我觉得在小时候在娘家过年很有意义,杀猪,请客,我的父亲,自己不吸烟,不喝酒,可是每到过年时,再穷,再没有也买酒回来,笑着说,自己滴酒不沾,也要让儿女们都得会喝酒,所以我们姐妹们,自小就会喝酒,我的父亲,不但是个最好的父亲,还是我的第一位授业老恩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婆家   娘家   伯公   小时候   压岁钱   糯米   一下吧   红包   婆婆   新衣服   家里   父母   意义   东西   妈妈   孩子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