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领导享受公务员待遇吗?

事业单位的领导能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具体要看单位的性质。

1、如果是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实际上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普通员工都可以享受公务员待遇,领导自然也在其列,包括车补、职务工资、年终考核绩效等行政机关领导有的都能享受。

2、如果是公益类事业单位,其领导的工资待遇按照事业标准核发,由基础性工资+各类津补贴+年终绩效等组成,整体工资待遇除了车补没有、年终绩效略少外,其他与行政机关的领导大致相同,差距不是特别大。部分财政能力较好的地区,在局部比如省直事业单位也发放车补,这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工资待遇与行政机关无异。不过由于事业单位领导职数有限,且晋升渠道不是特别通畅,公益类事业单位的领导晋升相比行政机关而言机会要少得多。这是事业单位领导比较吃亏的地方。

3、如果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政不负担员工工资,全部由单位自营自筹,单位运转方式实际上与企业无异。这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工资待遇与其他事业单位又有所不同,效益好的,工资待遇比公务员都要高出很多;效益不好的,一般也能保证正常水平,毕竟是领导,但不一定比得上公务员。这部分事业单位下一步面临转企改革,以后领导直接拿年薪制,收入很大概率会超过公务员,不过政治待遇相对要低。




本人为基层工作多年的公务员,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谈一下实施公务员制度的党政机关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定义,是专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也就是说,公务员具有三个特征1、依法履行公职,这是公务员的本质特征;2、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即经过审批后,公务员都有相应的公务员员编制,这是履行公职的身份保障;3、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给国家干工作,国家负责兑现和保障其获得应得的经济待遇。

由这个定义出发,国家规定的公务员制度实施范围包括:各级中国共产党机关,各级民主党派机关,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各级人民政府机关和其下属的行政部门机关,各级政协机关,各级纪委、监委机关,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机关的正式在编工作人员。应该强调的是:各级党政机关都实行严格的编制管理。

其次,谈一下事业单位的职能与范围。我国的事业单位,从本质上说属于官方或半官方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依法提供公共服务、纳入国家事业编制管理、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如下:1、提供公共服务。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是其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2、不是公共权力机构。它不是公共行政权力机关,不具有公共行政权力,只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向社会提供诸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专业性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3、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专业人才是其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其基本的社会职能4、财政负担经费。基本上由国家财政统一拨给各项事业经费,这是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经费来源包括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两类。5、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部门和领域。其主体多元,规模宏大,很多是党政机关的下属单位。6、也大多实行编制管理

再次、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的根本区别。从本质上讲:党政机关是法定的国家权利机关,具有法定的职权,做为其工作人员的公务员代表国家履行公职,都有相应的职务和权利。事业单位则是公共服务组织,没有行政权利,其工作人员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为整个社会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很显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性质完全不同,主要的工作职责也不同,对其工作人员的要求当然也不同,分别使用不同的编制序列,日常的管理、考核标准也不同,连工资的正常晋升标准也不同。也就是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是完全不同的普通的事业单位领导,当然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与此同时,党政机关的领导,也不能享受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称和管理职能

这世界上什么事都不能绝对化。实际工作中,偏偏有些事业单位,却履行一定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又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经过法定的批准程序之后,这些事业单位就成了所谓的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中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就成了参公管理事业人员,他们按照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进行管理,基本享受和公务员大致相同的待遇,成了“准”公务员。顺便多嘴一句: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工勤岗位人员,不能享受参公管理待遇。

总之一句话:只有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的领导,才能享受与公务员基本相同的待遇。其余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领导,一律不能享受公务员的待遇。普通事业单位的领导,要享受公务员待遇,只能通过党委组织部门考察,按照公务员调任相关规定,由地方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调到党政机关担任党政领导干部之后,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




事业单位的领导享受公务员待遇吗?对于事业单位的领导是否是享受公务员待遇,这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不一定事业单位的领导都会享受公务员待遇,其实我们这里所说的公务员待遇,主要还是考虑行政级别的待遇,或是编制的待遇。

很多事业单位,比如综合性的事业单位,既有公务员编制也有事业编制,这种事业单位的领导要享受公务员待遇,比如相对应的公务员的行政级别等。有了相应的行政级别,干部任用管理的机关就会不一样,一般纳入县级以上组织部门考察任命的事业单位的领导,在待遇享受上和公务员待遇是完全一样的,可以按照相应的行政级别和职级待遇来管理。

除了综合性的事业单位以外,专业性比较强的事业单位领导,一般不属于公务员待遇。比如学校的校长,是属于教育局任命的干部,仍然属于学校的事业编制,医院的院长,属于卫健委任命,仍然属于医院的事业编制,文化系统下属的各个文化单位的领导,属于文化部门或是宣传部门任命,这些单位的领导仍然是属于编制,无法享受公务员的待遇。

我国公务员的待遇包括了行政级别的政治待遇,政治待遇主要包括可以阅读相应的文件、参加相应的会议,到相应级别的单位工作等,经济待遇主要是按照职务职级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奖金待遇;生活待遇可以根据不同级别享受不同补贴,办公用房、车辆配备、工作人员的配备等。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如果根据工作的需要,有的可以从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调动到相应的公务员领导岗位,这时事业单位的领导就属于公务员的编制,享受公务员的待遇;相反如果公务员从机关领导岗位调动到事业单位任职,原来编制就会被新来的人员占用,就从公务员岗位变成了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领导是否享受公务员的待遇,这不是一层不变或是固定的,事业单位领导在事业单位任职期间,享受的是事业单位领导的待遇,事业单位领导调动到公务员岗位,则享受的是公务员的待遇。




最近看到一个文件,县融媒体中心(电视台)的主任从管理八级提拔到了管理七级,这里的主任其实就是以前的县电视台的台长,电视台是正科级事业单位,所以台长的级别自然也是正科级,享受正科待遇。

严格来说,事业单位其实比党政机关更多,比如在我们县里,正科级以上党政机关也就是公务员单位只有三十几家,而正科级以上事业单位却有四十多家,一个地区事业编的总数也是远高于公务员的。

公务员的级别分为科、处、厅、部、国,分的很清楚,不同级别有这不同的待遇。其实事业编同样如此,尤其是事业编制中的管理岗,它从十到一共有十级,分别对应办事员、科员、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本科毕业的事业编管理岗,一年试用期满后会定为管理九级,待遇等同于公务员里的科员,而研究生则被定级为管理八级,待遇相当于公务员里面的副科。

有个同事是事业编,领导很重视他,去年明确提拔为副科级,既然提拔了就要有相应的职位,给他挂靠的职务是档案馆副馆长,县档案馆是正科级事业单位,馆长就是正科级待遇,现任馆长是正科级的公务员。

前面提到的管理七级的电视台台长享受的也是正科级待遇,因为管理七级对等的就是正科级。县级事业单位一般没有副处级的,也就是说县里没有管理六级的事业编制领导。

管理六级对等的是公务员里的副处级,到了这个级别的领导是可以直接转任副处级公务员的,所以事业编级别越高和公务员的差别越小,二者之间都可以转换,那当然能享受公务员待遇了。




这得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从财政拨款额度来区分,可区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又有参公事业单位与非参公事业单位之分。参公事业单位的在职在编干部,都参照公务员管理,享受公务员待遇,其领导也一样。

2、从个人身份来区分,一般情况下,科级以上干部是可以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交流任职的,事业单位干部交流到行政单位任职入编后,其就具有公务员身份享受公务员待遇;而行政单位干部交流到事业单位任职领导的,很多情况下都保留其公务员身份与编制,所以该领导还享受公务员待遇;如果该领导身份与编制都转变为事业了,那他就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

3、机关撤并遗留问题,有的行政机构在改革中撤并,人员分流。这时,分流到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包括领导)依然会保留公务员身份与待遇,除非其本人自己申请要求将身份编制转入事业单位,那另当别论。

除上述情况外,事业单位的领导只能享受事业单位及其编制人员的待遇。




【原创】事业单位的领导享受公务员待遇吗?如果是处级以上事业单位,领导(正、副职)是上级交流的干部。交流干部可以到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的任职。他们的人事档案在上级机关组织部,当组织需要时,也可以交流到行政机构,或平级调动,或提拔使用,因此也可以说是公务员。




简单的说,公务员待遇是一种身份。这个和是不是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关系。

现在,在一个事业单位中,有的领导就可能是事业编,有的领导就是行政编。因为有可能某个领导,是从其他行政机关,派到这个单位来当领导的,还保持了原来的身份。而有的领导,是从事业单位中提拔上来的,仍然保持着事业单位身份。

这种两种情况都是有的。并不是说在事业单位一旦当领导,就改为行政编制。成为公务员身份。

过去。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通过交流可以进入国家机关。转变为公务员。现在这种情况基本没有,不可以。所以主要还是看原有的身份,而不是看在哪个岗位上。如果那样的话,事业单位领导哪天被免职,就会从公务员变成事业编了吗?




正常来讲,公务员身份是有严格界定的,必须在行政单位工作,且具有正式行政编制,取得公务员身份,进行过公务员登记。作为事业单位的人员,领导也好,一般人员也好,都是事业编制身份,不具有公务员,自然也就谈不上享受公务员待遇了。

但实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事业单位的领导,通常有这么几种情形:

一是本单位提拨产生的。这一类人员,其编制一直是事业干部编,应该是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的。

二是由上级下派任命的。这一类人员,有些原来是公务员,那么在有的地区,会保留他们的公务员身份,还可以回行政单位去任职。但是他们在事业单位工作其间,应该是按照事业编干部来管理的,应该不享受公务员的待遇。

三是由军队转业过来的。这一类人员,通常也是保留公务员身份的,也就是说,可以随时交流到行政单位、公务员岗位,是不受限制的。但各地区政策有差异,有的地区可能没有规定这一条。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事业单位的领导,享受公务员的待遇吗?这个其实是不确定的。因为有些单位他的体质就是属于这种事业单位体制,所有的内部工作人员,即便是有编制,也被称之为事业编制,只不过他们的事业编制可能是属于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编制,并且参照公务员来发放薪酬体制的事业编制,那么即便作为这样的单位领导,大多数也都是属于事业编制,而不是属于公务员。

但是如果说你所在的单位,它本身就是一个公务员单位,像比如说这种行政类单位和政府类的直属单位,那么大多数都是属于公务员。当然这里面的人基本上至少有一半左右,应该是属于公务员编制,当然领导是更不用说的,肯定是属于公务员编制,但为什么会有事业编制呢,这就是他们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那么有一部分岗位是需要事业编制来补充的,比如说像工勤岗位啊等等之类的,或者说是技术的岗位,都是需要事业编制来补充的,所以说你在基层可能是事业编制,但是你所在工作单位的上层,那么就属于公务员编制。

其实无论事业编制也好还是公务员编制也好,大体上这个薪酬体制都是一样的,因为大多数事业编制,只要是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都属于这种参照公务员式的薪酬标准来发放自己的薪酬待遇,所以说根本上来讲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除非晋升到一定的职务级别,可能作为事业编制来讲,它的这个晋升相对来说会比较困难一些,公务员相对来说会比较通畅一些,仅此有这样的一个区别而已。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事业单位领导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公务员,自然享有公务员待遇。二,部分人虽担任领导职务,但他是专业技术人员,自然享受专业技术职称工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事业单位   正科级   待遇   公务员   领导   单位领导   党政机关   岗位   身份   财政   机关   事业   单位   行政   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