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知道数码相机的像素无论怎么发展,都赶不上胶片的质量时。你还会回去拍胶片吗?

这是一个伪命题。事实上数码相机的图片质量早已超过胶片,那些胶片时代的遗老遗少们早该醒醒了!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玩摄影,从黑白胶卷、胶片开始玩的。那时候自己拍完还得自己动手冲印、自己动手放大。

大约1986年我开始接触彩色胶卷,135、120都玩过,不过要拿出去冲印了。我用的相机都是纯手动的,但为了省钱,我硬是练出在被窝里盲装的功夫,一个135彩卷可以拍到40张,张张曝光正确。

2008年,我买了第一台数码单反D80,之后两三年数码、胶卷同时玩,但胶卷越玩越少,基本只用120反转片;再往后,每年象征性拍个一两卷;再后来,慢慢就不想碰胶卷了。大约在2012年左右,我终于把玛米亚RB67和尼康F80都卖了,从此再也没玩过胶卷、胶片了。

说句实在话,我觉得数码相机发展到现在,无论是画质,还是前期后期的方便性和二次创作的可能性,都远超胶卷、胶片。那些还在玩胶卷胶片的人,要么出于怀旧,要么出于好奇,要么就是装逼。




胶片其实是远不如数码相机的了,并不是有些人吹嘘的那样。关于你的问题,我具体解析一下:


彩色胶片,是极其不靠谱的了,并且褪色也很快的了


一、从分辨率或者说像素数量来说,胶片真的不是无限像素


有些人误以为胶片是有无数的像素,最起码几十个亿个像素。

是的,胶片的颗粒可能确实是无数的,但是真正把实际的清晰度划算为像素,其实并不高。


35mm胶片,大概最多也就是1000万像素。但是现在35mm胶片等效的全画幅数码相机,像素普遍2400万起步,高的可以到5000万像素。


120底片,其实也就是最多大概5000万像素的水平。但是现在中画幅数码相机,像素已经普遍达到了1亿像素。


4x5或者8x10,虽然底片的像素高,但是配套的镜头不行,因此实际的解析度,也就是1-2亿像素吧。更何况大画幅拍摄,效率特别低。

如果用数码相机来拍摄,一分钟不到就可以扫描拍摄很多张,最终合成可以几十亿像素,甚至几百亿几千亿像素,真的是轻而易举的了。


二、从动态范围或者宽容度来说,胶片也是很有限的了


彩色反转片,虽然放映的时候,相当于数码的10bit(现在有10bit的显示器了,也有更高的的HDR显示器),但是,拍摄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宽容度可言的了。


彩色负片,虽然底片上是有十几挡的动态范围,但是洗印为照片,却也只有7挡的动态范围,底片上的很多层次,是无法再照片上呈现出来的。当然,通过扫描仪和ps处理,彩色底片上的层次,都是可以呈现的。只是,通过传统的照片洗印工艺,其实是达不到的了。


黑白底片,如果是大画幅底片,完全按照亚当斯的玩法,是可以在照片上获得10挡光圈的动态范围的了,也就是相当于彩色反转片放映时的10挡动态范围的。


但是,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单张的RAW格式的动态范围,已经很高呢。如果包围曝光或者开启HDR模式,远远超过胶片。


最关键的是,由于我们现在有了10bit的显示器或者更牛的HDR显示器,我们可以呈现出超过10挡动态范围的影像,在胶片时代,无论你洗印照片还是幻灯机投影,都是做不到的了。


三、从色彩的精准还原来说,胶片就非常不靠谱了


彩色负片就不谈了,这个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不靠谱。

那么,彩色反转片呢?也依然是不太靠谱的,因为影响色彩的因素和环节太多了。

专业彩色反转片,严格按照保存要求和使用要求,并且送到最专业的冲洗机构,其色彩也并不是特别靠谱的了。


每一批彩色胶片,色彩都有轻微的不同。

药水的状态,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


四、高感的表现来说,胶片就是渣渣了

说实话,ISO400的胶片,颗粒感就非常明显了,即便是号称最细腻的柯达TMAX啥的,也不过如此。


ISO1600的胶片,真心颗粒感太严重了,和数码的ISO1600完全没有可比性的了。


而且,ISO1600的胶片也很难买到,保存也不容易。

ISO3200的胶卷,基本上是买不到的了。


ISO6400以上的胶卷,基本上是没有的了,比ISO25600再高的胶卷,恐怕是实验室都没有的了。(通过特殊的冲洗工艺,感光材料,也可以接近ISO十万的程度)


但是,现在华为p30的ISO感光度,你知道是多少吗?


五、胶片最大的优势,就是保存时间比数码文件更久


1,黑白胶片,严格按照档案条件的冲洗工艺流程,保存100年没有问题。

2,彩色胶片,严格按照档案条件的冲洗工艺流程,基本上不发生明显的褪色,大概30年。


3,数码照片,无论是光盘、磁带、硬盘、U盘、存储卡、SSD固态硬盘,都不太靠谱,大概都是最多10年。每隔3-5年,必须检查是否损坏,必须要不断的转存到新的存储介质上。


即便是所谓的千年光盘,也是没有那么靠谱的了。

即便是号称最适合备份的数据磁带,也一样会遇到各种问题。


必须要同时在3个以上的存储载体上备份,并且要经常检查和转存到新的存储载体上。


综上所述,对于摄影来说,胶片除了保存有优势之外,其他方面都没有优势的了。

对于电影摄影来说,随着电影视频RAW格式的普及,电影胶片所存在的一些轻微优势也不复存在了。




胶片,相比数码照片,就如奢侈品与廉价品的区别。胶片相片成本远大于数码照片,相对数码相机来说拍一张照片的价格都相当的昂贵。就个人来说应该会选择拍摄数码照片,而不是胶片。

说起胶片,让人想起《寒战》中周润发饰演的律师在暗房冲晒胶片的情景,而周润发本人也是胶片相机的专家。发哥不仅走到哪里都自带摄影器材,而且所拍照片都是自己亲手冲洗,还专程从美国订购冲洗药水。另一个明星任达华使用的摄影器材Rolleiflex/禄来2.8 FX胶片相机,任达华业余摄影已有20年的历史,用他自己的话说 “爱好摄影超过了演戏” 。

一般来说,现在普通人基本上是用数码相机。数码相片成像快,使用储存卡直接在照相机上看到所拍摄的相片,而且对所拍的相片不满意的话可以随时随地的删除并重新拍摄。




(摄影术发明人:达盖尔)

如果数码摄影无论怎么发展都赶不上胶片,那么我们还要发明和发展数码摄影技术干什么呢?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不能舍去先进的技术而使用落后的技术吧,也更不会由先进技术重新回复到落后之中。其实,现实证明,目前的数码摄影无论从画质还是技术都远远超过胶片摄影。相信凡用过数码摄影的摄影人,恐怕都很难再回到胶片摄影的时代了。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深深地感谢胶片摄影,感谢摄影术的发明,没有胶片摄影走过的探索之路,就不会有今天的数码摄影时代,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快捷方便的摄影生活。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两个法国人在试验室里,经过长期的实验和研究,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将现实影像记录下来的方法。从此,摄影术开始诞生。这项技术的发明,不仅实现了人类在瞬间真实记录和留存影像的愿望,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数码摄影的出现,对摄影技术又带来了一次巨大的革命,使摄影技术更加普及和实用。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数码摄影技术已远远超过了胶片摄影,并从根本上取代了传统摄影技术。应该说,胶片摄影已完成了历史使命,成为一段历史。摄影,已全面进入了数码时代、网络时代。

数码摄影与胶片摄影相比,首先表现在其极高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上。

胶片摄影不能实时的显示图像,拍摄完成以后,需要经过冲洗胶卷、洗印照片,然后才能看到的拍摄的影像。而冲洗胶卷、洗印照片,也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和专业的设备,人们常常需要等上一到两天的时间才能看到所拍摄的照片。前期拍摄是否成功,只能等到后期照片完成才能发现。而数码摄影完全省略了这些过程,按下快门立刻就可以在相机的显示屏上显现图像,输入电脑后,就可以制作照片和在网络上传送图像。

数码摄影节省了摄影成本

胶片摄影需要不断的成本投入,生产商要不断地生产感光材料,而我们摄影也要不断地购买和消耗胶卷、胶片。同时,还要投入费用进行照片的后期制作。而数码摄影只需要一次性投入,永久性产出,大大地节省了摄影成本。

数码摄影的画面效果已超过胶片摄影。

胶片摄影虽然使用的是没有像素限制的感光材料,但感光材料也存在颗粒性,如果放大制作大型图片的话,胶片,尤其是135底片,就会出现大量的感光颗粒,影响图片质量。而数码摄影虽然采用的是像素,现代的图像传感器像素已超过了高画质图片的要求;另一方面,数码摄影拍出的图片无需放大就可以直接制作大型图片,因此,图片品质远远优于胶片摄影。

数码摄影为相机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数码摄影不仅为摄影术带来了革命,同时也为相机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电子取景器将取代光学取景器,各种先进的自动测光技术、自动对焦技术都会在取消了光学取景器之后开始在相机上得以应用。而许多先进的摄影技术,如果在胶片相机上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如:机身防抖技术、图像传感器测光、对焦技术、人脸识别和眼控对焦技术等等,在胶片相机上可以说是完全无法做到的。

(数码相机面部对焦技术)

总结: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已经超过了传统胶片摄影,摄影技术已全面进入了电子化和数码化时代,胶片摄影已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摄影舞台,摄影不可能再回到胶片时代了。

更多摄影资讯,欢迎关注“画说摄影”!




这样比毫无道理,胶片是模拟数字而数码是纯数字,一个是化工的产物由颗粒的粗细而决定,另一是像素的多少而论。在电脑上放大后你就会发现两种不同的效果,胶片是不规则颗粒状而数码则是格栅状,论优势数码远远超出胶片,由于像素的不断的提高这种优势越明显。




  • 胶片摄影和数码摄影没有可比性,只有关联性,数码摄影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摄影的概念,都是从胶片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除了成像原理从化学银盐到物理光电的转化而已,拍摄技术和用光原理是一样的。如果你用数码否定胶片,就像儿子否定老子,事实上但凡青出于蓝的人都不会这样做。

2003年11月,胶片拍摄泸沽湖

  • 数码摄影可以说是降低了摄影门槛,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摄影。但数码摄影不用烧胶卷低成本的说法绝对是个伪命题。首先消费级来说数码单反机身是价格是胶片单反的几倍,其次虽然数码相机不再烧胶卷存储卡可以反复用,但后期用的电脑和存储的硬盘光盘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这笔开支却又带来更多的快乐,就是一张作品诞生的过程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如果你能完美地掌握这个过程时,又要有真正的摄影技术和常识。经历过传统胶片时代的人就和数码时代才入门的人对色彩的认识有很大的区别。

2010年1月胶片拍摄于吉林雾凇岛。

  • 许多朋友可能不服,事实懂得其中相互关系的人真不多。最近一些人对摄影作品中的一个蓝调的认识。就可见一斑。

2010年1月数码相机佳能5D2摄于吉林雾凇岛。




不会去拍胶片像片,因为不方便,数码和手机简单,随手一拍方便发表。




一件事好与不好,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不想证明数码相机的像素是否已经赶上了或者超过了胶片的质量。只想说,我不会回去拍胶片了。

第一,用自己的眼睛看,现在的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质量怎么样?我想每个人都挑不出任何毛病,除非是摄影水平不佳。那用什么拍都好不到哪里去。也就是说现在的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素质足够好,又方便。我为什么要回去拍胶片呢?!

第二,数码相机存储影像,可以直接进行数码后期,用电脑硬盘、移动硬盘存储就好了。使用的时候,修饰完了,直接上传就OK了。胶片还要冲洗,存储数码照片怎么办?上传照片怎么办?这都是问题。

第三,一个存储卡,可以反复的存储照片。可以说一次投资就差不多了。胶卷需要反复投资,时间长了是不菲的投入。现在还用胶片相机的,大都是有钱玩感觉的。

我是实用主义。即使有更多的想法,希望用在创意上,不想浪费在胶片上。我见过的摄影爱好者用胶片拍照片,上传到网上,还要标注,我是用胶片拍的,如何如何。我个人感觉这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今天的数码照相机成像已经远远超过胶片,我是从70年代就开始玩摄影,80年代黑白、彩色暗房都玩过,技术的进步是日新月异,如果胶片比数码强,柯达也不至于把自己的胶片工厂关闭,还是与时俱进吧。图一是80年代用哈苏500CM拍摄,镜头150mm,胶卷柯达160灯光反转,图二是佳能EOS R,24-105mm拍摄






这个就不要嘴硬了,按理说胶片和数码之争早就翻篇了。自从尼康D70上市,两者之争已经见分晓,那可是600万像素CCD时代。今天CMOS就135全画幅规格已经接近5000万像素的大背景下,谁还扯什么胶片,只能说是花岗岩脑壳。

数码全面替代胶片,包括反转胶片,是必然的。

首先暗房交给摄影者自己,而不是极不稳定的赢利扩印作坊,省却了电分数字化,这些都是摄影普及的拦路虎,重要的是保存,任何一张有价值的数字图片,是不容易遭到破坏的,而胶片时代也许一次电分,也许一次扩印,你宝贵的底片就已经报废。

其次,从分辨率、动态范围、色彩准确性、颗粒度等基本指标看,数码早就全面超越,唯一现在争论比较多的是色阶的丰富程度,这个暂时没有办法,因为目前最好的图片色阶也只有14位,而胶片可以近似为无穷,以人眼的分辨率来看,14位已经无法分辨色彩的过渡,但是专业上应用依然能够看出破绽,中画幅有16位的数码相机,确实整体画质更加舒服。

但是仅仅以豆腐块大小的网络交流图片来说,或者以20寸以下的纸质图片来说,基本是分辨不出来的。

所以,胶片和数码之争如果还是坚持胶片比数码更好,就如同某些人坚持CCD就是比CMOS好一样,属于偏执狂,别搭理,否则自己的智商将会崩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胶片   取景器   像素   反转片   数码相机   画幅   数码   底片   胶卷   彩色   相机   质量   照片   时代   图片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