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为什么被称为皇后之乡?

大同自古出美女,据史书记载,自北魏以来,这里出过二十五个皇后、九个皇妃。比如,北齐文宣帝皇太后娄昭君,娄昭君之女为东魏皇后,后晋皇帝石敬塘之皇后李氏,后晋未帝石重贵之生母安氏,后唐未帝李从珂的皇后刘氏,后汉皇帝刘知远皇后李氏等均出自大同。其中,尤以独孤一门的三位皇后让人惊叹。北魏名将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射,有“独孤郎”的美称。他的七个女儿中,有三位先后被三个王朝立为皇后。长女为周明敬皇后。四女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后被追封为唐元贞太后。七女独孤伽罗最为传奇,为隋文帝文献皇后。最近热播的古装电视剧《独孤天下》,就以古代北周末年朝野动乱的局势为背景,讲述了独孤信的三个女儿般若、伽罗和曼陀,一步步从名门闺秀历练蜕变成王者女人的故事。

 

为什么大同美女这么多呢?主要原因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同在古代是众多民族的杂居之地,人们的思想文化交流频繁,思想更为开阔。那里女人除了有美貌之外,更有一种开阔的胸怀,一种博大的气质。古都大同是北魏的京都,各类人才都齐聚此地。北魏时期从天兴元年开始,有五次强制性的人口迁徙活动,各类优秀人才通婚繁衍,从人口进化论来讲,定会产生优良人种。也一种说法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不少美若天仙的宫女配给大同应县等地的边防将士,所以美女多。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大同这个山西名城,在中国历史上,以出美女而闻名。

扬州瘦马”“大同婆姨”、“泰山姑子”、“西湖船娘”。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四绝,都以美貌而著称。
明朝时候的人有一句俗语:“谚称:蓟镇城墙、宣教府场、大同婆娘为三绝。”(谢肇淛:《五杂俎》),就连清朝来中国的外国人也称“大同女人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女人。”

据统计,大同这个地方,古代出了二十五个皇后,九个皇妃。

尤其是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牛老丈人的孤信,众女儿中,有三个女儿都当了皇后,绝对是史上罕见。此外,历史闻名的,还有北齐武明皇后娄昭君,宋仁宗赵侦的皇后,后晋皇帝石敬塘之皇后李氏等等。

为什么大同这个地方能出这么多皇后和美女呢?

原因有二:

首先,大同位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交界处,自古胡汉相互通婚,我们都知道,这种通婚的结果,就是容易产生“混血”之美人。

其次,大同在传统时期是一个商业重镇,晋商在历史上独占传统商业一席,发达的商业,便会刺激和供养以美人为代表的娱乐文化诞生。

这也是大同自古多美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谢邀,为什么山西大同会被称为皇后之乡呢?因为山西大同这个地方,特别喜欢出美女。

根据史料记载,山西大同一共出过25个皇后,9个皇妃。分别是哪些我就不说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查一下。

意大利人马丁诺在他的《鞑靼征记》中说:“大同女人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女人。

明朝学者谢肇浙也在他的《五杂俎》中记录到:“谚称:蓟镇城墙、宣教府场、大同婆娘为三绝。

那么,山西大同为什么会出了这么多皇后呢?这里面究竟有什么隐秘?

根据历史记载,自古以来,山西大同都是各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因为各族混血,很容易产生美女,皇后当然要挑美的找了(关于清末嫔妃照片的事,就别拿来说了,清朝皇后必须得是满族贵族,条件太苛刻了)。

大同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算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的碰撞地,同时,也是秦汉两朝的名郡、北魏的都城、唐和五代期间的边防重镇,以及辽、金、元三朝的陪都。

当然,这些皇后和皇妃大多数是战乱时期的国家,比如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比不上那些真正的统一全国的国家,所以皇后之乡,也是叫个乐头。

而且,那些娶大同美女做皇后的国家,大多是北方国家,本着就近原则,恰好大同美女又多一些,于是基本上都将目光放到大同。

当然,大同的美女确实很漂亮,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去大同转转!




谢谢悟空邀请。山西大同自古就是民族大融合之地,历史上,在大同居住生活过的民族有十多种之多,汉胡等民族相互通婚,因此,从遗传学的论述来说,更利于产生基因优良的后代。


大同出俊男美女,是有原因的。早在北魏王朝建都大同时期,就从北方各地选调许多美貌女子到大同来,配给镇守边防的优秀的将士们,这种优秀基因的裂变再组合,生下来的女子大多身材高挑,肌肤白皙,姿容靓丽。因此,那些生在手握重权的、将官家族的聪明美貌的女子们,就很容易走上政治的舞台,成为政治献身的产物。

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了一个循环。当权者为巩固自己的政权,往往在一些名门望族中挑选出一些美貌女子填充后宫,这些女子本来就很优秀,又有家族的鼎力支持,就会很快地登上人生的最高舞台,当上一国之后。那么她们又为了保护自己家族的利益,在后代储君皇妃的挑选中,又起到很重要作用。这些大家族的优秀女子,就会接二连三地被选进了皇帝的后宫。

史书记载,大同区域内,历史上共出了二十五个皇后,九个皇妃,相当了不起,所以被后人称为“皇后之乡”。

如北魏名将于栗单家族中,就出现过这样一位皇后。北齐文宣帝皇太后娄昭君,生的两个女儿都为东魏皇后。

最厉害的是北周卫国公独孤信,他的七女儿是隋文帝的文献皇后,长女是周明敬皇后,四女儿为周元贞皇后。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都是他的外孙。

山西大同,在历史上曾为北魏都城,也作过辽金的陪都,是明清时期的边防重镇。历代聚集在这里的各民族的优秀人才数不胜数,他们之间互通婚姻,因此,生下的后代们,大多是聪明俊美的人物。

(图片来自网络)




谢谢小秘书邀请。

“大同出皇后”,这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上出过25位皇后、9位皇妃。

仅北魏(386年—534年)至南北朝(420年—589年)这段历史,也就200年,就出了24个皇后、皇妃,其中北魏名将于栗单家族出了3个皇后;北魏名将独孤信家族也出了3位皇后;

南北朝萧氏家族竟出了12个皇后、6个皇妃,占去一大半。

萧氏12个皇后:肃祖昭烈皇后萧氏、懿祖庄敬皇后萧氏、玄祖简献皇后萧氏、德祖宣简皇后萧氏、太宗靖安皇后萧氏、世宗怀节皇后萧氏、穆宗皇后萧氏、景宗睿知皇后萧氏、圣宗仁德皇后萧氏、圣家钦哀皇后萧氏、兴宗仁懿皇后萧氏、道宗宣懿皇后萧氏;

萧氏6个皇妃:兴宗贵妃萧氏、道宗惠妃萧氏、天祥皇后萧氏、天祚德妃萧氏、天祚文妃萧氏、天祚元妃萧氏。

萧氏是历史上名门望族,齐梁两朝萧氏走出了21位皇帝,30多位宰相。大同出18个萧氏皇后或皇妃也就不足为奇了,但萧氏的婚姻关系中大多包括贵戚、或胡人贵族。

唐以后,大同所出的皇后或皇妃就寥寥无几了。

古时大同是多民族群居地,朝廷鼓励胡、汉通婚,民族、种族的融合又能培育优良人种;大同作为北魏都城、辽金陪都和明清重镇,聚集于此的精英人群又可婚娶婚嫁;以及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雁臣”时期,曾将宫女配给边防将士等,这都是大同历史上产生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

但“出皇后”与“出美女”,好象是不同的概念。皇室联姻多讲究名门旺族、社会地位、家族势力等等,皇后、皇妃不一定个个都天生丽质,气质高雅,但也不排除有“歪瓜裂枣”的,例如西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满清光绪帝的皇后隆裕等,都是奇丑无比的。

不少人将“皇后之乡”延伸地演绎成“美女之乡”了,至于如今大同美女有多美,恕我孤陋寡闻,没有发言权。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掉相关部分]




大同是皇后之乡,我就只能呵呵了,虽说出了几个皇后,都是些乱世小国什么北魏、北齐、甚至还有卖国皇帝石敬瑭等人。不足为奇,也不值得夸耀。

我先来捋一捋一些知名皇帝的皇后出自哪里。秦始皇没有立皇后,儿子胡亥是贵妃所生,叫胡姬。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异族人。

中国正式有名有姓的皇后叫吕稚,汉高祖刘邦的老婆,狠毒皇后:山东菏泽人;汉文帝皇后窦漪房,河北武邑县人;汉景帝皇后薄皇后,浙江绍兴人;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安徽天长人;卫子夫,山西临汾人;汉光武帝刘秀皇后阴丽华,河南新野县人;汉明帝皇后:陕西兴平人;汉朝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的皇后,伏寿是山东诸城人;最后一个皇后曹节:是曹操的女儿,安徽亳州人;

晋朝司马炎皇后是陕西华阴人;司马衷皇后是山西襄汾人;司马炽的皇后是甘肃平凉人;其它皇帝都不想说了。

唐朝有名皇帝的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文德皇后长孙氏,是位贤后,是河南洛阳人;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也是一代女皇:山西文水县人;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皇后,陕西西安人;唐玄宗李隆基皇后:陕西大荔县人;

宋朝有名皇帝的皇后: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后是河南开封人;宋太宗皇后;河南安阳人;宋真宗皇后刘娥:山西太原人;宋高宗皇后:河南开封人;

明朝有名皇帝的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是大脚皇后,也是位贤后,是安徽宿州人;建文帝皇后:安徽宿州人;明成祖皇后:安徽凤阳人;明仁宗皇后:河南永城人;明显宗皇后:陕西衢州人;崇桢皇帝皇后,也是中国汉人王朝最后一个皇后:是江苏苏州人。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古代皇帝娶的皇后一般是河南的最多;其次是陕西、山西、安徽。其中真正属于皇后之乡的应该是河南开封和安徽宿州这两个地方。山西大同算不上。




因为大同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首都!

山西大同是著名的煤都,过去以出皇后美女多而著称,这都来源于大同特殊的区位优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同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交界处,后拓拔氏将其定为国都,经过汉化融合,大同的美女兼具汉鲜卑的双重优点,故成为北朝皇族选皇后的绝佳地,最出名的是末期独孤信家族,隋文帝杨坚的独孤伽罗皇后,她的姐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奶奶。




大同,古称云中,这片被称为“皇后之乡”的神奇土地,自北魏以来,共出现25位皇后、9个皇妃,且个个巾帼不让须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块塞上之地会养育出如此多风华绝代的奇女子呢?坊间也一直议论纷纷。

事实上,大同地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分水岭,故很多少数民族百姓在此混居,间接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大同一直以来都是精英人才的聚集地。

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成就了大同女子既能舞刀弄枪,又能吟诗作对的本事。同时,大同与众不同的水土文化也养育了她们刚柔并济的性格气质。

大同籍的皇后,最出名的当属北齐武明皇后娄昭君。娄昭君的思想有点大胆前卫,崇尚自由恋爱,当然这也是由于实力允许,毕竟娄昭君出自名门望族。当时很多青年才俊踏破门庭争抢着向娄昭君求婚,但都被她无情地拒绝了。

偏偏这伙豪门子弟的竞争对手却是当时还只是个普通士卒的高欢,你说这气不气人。更让人羡慕的是,后来高欢无论是娶娄昭君还是走上高位,背后都是娄昭君在出钱出力。

所以说,男人出身差点没关系,如果你还没能找个优质对象,那你这辈子估计要凉。

这些都还不算什么,后来高欢要获取更多的军事力量,但前提是必须再娶柔然公主,娄昭君没有等高欢主动提出意见,直接就和丈夫说我同意了(有女如此,夫复何求)。

更让人敬佩娄昭君的一件事是,当娄昭君正在难产的时候,高欢正在出兵讨伐西魏,婢女可怜主子的处境就要给前线的高欢送信,但娄昭君怕影响高欢打仗,执意不肯。

每一个优秀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古人诚不欺我也。 除了奇女子娄昭君,北魏名将独孤信的女儿也不差。

大概真的是基因强大,独孤信所生7个女儿中,竟然前后出现了两个皇后、一个太后。两个皇后分别是北周明敬皇后、隋文帝文献皇后,一个太后是唐元贞太后。

明敬皇后是北周的当朝唯一皇后,文献皇后自小就嫁给了杨坚,后来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开创隋朝,文献皇后就成了隋朝的开国皇后。元贞太后是唐高祖李渊的生母,李渊开创唐朝后追赠她为元贞太后,所以李渊和杨广都是独孤信的外甥。可想而知独孤家族当年有多么显赫。

由于特殊的军事战略位置,大同历史上一直都中央王朝的边防重镇,多民族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各类精英人才在这里汇聚一堂,自然就造就了不一样的大同女子。难怪意大利人马丁诺也惊叹大同女人为中国最美丽的女人。




山西大同,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此外还有一大堆名号,其中一个就是题目中说到的“皇后之乡”。

据记载,自北魏以来,大同竟然先后出了25位皇后和9位皇妃。这二十五为皇后分别为:

北魏名将于栗单家族中的一位女子,记载很少;

北齐奠基者高欢的妻子娄昭君,为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之母,高洋之后的两位皇帝也是她的儿子,谥号神武明皇后;

娄昭君有两个女儿成为皇后,分别是北魏孝武帝元修的皇后永熙皇后和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皇后太原长公主。

最强老丈人北周独孤信三个女儿均为皇后,其中七女为隋文帝文献皇后,长女为北周明帝明敬皇后,四女为唐高祖李渊之母,谥号元贞皇后。

唐末晋王李克用(后唐奠基者),之妻刘氏和妾曹氏都是大同人,李存勖称帝后封其生母曹氏为皇太后;即贞简皇后,尊刘氏为皇太妃。

后唐末帝李从珂的皇后刘氏乃浑源州(属大同)人。

后晋皇帝石敬瑭的皇后李氏也是应州人,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儿。

后晋末帝石重贵生母安氏也是大同人,册封为皇太妃。

后汉高祖刘知远的皇后李氏也是应州(在大同)人。

宋仁宗赵祯的第一位皇后郭氏祖籍应州。

还有辽兴宗皇后,应州人。

众所周知,辽国的皇后基本是同族的,接下来有密集恐惧症者闪避。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懿祖庄敬皇后萧氏、玄祖简献皇后萧氏、德祖宣简皇后萧氏、太宗靖安皇后萧氏、世宗怀节皇后萧氏、穆宗皇后萧氏、景宗睿知皇后萧氏、圣宗仁德皇后萧氏、圣家钦哀皇后萧氏、兴宗仁懿皇后萧氏、兴宗贵妃萧氏、道宗宣懿皇后萧氏、道宗惠妃萧氏、天祥皇后萧氏、天祚德妃萧氏、天祚文妃萧氏、天祚元妃萧氏。

以上这些皇后不少都只是祖籍大同,不是土生土长长在大同的,但是大同出美女的确是真的。

按照文化分析论,大同处在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界处,文明交融碰撞之下,使得此地民族混血很多,而且由于地理位置,这里被称为北方锁钥,在秦汉时此地是大郡、在北魏时是都城、在唐和五代期间为边防重镇,在辽、金、元三朝更是陪都,而到了明朝,乃是九边重中之重,大同的安危牵系着北京的安危。

似乎民族融合多的地方美女总是不少,如新疆,可能是基因取长补吧。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对大同这座城市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它有着"皇后之乡"的美称。那么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

大同这片神奇的土地,自北魏以来,出了25位皇后与9位皇妃。虽然这个数字放到整个中国皇后史中似乎有点微不足道,但就单个地区而言是十分惊人的。毕竟皇后乃母仪天下之人,不仅要讨皇帝喜爱,其品德还要得到文武百官乃至普通百姓的认可。

秦汉以来,大同先是秦汉两朝名郡,接着晋升为北魏都城,又成了唐与五代十国的边防重镇,后来更是连续担任辽、金、元三朝陪都。如此看来,大同定是经济发达,政治繁荣,人才辈出之地。

由于大同经济富庶,生活水平较高,因而在这儿出生的所以既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能力购买粉妆红黛、名贵首饰及丝绸布缎等。正如明朝学者谢肇浙在他所著的《五杂阻·卷四》中所言"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精好,皆边塞之所无有。"大致的意思是说,大同经济繁荣昌盛,丝毫不输江南。市场琳琅满目,女人美丽动人。

大同女人确实美,不光谢肇浙一个人夸,民间谚语也曾将大同女人与蓟镇城墙以及宣府教场合称为"三绝"。甚至连意大利人马丁诺在《鞑靼征记》中也这样说:"大同女人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女人"这一说法。自古英雄爱美人,即使是帝王,面对一个楚楚动人的女子也很难不为之所动。更何况这些美女要么在天子脚下,要么濒临王城,会被君王带进宫也不难想象。

值得深究的是为何大同自古出美女?下面笔者从它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进程进行分析。

大同地处内外长城之间,扼晋、冀、蒙通衢之咽喉,是首都之门户,三晋之屏藩,中原之保障,被誉为"北方锁钥"。它西界黄河,北临大漠,东连倒马、紫荆之关,南抵雁门、宁武之险。其境内群山万壑、高低错落,形成了许多天然关塞。另外它三面临疆,位居要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决定了大同文化的多元性

长期以来大同都处于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互相碰撞且互相融合的局面,在这两种文化的互动下,越来越多的异族人迁移到此地并定居下来。据统计在大同生活过的民族多达数十种,民族聚居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混血儿"的产生。例如北魏孝文帝曾大力支持鲜卑族和汉族人通婚,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而且诞生了一批面容姣好、外形苗条、且天资聪颖的人才。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作为皇后,光有姣好的容颜是不够的,德行与智慧才是关键。

上文提到大同乃兵家必争与人才汇聚之地,那么在这块土地生存的人必然要面临双重挑战。他们既要像北方游牧民族那样能策马飞腾,拉弓射箭。又要像南国人士那般饱读诗书、通情达理。虽然古代中国男尊女卑,但受地区氛围的影响,大同女子既有着草原女子的豪情万丈,又有着水乡女子的温婉贤德。

例如北齐武明皇后娄昭君,她出身大同名门,自幼温柔聪慧,许多世族向其求婚,她均拒绝。直到高欢的出现,她便一眼定终身。不仅执意嫁给高欢,还用娘家带来的财宝为丈夫铺平了掌握国家权力的道路。除此,她还善于隐忍和谋略。当年高欢为了争取更多的军事力量,打算再娶柔然公主,但碍于娄昭君一直犹豫不决,娄昭君得知后立马主动让他们成婚。

娄昭君并不是个例,几乎所有出自大同的皇后都非柔弱之辈。她们的智谋堪比男子,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而且她们也并非出自同一个家族,而是广泛分布在大同各地。这就说明大同女人的美丽与智慧具有普遍性,这一点确实让世人既羡慕又向往。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皇后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她们要有异于常人的隐忍和大爱,否则她们随时都有被废的可能,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帝皇   昭君   都城   皇后   北周   北齐   皇妃   北魏   边防   中国   皇帝   女子   家族   女人   美女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