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耳蜗和戴助听器有区别吗?

一般来说看个人听力决定,如果是听力极重度,且助听器无法提供有效补偿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选择人工耳蜗。如果尚有残余听力,且戴助听器能够听得比较好的前提下,建议选择助听器,毕竟人工耳蜗是有创伤的,而且成功率也不是百分百的。




一般来说看个人听力决定,如果是听力极重度,且助听器无法提供有效补偿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选择人工耳蜗。如果尚有残余听力,且戴助听器能够听得比较好的前提下,建议选择助听器,毕竟人工耳蜗是有创伤的,而且成功率也不是百分百的。




您好,电子耳蜗和助听器适合的人群不同。助听器适合轻度到重度听力损失的人群,电子耳蜗适合极重度听力损失的人群。助听器价位从几百到几万不等,是根据听力情况和需求来选配的,因个体差异较大,不同听力损失的用户,佩戴效果也有差异;电子耳蜗需要做开颅手术,将电极植入内耳,有一定的风险性,价位从十几万到三十多万,愈后效果也是有差异的。一般听力损失达到极重度佩戴助听器效果不理想的用户,建议做人工耳蜗。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电子耳蜗和助听器是有区别的,佩戴方式不同,电子耳蜗是需要手术植入体内接收器/刺激器及电极,体外有言语处理器、麦克风、传输线圈、连接导线部分。助听器直接体外佩戴;一般是助听器佩戴无效果的,可做人工耳蜗的术前评估后决定是否适合做电子耳蜗;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不一样。

电子耳蜗和助听器适合的人群不同。助听器适合轻度到重度听力损失的人群,电子耳蜗适合极重度听力损失的人群。助听器价位从几百到几万不等,是根据听力情况和需求来选配的,因个体差异较大,不同听力损失的用户,佩戴效果也有差异;电子耳蜗需要做开颅手术,将电极植入内耳,有一定的风险性,价位从十几万到三十多万,愈后效果也是有差异的。一般听力损失达到极重度佩戴助听器效果不理想的用户,建议做人工耳蜗。




电子耳蜗和助听器是有区别的,佩戴方式不同,电子耳蜗是需要手术植入体内接收器/刺激器及电极,体外有言语处理器、麦克风、传输线圈、连接导线部分。助听器直接体外佩戴;一般是助听器佩戴无效果的,可做人工耳蜗的术前评估后决定是否适合做电子耳蜗;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不一样。




你好,你的你问题是电子耳蜗和助听器有什么区别?助听器轻度听损到极重度听损都可以戴,人工耳蜗适合极重度听损患者。助听器是把声音放大传入耳朵,佩戴效果因人而异,耳蜗直接植入大脑。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您好!

电子耳蜗和助听器有区别吗?

电子耳蜗和助听器是有区别的。佩戴方式不同,电子耳蜗是需要手术植入体内接收器/刺激器及电极,体外有言语处理器、麦克风、传输线圈、连接导线部分。助听器直接体外佩戴。一般是助听器佩戴无效果的并且术前评估是可做人工耳蜗的才会做电子耳蜗。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不一样。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您好,您的问题是电子耳蜗和带助听器有区别吗。助听器适合大部分有残余听力的各种程度的听损人群。但是如果听损程度比较严重,那百么助听器可能收到的效果不是那么理想,则需要植入人工耳蜗度。植入人工耳蜗是一个手术,有一定的风险性(很小)。植入人工耳蜗的成本很高,现在可能要20多万才能完成一个耳蜗手术,适合极重度以上的听力损失。很多人认为戴了助听器之后,就能听到跟原来一模一样的声音,这有点理想化。因为助听器毕竟回是电子产品,在声音转换的过程,还是会有一点差异。不过目前的助听器,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植入人工耳蜗,听到的声音跟正常人听到的声音有着较大的差异。对于语前聋的小朋友答,做完植入人工耳蜗手术后的言语康复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您好,电子耳蜗和助听器适合的人群不同。助听器适合轻度到重度听力损失的人群,电子耳蜗适合极重度听力损失的人群。助听器价位从几百到几万不等,是根据听力情况和需求来选配的,因个体差异较大,不同听力损失的用户,佩戴效果也有差异;电子耳蜗需要做开颅手术,将电极植入内耳,有一定的风险性,价位从十几万到三十多万,愈后效果也是有差异的。一般听力损失达到极重度佩戴助听器效果不理想的用户,建议做人工耳蜗。




您好,电子耳蜗和戴助听器有区别吗?

1、两者工作原理大不同:助听器与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被耳朵接收的最终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助听器-智能的声音放大器

助听器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麦克风收集声音,并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放大器对声音电信号进行处理,主要是放大,同时进行降噪等优化处理,最后通过受话器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传到耳朵内。被放大后的声音可以被具有残余听力的耳朵所听到。

人工耳蜗-“里”应“外”合的电子耳朵

内耳的毛细胞不可再生,而电子耳蜗则是代替了内耳的毛细胞,起到声-电转化的作用。通过体外的言语处理器收集声音,体内的处理器进行编码处理,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电极刺激听神经,继续后续的声音处理过程。也就是说,人工耳蜗最终传递的是电信号,且无论是否有残余听力,人工耳蜗都适应。


2、两者适应人群不同

从两者的工作原理来看,使用助听器的前提是我们的听觉系统还具有残余听力,还可以听到被放大后的声音信号。通过纯音测听及其他听力测试,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听力损失程度。根据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平均听力损失,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当我们自觉听力下降时,听力损失的程度往往已经是中度了。

助听器的适应症相对来说比较广泛,当成人听力损失为中度,儿童为轻度,即建议佩戴合适的助听器进行干预。但当平均听力超过80分贝,也就是重度或者极重度的听力损失患者,可以先尝试佩戴助听器,看助听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理想或者没有效果,则可以考虑人工耳蜗。

当听力损失过重,耳蜗内残留的毛细胞已经很少,甚至没有,那这个时候助听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效果。可能您能通过助听器的帮助,让您听清少部分的对话,或者能感受到声音,但完全听不清楚;也有可能您只能通过助听器感受到振动。这些情况都说明此时助听器的帮助有限。当助听器的效果已经很小或者没有时,我们应尽早进行人工耳蜗植入,以能更早地听清,更好地回归有声世界。通过植入人工耳蜗提高听力,全世界数十万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以上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耳蜗   助听器   内耳   电信号   电子   电极   残余   体外   听力   差异   人群   损失   区别   声音   适合   效果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