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彻底放开后,有的家庭就会出现第一胎随父姓,二胎随母姓,你是怎么看待随母姓的?

这种现象在我身边并不多见,有些夫妻比较平等,就会期待把两个人的姓,都容在孩子的名字里,比如老公姓周,老婆姓刘,孩子的名字就会叫周刘某某。

如果头胎随父亲的姓,二胎随母亲,夫妻协商好的话,也是一种平等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跟现代的婚姻观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夫妻在组建家庭的过程里,多数经济地位是比较平衡的。

比如,男方家庭如果提供了住房,女方家庭会提供一辆车。势均力敌,所以如果有了两个孩子,会考虑分别姓爸妈的姓也不奇怪。

其次,现在很多夫妻在自己的家庭里是独生子女,双方家庭为孩子的付出也势均力敌。

比如,很多家庭是姥姥姥爷在帮忙带孩子。如果女儿是独生的,又有了二胎,受传统文化影响,姥姥姥爷会非常偏向让孩子随妈妈的姓。

还有,现代女性的地位普遍比较高。

很多家庭里边,女人反而是主心骨。女人对孩子的照顾更多,甚至有一些女人在经济实力上也比较雄厚,这样的情况下,有二胎时希望随自己的姓,也不奇怪。

个人认为,无论孩子姓谁的姓,夫妻双方和谐是关键。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和谐。家庭稳定了,孩子才会生活的比较幸福,孩子不在乎姓什么姓,他只在乎家庭是否稳定幸福,你说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心理咨询师莲君,为你的教育加点阳光@亲子故事莲君说




二胎放开后,一些妻子或娘家人会要求第二胎随母姓并付诸行动,我对孩子随母姓这种做法并不赞同。

自古以来,除了入赘女方家庭的,孩子随父姓是中国人的传统。一个正常家庭,不会出现孩子随母姓的情况。

一胎随父姓,二胎随母姓,这貌似公平,实则弊大于利,对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存在较大的隐患,不要轻易、随意实行。

二胎随母姓的弊端:

一、外人或有非议。两个孩子同父同母,却姓氏不同,在外人看来,必是怪异,难免会有一番追问。

二、难以寻根问祖。本是同根生,却有两个源。试想,同一父亲的两兄弟,本有同一祖先,姓氏却不同,这如何解释?家谱、族谱里会出现不同姓氏的人员吗?这两个孩子的后代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如何称呼?伦理上存在极大隐忧和混乱。

三、可能会使孩子间的感情产生隔阂。按常理,不同的姓氏,不应该是同一父母所生,潜移默化间会对一胎、二胎间产生他们之间不是一家人的意识,从而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

四、对夫妻感情会有不利影响。因为存在姓氏认同感这个因素,这个孩子随我姓,我要对他好一些,对异性的孩子可能差一些。夫妻感情美满,一切都好说。如果夫妻感情出现问题甚至破裂,夫妻会不会对和自己姓氏一致的孩子更好一些?如果夫妻离婚,不同姓氏的孩子会随谁生活?这些问题不得不考虑。

综上所述,二胎孩子随母姓,除了满足母亲一方的心理诉求,别无利处,弊端却很多。孩子最好都随父姓或都随母姓,不要一二胎各随父母姓氏,人为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这与是否有男尊女卑、父权思想无关!孩子随夫姓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未改变,自有其存在的真谛!




无论是随父姓,还是随母姓,只要两口子,包括两家老人达成共识即可。别人无权也没有必要置喙。

随母姓 ,没什么不好。是不是一个姓氏,也根本改变不了一 家人的血缘亲情。那种觉得姓氏不同会影响两个孩子的感情的人,纯属无稽之谈。除非,做父母的,或是做老人的,区别对待孩子。当然,若父母或老人区别对待了,哪怕是一个姓氏,也会给孩子的感情或是认知造成困扰。

所以,不管跟父姓,还是跟母姓,父母能付出同等质量的爱更重要。

大人做什么,比孩子姓什么更重要。

父母的感情好,家庭氛围温暖有爱,比姓什么更重要。

但如果夫妻二人,或是两家老人,以跟谁姓来搞派别斗争,就是毒药 了。

身边有个朋友,双方都是独生子。第一胎是个男孩,是姥姥带大的。和姥姥感情很深。当奶奶的,就非常吃味儿。

在二胎还没有放开时,无法可施。放开二胎后,立马让儿子劝儿媳再生一个。后来,果然又生了一个,也是男孩,全归爷爷奶奶带。

在外人看来,就是年轻的父母,给双方老人各生了一个玩具而已。姥姥带大的,奶奶带小的。有时在外面玩时,能明显地看到双方的疏离。当然,只是双方老人之间的疏离,至于孩子之间有无疏离,表面上看不出来。

至于双方是不是一个跟母姓,一个跟父姓,没有细问过。但不管是同姓,还是不同姓,都觉得,这样的分别带孩子的方式,对两个孩子来说,并不是太友好。

对于别人而言,姓什么,叫什么,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除非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才会关心对方是随父亲姓,还是随母亲姓。

尊重别人的选择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仅此而已。




【橘猫观点】:第二个孩子随母姓挺好,母亲在生育孩子时承受了巨大的风险和痛苦,这是对母亲的回报。孩子是随父姓,还是随母姓,还是根据家庭情况自己决定的好,毕竟每个家庭的教育背景、思想程度不一样。

我们家就是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的,一开始好多人就奇怪为什么兄妹之间不是一个姓,我为此就要解释一下,通常别人都会说你们家真好,也有人表示不理解,也有人感到好有趣,毕竟前几十年能这样做的人不多,这还要感谢我开明的父亲。这么多年生活下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也没觉得父母偏爱谁多些,父母的疼爱都是一样。

有的家庭二孩随母姓说明社会在进步,也说明:

一、为父的一方能体谅为妻的不易。怀胎十月的辛苦,生产时的风险与痛苦,养育时的费心费力,还有照顾一家人日常生活,每一个母亲对家庭的付出是巨大的,当然这也离不开父亲的辛劳付出。

二、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女性的职场能力、经济能力与男性不相上下,女生一样可以顶起生活的半边天,孩子随母姓一样可能获得相应的利益与义务。

随父姓,随母姓其实一直都是跟着生产力走的,母系社会时期就以母姓为主,父系社会时期姓氏就以父系为主,在传统社会孩子是必须随父姓的,包括女姓婚后都要随夫姓,因为传统社会是以父系为主要主社会活动的时期,男性负责赚钱养家,女生社会地位低,不能在外抛头露面,只能在家照顾一家大小的生活,孩子随父姓也是继承了父系家族的利益,为以后的生活铺路,女性随夫姓才能认为你是这个家族的人,才能有相应的生活保障。

姓氏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姓氏起源悠长,可追溯于上古时期,伏羲是第一个有姓的人,也是从那时起才开始有正姓氏,别婚姻。起初姓和氏是分开的,氏是姓的衍生,从秦汉开始姓和氏才合而为一。姓氏传承的是家族血缘及家族来源的文字符号,是家族的延续。中国姓氏有文献记载和现有的姓氏大约为5600个左右,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具体出处,文化传承。一个姓氏就是一段传奇的宗族历史。传统社会需要抱团发展,所以大家族比比皆是,一家几代同堂也是常见的,那时不仅孩子随父姓,就是妻子也要随夫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越来越来进步,人口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家族单位也越来越小,宗族的观念也随之减弱,传统也随之发生变化,孩子跟父姓跟母姓都可以,中国法律也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孩子是随父姓还是随母,还是有争论,这也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老一辈的思想还是比较传统,对姓氏看的比较重,认定姓氏就是家族的传承,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年轻人因为生活环境改变,教育程度的提高对这问题看的相对开明些,不管孩子是随父姓还是随母姓,都要避免家庭矛盾的产生,双方要沟通好,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是继承了相应的姓氏与文化,都是对这个姓氏的传承。

春天已经来了,父母们也都要在各自的职场忙碌了,希望你们在工作之余,照顾好宝宝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职等春来#




二胎随母姓也没有啥不可以的。随谁的姓还不都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如果是独生子女,现在生了二胎,有一个孩子随了母亲的姓,对于辛勤养育了自己女儿的娘家人来说,心理上也是一种慰籍。最起码自家的姓氏又延续到了一代人身上。

一个女人孕育一个生命,是幸福伴着辛苦一同而来的。一个小生命的诞生,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也都要经历到疼痛。这种疼痛男人是没法经历的。只不过一个孩子随了母亲的姓,有啥不可以的呢?再说了,法律上也没有规定说不能随母亲的姓。

其实别说是现在了。七零年代,我们子弟学校就有姐俩,一个随妈姓,一个随爸姓。这在当时每一家都有几个孩子的情形下,的确觉得挺新鲜。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比较开明一点。像我们工人家庭的孩子就基本没有随母姓的。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改变。毕竟八零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有女儿的家庭想延续一下自家的姓氏,可以理解。




这个问题我分以下几点来说:

第一,这个现现象在我们这边特别常见。我们这边80年代是最早最严的计划生育示范区,家家户户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到了现在这一代对孩子跟谁姓特别在意,很多都是婚前就协商好的,当然也会出现孩子生下来后发现是儿子的要改姓的。例如原先商量好说第一个孩子跟男方姓,但生下来看是儿子,女方家如果地位高一点,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就会反悔要求跟女方姓。为了孩子跟谁姓而闹不愉快甚至离婚的都有。

第二,孩子跟女方姓,我觉得我可以接受。很早之前我们就倡导男女平等,更何况女方在生儿育女方面承担着这么重的责任,也在养育孩子中付出很多,有一个孩子跟女方姓也实属合理。为什么这个问题在我们中国有些人难以接受呢?主要还是因为我们中国男孩子才能传宗接代的思想在作怪。孩子跟女方姓,男方会觉得没面子。

第三,就算孩子跟女方姓,但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孩子跟谁姓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孩子一个跟爸姓,一个跟妈姓,不要把两个原本一家的孩子看成两家人。我们这边这种情况太多了,跟了爸姓的孩子,爷爷奶奶就宠一点。跟了妈姓的孩子,外公外婆就宠一点。而且还时常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你是我们家的,弟弟或妹妹不是我们家的。这才是最可怕的。很明显不利于两个孩子的团结嘛!

总之,我觉得随父姓也好,随母姓也好,家庭要和睦,对待两个孩子不要有所偏颇,那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我觉得随父姓也好,随母姓也好,家庭要和睦,对待两个孩子不要有所偏颇,那才是最重要的!




现如今选择要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思想越来越开放,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性的家庭也不算罕见了,我身边就有两个这样的例子。

例子一

我的同事涵涵,夫妻二人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前就商量好,生两个孩子,老大随父姓,老二随母姓,而且也征得了双方老人的同意。

例子二

远房表妹璐璐,有两个男孩,老大出生后很自然的随老公姓,老二出生后在家庭里出现了一些分歧,因为夫妻二人和孩子外婆一个城市,照顾孩子自然就成了外婆的任务,外婆想自己这么累帮忙带孩子,什么也没得到,就和女儿说想把老二改成女方姓,女儿觉得妈妈想法没有错,就把改孩子姓的事和老公商量,男方家庭是传统且保守的家庭,坚决不同意,觉得这是一种侮辱,最后夫妻二人还差点因为此事离婚。

其实二胎跟谁姓这事,还是得看家庭思想开放的程度,同事家庭的思想算是比较开放的,可以接受,但是其实大多数家庭受传统观念影响还是比较保守,比如我这个远方亲戚家,因为以前孩子会随母姓通常是因为父母离异后,孩子跟母亲一起生活,或者是父亲不在了,母亲改嫁后改了孩子的姓氏,不能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

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有好处也有弊端。

好处

  • 增进夫妻感情

在随母姓这个问题上,妈妈一般是会完全同意的,关键在于孩子爸爸的想法,如果一个男人能够愿意放弃父系社会中传统的思想,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妻子有足够的爱及尊重,妻子也同样能接收到丈夫的这份爱,因此可以增进夫妻感情。

  • 彰显家庭和谐

虽说孩子随父亲或母亲的姓氏这个问题,父母俩人就可以决定了,但家中长辈的意见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果双方老人也都能够同意这个做法,那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非常民主、和谐的,而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弊端

  • 给孩子带来不必要困扰

孩子随母姓这个做法毕竟还是少数的,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在学习和工作中,不免会遇到为什么自己姓氏和父亲姓氏不一样这种问题,孩子需要去解释,如遇到不太熟悉的或是不好意思直接去问的人,还会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成为别人的议论对象。

  • 导致一碗水难端平的现象

原本是一家人,一个孩子随父姓一个孩子随母姓,不免会出现一碗水难端平的现象,例如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更偏心于自己姓氏的孩子,时间久了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为了避免一个孩子随母姓的种种弊端,有个优化处理的方法,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可以将父母的姓氏都放在其中,既满足了孩子名字中加了母姓,也没有改变孩子的姓氏,同时也可以彰显父母之间美好的情感,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在老一辈人眼中姓氏是一种传承,但家庭的和睦、融洽和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才是更重要,因为家庭的幸福并不是建立在姓氏上的,而是在我们每位家庭成员心里的。


高级育婴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精选频道优质作者,想要了解更多母婴育儿知识请关注我,用专业的知识为大家解决育儿过程中烦恼与困惑。




我个人观点,孩子是随父姓,还是随母性,主要取决于,夫妻之间的沟通协商。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孩子就要随父姓,这里还有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女儿出生一个星期要办理出院,护士喊老公孩子办理出生证明,后来老公回来对我说:“医生竟然问我孩子随母姓,还是随父姓,”,我问他你怎么说的?

当时老公很大声的说:“我的孩子肯定跟我姓了”。这件事情现在想来好气又好笑,大多数男士是无法接受他的孩子和他性别不一样的(包含面子成分),当然如果你的老公如果是一个大度,又不拘小节的人,那孩子是随妈妈姓,还是随爸爸姓,就看你们自己高兴了[微笑]




虽然说自古以来,孩子都是随父姓。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如果父母两人都是独生子女,这样为了满足两家人的心愿,也会有很多父母会将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这些如果自己两家人商量好都愿意,其实与他人没多大关系,也不用太去在乎别人的看法。

如果孩子以后问到为什么他们属于不同的姓,可以大方告诉他们,无论他们随谁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一样爱他们,他们始终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妹(弟)。

但是呢,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有妈妈说,爷爷奶奶和爸爸只喜欢和自己姓的老大,以后财产什么的都留给老大。而不喜欢随妈妈姓的老二。这样,先不管外面人怎么看,自己家里首先就有很多的矛盾。父母的偏心行为也会影响两个娃的感情,那这样肯定是利大于弊。

所以,不论何种选择,肯定以家庭和睦为前提,自己家里商量好,做好决定,与他人何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父系   家庭   独生子女   女方   姓氏   父亲   老人   母亲   父母   夫妻   传统   家族   思想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