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地方农村老人去世,为什么出殡必须要娘家人打开棺材看一眼?

大姑去世那天,她的4个儿子百般阻挠不让我们娘家人开棺看她最后一眼。大伯当场带着我们离开,并拒绝参加大姑的葬礼。

接到大姑去世的消息时我非常意外,在电话里赶紧问大表哥为什么那么突然?表哥云淡风轻地说:“她的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事情是有点突然。”

我连忙问是在哪去世的,大表哥说:“在家里,我们发现时已经咽气了。”“那之前病重时为什么不通知我们去看看她?”我接着问。

“她的手机坏了,我们也一直没忙得再帮她买一个,所以她也就没打电话给你们。”大表哥还是非常淡定地回答,言语里听不出一点悲痛。

挂完大表哥电话,我就赶紧给几个堂兄弟打电话。因为大姑待我们几个堂兄弟非常好,我们小的时候都在大姑家住过,和大姑感情也不错。

堂哥们知道大姑去世了的反应和我一样,因为这事太离谱了。按说生病那会,大姑的几个儿子也该通知我们去看望的啊。这都去世了才打电话来通知我们,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我们几兄弟商量后决定先问问大伯的看法,因为这事虽然我们私人感情过不去,但也属于家族的事。家族里大伯是主事,打通大伯的电话,他已经知道这事了,大表哥第一个通知的就是他,他也带着和我们一样的疑问。于是让我们几个堂兄弟赶紧往家里赶,家族的人集合后先去吊唁大姑。

我们这边的风俗,嫁出去的女人去世了,夫家要第一时间通知娘家人。而娘家人都会第一时间前往吊唁,去的时候每个小家庭都至少派一个男性作为代表,这样方能体现出对亡者的重视,也能让亡者的夫家人认真对待葬礼。

在大伯的组织下,我们一行娘家人急匆匆地往大姑家赶。因为路程有点远,到了大姑家门口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

大表哥看到我们,赶忙迎了上来。先对这大伯说:“大舅,您来啦!”大伯直接问大表哥:“什么情况,你妈前段时间不是还好好的么?”“大舅,您也知道,我妈的糖尿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这次怕是并发症引起的。”大表哥小心翼翼地回答着大伯的问话,并领着我们往家里去。

到了姑妈家,只见堂屋中间摆着一口漆黑色的棺木,请来的先生正在搭建灵堂。原来大姑去世不久就已经被几个儿子收拾入殓了。

看到那漆黑的棺木,我才真正地意识到那个和蔼可亲的大姑已经去世了。一种悲痛感突然袭来,眼泪一下就下来了,那种难过是不需要任何情绪渲染的,眼泪会在不经意间就流出来。

大伯走进大姑家,围着大姑的棺木看了一圈,然后皱起了眉头。转身问大表哥:“这棺木是哪的?”

大表哥看大伯不悦的表情,连忙解释:“大舅,由于事发突然,这棺木是在村里临时买的。差是差了点,但急着用也就没办法?”“我不是之前就告诉你们早点给你妈准备了嘛,难道你们没有准备?”大伯的语气里满是责备。

面对大伯的质疑,大表哥的表情变得闪烁。又笑着给大伯解释:“您是说过,可我们没有想到那么突然。前久还看好了一口非常不错的,正说是抽空买回来呢。没想到这突然就…。”

大伯很明显对大表哥的强行解释不满,但都已经入殓了,也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大伯叹了口气,也不再追究棺木的事,我们凑前一看,那棺木真的很差。记忆中那些老人去世后用的棺木不仅漆黑油亮,而且厚重大气。

而大姑的不仅外表看起来坑坑洼洼的,整天看上去都很紧凑。并且外表的油漆只是涂黑了而已,完全没有油亮色。想到大姑偏胖的体格,估计躺在里面都是拥挤的。谁也不曾想到一辈子以儿子多为荣耀的大姑去世后竟然连棺木都那么敷衍。

大姑这辈子生育了四个儿子,年轻时很多亲戚都羡慕她有福气。在农村,有钱不如有儿子,但大姑家不仅儿子多,经济条件也还可以。

大姑父是个石匠,凭借着一手好技术,他不仅把四个儿子抚养长大,还都给他们盖了房娶了媳妇。本来以为到老了可以依靠四个儿子养老,可没想到儿子虽多,但在给他们养老的事情上都选择互相观望。

大姑父见靠不了儿子了,就和大姑单独生活。日子虽然过得辛苦,可也不用看儿子和儿媳妇的脸色。

那时候大姑就已经检查出糖尿病了,可治疗的费用也还是大姑父挣的。几个儿子都说自己困难,也没主动出钱给大姑看病。

面对儿子的不作为,大姑倒也不在乎,因为大姑父还可以挣得到钱。那些钱也勉强够老两口花,因此老两口和儿子们的关系都还维持在一个相安无事的状态。

可自从大姑父去世后,大姑没有了经济来源,一下陷入困难的境地。因为日常要生活,和买药都需要钱,她只能找儿子们要。

一提到钱,几个儿子都开始搪塞她。嘴上说着给,可实际上也没拿什么钱。四个儿子三个说是家里经济困难,让先找在外面打工的老三拿点,等他们周转开了再给。

大姑无奈只能去找老三,老三知道自己的兄弟在想什么。虽然不情愿就自己掏钱,可也不能让自己的亲妈连生活都过不下。只能拿钱给大姑,但他在拿钱给大姑的时候也对另外三兄弟提出了条件。

他和另外三个在家的兄弟说:“钱我可以多出点,但我出门在外没有时间照顾老母亲,你们三个就要多照顾点。”另外三兄弟一听老三愿意出钱,因此也满口答应会多照看大姑。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

大姑平时叫在家里的三个儿子办点事都困难。每个人都在互相推托,一个指望一个,最后很多事情都只能自己做。并且面对几个儿子的推诿,大姑也开始有所抱怨。结果不仅没有让几个儿子孝顺起来,反而让儿子们都开始当面拒绝她的一些要求。

结果有四个儿子的大姑,在最后的日子基本上都是一个人生活。知道此事的大伯主动去把大姑的几个儿子召集起来批评教育过。面对大伯的教育表面上他们都说会照顾自己的老母亲,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改变。

并且在大伯多次教育他们后,他们还对我大伯,也就是他们的大舅产生了很深的偏见。甚至大姑的很多事他们都选择瞒着我们娘家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姑去世后我们才收到消息的原因。

大伯围着大姑的棺材看了一圈,就示意大表哥把棺材打开让我们见大姑最后一面。本来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要求,我们也想再见大姑最后一面。

可大表哥一听大伯要让他打开棺材,立马就对大伯说:“大舅,这棺材昨晚就已经钉上了,现在打开棺材要拔出钉子,这可不行。”

大伯一听表哥说大姑的棺材都已经被钉起来了,顿时一脸疑惑地看着大表哥说:“难道你不知道我们娘家人要看一眼这规矩?”“知道是知道,可昨晚上风水先生入殓时说了,今天不宜再开棺,所以我们就先钉上了。”大表哥满脸堆笑地冲着大伯解释。

大伯一听这理由更是要非看不可,直接让大表哥把先生请来问问,为什么不经过娘家人同意就要把棺材先钉起来!

大表哥看大伯已经动怒了,一边解释风水先生在忙,一边又让人打电话给另外三个兄弟赶紧过来。

大伯看大表哥是有意在阻止我们看姑妈最后一眼,于是吆喝着我们娘家的人自己动手开棺材。大表哥看我们准备动手,一下就趴在了棺材上。叫嚣着:谁也不能开,风水先生说了不能开,要是出事了谁负责?

大伯看大表哥的行为太过于反常了,更是觉得其中有问题。直接招呼我们把大表哥拉开,找工具就要开棺。风水先生一看这阵势,也连忙跑过去拉住大伯,说:有什么事好商量,这样可不行。你这一开势必要闹起来,到时候又该如何收场?

就在风水先生劝说大伯的时候,大姑的另外三个儿子也赶到了。他们弄明白原因后也一起阻止大伯,不让开棺。

吵闹声一下就传了开来,附近的人也赶过来看热闹,大家围观着指指点点。大表哥本家的几个老人也来劝说大伯,说逝者为尊。这个时候强行开棺不行。

在众人的劝说下,大伯丢了手里的工具。对着那四个表哥说:“这棺材里躺着的是你们的妈,她躺着里面是个啥样你们兄弟最清楚。你们执意不让我们娘家人看一眼,那我们也可以不看。我只想告诉你们,前人做事后人看,你们都是为人父母的。想想自己做的那事,将来会不会落到你们的头上!”

大伯说完对着我们一招手说:“走,回去!”迈着大步就往屋外走。看着大伯走了,我们全部都跟了上去。

回去的路上,大伯一直在数落大姑四个儿子的不是。还说大姑入殓时肯定很潦草,要不然她的四个儿子不可能阻止娘家人开棺看她最后一面。还说葬礼他不打算再来了,想着自己的姐姐有如此遭遇,他心里难受。

因为我对农村的丧葬规矩实在不懂,就问大伯,娘家人一定要开棺看一眼么?大伯说这是一直流传下来的规矩,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为了最后见一面,缅怀逝者。因为娘家人一般都在逝者去世后一段时间才会赶到。这期间逝者家里人会给逝者打整干净,穿上寿衣后先入殓到棺材里。这样方便停放,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但入殓到棺材里时,不能直接钉起来,要等娘家人打开棺材看一眼。也算是见最后一面,这表示对逝者的尊重,也表现出夫家人对娘家人的重任和尊重。

二,为了看逝者是否是非常正常死亡,生前是否受到伤害。旧社会时女性在夫家的地位很低,因此存在被夫家不公平对待的情况。所以娘家人在赶去吊唁时必须要看一眼逝者的情况,如果是非正常死亡肯定要报官的。这个风俗习惯也流传至今。

三,为了看看逝者是否得到夫家人的尊重。一个人去世后,有着非常讲究的入殓规矩,比如寿衣穿了几件,棺材里的垫盖之物是否配备妥当。

大伯回答完,又补充说这里面跟娘家人有关的规矩还有好多:

一,老人去世后其家人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娘家人,以便赶去吊唁。

二,出殡当天,娘家人去参加葬礼时孝子需要披麻戴孝到村子路口跪迎,因为娘亲舅大的规矩,一般娘家人去的都是舅舅领头。

三,出殡时还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娘家人在棺材上钉下一颗提前预留好的钉子。在钉子上嘴里还要说一些祝福的话,这也有点盖棺定论的意思。

其实以前规矩更多,只是根据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很多规矩都已经改变或者直接废弃了。因为那些规矩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了。

随后大伯又说:你们大姑的葬礼我就不来参加了。年纪大了见不得生离死别,你们作为晚辈是应该来送你们大姑最后一程。

出殡那天,我们作为娘家人的代表,本来他们该主动来迎接。可我们等了快一个小时才看到大姑儿子们来迎接。

送完大姑后,我们没有做任何停留,直接就回家了。头七的时候,大表哥也通知了我们,可我们娘家人一个都没有去。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哀悼,因为大姑几儿子的行为确实是伤透了大家人的心。




村里一位老人葬礼上,3个儿子大操大办,忙得心力交瘁,哭着嚷着舍不得自己的老娘。老人的娘家人却一脸不悦,带领10几个人大吵大闹,丑闻很快传遍方圆数十里,逝者子女丢尽了颜面。

这位老人临终69岁,养育3个儿子。生前患心脏病住院,需要搭支架做手术,3个儿子都不愿意出钱救自己的老娘,经过乡干部多次劝说,儿子们终于同意平均出钱,条件是要最便宜的医疗器械。

后来老娘做了手术,需要终生吃药,由3个儿子轮流赡养老人,到谁家谁负责买药,依他们的理由来说:“娘不是一个人的,轮流出钱赡养理所当然”。年迈多病的老娘在3个儿子轮流赡养下,一年后去世了。其实旁观都清楚,他们不孝顺,老人生闷气,郁郁而终。

农村葬礼上,依照传统习俗,在正式出殡前,死者的棺材会被打开,一是让娘家人从棺材周围走一圈,算是见最后一面。二是观察棺材里的寿衣、寿鞋、寿帽等穿戴是否完整或某些礼节做得是否到位,否则就会出现争论指责等闹场的情况。

这位老人娘家亲戚有备而来,阴沉着脸围绕棺材转一圈后,埋怨穿戴不整齐,布料不好,棺材材质差,指责跪拜礼节不够真诚现场一片混乱。管事的连忙拉着逝者3个儿子赔礼道歉,娘家人不依不饶,硬是逼着他们去城里重新购买寿衣和陪葬冥物。

在多方亲友和村干部的协调劝说下,没有更换棺材。娘家也闹得精疲力尽了,才同意火化掩埋。结果闹得不亦乐乎,事后互不来往。其实旁观者心里都清楚,老人娘家人故意为难3个儿子,让他们难堪,为不孝敬老人付出代价。

俗语说“娘亲舅大”,在农村葬礼上,娘舅是娘家人中和逝者最为亲近的人,也是最能代表娘家说话的人,对于生产和谐的家庭,积极配合办理丧事,如果老人生生产不顺心,娘家人这个时候为逝者一解心中多年冤气,让子女其失去颜面,更解气。

老人出殡前的告别仪式,也是子女们最为担心的时候,孝子有顾虑,但不至于担惊受怕。逆子则惴惴不安,生怕一个不小心给老人娘家人抓住把柄,葬礼就无法顺利进行了,因为娘家人代表的不仅是逝者的利益,还表明娘家人对葬礼的态度,他们的话语权在这个时候最能奏效了。稍有不慎,就会闹出不愉快的笑话。

不过,因为都是血脉相连的至亲,一般情况下,正常的生老病死的,子女孝顺的人家,死了老娘的,这种情况下舅爷那们亲人是不会闹事的。娘家人大都通情达理,即便个别舅爷再不通世故,也不会跟自己的亲外甥过不去,毕竟未来还是隔不断的亲戚,因此,很少看到娘家人闹场的情况。

当然了,凡事都有例外,娘家人闹场的现象偶有发生,比如生前夫妻关系不和、逝者死因不明不白、子女生前不孝顺老人、葬礼举办太过简单寒酸等。逝者的娘家哥兄必定会大闹一场,用极端方式为逝者打抱不平而慰其亡灵。




“娘亲舅大”在老人的葬礼上体现最为明显。

老人过世,要苐一时间通知娘家人,娘家人马上过来吊纸。管事的和孝子在这个时间,把老人过世的前前后后和娘家人详细介绍。把葬礼的具体安排,征求娘家人的意见。然后把孝衣孝布分发给娘家人带回。火化那一天,娘家人到后要先看死者,从头到脚,里外寿衣都要看到。从死者的穿戴到容貌就能看出儿女是不是孝顺。过去土葬时代,则打开棺材让娘家人观看。到安葬那一天,娘家人不到是不能举行葬礼的,否则让人笑话。娘家人到了,孝子要披麻戴孝到门外跪迊,把娘家人接回。整个葬礼,菅事的和孝子们都小心翼翼的接待娘家人。

这样做是农村古老风俗,那时候,经常有一些不孝子孙,不孝顺父母,老人活着受虐待。娘家人借丧礼故意给子女难堪,让他们臉面尽失。东庄有一户人家,母亲已是80高龄。儿子,儿媳经常连飯都不让吃飽,乡亲邻居都看不过去。舅舅几次来家教育外娚,口头上答应,过后一切照旧。气得舅舅把外娚打了一顿。后来,母亲过世,外娚怕娘家人葬礼闹亊。当天晚上偷偷把母亲埋了,舅舅知道后,带人把外娚狠狠教训了一顿。那个外娚从此名声更臭了。




娘家定棺,这是规矩!小时候我村里有一老人因子女不孝而横死,老太太娘家的人不准定棺,要孝子孝女围棺跪爬9圈!村里人没有一个敢吱声!




二姑远嫁去了银川,死于脑梗,出殡那天二姑父和两个表哥拦着不许我们娘家人靠近灵堂,更不许我们开棺看最后一眼,我们总觉得二姑死的太过蹊跷,不像正常死亡。

我们大家接到二姑去世的消息时,是万分震惊的,因为在前一天晚上,二姑还跟爸妈对视频,邀请爸妈有机会去银川旅游,还嘱咐爷爷好好养病,病养好了过段时间接他去银川养老。

没想到第二天中午二姑父在电话中哭着说二姑死于脑梗,人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已经咽气了。听到他的话,我们娘家人第一反应就是:死得太过蹊跷,不像是正常死亡!

二姑是从湖北远嫁到了银川,二姑父全家都是宁夏那边做生意,当年二姑执意要嫁人时,爷爷奶奶是伤心欲绝,总觉得闺女远嫁过去无亲无故,娘家人隔着大半个中国,嫁过去要是出点什么事,什么忙都帮不上。(在此对事不对人,并非黑银川人民,只是说二姑父一家,请不要对号入座,谢谢理解

二姑是个女强人,当初带着嫁妆嫁给了一贫如洗的二姑父,婚后勤俭持家,两口子共同创业,在银川开的超市生意越做越大,带着二姑父家生活也越来越好。

两个表哥也挺争气,各自成家立业,幸福地过着自家小日子。本以为二姑会这样阖家幸福过完一生,但当我们娘家人赶到银川时,看着摆在院子里那毫无温度的棺材,才知道二姑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

出殡那天,爸爸说想要看二姑最后一眼,再送她最后一程,但二姑父却死活拦着不让看,说怕二姑被打扰安宁。更是让表哥把我们撵出了灵堂,不许我们娘家人靠近。

爸妈解释说按照湖北农村那边的殡葬风俗:出了门的闺女,客死异乡,如果去世前没有见到娘家人最后一面,走的时候会不安,娘家人需要在出殡时需要看最后一眼来表达哀思,同时也是为了告诉逝者,娘家亲人们不远万里而来看她了,愿逝者一路走好。

但二姑父和两个表哥在灵堂上种种怪异的举动,让我们心里直犯嘀咕。如果二姑是正常病逝,为何不让我们开棺?莫非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眼看着二姑父让人抬着二姑的棺材就准备拉到墓地里准备封棺下葬,爸爸是又急又气,命令我们几个小辈拉住棺材不让他们走。

二姑父一看我们娘家人这样大闹灵堂,气得跟爸爸厮打起来,我们这边几个年纪大的亲戚也跟二姑父那边的亲戚们动起手来,整个灵堂闹得乱七八糟的,混乱中,我隐约听到爸爸怒吼地质问二姑父:我妹妹身体一向很好,怎么会突然得了脑梗,头一天还跟我们对视频,怎么第二天就死了!今天我们必须开棺!

二姑夫一家听完后脸色大变,两个表哥也拦着爸妈和亲戚们,在混乱的撕扯中,娘家这边的几个表弟和表姐趁乱推开了棺材:二姑惨白着脸静静的躺在棺材里,身上穿戴干净整齐,没有任何异样。爸妈看到棺材中的二姑,伤心地哭了起来,我们也都难受地站在一旁直落泪。

二姑夫噙着眼泪走过来,缓缓地合上了棺材,拍了拍爸爸的肩膀劝道:我说不让你们看吧,你们非得看,也怪我们没有交代好,让你们误会了。玉琳(我二姑名字)走得太快了,医生说是急性脑梗,几天前她就喊着头晕,但我们都以为是感冒了,谁也没当回事儿,谁知道晕倒在地后就再也没醒来了。大哥,我们当地有习俗,人死为大,进了棺就不让看了,怕不吉利。所以刚才死活拦着不让你们碰,我们也想让她安安心心走啊。这是跟我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婆,我能害她吗?

听完二姑夫的话后,我们愧疚不已,含泪跟着二姑夫他们重新把灵堂布置好,在白事司仪的安排下,送别了二姑,让她在异乡入土为安。

回程的路上,我问爸妈,湖北农村真的有:出殡必须娘家人开棺看最后一眼的说法吗?妈妈无奈地告诉我,这个说法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做了,现在大多是火葬,人死直接送火葬厂火化一了百了了,只有一些偏远地区施行土葬风俗的,或许还会这样做。而他们之所以要求开棺,也是担心二姑生前受委屈,毕竟这么健康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谁能不怀疑呢。

为什么出殡必须要娘家人打开棺材看一眼?

其实,这种说法在古代就有了,在古代时,如果有人去世了,会把尸体放在灵床上停放三天,这三天时间是供亲朋好友做吊唁和拜祭,因为古代没有冷藏技术,为了防止尸身腐烂散发出有害物质,所以3天后就会把尸身放进准备好的棺木中,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入殓”

因各个地方的殡葬风俗不同,所以入殓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来说,在给逝者们封棺之前,都会让所有的亲朋好友瞻仰最后的遗容。

那么,为什么出殡时必须要娘家人打开棺材看最后一眼呢?其实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某些地方的殡葬风俗中,出殡前需要死者所有的亲人到场,特别是一些直系亲属,比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无论是对于逝者来说还是对于活着的亲人来说,都是不尊重也是不体面的。

所以,如果已故之人是女性,娘家人一定要见她最后一面,哪怕娘家人离得很远,也必须驱车赶来,否则棺材是不能够封住的。

2、在清朝一些野史中,我们可能听过“慈安太后钮祜禄氏死后,慈禧便不通报慈安娘家人,任宫女将其草草收殓。所以民间一直流传着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太后下毒害死的”,因此如果是娘家亲人不在身边,离得很远,所以,在出殡前如果娘家人赶过来,一定要求再封棺前再看最后一眼,其实也是为了确认是否死者生前有遭受婆家人虐待,是否死的不明不白。

就像我二姑这样,前一天还跟我们对视频有说有笑的,第二天就突然脑梗去世了,死因不明不白的,我们娘家人赶来后,二姑夫一家行为又特别奇怪,难免不让人往别的地方乱想。

3、根据地方一些殡葬风俗,如果死者娘家人不来看最后一眼,会让外人看不起。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都讲究人多为好,喜事人多了显得热闹喜庆,丧事人多了,也显得死者生前人缘好,口碑好。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去世的人,如果娘家人来得比较多,也会显得白事隆重。

同时,在有些地方死者在下葬前,需要娘家人给整理殓衣,准备下葬时的殡葬用品,娘家人开棺看一眼,也是为了检查入殓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除此之外,出殡还有哪些规矩需要注意?

由古至今,在安葬出殡这方面的事项就是人们比较在意的,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施行土葬的习俗,除了思想比较守旧外,其相关的规矩和忌讳就更多了,而较之相比的城市地区则就没有太多的规矩,对这种比较隐晦的事情也不大了解。

那么,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在我们当地,出殡时还有哪些规矩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1、在穿戴方面,无论是哪一方的家属,都不允许穿很艳丽的衣服,女性不允许浓妆艳抹,衣着暴露;男性则不允许光膀子和穿拖鞋、裤衩。

2、女方家属扶灵走一圈。不知道这个说法你们当地是否一样,在湖北农村的殡葬风俗中,如果死者是女性,在出殡时则需要女方家属扶着棺材围着灵堂走一圈的。

3、出殡时行为举止要合理,切不可胡乱大声哭喊,该哭时按照司仪的要求来哭,不允许在出殡时嘻嘻哈哈地打闹玩乐。

4、不宜看望老弱。老人和小孩,体质较弱,对事情敏感。所以,在参加完葬礼后,也不应直接和老人或者小孩子见面,聊一些丧礼的事情,以免影响他们的心情、思想。

5、死者的棺木一旦封钉后就不允许被打开,所以在封钉之前,有什么话或者需要准备什么请提前备好,以免影响死者下葬。

结语。

以上就是关于“为何出殡需要娘家人开棺看一眼”的原因,其实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去看一眼,都是为了最后送别死者。

所以自己的父母在世的时候,一定要孝顺父母,在父母百年以后去世的时候,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走的时候,还是儿子儿媳妇,都脸上有光。而娘家人必须再看一眼,也代表着深深的情意在内。




在我小的时候,邻村一独居老太太去世,出殡时,她在县城做官的儿子被一撸到底并进了局子。话要从儿子高校毕业进入仕途说起,那时一个大学生可是整个乡镇的骄傲,母亲含辛茹苦更不必细说了。儿子能到县政府工作于女友的父亲是大领导有直接关系。结婚后官道亨通,但对乡下的老妈视而不闻,更别说接老妈城里养老了。老人家一个人住在一个小院里孤独终老,那是一个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小伙伴们在学校讨论着可怕的事情,前村的老奶奶被狗扒开内脏拉扯的惨状,吓得都不敢在她门口走过。村里领导给她儿子发电报才回来的,为了封住村里人的嘴不让老人娘家人知道,特意从集市买来酒菜请村里有头有脸的人吃了饭,但孩子们的嘴却是封不住的。请了有经验的老者收敛遗体缝合了伤口并入了棺,然后才骑车送信通知娘家人。老舅带着人来烧纸,要求看遗体被拒,理由是不吉利,老舅愤然离场,在出门时看到路边小儿惊恐谈论说辞,老舅更加怀疑。在出殡当天,娘家人已做准备,不开棺不准出殡,不容分说上来几个大汉,拿着准备好的撬棍撬开了棺盖,娘家女人解开寿衣,看到深陷的胸腔,纠拉的封口,顿时娘家人沸腾了,儿子跪求老舅磕头带响,村里人个个愕然不知所措。最后在政府部门主持下才使得老人家入土为安,不孝儿,乡亲不耻,国法不容




一般农村办丧事,是按照娘亲舅大、父亲叔大的原则去报丧的。娘过世了,必须要让舅舅知道参加葬礼,父亲过世了,必须要报知叔伯参加葬礼。如果父母去世没有报知舅舅和叔伯知道,把父母草草下葬了。舅舅和叔伯知道以后是可以来兴师问罪和指责死者后人不孝的。

如果去世的人是女性的话,在女方娘家直系亲属没有到来之前是不能封棺的,一定要娘家人见过最后一面后才行。据说这样做是因为过去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很多女性在婆家会遭受到许多非人的待遇,甚至有的媳妇儿被婆家谋害致死,婆家为了防止被别人发现通常都会把死者草草下葬。而之所以要等女方的娘家人看过死者的遗体后才能封棺,就是为了让娘家人查看死者生前有没有受到虐待。如果娘家人看过死者遗体以后,对死者的死因有疑问的话,是可以报官追查死者的死因的。而一旦娘家人查看过后没有异议,也就是默认了死者的死亡是正常的,这时就可以封棺进行下葬了。即我们所说的:盖棺定论。封棺以后,非重大原因任何人是不可以再行开棺的。




孝敬父母生前让她他们吃一粒豆,比死后拜一个猪头重要。本人只结交孝子朋友,对于那些口是心非的不孝子孙,俺可连招呼都不打[大笑][大笑][大笑]




这是古人留下来的丧葬风俗,古代女性去世,在封棺之前,都得先让娘家人见上一面的,不然是不允许封棺下葬的。之所以这么做,有多方面的原因。


老人去世后的下葬流程


老人去世之后,通常会将尸体在灵床上放置一段时间,但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顶多也就一两天,然后便会将尸体放入棺材里,这就是所谓的入殓。


入殓之后就是封棺,但入殓的时候是很有讲究的,尸体一定要摆正,放在棺材的中心线上,不能有任何偏差,这在很多地方叫做“天落向”,预示着后代能够升官发财,并且也代表着老人去世之后不偏心,早子女面前人人平等。


还有就是在入殓的时候,所有的直系亲属都必须到场,如果娘家人还没来参加葬礼,是不能马上封棺的,必须等到娘家人来了之后看一眼,没有意见后才能封棺。

当所有流程走完之后,最后就是封棺了,封棺也意味着死者正式与人世分开,而很多地方在封棺的时候,都是用铁钉将棺材盖给钉住,这种铁钉也叫“元宝钉”。


一般封棺只需要4颗元宝钉,棺材的每个角钉一颗即可,但人们通常会准备5根,另外多出来的那个钉子有个特殊的名字叫“子孙钉”。子孙们需要在子孙钉上绑上一个白线和三根蓝线,然后将子孙钉放在棺材上。


在封棺者钉“子孙钉”的时候,还需要喊孝子护钉,然后封棺者将子孙钉打入棺材,这样就寓意着元宝钉被子孙钉给护住了,伤不到棺材里的人。


等入仪式和封棺都完成之后,就下来就是等着下葬了。


为什么在封棺之前,一般都需要娘家人看一眼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出于亲情的考虑。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女性和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很多女性嫁到婆家之后会遭到婆家的嫌弃和虐待,所以娘家人在女性封棺之钱,一定要见上一面,就是为了防止女子在婆家遭受虐待,或者婆家隐瞒了真相等等。


在古代,通常是只有女性去世才会在封棺之前让娘家人看上一眼,但流传到现代,很多男性去世也遵循这个礼俗了。


第二,害怕葬礼太过寒酸,没有体面的棺材和寿衣。死者生前辛辛苦苦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如果在去世的时候,连副体面的棺材和寿衣都没有,那是很没面子的。尤其是当死者是女性时,如果葬礼办得太过寒酸,这是会伤及娘舅的颜面的。


所有碰到这样的情况,做外甥的也只能听从娘舅的安排,好好地为老人办一个体面的葬礼。


第三,见死者最后一面,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封棺就意味着逝者正式与人世永久隔离,这个时候,作为死者关系最为亲密的亲戚,肯定是希望能够见上逝者最后一面的,以此寄托自己对逝者思念。让娘家人在封棺之前,见逝者最后一面,这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表现出夫家人对娘家人的尊重。


娘亲舅大,娘家人在老人的葬礼上是很受尊敬的,除了开棺让娘家人见逝者一面,还有很多规矩。


1.老人去世后,夫家人要第一时间去通知娘家人。一般是由长子披麻戴孝,去娘家通知娘家人,见到娘家人的时候,首先得行跪拜礼,然后哭出声来,表达对老人去世的悲痛之心。并且得娘家人扶才能起来,不可自行起来,不然会让人觉得虚情假意。


2.娘家人来参加逝者的葬礼,夫家人要在门口跪迎。一般娘家人来参加葬礼,都是比较浓重的,敲锣打鼓放鞭炮。这个时候,夫家的所有孝子都得在门口跪拜迎接,并且需要娘家人一个一个的扶才能起来。


3.在出殡的前一晚,需要娘家人的长辈对逝者的孝子们发表讲话。这个时候,孝子们一般是跪着听长辈讲话的,如果子女在老人生前有不孝的情况,娘家的长辈会对其当众批评和训斥,如果有某个子女在老人生前做得特别好,娘家的长辈也会对其进行表扬。此外,长辈还会逝者的子女寄予希望,让他们在老人去世之后,兄弟姐妹之间要保持团结,不要闹矛盾。


在农村的丧葬文化中,是有很多规矩的,这些规矩大多都是古人流传下来的,有的是为了表达尊敬,有的则是禁忌。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没有老一辈的人那么讲究了,可能到以后很多规矩就会被废弃掉。




我们邻村有个老太太,儿子不孝,冬天不给老太太生火取暖,老太太冻的受不了,自己抱柴取暖,不慎,失火烧死了。

娘家人一听不干了,几个侄子把老太太儿子打了一顿。这还不算,出殡这天,棺材出门是要看时辰的,错过时不利后辈儿孙。时辰到了,老太太娘家人守着棺材就是不让动。儿子媳妇在院子里跪着,跪了一个小时才让棺材出门。

我们老家的风俗,棺材抬起来,不到坟地不能落地,否则大不吉利。还有个习俗,抬棺材自家人不能上手,只能麻烦村里的老少爷们帮忙,这时候就看出这家人的人品了。

人品好的,棺材周围围满了人,不能出力,也凑个人手,显示这家人在村里威望高,老少爷们儿敬你。

他家出殡,因为不孝在村里名声恶臭,没人往前凑,棺材没人抬,大家伙远远的围着看热闹。

“孝子贤孙”只好一遍哭着磕头央求帮帮忙。磕了三遍,才有几个人懒洋洋的过去。

几个人抬起棺材刚刚出院门,嘴里就大声吆喝着,“抬不动了,爷们儿,放下歇会呀!”吓得孝子赶紧过去再哭再磕头,这才过去几个人替换。一路人折腾了十几次,才把老太太抬到了坟地。

这家人出殡,在十里八村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据说儿媳妇娘家人嫌丢脸,老太太棺材没出门就气呼呼的回去了。

朴素的乡规民约有时候比法律更能约束人的言行。一旦犯了众怒,乡亲们能几十年把你钉在耻辱柱上,让你在乡邻面前抬不起头来做人。朴素的道德,在农村这片土地上,成为了法律强有力的助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棺材   娘家   老人   寿衣   大姑   棺木   姑父   逝者   大伯   孝子   表哥   葬礼   死者   规矩   儿子   农村   地方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