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真的是世外桃源吗?

把文学作品当成现实生活,看似可笑。然而,我们见到这样可笑的事情还少吗?早年间就有新闻,两地争夺孙悟空的出生地,武大郎是哪里的人?




桃花源记虽然是陶渊明幻想的一种生活,只是他生错了年代,如果他要是现代人,这确实不是一种奢望,完全可以过他想要的那种生活,那种世外桃源的生活在农村你就可以过成那个样子。

我前面的院子种了喜欢的花花草草,蔬菜瓜果,还有几棵果树,树与树之间打了一张网,丝瓜和苦瓜开花的时候,天天都有成双成对的蝴蝶从早到晚的在花上忙着采粉,我老是静静的站在柿子树下看它们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那一对对的蝴蝶,它们不离不弃缠缠绵绵的样子我疑心有一对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秋天那个荷香开花,也有好多的蝴蝶儿翩翩起舞。丝瓜苦瓜爬空中挂,下面还有番茄豆角黄瓜,辣椒,只要是我喜欢的菜,应有尽有,小院面积虽然不大,一年四季不断新鲜的蔬菜吃。

后院在刚刚盖了房子的第一年,我就种了一棵葡萄树,在盖东西屋的,我早早的就安排师傅们,在房子现浇的时候,东西房顶对面下了好几道钢筋钩。小小的院子,夏天满院的阴凉,夏天的时候别人家院里都是热的要死,要去买那个防晒网,我有绿色低碳环保天然的防晒网。

葡萄架下鸡鸭满院跑,昨年还养了一群小白兔,没事的时候抱一只小白兔玩玩,好温柔好可爱,萌萌的小白兔好乖,还爬在我的脸上亲我呢。在葡萄架下做做家务,听着我喜欢的旋律,玩玩抖音,收鸡蛋拌鸡食,听小鸭嘎嘎嘎,还有一群鸡闲的没事打架的样子,还有那雄壮的大白兔追着那只雌兔满院的跑,那只母兔很生气,边跑边把脚掌用劲摔的踏踏响,好像在警告那只雄壮的大白兔,你别招惹我。

我种的有喜欢吃的杏,个大成熟的早,杏刚刚吃完呐,然后那棵桃树说,小馋嘴儿快来摘一个尝尝,桃没吃完,坐在葡萄架下抬头一看,什么时候葡萄串上亮了一颗?马上站在车上把那棵亮的摘下来尝尝,酸酸的甜甜的味道,从此以后就开始又得忙了,家务做完的时候,口渴啦!站在车上抬头找透亮的葡萄,看见一颗往嘴里一扔皮儿啪吐出去,那姿势潇洒极了。从刚开始一颗一颗的找到最后一串一串的摘,好像能吃一个多月,实在吃不完了就酿造酒。

晚饭之后拽着老公陪我出去散步,路边野花正散发着芳香,于是把安们最美的时候拍下来,西边的夕阳余晖醉晚霞让我陶醉,蹦蹦跳跳像个孩子一样的在后面磨磨蹭蹭的玩,他只好走走停停的等我。


















谢邀,我认为这不是鬼故事。而是作者幻想出一个没有阶级压迫,人人丰衣足食的社会。
类似外国”乌托邦”社会,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渴望,心怀天下的祝福。




桃花源记是作者幻想的一副人世间美好的画圈,真识的世界是不复存在的。




真正的桃花源究竟是怎样的世上无人可知,但人跟其他动物不同的是人有思维,人们对世上的未知之境及未知事物,尽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异代之际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其曾祖父陶侃为东晋大司马,祖父、父亲都曾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到陶潜这一代时,家境已经衰落,“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 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故乡柴桑农村度过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就是其少年生活与情趣的极好写照。成年以后,由于其“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归去来兮辞》),曾出任江州祭酒,任职时间不长便辞职。

后来江州召其为主簿未就。其后又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面对掌握军政大权而又野心十足的桓玄,陶潜又产生了归隐的想法。不久因其母病故,便回乡居丧。后来刘裕讨伐桓玄,任镇军将军,掌管国家大事,陶潜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便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谋,但此时又并未忘记自己的素志:“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第二年又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同年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令。后因“郡遣都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便辞官归隐,任职仅仅80余日。

陶渊明的每一次出仕固然是由于他所言的“家贫”是谋生,又无不有“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乙巳岁三月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之感。在辞彭泽令之前陶渊明就是在这仕与隐的矛盾中苦苦思索与选择的,最后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过上了真正的隐居躬耕而贫困的生活。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这样描述那片桃花林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山深谷幽,烟雾萦绕,恍惚迷离,犹如仙境。

这是一个淳朴的世界。寻常的村落,寻常的人家,男耕女织,安定祥和,民风淳朴。没有杀伐战乱,没有赋税剥削,没有沽名钓誉,没有钩心斗角。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平和以待,真挚朴实。家家户户,茅舍柴门,修篱种花,闲情风雅。邻舍往来,亦是真心款待,把酒共话桑麻。

自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桃花源便成了人人心之所念的人间仙境,仿佛一入桃源,便可断红尘万般执念,从此消千灾百劫。可是真正的桃花源究竟是怎样的?任谁也不可能说得清楚明了。

其实这世上处处皆有桃花源,或许就在那红尘喧嚣之处,或许就在那山野林泉之所,又或许就在那溪流隐蔽之境。只要我们心中有梦,理想不灭,终能觅到。又或许这片与世无争的桃花源,就藏隐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某一个角落。只有当你拂去人世尘埃,放下万般牵念,舍弃一切浮名,方可与之相遇相亲。人世间的一切,但凭机缘,机缘到了,你无意寻找,所要的皆会如愿而至。

你的心有多宽,桃花源便有多大;你的心有多静,桃花源便有多安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专属于自己的桃花源,那怕享受了人世间的富贵荣华,我们仍然不要忘了勤俭持家。人生唯简单方可静美,唯朴素方得长久,唯清淡方有滋味。




这世上哪有什么世外桃源!

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存在纷争和不平。所谓的"世外桃源"那只不过是落默的文人,理想的生活模式罢了!

透过《桃花源记》,从侧面可以了解到诗人陶渊明当时困顿的生活境地。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啊!




我们的乌托邦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桃花源记   世外桃源   乌托邦   桃花源   家贫   刺史   渔人   渔夫   鬼魂   村落   清静   红尘   葡萄   理想   地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