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人活着本身就是痛苦的,身体健康,妻贤子孝,家产千万的人心里也觉得苦吗?

是的,没有痛苦也就不能体会到什么是快乐。况且有钱不一定使人快乐,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后,钱所带来的快乐指数也会降低,所以千万富翁也会有烦恼。而越有威严,成就越大的人,可能他自我感觉也会比较好,长期以往,控制欲可能也越来越强,因为他总是对的,当突然有一天事情变得超出他的控制,他可能会很痛苦,比如有钱人的子女娶了不门当户对的对象……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啦




只要人生还有欲望,痛苦就依然存在。叔本华的意思是,人生充满欲望,当一个欲望满足,新的欲望又应运而生,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痛苦。所以欲望无穷无尽,痛苦也无休无止。

叔本华和尼采一样,都是“悲观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认为人生即是一场悲剧。




现在是竞争时代。竞争是残酷的。挤身竞争就是身入苦海,且是无边的苦海。除非你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明知海上苦,偏向苦海行。这是雷锋式的以苦为乐。

能赚钱能享受那是你能力的价值体现。能力决定享受层次,心态掌控喜怒哀乐。现在是没钱的人在急,有钱的人也在急,而钱不多也不少的人依然在急。这就证明了钱不是着急的根本原因,而是心态,心态不平衡便会着急。最近有人也说,(心态不对)要么难受,要么面对无聊的折磨。

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快乐?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懂什是知足。对于知足常乐这个道理,好多人都听得耳朵上长了厚茧,却不一定都能真正明白。他们不知道"老天”最公平,却一直报怨老天不公,不知道现在自己的任何结局都是自己的实力、机会与努力的真实折射。都应认为老天并没有亏待与你,想得到更多必须要有相应的付得出与付得起,还需更努力才行。知足的思想并不是与不努力画上一个等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一种情景,某人从喜宴上归来,顺手从口袋里抓出几块喜糖递与你,并且还做出继续掏的动作,你一定会急忙回应,好了!!!不少了!我相信你是真心这样想与说的,也设有半点虚假的成份。反过来说,你与某人做主意亏了本而分伙的时候,你认为应分到十吨糖而对方只给你九吨的时候,一定是滿脸的不高兴!费了这么多文字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即决定你高兴的是你的心态,这就是知足常乐的道理。




人生之路是很漫长的,求生不易,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痛苦。

当一个人达到物质满足的时候,应该感到幸福,但是想达到精神的满足更难。知足常乐,满足于现状,谁能够做到?那些亿万富翁,富可敌国,看似非常幸福,没有痛苦,其实不然。也许他面对的问题更多更大,精神上的压力也很巨大,因此他也有难以言喻的精神痛苦。

在人生的路途中,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要经受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曲折与困难,因此精神的痛苦将伴随终生。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人的痛苦也是无穷的!




人从小开始就慢慢的开始熟悉各种情感,当然小的时候受到的呵护比较多,痛苦只限于误伤和不小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关系的培养便会产生心理的痛苦,这是每个人必然的经历。

就算你很成功的实现了各种欲望,家财万贯,妻贤子孝,事业有成。可是随着成功也就产生了其它的情绪,简单点就是世界如此美好,我自己为什么要渐渐老去,家财万贯睡觉只占三尺宽?这种痛苦是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的,就算你把全世界的钱都赚到了,可是你的老去却是没有任何办法,那么多的钱随着你离开这个世界,就都成了别人的了。

人都是向往美好,可是在你达到某种程度的美好时,你的其它欲望又在诱惑你,这种美好并不完美,你还需努力。随之而来就是这样不停的自己给自己制造痛苦,这种痛苦促使你不停的努力,在各种努力的过程中,周而复始。

穷有穷的难受,富有富的痛苦。何况老祖宗都说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生活中别被各种痛苦打败,你就算是很成功了。






叔本华的哲学,充满悲观主义,我个人认为,并不可取。他曾经说过,人总是充满欲望,要么欲望满足,会产生新的欲望或欲望满足后的失望,要么欲望没有满足,就会时刻痛苦。我的感觉是,不要被叔本华哲学忽悠,人生尽管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有很多遗憾和痛苦,但是,在短暂的一生中,就更要克服这些悲观主义,多想想生命中的美好的东西,不是让我们的生命更加靓丽吗?

钱,在很多年轻人看来,非常重要,比如起码要赚一千万,甚至完成一个小目标。我现在已经中年了,我发现,钱,真的非常重要,真的要一千万才可以更加幸福生活。

顺便告诉你,叔本华年轻时候非常穷,非常愤世嫉俗,非常悲观,看谁都不顺眼,没有女人喜欢他,非常孤独。后来,他老了,他的哲学收到欧洲人追捧,名扬天下,很多人拜访他,崇拜他,他开始变得和蔼可亲了,像个慈祥温和的老者,哈哈,你发现什么了吗?他早年的悲观主义哲学居然不见了!有没有点意思呢?!




没有痛苦也就没有快乐!




叔本华如何说的不十分清楚,他是哲学家,不会简简单单这样孤立,单独说这样一句普通到人人都这样认为的语句。

任何人来到这个世界第一声就是“嚎啕大哭”,哇哇哇婴儿呱呱坠地的一声哭声已经预示着:人生苦难深重的路程已经开始!在佛教中对我们人生来到这个混沌世界有很全面而深刻的诠释!

成语:祸福相依……是一句带有非常哲学思想的文句,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始终在“祸福相依”的半径中活动,没有一个人可以“逃离”这个命运注定的人生舞台大圈!

痛苦的体验是绝对多数人人生必然的一个过程,而且大多数都是我们自己去“引苦入心”!为什么?因为我们人心,人性有许许多多“与生俱来”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贪婪,贪图,企图,妄想,还有最好听的名词:梦想。

这些思想和想往都是我们人类“独一无二”与天性和人性的本质,如果人没有贪婪,贪图,企图,妄想和梦想就不可能构成今天我们今天这个五彩缤纷,绚丽斑斓的大千世界。

按照哲学思想或者宗教信仰来解读人生肯定是非常鲜明条理和原则立场,但是这些思想家和宗教信仰教派们并无能力可以完全和彻底阻挡人类社会基本共性!

我们普通人对人生是否幸福或者痛苦的过程需要的是悟性……觉悟,在舍与得中间去寻找人生舞台真正的答案。

人生舞台需要许许多多形形色色不同的角色,出来做主角是的人都是“天命难违”,其它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转换自己在舞台的位置,但是有历史使命感的人就完全不同!

普通人就看你是如何的人生哲学和三观思想和境界包括自己的想法,你始终梦想冲在舞台的最前面,那么舞台五光十色的灯光,毫无疑问都全部照射在你身上!照得你眼花缭乱,在音乐声音鼓掌激情四射之中,你所需要保持的是不要从舞台前踏空而“一落千丈”,或者……一失足成千古恨!

美好和美满幸福的家庭也好,个人幸福的生活也好,都不会是简简单单轻易而得到的……最后赢得人生比较美好和美满幸福的人都各自有一番人生觉悟和修炼……至于你……为什么觉得自己“苦海无边”,“苦不堪言”,“苦难深重”,“苦心竭力”,“苦不聊生”,“苦海无涯”……这样的痛苦历程都需要一个人“闭门思过”好好觉悟的,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悟觉,祸福始终相依!





这种人当然有痛苦了,农村有句话叫:不吃黄莲苦,哪知蜂蜜甜?没有吃过苦的东西,怎么知道甜呢?没有饿过肚子,怎么会感觉到吃饱肚子的幸福呢?天天大鱼大肉饱食终日,还能觉得这是幸福和甜蜜吗?甚至还吃的油腻难消化啊,苦和甜以另一面的存在而存在,甜是苦衬托出来的,如果他们没吃过苦,物质上的幸福索然无味。




这是哲学、理性思考和推理的结论。你说任正非苦不苦?人家心甘情愿吃苦,形成这种思想与修养,痛并快乐着,这是最现实的快乐与幸福。个人认为,叔本华的哲学是正确有道理的;原生每个人都是痛苦的(当然也有食色性也的快乐体验),每个人是否痛苦,不一定,英雄们还视死如归,宁死不苟且。快乐是认知和自我感受而已。毫无疑问,快乐又是分层次的;太多人就是食色性也、低级娱乐,少数人,有思想,能够痛并快乐,用高层次思维乐趣、人的自我实现,替代掉庸俗的快感与享乐。这样,才可以长久快乐与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祸福相依   痛苦   叔本华   人心   知足常乐   苦海   家产   心态   舞台   哲学   欲望   美好   努力   思想   幸福   人生   快乐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