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108好汉里,哪些人在原著中没说一句话,存在感几乎为零?

梁山108将中,有不少群众演员,甚至有两条好汉几乎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克隆人,人物形象高度雷同。这些人毫无性格特点, 没有独立的故事情节。他们在书中连跑龙套都算不上,纯粹是打酱油。他们出现在书中完全是凑数,有他不多,无他不少。施耐庵为了凑足108人,硬把他们塞了进去,其实他们的角色,完全可以由其他相对重要的人物代替。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

地兽星紫髯伯皇甫端:

这个角色出现的目的就是凑数。因此,不需要他说任何台词,也没有台词给他说。

皇甫端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有了他,水泊梁山就是完整的108将。否则就凑不齐108人。


为了让他多少有点事干,施耐庵给他安排的角色是兽医。考虑到梁山伯有许多马匹,马生了病,总得有人看。

碧眼黄须的皇甫端,长得像是欧洲人,并且是“重瞳子”,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历史上,南唐后主李煜、西楚霸王项羽等也是重瞳。

作为一名专业兽医,他能够在英雄排座次的最后时刻,混进梁山108条好汉之中,并排名第57位,算是一个奇迹。

我估计是因为施耐庵绞尽脑汁,也只凑到了107人,实在没办法再编下去了,突然想到梁山上有那么多马,需要一名兽医,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紫髯伯”皇甫端出场,是在梁山攻下东昌府后。张清归顺了梁山,终于凑到107人了,算来算去还差一个。

于是,张清就顺便向宋江介绍有这么一个角色,是自己的好朋友,会给马治病。

宋江大喜,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专业型人才。就这么,皇甫端原本生活稳定,家庭幸福,却好好的兽医不干,跟随张清上了梁山,并且带了老婆孩子一起上山。

“此人善能相马,知得头口寒暑病症,下药用针,无不痊可,真有伯乐之材。原是幽州人氏,为他碧眼黄须,貌若番人,以此人称为紫髯伯。梁山泊亦有用他处,可唤此人带引妻小,一同上山。”宋江闻言大喜:“若是皇甫端肯去相聚,大称心怀。”张清见宋江相爱甚厚,随即便去唤到兽医皇甫端,来拜见宋江并众头领。

紧接着,施耐庵通过诗词的形式,对皇甫端的医术和外貌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描写。此处省略。

宋江看了皇甫端一表非俗,碧眼重瞳,虬髯过腹,夸奖不已。皇甫端见了宋江如此义气,心中甚喜,愿从大义。

皇甫端纯粹是因为讲义气,所以安稳的日子不过,也跟上了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然后英雄聚义时,给他安排了一个职务:“掌管专攻医兽一应马匹”。


专门负责给马治病,工作比较清闲。

当初我看书看到这里,对皇甫端这种人也能成为梁山108条好汉之一,总感到太勉强,太牵强。

梁山受朝廷招安后,在征辽、征田虎、王庆战役中,皇甫端出场客串了一回群众演员。后来,梁山征讨方腊时,估计再带上他,施耐庵每次要多写一个人的名字,感觉也太累,干脆就让他留在东京,没有让他随军出征。

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

此人没有单独台词。但和其他人共同讲过话。郑天寿是清风山三寨主。本来是个打银匠,从小习得棍棒,不甘平庸,和燕顺、王英一起落草为寇。


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比如林冲,武松,卢俊义等,都有独立的故事情节,入伙梁山也是单独入伙。

而一些龙套角色,并没有属于他们的独立情节,入伙也是和他人一起。甚至说话也是几个人一起讲,从来没有单独讲过话。

我们发现:为了凑足108人,施耐庵比较喜欢搞批发。经常是某个山头一下子入伙好几个。其实清风山哪怕只有一个山寨主,也对故事情节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水浒传》中,经常一个小山寨就安排了三四个人入伙,下面还有许多这种情况。

小说中写到这三个人时,基本上都是燕顺说话。或者燕顺和他们一起讲,并没有郑天寿的单独台词。

宋江在清风山,郑天寿这三个头目酒醉,准备取宋江的心肝做醒酒汤,这种事他们经常干,不以为奇。

宋江情急之下,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燕顺听到原来是江湖上黑白通吃、大名鼎鼎的“及时雨”宋江,大吃一惊。

宋江之所以在江湖上如此出名,主要是因为他有官方的身份作掩护。他虽然官不大,却把自己手中的权力用到了极致,所以能够有源源不断的灰色收入,以此用以结交江湖好汉。同时,利用自己有限的影响力,充当黑道朋友的保护伞。

燕顺等人连忙松绑,叩拜请罪,几个人共同讲了一句话,具体谁讲的不清楚

又说武松如此英雄了得,三个头领拊髀长叹道:“我们无缘!若得他来这里,十分是好。却恨他投那里去了!”

后来,王英要强抢刘高的夫人,宋江考虑到花荣的关系,跪下求情,郑天寿又和燕顺共同讲了一句话,具体谁说的也不清楚:

燕顺、郑天寿一齐扶住宋江道:“哥哥且请起来,这个容易。”

后来,郑天寿每次出场,都是以群众演员的身份出现,换句话说,他比皇甫端出场的概率还要多一点,每次,施耐庵还不厌其烦地把他的名字写上去,例如:

左边一带,是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右边一带,论年甲次序,互相推让:花荣、秦明、黄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张横、张顺、燕顺、吕方、郭盛、萧让、王矮虎、薛永、金大坚、穆春、李立、欧鹏、蒋敬、童威、童猛、马麟、石勇、侯健、郑天寿、陶宗旺。

又比如:


卢先锋总领右军人马,三十七员:军师朱武,关胜、呼延灼、董平、张清、索超、徐宁、燕青、史进、解珍、解宝、韩滔、彭玘、宣赞、郝思文、单廷圭、魏定国、陈达、杨春、李忠、周通、陶宗旺、郑天寿、龚旺、丁得孙、邹渊、邹润、李立、李云、焦挺、石勇、侯健、杜兴、曹正、杨林、白胜。

当然,他也仅仅就是名字出现在名单中而已,说明有这么一个人。最后,他在征方腊时,被磨扇打死。

从此,施耐庵不需要再写他的名字了。

地会星神算子蒋敬:

施耐庵继续搞批发。

神算子蒋敬与摩云金翅欧鹏、铁笛仙马麟、九尾龟陶宗旺,几个好汉一同在黄门山落草。所以入伙梁山时,一下子就四个人。

神算子蒋敬的工作是,专门负责后勤保障。也算是一个专业人才。

蒋敬也没有单独台词,也和其他人共同讲过话。

蒋敬在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中出场,众好汉劫法场、小聚义后,抓了黄文炳返回梁山时,遇到了神算子蒋敬等四条好汉劫道:


第二个好汉姓蒋名敬,祖贯是湖南潭州人氏。原是落科举子出身。科举不第,弃文就武,颇有谋略,精通书算,积万累千,纤毫不差,亦能刺枪使棒,布阵排兵。因此人都唤他做神算子。有诗为证:

高额尖峰智虑精,先明何处可屯兵。

湖南秀气生豪杰,神算人称蒋敬名。

这一段描写,是神算子蒋敬在《水浒传》中最重要的时刻。之后,这个人就可有可无了。

蒋敬有没有讲话呢?也是和其他人一起讲的,具体谁讲的不清楚,估计应该是带头大哥欧鹏先讲的,蒋敬在旁边附和了:

宋江饮酒中间,在席上开话道:“今次宋江投奔了哥哥晁天王,上梁山泊去一同聚义。未知四位好汉肯弃了此处,同往梁山泊大寨相聚否?”四个好汉齐答道:“若蒙二位义士不弃贫贱,情愿执鞭坠镫。”

之后,蒋敬也经常作为群众演员露个脸,当然,有他不多,无他不少。除了上面郑天寿出场时,他也出场亮相之外,还有比如:

说犹未了,石勇引将晁盖、花荣、秦明、黄信、薛永、蒋敬、马麟到来,李立引将李俊、穆弘、张横、张顺、穆春、侯健、萧让、金大坚一行,众多好汉都相见了。宋江作谢众位头领。

再比如:


宋江迎见吴用等,便问来情。吴用答道:“童枢密自有随行军马,并大将王禀、赵谭,都督刘光世又领军马,已到乌龙岭下。只留下吕方、郭盛、裴宣、蒋敬、蔡福、蔡庆、杜兴、郁保四,并水军头领李俊、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等一十三人,其馀都跟吴用到此策应。”

地满星玉幡竿孟康:

施耐庵决心将批发进行到底。这一次,神行太保戴宗一下子拉来了好几个人。

孟康的工作是造船。

大家注意一下:108将中,凡是这些龙套角色,大多都是负责养马、算账、造船、兽医等后勤保障工作。基本上在两军对敌作战时,他们并不与敌人单挑。

与敌人单挑,主要是豹子头林冲这些人的任务。

在梁山伯大聚义时,孟康排在第70位。他原是船匠出身,奉命监造花石纲大船,杀死了提调官,跑到饮马川落草,与铁面孔目裴宣、火眼狻猊邓飞一同打家劫舍,后来跟随神行太保戴宗,三个人一起加入了梁山队伍。

到了梁山后,就让他负责监造战船。征方腊时,在乌龙岭领了盒饭,被火炮击中头盔,打做肉泥而亡。

不过,施耐庵始终没把他忘了。他的名字同样会出现在群众演员之中,偶尔出来露个脸。有点像是电影结束时,银幕上打的群众演员字幕。

宋先锋总领左军人马,四十八员:军师吴用、公孙胜,林冲、花荣、秦明、杨志、朱仝、雷横、刘唐、李逵、鲁智深、武松、杨雄、石秀、黄信、孙立、欧鹏、邓飞、吕方、郭盛、樊瑞、鲍旭、项充、李衮、穆弘、穆春、孔明、孔亮、燕顺、马麟、施恩、薛永、宋万、杜迁、朱贵、朱富、凌振、汤隆、蔡福、蔡庆、戴宗、蒋敬、金大坚、段景住、时迁、郁保四、孟康。

在这些故事情节中,所谓的蒋敬、金大坚、段景住、郁保四、孟康,其实都是可有可无。施耐庵为了把场面写得热闹,不辞辛苦、不怕累,非常认真地把群众演员全部一个个点出来。


除了这些完全没有台词的,梁山伯108条好汉中还有一些角色,虽然偶尔也说了一两句话,似乎有那么一两句台词,但说了等于没说。这些角色也是可有可无。纯粹是出来打酱油,跑龙套,充当群众演员,衬托主角的形象。

比如以下这几个人。

“霍闪婆”王定六和“险道神”郁保四:

“霍闪”是一种方言,流行于江淮一带。也称之为“活闪”,闪电的意思。笔者老家这一带的人,把这个词的意思引申,比如照相机的闪光灯,也称之为“霍闪”。据翟灏《通俗编》:


“雷电霍闪,今人每连称之。……唐顾云诗:‘金蛇飞状霍闪过,白日倒挂金绳长。’”

“活闪婆”的“婆”,可能是指猪婆龙。猪婆龙也就是扬子鳄。王定六住在扬子江边,形象瘦小,动作敏捷,所以称他为活闪婆。他跟在“浪里白条”张顺后面上了梁山。

王定六原来是开酒店的,虽然“走跳得快”,但长、短跑明显比不上神行太保戴宗,蹦跳的本领,也就是轻功,明显比不上鼓上蚤时迁。论武功,稀松平常。估计可能他就没练过功夫。

“险道神”的意思就是送葬的开路神。元明时期有谚语:“踩小板凳糊险道神——还差着一帽头子”。


郁保四是个夺马的强盗,长得比较高大,也没什么武功。

这两个人本领稀松平常,完全是出来凑数的跑龙套,打酱油的角色。他们唯一发挥作用,是在攻打东平府时,王定六与郁保四一齐去劝降守将“双枪将”董平。

结果,两人被董平各打了二十大棍。

郁保四道:“小人认得董平,情愿赍书去下。” 又见部下转过一人,瘦小身材,叫道: “我帮他去。”那人是谁:

蚱蜢头尖光眼目,鹭鸶瘦腿全无肉。

路遥行走疾如飞,扬子江边王定六。

这是他们在书中的高光时刻。说明施耐庵还没把这两人全忘了。


“摸着天”杜迁和“云里金刚”宋万 :

这是两个几乎一模一样,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克隆人。他们从外貌, 绰号,到他们的人生经历,一直到如何阵亡,都高度类似。

他们俩其实就是一个人,之所以写成两个人,如前所述,还是为了凑数。

这两个人的绰号,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云里。两个人都是梁山泊的元老,早年都同样跟随王伦占山为王。

这两人身材都很高大威猛。杜迁的胳膊特别长,能够摸到天,如果在现在,打篮球绝对是一把好手。

林冲火并王伦后,这两人都投降了,继续留在梁山。


由于武功稀松平常,再加上是原来王伦的人,所以这两个人在梁山都很不被重用。

宋万跟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在润州城一役中,被箭射中马踏而亡。被追封为义节郎。

杜迁同样是随宋江征讨方腊,攻打清溪县时,也是在乱军之中,也是被箭射中,马踏而亡,也是被追封为义节郎。情况和宋万完全一样。他是梁山最后一批战死者,他自始至终见证了梁山的兴衰。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自然是妇孺皆知,很多好汉也是张口就来,什么呼保义宋公明,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更是家喻户晓,他们的事迹也可大致说出一二。虽然绝大多数好汉都是明星人物,事迹光彩照人,但仍有一些好汉却默默无闻,不被人们所熟知。甚至有些人在原著中都没一句台词,在大排名时也就只是走了一下过场,挂了个名而已,存在感几乎为零。

下面就分析一下梁山108好汉,哪些人在原著中没说一句话,存在感几乎为零?

紫髯伯皇甫端

如果说水浒108人,谁是最先出场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是九纹龙史进,史大郎拉开了梁山聚义的开端。但如果说谁是最后一名聚义梁山的好汉,估计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没错,就是这位紫髯伯皇甫端。皇甫端是在宋江等人攻占东昌府,收降没羽箭张清后,被张清推荐给梁山的。

皇甫端是张清的好友,是当地有名的兽医。因为他碧眼黄须,貌若番人,所以人称为“紫髯伯”。皇甫端被张清引荐给宋江时,原著中也只说皇甫端见宋江如此义气,心中甚喜,愿从大义。之后便在众好汉分座次时排名第57位,地兽星,被授予马房总管兼兽医的职务。

梁山虽然有水泊屏障,但多次征战都是以马为主要作战工具,所以在古时,尤其是梁山这个特殊环境下,皇甫端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战马不行,战事不利,梁山败亡也是迟早的事。这样重要的角色,可是在施公笔下,居然一言半语都没有,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哪怕说句:“小可善于治马”也不枉此生啊!

不过皇甫端在梁山招安后,征战南方方腊时被朝廷留用,未随军出征确实也是难得,免去一场血光之灾,也是福大之人。

玉幡竿孟康

孟康原是船匠出身,善造大小船只,因身材修长、皮肤白净,人称玉幡竿。他在为押运花石纲监造大船时,受到提调官的催逼责罚,一怒之下杀死提调官,弃家流落江湖,后在饮马川与铁面孔目裴宣、火眼狻猊邓飞一同落草。在上梁山后,排名第70位,地满星,由于善于造船,所以被授予监造大小船只一职。

孟康虽然不及李俊,三阮,二张,二童等人名声响亮,但却是梁山不可或缺之人。若不是孟康监造大小船只,单凭众好汉的水下功夫难以击败朝廷的水军征剿,对梁山有战略意义。可惜在这个讲究名位,战功的时代,孟康只得退居二线,不被宋江所重视,甚至都不能给一句说话的机会。

九尾龟陶宗旺

陶宗旺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原著中说是田户出身,尤其武器是一把铁锹,善于修筑房屋等建筑工作。与摩云金翅欧鹏、神算子蒋敬、铁笛仙马麟一同在黄门山落草。在梁山好汉劫法场,救出宋江后,路经黄门山时,被宋江趁机邀请一起上了梁山。陶宗旺在梁山好汉排名时,位列第75位,地理星,被授予监造诸事头领之一,负责筑补梁山泊一应城垣。

由于陶宗旺是农民出身,在征战方腊时,自身战力不佳,成了第一位战死的,也暗衬了真正的农民在农民起义中是没有地位的,他只是众多农民炮灰中的代表而已。虽然善于监造房屋水寨,有大功于梁山,却是个没有地位的边角好汉,所以被冷落到一旁,连路人甲都算不上。

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

在晁盖死后,为了决定谁来担任梁山寨主,宋江和卢俊义分别去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宋江打下东平府后,见白胜前来汇报,原来卢俊义在东昌府一直无法取胜,因为有一员善于飞石打人的猛将张清,而他的手下副将,一个是中箭虎丁得孙,另一人则是花项虎龚旺。

原著中写道:手下两员副将:一个唤做“花项虎”龚旺,浑身上刺著虎斑,项上吞著虎头,马上会使飞枪;一个唤做“中箭虎”丁得孙,面颊连项都有疤痕,马上会使飞叉。

两人作为张清副将,只是负责保护张清,给张清的飞石争取机会。可是二人武艺平常,遇到高手后就没了办法,如宋江就曾命林冲与花荣将二人截到一边,并且没几个回合就被生擒过去。当然张清没了这两个左右手,战力也大大削弱。可是在原著中只说了张清如何被宋江劝降,龚旺与丁得孙二人一字带过确实不应该,再怎么说也是一同被捉的。

龚旺与丁得孙在招安后,随大军南征北战。可惜的是,龚旺被乱箭射死,丁得孙被毒蛇咬死。可见二人武艺确实平平,都没让作者重视,一句话没说就上了西天。

至少有以上5人,从入梁山到战死,都没说一句话。他们虽然都是梁山好汉,一同聚义,称兄道弟。但却是十足的绿叶,都被施耐庵一带而过,存在感几乎为零。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水浒传》。




宋清。




《水浒传》中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上山顺序不一,上山的原因也各异,大部分在上山前或者上山后出征都有过表现,但也有些好汉甚至在原著中没说一句话,存在感几乎为零。

梁山好汉

这样的好汉数量还不少,下面来分析一下这些存在感甚低的好汉有哪些。


皇甫端


皇甫端是一名兽医,擅长相马、医马,在失去了燕云十六州,马匹来源稀少,甚至都成了战略资源的北宋时期来说,能够擅长医马也是一种相当有前途的职业。皇甫端是东昌府人,也因这个和原东昌府守将没羽箭张清结识。


在梁山好汉到位了一百零七个后,皇甫端被张清拉上了梁山,职务为“掌管专攻医兽一应马匹”,因为马匹对梁山来说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皇甫端的排名还相当高,排名57位,在技术人员中,他的排名是相当高了。

皇甫端

但皇甫端在梁山可谓是独一无二的,主要在于两个地方:一个是他是一百零八好汉中最后一个上山,他就位后,宋江才弄出一个天降石碑,梁山众好汉排名确定;二是他在梁山好汉中存在感极低,整个《水浒传》梁山好汉中,连白日鼠白胜、鼓上蚤时迁,甚至连锦毛犬段景柱都有专门的描写,而皇甫端这位排名57的好汉却在原著中一句话没说,甚至也没有提过他有医治马匹的场面。感觉纯粹就是为了凑数的。


当然作为医治马匹的纯技术人员,皇甫端也不需要上阵杀敌。相反因为其专业技术,被徽宗皇帝看中,留在东京替自己医治马匹,也因此逃过了征方腊这个梁山好汉大批陨落的大坑,成为结局最好的梁山好汉之一。


石勇


石勇绰号“石将军”,梁山好汉中很多人的绰号来历成迷,石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从军经历,这个石将军的绰号不知道从何而来。石勇是因为好赌,因为赌打死了人,被迫无奈选择出逃。他先是逃到了大名鼎鼎的柴俊庄上,待了一段时间后因为本事不大,并不受柴进重视。于是石勇选择另谋出路,因慕宋江“及时雨”大名,主动前往宋家庄寻找宋江,欲投奔宋江,算是宋江资深的拥趸。

石勇

到了宋家庄石勇发现宋江已经上了梁山,于是受宋太公所托,带着书信上了梁山。在梁山好汉大聚义时,石勇排名九十九名,上应地丑星。但石勇在梁山也是一个存在感极低的人,基本上没有任何亮眼表现。


在招安前,石勇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在梁山对外的酒店中工作。招安之后随军打仗,石勇也只是做一个普通的头目,跟在其他武艺高强的好汉后面,没什么突出贡献。最后在参与征讨方腊之后,攻打歙州时被方腊手下的兵中尚书王寅杀死。

宋江

当然梁山好汉中类似这样的角色极多,比如宋江的两个徒弟毛头星孔明、地火星孔亮,作为宋江的徒弟,师父的武功都是半吊子,徒弟的功夫可想而知。但两人的排名还不低,分别排62、63名。上梁山之前二人还有过专门的描写,上了梁山后就彻底成为了背景,顶多作为其他武艺更为高强的好汉的副手,跟在后面打打下手,也就比普通的士卒强了一点。在征方腊时,一个病死,一个战死。


还有如通臂猿侯健、云里金刚宋万、摸着天杜迁,险道神郁保四等人,也是存在感极低,没有亮眼表现。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在梁山好汉中排名普遍偏低,从这点看,梁山好汉排名还是有一定的公正性的,本事大的大部分还是排名靠前的。




《水浒传》108位好汉中最平庸而又默默无为的好汉:既为宋清莫属。他是随了宋江的联累上了梁山的。在梁山上,他身为宋江之胞弟,各方面又受到保护,虽无功树,众好汉也是看了宋江的面子而不多语他就是了。




《水浒传》中没有存在感几乎为零的角色,尤其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人人都有存在的价值,谁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凑数者。

以下,我以最后出场,一句话都没讲过的紫髯伯皇甫端为例,来讲一讲梁山一百单八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假如这个人物都不是存在感几乎为零的人物,那么,题主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那么,皇甫端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是什么呢?四个字概括:细思极恐。



皇甫端是临时拉来凑数的吗

却说梁山大聚义前,打下了东昌府,没羽箭张清给宋江推荐了皇甫端。于是,梁山一百单八将全部到位,公孙胜主持罗天大醮,演绎《水浒传》封神大典。无尺寸之功的皇甫端上应地兽星,排在了第五十七位。

皇甫端排位如此之高,似乎一点道理都没有。这个毫无存在感的人物,为何还排在地煞第二十一位,力压扈三娘、汤隆、张青、孙二娘、白胜、时迁这类比较活跃且立有功劳的好汉呢,凭什么?

以施耐庵原著前七十回书来看,故事快要结束了,这条好汉在大排名前入伙,更有临时拉来凑数之嫌。因而,有学者称,施耐庵写到这里掐指一算,发现只写了一百零七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少了一员。而且,梁山正缺兽医,便临时补写了一个紫髯伯皇甫端。


这样的说法我觉得有点可笑,施耐庵写梁山一百单八将必定是要先设定人物,再以人物为线索写故事,怎么可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竟然还写少了一人呢?施耐庵绝对不会写少一人,临时拉一个来凑数。因为,开篇故事就说,这部书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梁山好汉总共一百单八将。这一百单八将都得逐一对应一百单八颗星煞,不会把排在中间的“地兽星”空在那里吧。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出自道家传说,原本是有固定位置的。施耐庵以人物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以星号决定排名。皇甫端是个兽医,当然是上应地兽星,排在了第五十七位。皇甫端的排名是因为他所对应的星号决定的,与上山早晚、有无功劳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是早就按照星号规划好的一个梁山好汉,绝不可能是临时凑数写了紫髯伯皇甫端。

既然如此,皇甫端为何不早点上梁山,一定要等到打东昌府之后,梁山即将大排名之前呢?这就是我所要讲的“细思极恐”的皇甫端了。


皇甫端貌若番人

梁山打下了东昌府,没羽箭张清推荐了皇甫端。书中写道:皇甫端原是幽州人氏,为他碧眼黄须,貌若番人,以此人称为紫髯伯。皇甫端不仅是碧眼紫髯,而且是“碧眼重瞳”,有霸王气象。

碧眼黄须,很像《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孙权。但是,施耐庵不是以皇甫端暗喻孙权,而是隐射朱棣。朱棣的长相在《明史·成祖本纪》中是这样写的:王貌奇伟,美紫髯。施耐庵没有见过《明史》,但一定见到过朱棣本人,他就是一个长着碧眼紫髯的奇伟男子。

朱棣是燕王,之番北平,后来又迁都到这里。所以,这个“紫髯伯”就是幽州人。皇甫端是一个辽国汉人,而朱棣的身世一直遭到质疑,甚至有人怀疑他有番人血统。因而,施耐庵特别交代一句,说皇甫端貌若番人。

《水浒传》中有几个长着番人模样的好汉,而且,金毛犬段景住也是一个辽国汉人。但是,施耐庵只说“紫髯伯”貌若番人,这就大有隐喻了。“紫髯伯”实则“紫髯叔”,他是建文帝的叔叔,施耐庵为避免对号入座,为皇甫端设计了这样一个反着说的绰号。


那么,施耐庵为何让皇甫端在东昌府这里入伙梁山,而不是在其他的地方呢?其中的原因还是在暗写“紫髯叔”。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有一场惨败,那就是东昌之战。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东昌守将盛庸阻击从沧州南下的燕军,双方在此展开激战。盛庸极善用兵,燕王大败,差点被捉,幸亏燕军大将张玉拼死搏杀,朱棣才逃过一劫。但是,张玉却力战而死。

《水浒传》中的地理位置十分宽泛,而其中很多地方是为了隐藏而写。梁山好汉经常走错路,实际上暗藏着历史路线图。其中,就有靖难之役的几场大战伏藏在那些地名里。

这就是皇甫端在东昌府加盟梁山的一大原因,七十回书之后,施耐庵就有可能写更多的皇甫端故事,来隐射历史上的“紫髯叔”了。


皇甫端会去做弼马温吗

现在的“水浒传”中,七十回书之后有皇甫端的故事,征辽之后,被宋徽宗留用。后来,宋徽宗封赏梁山好汉时,皇甫端做了御马监太使。这个官职说得通俗一点,与孙悟空一般,大抵也就是个弼马温吧。

续书这样写毫无道理,一个大有寓意的梁山好汉竟然被写成了这样。这是一个有皇帝隐喻的人物,明指朱棣篡位。恐怕是七十回书之后有真故事,所以,《水浒传》就被大明王朝腰斩了。续书作者反转施耐庵的原著,把揭穿“君权神授”谎言的《水浒传》搞成了宣扬忠君思想的投降小说。

皇甫端这个人物不仅只有这样一个隐喻象征,他与所有的梁山好汉一样,是一个多棱镜、万花筒,有多重隐喻。

梁山两次攻打曾头市,实际上写的是梁山好汉驱逐金兵,“保境安民”的故事。这样一大段故事中,施耐庵写了三匹马:玉麒麟、照夜玉狮子、踢雪乌骓。这三匹马是一物降一物的关系,照夜玉狮子专门制服踢雪乌骓。宋徽宗御赐的战马被金国王子的坐骑打败,暗藏了北宋为金国所灭。


历史真实中,就是完颜阿骨打的次子,也就是北宋人称之为“金二太子”的完颜宗望。“金二”就是金翠莲的父亲,这段故事隐藏了历史上的“宋金海上之盟”。

梁山好汉排定座次前,天上降下一只大金盘。《大宋宣和遗事》中说,这只大金盘出自赵匡胤的《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赵匡胤以日自喻,没想到却预言了北宋的灭亡。

照夜玉狮子制服了踢雪乌骓,梁山好汉则以“玉麒麟”降服了照夜玉狮子,汉奸史文恭被擒杀。七十回书之后,还会有梁山好汉抗金保境的英雄故事,战马将会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玉麒麟、照夜玉狮子将杀败金国王子,并将他活活气死。


皇甫端是专门治马的,七十回书之后肯定会有他的故事。这样一个人物,难道是临时凑数的吗?皇甫端上梁山之后,施耐庵的《水浒传》便没了下文,存在感当然几乎为零。

但是,这个角色不会如此随意一写,他身上所隐藏的故事也是《水浒传》的精彩一笔。从皇甫端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梁山一百单八将人人都非常重要,没有存在感几乎为零的角色。




水浒108好汉,大家最熟悉的有:林冲、武松、宋江、鲁智深、李逵,这几个人,长期活跃在语文教科书里,就算没读过《水浒传》,只要上过初中,一定知道他们。

相对熟悉的有:晁盖、吴用、卢俊义、杨志、史进、戴宗、时迁、花荣、燕青等等,这几个人,只要稍微读过一点《水浒传》,大概是知道他们的。


一般熟悉的有:朱仝、雷横、孔明、孔亮、柴进、关胜、公孙胜、扈三娘、王英等等,这些人,没读过《水浒传》的估计印象不深,知道他们的不多。

最不熟悉的有:杨林、陶宗旺、郑天寿、邓飞、鲍旭、龚旺、王定六、段景住、焦挺等等,这些人,就算经常读《水浒传》的爱好者,如果让他们介绍这几个人是干嘛的,做过什么事,估计大多数人说不清楚。

水浒好汉,真正熟悉的也就那么几个而已,大多数人“碌碌无为”,不被大家知晓,这也难怪,好汉108位,如果每个人都详细介绍一遍,那么水浒就不叫水浒,改叫水浒人物志了。


水浒里有不少人,不仅存在感低,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这样的好汉有不少,这里介绍几位,他们仅仅说了一句话或者根本没说话。

第一位郑天寿。

这个人挺悲剧的,身为清风山三当家的,出场并不晚,他与王英、燕顺一起出场,刚出场就给宋江一个下马威,要取宋江的心肝做醒酒汤喝。

当宋江叹息道,我宋江命苦啊!王英三人一听“宋江”二字,酒醒了一半,赶紧命人松绑,之后纳头便拜,哥哥,小弟有眼无珠,差点害了哥哥性命,该死,该死!

说话的是燕顺和王英,郑天寿似乎被遗忘了,至始至终连个屁也没放,当然,郑天寿不是哑巴,他肯定也说话了,只是施耐庵没往上写,他的话都被燕顺和王英说了。

郑天寿结局很惨,征方腊时在宣州中城被磨扇打死,生前无声无息,死的时候一声没吭,感觉这孩子纯粹来凑数的,给燕顺、王英凑了一个三人组。


第二个陶宗旺。

说起陶宗旺,大多数人都不熟悉,估计很多人误以为他是企业家,做老干妈的还是生产矿泉水的,其实人家是条汉子,地地道道的山东汉子,在梁山排名74位,力压郑天寿,后面跟着王英、扈三娘两口子。王英两口子经常光天化日之下秀恩爱,秀亲亲什么的,陶宗旺和郑天寿受不小刺激,伤害至少一万点以上。

陶宗旺也死于征方腊,第一战就死了,被乱箭齐发射死,陪他一起死的人还有焦挺和宋万,生前默默无闻,死时默默无闻,着实悲催!

结语

除了陶宗旺和郑天寿,还有不少好汉没有台词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他他们没有台词,不能怪他们话少,要怪只能怪施耐庵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如果有机会,他门也能倒出一箩筐的话来。




写文章或著书立说进行祥略取舍剪裁应是正常的规则和现象,其目的和本质则是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展现和人物特征的描写突现书作者对人世间所发生的许多的生活现象和社会事件事物的看法和观念。因此,《水浒传》中所描述的梁山108位好汉里,哪着人没说话,且存在感如何?都不属于主要方面,更不应该去字斟句酌,此方面作者早就作了交待。例第八回林冲被刺配沧州道的押解公人董超薛霸(超霸),一百单八将中的杜千宋万;解珍解宝;孔明孔亮;朱贵朱富及反面角色陆谦富安等等,都是作者信手拈来的名子,藉以拓展故事情节,突现主要人物形象。而对于关键性人物,则进行了祥细的描述和刻划,赋予了较深的内涵和寓意。例开篇的王进史进;鲁达林冲;晁盖宋江吴用;武松杨志;李逵燕青;高俅童贯蔡京;林娘子李师师;潘金莲阎婆媳等等,都动用了相当的篇幅和重笔进行了描述。综观四大名著,都是本着此种写作手法和方式进行书写的。因此,在阅读和考证古典名著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要点,主次分明,才能够釐清书中的脉络和书作者的主题思想观念!




忠义堂前启道场,敬伸丹悃醺虚皇。精诚感得天书将,凤篆龙章仔细详。月明风冷醺坛深,鸾鹤空中送好音。地煞天罡排姓字,激昂忠义一生心。

水浒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虽有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等耳熟能详,却又有一些在原著中没说一句话,甚至是存在感为零的好汉。那么,这些人究竟有谁呢?

地理星陶宗旺:马踏身亡

陶宗旺惯使一把铁锹,能使枪抡刀,江湖人称九尾龟。其原本是庄家田户出身,但因为世道艰难,陶宗旺便和欧鹏、蒋敬,以及马麟等在黄山落草。

当时,宋江呼保义及时雨的名声很响,陶宗旺对其也十分敬慕。在宋江醉酒提反诗而被捕于江州时,陶宗旺和蒋敬等人前去营救。但可惜的是,宋江早已被晁盖等人先一步救走了。后来,晁盖和宋江要回梁山时,恰好经过黄山。陶宗旺等人迎候他们,并最后加入了梁山。

到了梁山后,陶宗旺把总监工,负责掘港汊、修水路,开河道,以及整理宛子城垣和筑山前大路等。陶宗旺虽然也曾跟随宋江南征北战,但是相对来说,陶宗旺就是一个后勤保障人员,负责修葺梁山上的房舍,以及城垣。一定程度上来说,陶宗旺的存在感还是比较低的。

在宋江接受宋朝廷的招安后,宋江奉命征讨方腊,陶宗旺也随军出征。在润州之战时,陶宗旺在乱军中被乱箭射中,最后跌下马被马踏身亡。

地兽星皇甫端:御马监太使

地兽星皇甫端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五十七位,这个排名虽然不低,但是皇甫端的存在感却不是很强。

皇甫端是出场时间和上梁山时间最晚的排名好汉,在梁山排座次的最后一战,也就是梁山对战东昌府张清一战。此战中,张清最后归降于宋江,并向宋江推荐了皇甫端。到了梁山后,皇甫端不用上阵杀敌,也不用攻略城池,只需专攻医兽便好。

对于皇甫端,唯一给人较有印象的,就是他那一把很长,而且还是紫色的胡髯。

除了上山最晚,皇甫端也是离梁山较早的。在宋江征讨方腊前,入云龙公孙胜归隐之后,皇甫端便紧接着被宋徽宗留在了京城,封为御马监太使。

地速星丁得孙:被毒蛇咬伤而亡

丁得孙是张清的副将,其人面颊连项都有疤痕,马上会使飞叉。在梁山围攻东昌府时,丁得孙就曾出战梁山。在对战时,丁得孙被吕方和郭盛截住厮杀,途中,花荣一箭射中丁得孙的坐骑,在被马掀翻后,丁得孙被吕方二人生擒。

等到张清归降梁山后,丁得孙也投降于宋江。到了梁山后,丁得孙称为步军将校之一。在征讨方腊时,丁得孙跟随卢俊义去攻打歙州,但在歙州拿下之前,丁得孙不幸被毒药咬伤,最后不治身亡。

此外,丁得孙是梁山中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句台词。

地捷星龚旺:死于乱军

龚旺和中箭虎丁得孙一样,都是东昌府张清的副将,其擅使飞枪。在卢俊义攻打攻打东昌府时,龚旺便曾出战梁山。

在战中,丁得孙被吕方和郭盛截住,龚旺前来助战。但是,还未等龚旺近前,龚旺便被林冲和花荣截住了。但可惜的是,龚旺非林冲二人敌手。在飞枪没能够杀敌后,龚旺最后被林冲生擒。随后,龚旺便归降了梁山。

在征讨方腊时,龚旺和方腊的手下黄爱对战,但不幸陷进溪中,最后被乱枪戳死。另外,龚旺也是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句台词的。

地异星郑天寿:被磨扇打死

白面郎君郑天寿,是银匠出身,原是清风山寨主,其曾和王英大战五六十合而不分胜负。后来,在朝廷大军围剿清风山的时候,郑天寿听从宋江的建议,舍弃了山寨而上梁山。

郑天寿是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句台词的,而其说过的一句话还是和燕顺等人一起,“哥哥且请起来,这个容易。”

在宋江接受招安后,郑天寿虽然也曾征讨过辽国、田虎、王庆,以及方腊,但是很大程度上都没有突出的功绩,属于打酱油的。

在跟随卢俊义攻打宣州时,郑天寿被城头飞下的磨扇打死。

总的来说,没有存在感并不是无能,只是相对宋江等人而言,陶宗旺等人的存在感相对较低,没有那么突出而已。而除了陶宗旺和郑天寿等无人之外,梁山好汉中没有台词的还有孟康、欧鹏、蒋敬,以及童威等人。




梁山一百单八将分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人物各有特点。在这108人中,宋江、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人都有单独的故事,为人所熟知。地煞中却有大量的角色很低调,低调到从头到尾连一句台词也没有,就是挂个名字。

梁山那些没有台词的人物

紫髯伯皇甫端

梁山108人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九纹龙史进,最后一个出场的就是皇甫端。皇甫端是个被强制出场的人物,他是东昌府的兽医,张清的好友,张清投靠梁山后,向宋江推荐了他,皇甫端就跟着上了梁山。

皇甫端在梁山排名第57位,上应地兽星,职务为“掌管专攻医兽一应马匹”。梁山的马军是非常重要的,皇甫端这个兽医也显得尤为重要,他的地位也不低,但是这么个人物,竟然连一句台词也没有,其他人好歹还有一句共同的台词。关于皇甫端的外貌能力也是通过张清、宋江描述的,就是上山皇甫端也没说话,只是“见了宋江如此义气,心中甚喜,愿从大义。”

上梁山后,皇甫端非常低调,存在感不高。攻打辽国、田虎、王庆时,皇甫端都有跟随,主要负责安顿料理马匹。或许皇甫端的技术太高超了,征战方腊前,听说过他的宋徽宗把他留下了,担任御马监大使。

皇甫端虽然没有台词,但他绝对不是凑数的。梁山的是马军是重要战力,皇甫端这样的好兽医是必不可少的。

神算子蒋敬、九尾龟陶宗旺

蒋敬是黄门山二寨主,在梁山排名53,掌管考算钱粮支出纳入。蒋敬是技术性人才,从他的外号神算子可以看出他精通书算。南征北战中,蒋敬都有跟随出战,但他这样的技术人员是没有战绩的。最后,蒋敬幸存下来,因为思念故乡,辞去官职回乡为民。

陶宗旺是黄门山四寨主,在梁山排名75,负责监修山寨城垣。在梁山上,农民出身的只有陶宗旺,上山后也是主要负责修筑城墙,建造房子,不过这也非常重要,梁山这么多人住少不了他。这个唯一的农民结局却很是惨烈,征讨方腊时,第一次梁山就死了三个人,在乱军中被箭射死,马踏身亡。这三人就是宋万、焦挺、陶宗旺,陶宗旺这个农民就这样早早的挂了。

蒋敬、陶宗旺的排名不低,但没有单独的话。黄门山四位寨主(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一起出场的时候,蒋敬、陶宗旺曾一起伙同欧鹏、马麟说了几句话,此后就没有台词了。黄门山的马麟表现也算出彩,曾大战扈三娘,但是直到最后探路时才算单独有了一句台词。

玉幡竿孟康

孟康在梁山排名第70,他原来就是船匠出身,上梁山还是老本行负责造船。

孟康原来是饮马川寨主,与裴宣、邓飞一起落草。戴宗、杨林路过饮马川时,正碰到邓飞、孟康下山劫道。孟康和邓飞一起喊道留下买路钱,因为邓飞和杨林是旧识才算罢了。戴宗问孟康的姓名时,邓飞直接给他介绍了一番,就这样直到最后孟康连句单独的话都没有了。

在梁山上,孟康也是个人才,梁山泊水军是重要战力,能造好船的人才是不可少的。梁山的历次征战中,孟康一直跟随水军头领作战,最终征讨方腊时被一炮打中头顶而死,也是极为惨烈了。

白面郎君郑天寿

郑天寿在梁山排名第74,担任步军将校。不是熟知《水浒传》的人,都不会记得这个人物,他的存在感非常低。郑天寿出场也很早,是清风山的三寨主,和燕顺、王英一起落草,也是宋江这一派系第一批上梁山的人。

郑天寿原来是银匠出身,路过清风山时与王英斗了五六十合不分胜败,被留在清风山当了三寨主。郑天寿没有燕顺、王英出场多,也只有在清风山时伙同燕顺、王英一起说了几句话,但是没有单独的台词。上了梁山后,郑天寿存在感更低了,就是挂个名字,没有突出战绩,完全不如燕顺、王英。最后征讨方腊时,郑天寿被城头飞下的磨扇打死。

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

一个唤做“花项虎”龚旺,浑身上刺著虎斑,项上吞著虎头,马上会使飞枪;

一个唤做“中箭虎”丁得孙,面颊连项都有疤痕,马上会使飞叉。

龚旺、丁得孙是东昌府张清手下的两员副将,一个会使飞枪、一个会使飞叉。张清在东昌府依靠龚旺、丁得孙为羽翼,两人先后被擒后,张清也中计被擒。宋江力排众议,义释张清,张清就归降了。张清引荐皇甫端上山后,宋江放出龚旺、丁得孙好言抚慰,两人也归降了,这两人才是梁山最后归顺的好汉。

梁山大聚义时,龚旺排名78,丁得孙排名79,都是担任步军将校。上了梁山,两人还是张清的副将,但没有太出彩的表现,并且两人连一句话也没有说过。最后在征讨方腊时,龚旺连人带马陷倒在溪里被南军乱枪戳死,丁得孙在山路草中被毒蛇咬了脚中毒而死。

梁山有一百单八将,主要描述的人物很少,毕竟108人确实太多了。三十六天罡是重要人员,也是重点描述的,地煞中也有很多出彩的人物,不过很多人的才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像郑天寿、龚旺、丁得孙、邹渊、邹润、蔡福、蔡庆等人基本没什么活动。108人不说都描述,一人来两句话,就是一个大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梁山   李逵   好汉   原著   水浒传   汉中   寨主   碧眼   马匹   神算   兽医   台词   皇甫   角色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