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工资比退休前一年的工资稍低合理,还是比在职时的工资高合理?

这个确实存在非常大的争议,但是绝大多数人来说,以退休时刻为基点,退休后的工资比退休前工资低一些是正常的。

退休后,我们领取的也不叫工资了,叫做养老金。

工资是由于我们给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所给予我们的劳动报酬。这一部分工资要参考社会就业情况、社会物价水平、职工家庭情况等多种因素。而且要考虑到职工住宅、生活、交通等方面的耗损。

退休之后,我们就不需要考虑社会的就业情况了,就有一份稳定的养老待遇。而且有过去的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最多的转变为供养自己,儿子已经成人,老人多数已经去世。退休之后不用再考虑上班的交通和生活,想上哪儿居住就上哪儿。

退休之后多的是时间,退休之后时间也更紧迫。

按照国际通行的数据,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是退休前工资待遇的70%到80%,就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要了,能够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根据几位养老专家的观点,经过多年的养老金调整,现在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能够达到65%左右了,基本能够保障生活了。目前,人均养老金待遇已经超过2600元以上,北京市高达3959元。

不过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我们的养老金替代率是考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如果我们退休时缴纳的养老保险,只有15年多一点,养老金替代率会非常低。

而如果我们能够缴费40年以上,如果我们养老金个人账户贬值的话,养老金替代率能够达到80%到95%。按最低基数交费,替代率是95%。替代率高,并不是说养老金高,而是它替代原先的工资水平,达到95%。

原先我们的到手工资水平是4500元,养老金替代率是80%,那么我们养老金就能达到3600元。而我们最低基数缴费,到手工资往往只有2500元,这样我们即使养老金替代率高达95%,到手养老金也仅仅2375元。

不过话又说回来,什么情况下退休金会比退休前的工资高呢?

我们国家有补充养老保险机制,企业的叫做企业年金,机关事业的叫做职业年金。

如果我们能够实现年金也缴费40年的话,实际上又相当于多了1.5倍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了,这样40年缴费,养老金替代率有可能达到120%以上。

不过,这样的情况太少太少。毕竟我们年金制度仅仅是从2004年5月1日开始试行建立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由于他们本身的工资就高,养老金替代率也始终只有80%到90%,并不会超过退休前的工资水平。

所以,养老金总体的概念,实际上还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无论是退休后,养老金比退休前的工资高与低,这都是自己缴纳养老金所得的贡献,受之无愧的。




退休工资当然是比在职工资低合理了!

退休工资比在职工资要高了,国家得有多大的负担。不知大家对某些省份养老基金亏空的消息是否还有印象?就当前的退休政策来说,除了离休干部的退休工资是按照百分之百计发的外,其他任何人,不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任何人的退休金不可能高于在职工资。

以当前公务员退休费的计算为例,公务员退休费包括:基本退休费、退休生活补贴、个人账户养老金、交通费等,而个人账户养老金、交通费等特别少,退休费主要项目就是基本退休费和退休生活补贴,并且这两项都是按在职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的。工作年限满35年的,基本退休费按在职基本工资的90%计发,退休生活补贴按在职工作津贴和生活补贴之和的70%计发。也就是说,任何人的退休费都比在职工资低很多,更别说出现退休费比在职工资高的情况了。

从2014年10月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政策与企业并轨,将来,任何人退休费的计算方式都是一样的,只会更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地方的中人政策直到现在还不能落地。

总之,退休工资只会比在职工资低,绝不可能高于在职工资!




我工龄42年,退休后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有了,请问小编你知道为什么吗?





应该是越多越好,谈不上合不合理。

如果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由于在职时领取的综合工资包括了基本工资、职务(职称)工资、奖励工资、各种津补贴和奖金,退休后所领取的养老金无论比退休前一年还是比在职时的工资都要更低。因为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不但不包括奖金,连许多津补贴也减少了比例。

如果是企业单位的病退人员,由于病退后领取的不是全额工资,一般是全额工资的60%~70%左右,所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会比退休前一年的工资更高一些。

另外,有些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领取不到全额的工资,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会比在职时的工资更高。

作为退休人员来讲,对退休金的要求自然是韩信点兵一一多多益善,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无论是比退休前一年的工资更高也好,比在职时的工资更高也好,都是合理的。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值得大家来探讨。

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同样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命运,现实中退休后养老金比在职时工资高的大有人在,同时大部分人是退休后养老金比在职时低很多。

一、退休后工资比在职时高的人群。

第一,离休人员。

这部分老同志,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到现在还健在基本上接近90岁,他们大部分是在90年代之前办理的离休,按照当时的离休待遇,是拿本人工资的100%。由于在职时,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工资级别相应比普通干部高,所以离休待遇也是比较高的,加上离休后享受各种待遇补贴、生活津贴等,所以现在还健在的离休老干部的养老金待遇应该是在职时工作的好几倍。

第二,大型国企职工。

这部分人主要是指一些大型央企,垄断行业的企业、金融企业、大型地方国企的员工。由于养老保险缴纳时规定了一个最高不能超过社会平均工资三倍的限制,所以这部分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即使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300%来缴纳,养老金也就是1万左右,与在职时的年薪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但是很多国企的一般员工还是按照300%来缴纳的,这部分人退休后养老金大都在6000以上,有的超过1万,比在职时的工资还要高,我身边这种人也是有很多的。

第三,机关事业单位干部。

在养老金制度改革之前退休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是按照本人实际工资的比例来确定退休待遇的,其退休后的养老金比在职时要低10%左右,如果再加上绩效工资等,比在职时要低30%左右。但是实行养老金制度改革后,目前退休中人的养老金出现了比在职时还多的怪现象,以后退休的新人,如果加上职业年金,也比在职时要高。

二、退休后养老金比在职时低的群体。

这个群体的比例非常大,占退休人员总数的大多数。主要包括一般企业的退休人员,大部分来自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他们在职时工资水平本身就不高,大部分人月薪3千元左右,养老金缴纳水平比较低,绝大多数人是按照社平工资或是本人实际工资低档的60%来缴纳的,所以这部分人退休后,养老金水平高的不到3千,最低的800元左右。

三、原因分析。

造成养老金比在职时工资高的主要原因,主要涉及到养老保险的缴费指数问题。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经营决策权限在经营者手中,按照300还是60%来缴费,职工代表大会有很大的权利,反正钱都是国家的,人力资源成本高,经营成本高,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管是亏损企业还是赢利企业,对员工福利支出部分,都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来执行,所以国企员工部分人养老金比在职时工资高也就不难了。

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既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问题,也要考虑人力资源成本问题,赚钱是企业的主要目标,在不违背法律原则的前提下,能降低成本的,就要往降低成本的方面去思考。比如养老保险300和60%之间,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按照最低标准去缴纳社保,也是符合社保法规定的,加之员工或是企业的工会组织发言的分量不足,因为导致退休后养老金比在职时工资低,这就是顺理成章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养老金水平比在在职时工资水平高,在现实生活中也大有人在,这既是体制机制的因素造成的,也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样大部分的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职工,因在职时社保缴费指数过低,导致退休后养老金比在职时工资低,同样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




苦了中人了,前也高,后也高,就是中人不高!




目前看,养老金跟在职工资一样都是不可能的,何况说要比这还高。

首先,愿望很美好。

从愿望的角度来讲,所有人都会认同退休养老金越高越好,认同即是心目中的合理。但是这种所谓的“合理”,其实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虽然也有可能在未来实现,但目前实在是没有现实成行的基础,所以也可以说是不合理。再放眼世界,不要说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是美国这样的首屈一指的发达国家也做不到。

其次,现实较骨干。

退休后养老金比在职时工资低,这是一种现实。公开的数据显示,2016年的退休平均养老金是2362元/月,2016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33元,换算成月平均为3569元/月,两个平均值之间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当然这个平均值意义不大,私营单位本来缴社保的水平就不如事业单位与公务员,私营单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就不如事业单位职工与公务员。

再从国际惯例看,养老金水平能达到退休前一年工资的七成以上,便是合理的。从平均值看,国内养老金水平目前能达到退休前一年工资的六成多,离标准比例仍有差距,但差距并不那么大。当然我们不能光看比例,还得看工资水平,基数如果不大,光看占比也没有什么意义。

第三,仍可能实现。

养老金应是三支柱模式,国际上也是如此通行。

第一支柱,就是我们说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广覆盖及基本保障为目标。

第二支柱就是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就指公职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是指企业职工的补充养老保险。其中,企业年金制已实施了十几年,但是是覆盖面还比较窄,不足企业数的1%,而在美国基本养老保险占养老金比例为10%,而企业年金则占到58%,对提升养老水平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企业年金不能更大量的推开,主要还是要加入这一制度,企业要愿意。

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储蓄计划。这也是养老金有益补充,在美国这一块在养老金的占比达到了32%,国内这一块的开展包括了个税递延养老保险试点、公募养老目标基金,以及更为主要的商业养老保险,但所起的作用仍然较为微小。

可以看到,按发达国家的运作情况看,我们很倚靠的基本养老保险在养老金构成中占比是在三大支柱中最小的。未来要想退休后的工资跟退休前一样,或是超越退休前的工资水平,就得重点补下短板,就得三大支柱平衡发展。但这一切不会一蹴而就,其中会有不少的难点。




退休后的养老金肯定是要比在职时候的工资更低,这才是合理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养老金的作用,它主要是为了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注意是“基本生活”。对于退休人员而言,其实他们已经不再为社会创造财富了,因此收入有所下降是正常的。

养老金主要是对退休人员在职时候缴纳的养老保险的一种反馈,它遵循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在职的时候付出越多,退休以后得到的回馈也就越多,但是基本上都不可能超过在职时候的水平,这点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是一样的。

国际劳工组织在《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中明确规定了养老金的最低支付水平为退休前收入的55%,当然这是一个指导性的数值。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的时候,就可以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如果在60%-70%直接,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而如果低于50%,那么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我国自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养老金的替代率逐年都在下降,近些年已经跌破了55%的数值。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以及人口的老龄化,缴纳的养老金越来越少,而支出的养老金越来越多,对于养老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少省份都已经收不抵支了。所以虽然我国已经连续15年对养老金进行了调整,但是养老金替代率依然是在下降。

目前,养老金替代率下降是全球都面临的一个困境,但是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年金制度和商业养老保险,依然能够将替代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国的年金虽然起步也不晚,但是推广得并不顺利,大多数存在于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中。而商业养老保险,对于普通职工来说更是一种负担。

所以,现在退休后养老金是不可能比在职时的工资更高的,比退休前一年的工资稍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奢望了!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
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退休后的退休金如果高于你工作期间的工资,不是痴人说梦就是天方夜谭,要么,就是搞错了。

大家知道,30几年前,中央为了干部年轻化,一大部分建国前的老干部退出工作岗位。这些老同志就被称为“离休干部”。离休干部有两个特征,一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二是退休后领取的离休工资与在职时保持不变。

离休干部退休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工资不变。如今的退休人员怎么可能有此种待遇呢?不要说退休金会比工作期间高是不可能的,就是保持相同的数目也是不可能的。




应该比退休前高一些才对,因为年轻时做了贡献,给人打工没有得到过剩余价值,难道一生的价值就值几个退休金吗?年纪越大离死亡越近,越要让老人过好日子,享受生活,所以退休金不能低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退休费   工资   退休金   年金   养老金   养老保险   国企   支柱   工资水平   待遇   职工   比例   最低   工作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